八十年代之小富即安(13)
第一百八十章
宋红米让三个的对柳宵嘘寒问暖。
她出去东西去。
要去供销社买些布料和针线。
还要买些粮油、蔬菜。
买布料不是要贪黑做衣服,没有那么急。
只是她们没带被子,只有两个包袱皮,她买布能当被单用。
她们穿着棉袄呢,还能烧炕,盖个被单足够了。
至于枕头,只能用书本之类的对付一下了。
回头她做两个稻麸的。
倒也简单。
至于食材也是先简单买些,把晚饭对付过去,明天她可以去早市,价格便宜还新鲜。
明天再买两条鱼,给柳宵补补。
毕竟“挨刀”了。
一晃就是大半个多月过去了,柳宵现在跟没事人一样。
烧火、做饭、洗衣服都能干了。
“老婆,明天我去火车站,看能不能买到火车票。”柳宵也有些待不住了。
“老公,估计肯定要到京城倒车的,要不然在京城玩几天,咱俩倒是无所谓,带孩子们去看看和长城,再照几张照片。”这绝对是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柳宵看向屋里,仨孩子在聚精会神写字,答应的很是痛快,“好啊。那可以在京城下了火车,在火车站直接买四天或者五天后去西安的火车票。”
这样玩归玩,里有票也踏实。
宋红米觉得这样很稳妥。
之后就是买火车票、取毕业证,加上柳宵回了趟老家。
就到了她们出发的时间。
仍然是之前的那趟绿皮火车,仍然是卧铺。
但是这次时间却很好,下午上车,早上下车。
正好在卧铺上睡一宿。
卧铺是不大,但是一家子还是挤下了。
柳宵带着玲子睡。
玲子脑袋挨着柳宵脚,这样谁都不挤了。
宋红米搂着闺女欣欣,盼盼也睡在脚那边。
为了不把孩子们臭到,柳宵想了个好招儿,特意准备了个塑料袋,然后找乘务员要了些温水,全家一起洗脚。
很是让人看了场西洋镜。
这还没完,那塑料袋还被借走了,好几个中铺、上铺的都洗了回脚。
轮一圈,那塑料袋居然还被还回来了,柳宵啥也不要,摆让赶紧扔了。
宋红米差点笑死。
周围不少人洗了脚,气味好闻了不少。
加上附近有开窗户的,通风很是不错。
不过也不是都是好的,火车里有蚊子。
好在宋红米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
她身上带着上海花露水呢。
还有找老医生买的药包也很管用。
至少三个孩子睡的很好。
早上下了火车,她们在沈市火车站附近的饭馆吃了早饭。
“爸妈,这是市里。”玲子认出来了。
宋红米点头,“是的。但是咱们不能回租房了,下午还要坐火车去京城,带你们去看和长城。”
本来听到不能回家,且还要坐火车,仨孩子都有些蔫吧。
但是听到要去京城,还能看到和长城,立马眼珠都亮了。
“真的?!”玲子三姐妹都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不骗你们,到时候我们会在京城多玩几天,还会给你们拍照。”柳宵揉了揉三个脑袋。
如今已经有彩色照片了,还有立拍得照相。
不过照相很贵就是了。
“妈妈,我画过和长城。”玲子已经开始兴奋起来了。
盼盼也连连点头,补充道,“有主席相。”
欣欣也咧着嘴笑,显然也是高兴的。
“你们多吃点,我们下午坐火车,要坐一天两夜呢。”宋红米想到要坐那么长时间的火车,实话她也打心眼发怵。
可是坐飞太贵了,而且票不好买。
坐火车,三个孩子年龄就不用买票了。
其实严格来,玲子差不多该买半票了,但是没人会这么较真。
她们是万元户,但是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所以也不能乱花。
“还是开个房间,让孩子们睡午觉,你也休息休息。”柳宵建议道。
“行吧。”她倒是不困,但也想躺会。
那就还去之前住过的铁路招待所。
这个年头火车频率比较低,所以倒车经常会出现她们这种情况,需要等大半天的。
她们这样还算好的,据还有要等一宿的。
到了招待所,娘几个就瘫在床上了。
中午是柳宵带着饭盒去外头买的。
下午又跑了一趟,买各种吃食。
不过天气热了,她们也不准备买太多,再吃坏肚子。
火车上有卖饭菜的,虽然味道不一定好,最起码新鲜。
再,火车停靠大站,也有卖吃的的,不愁。
下午的火车她们也是卡点过去的,仍然是首发车,不用担心早晚点。
之后就是一天两夜的“折磨”。
宋红米看到仨闺女都跟霜打茄子似地,心疼的不得了。
不过为了住的好点,她们还要坐公交。
因为想要看,所以她们直奔东城区。
宋红米和柳宵对于京城可以很熟悉了。
很快找到了条件不错的招待所。
“玲子、盼盼快醒醒,带你们去看升国旗。”宋红米喊俩女儿。
