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之小富即安(12)
第一百七十九章
柳宵一点没开玩笑,展现了真的技术。
一辆自行车驮一家子。
居然真的可以。
前梁上绑了个棉被,盼盼坐在前头把着车把,玲子在后边双搂着盼盼。
柳宵采用后面上车法。
就是一脚踩在车蹬上,然后大长腿从后面跨过车座子。
“红米,上来!”柳宵慢慢骑车。
宋红米背着一个包袱一个跳,上了自行车后座。
柳大嫂麻溜的将欣欣抱给宋红米。
“大哥,大嫂,我们走了。”宋红米一抱紧欣欣,一拜拜。
“老公,骑稳当点,看着点盼盼和玲子。”她和欣欣还好,后座大,坐的挺牢固的。
“妈妈我不怕!”盼盼嘻嘻哈哈,一点不带怕的。
玲子道,“妈,我爸胳膊护着我们呢。”
“放心,我不骑快。”老婆孩子都在车上呢,他哪里敢。
而且他们走的早,也不赶时间。
早上的清风还有一些凉意,宋红米将欣欣搂紧,“欣欣,冷不冷?”
欣欣摇了摇脑袋。
也是,她们还穿着棉袄呢,冷啥冷。
等她们去县城了,柳宵修养,她正好把全家春装做出来。
至于鞋子,看大集上有没有卖千层底布鞋的。
那鞋穿着舒服还透气。
可不买流行的胶皮鞋,容易臭脚。
她倒是会做,可是没带回来碎布,做不了鞋底。
至于用新布太浪费了。
还不如买鞋合适。
二兴村和后湖村并不远,骑自行车半个多时就到了。
这还是因为道儿不好,骑的慢。
“老公,我下车。”宋红米看到马上要进村子了,碰碰他的腰。
“红米,你别着急下。”柳宵慢慢刹车,然后一脚杵地。
宋红米才慢悠悠的下了车。
她要提前下车,是一会进了村子,遇到熟人,她好先叫人。
谁让柳宵没记忆呢。
柳宵也明白,他将玲子、盼盼抱下来,“跟着妈妈走一会。”
又把宋红米背上的背包挂在车把上。
一家人走着进了村子。
“二婶子”
“红大嫂”
“林三哥”
一路上碰到不少熟人。
不过也都相互打个招呼就错开了。
没停下来,双方都有事,再也不是实在亲戚。
“爹,我回来了。”宋红米站在家里大门口,开始拍门。
宋爹也是和大儿子一起住的。
木门很快被打开,是宋大嫂,“这是红米啊,还有妹夫,快快进来。”
两三年没见了,互相都有些面生。
宋红米拉着仨孩子叫人,“大嫂。玲子、盼盼、欣欣喊人,这是大舅妈。”
“都这么大了,长得都俊,快进来。爹、孩他爹,大妹回来了。”宋大嫂冲着屋里喊道。
柳宵将自行车也推进了院里,怕丢,这可是借人家的。
到了屋里,自然又是一番寒暄。
又被问到了生没生儿子。
这就到了柳宵表演的时候,还是那套话,照样给宋爹他们弄一愣一愣的。
中午是在宋家吃的。
吃完饭,宋红米找会和宋爹了几句悄悄话,“我在大城市拜了师傅,学了点儿糕点艺,我琢磨着把艺交给两个嫂子还有妹妹她们,这样以后大集做糕点卖或者去县城里卖都行,一天咋地也能挣个块儿八角的,还不耽误种地。不过我也不白交,谁要学,得给我教学费,卖十块钱给我五毛,我呢也不要这钱,就留给你养老。”
宋爹摆,“我还能干活,养啥老。”
“爹,年纪大了肯定有点病灾的,到时候里有钱,你心里也有底儿。”宋红米又换了个法,“你想想,你要真生病了,里没钱不还得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掏么,就算这钱提前交给你里了。”
宋爹一想也是这个道理。“那做糕点好学么?”
“好学,两三天就能学会。下午让柳宵带孩子回家,我在家待两天,教她们。”家里房子紧张,她就不让孩子在这挤了。
宋爹完全是受益的一方,自然是支持的。
之后的事情和柳家差不多。
将俩妹妹喊回来。
宋红米为了让她们有热情,少不得吹吹牛皮。
不过她的也是事实,要不挣钱,她们能那么轻松拿出超生罚款么。
的两个嫂子和两个妹子都心里火热了。
契约签订的同样顺利。
之后两个妹妹干脆也不走了,挤一挤。
做糕点需要的食材,村里都有。
都是有厨艺基础的,学的都很快。
宋红米让她们跟着做,虽然会浪费一些食材,但这样学的更快。
她没太多时间。
大后天她和柳宵要去镇上中学考试,顺便拿新户口本。
两天的教学很快过去,他反正是倾囊相授,没有藏私。
至于大嫂她们学如何,只能步骤会了,还要进一步练习。
柳宵一大早过来接她来了,还是骑的会计自行车。
宋红米和家人辞行就上车了。
因为有之前的铺垫,对于她们去考初中毕业证,没人怀疑。
都当她们找人了,走个过场。
校长办公室,宋红米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数学卷子,5-=?
这是初中题?
快速做答,不过为了不显眼,她没全做对,挑简单的做。
最后算了下,大概七十分左右。
够用了。
然后开始咬铅笔,表情为难,拖时间。
最后交卷。
柳宵也跟着交了。
现场判分。
她2,柳宵66。
宋红米暼柳宵一眼,那意思你咋不666呢。
之后的语文自然也没问题。
又考了一场思想品德。
其他的例如数理化就都没考了。
“麻烦您了,李校长。”柳宵握感谢。
“你们自学的真不错,要是再年轻,应该进入学校深造的。”校长态度也很好。
本来以为是走后门的,他都想着不合格出更