柳宵已经将欣欣抱起来了,冰凉的帕子罩脸上了。
她们住的招待所离不远,但是走路还是有些距离的。
好在有人力三轮车。
“妈!妈!天安、门。”玲子三姐妹都激动的不行。
“咱们先去看升国旗,你们不是都会唱国歌么。”今天之所以起这么早,就是为了看这个,可不能错过。
朝阳初升,升国旗的地方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不少人。
如今国内也富裕起来一部分人,这些有钱人最愿意去的地方自然是京城,毕竟这是一国首都。
天安、门更是必然要看的。
升国旗还没开始,宋红米给仨孩子科普关于升国旗的故事,“我们国家是949年0月日成立的,这个妈妈给你们讲过的。那天是主席亲自按下了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由于电力技术保障是升旗关键,而旗杆下的电归京城市供电局负责,于是开国大典过后,升旗任务交给了供电局,那时候并不是每天都升旗,只是在春节、十一等重大节日时,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晚上降下,那时也没有什么升旗仪式,就是派名工人去按一下升旗按钮,据京城市供电局的一位同志当了二十六年的旗。从9年开始改为每日升旗。直到2年,原武警京城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担负升降国旗的任务,从此才有了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
三个丫头听的可认真了。
这时候三名武警战士穿着统一的服装,从远处齐步走来。
行人都停止了脚步,举目肃立。
宋红米也停止了讲话,和柳宵拉着孩子们,仰视着国旗冉冉升起。
一种庄严与神圣感在心头升起。
“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啊?”玲子很是崇拜的看向宋红米。
宋红米和柳宵相视一笑,回答道,“多读书,书里什么都有。”
其实还不是因为他们在京城住了两辈子。
两人还特别关注过升旗。
还知道90年0月日,新中国第一部国旗法施行,要求升国旗时必须奏国歌,让升旗仪式更加庄严隆重。
9年国旗杆升高至30米。
之后的改变还有不少呢,越来越好看。
特别是升国旗的哥哥们。
看完升国旗,时间还早。
她们还没吃早饭呢,吃饱了才好四处逛。
“妈妈,好臭好难吃,呕”玲子直接犯恶心了。
盼盼和欣欣也是一副敬而远之的神态。
宋红米恶趣味,带仨孩子吃豆汁来了。
这玩意是好东西,但是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她和柳宵还好,毕竟生活在京城那么长时间,有些被潜移默化了。
柳宵将豆汁碗移到自己面前,还好,只给她们点了一碗,“那是喝豆浆还是老豆腐?”
仨孩子都要老豆腐。
主食是包子和烧饼。
这回没有吃不惯的了。
吃过早饭,全家开始游玩、照相。
都在天、安门走了两圈了。
宋红米就建议道,“要不去故宫看看,就是紫禁城。”
“故宫?沈市也有。”玲子还记得呢。
“那你们知道这两处故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么?”宋红米问道。
仨丫头都摇晃着脑袋,可整齐了。
“妈妈给你们讲过封建朝代。”宋红米一起头。
玲子三人抢答,“唐宋元明清。”
因为像顺口溜,记得都很牢固。
“对的,不论沈市的还是京城的故宫,都是皇宫。沈市的故宫是清朝入关前清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又称盛京皇宫。而京城的故宫规模要更大一些,从明朝开始建设,清朝又扩建的。”宋红米知道的有些笼统。
看向柳宵,让他补充补充。
柳宵略做思考,“京城故宫是以汉文化为主,沈市故宫是滿文化为主。”
宋红米点头,对的,这是个主要区别。
“什么是汉文化?滿文化又是啥?”
她们的太高深了,仨朋友一脑袋问号。
她们坐上出租,宋红米和柳宵已经给孩子们讲到五十六个民族了。
朋友们可怕的求知欲。
作者有话要: 祝福美妞们国庆节快乐!
祝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千秋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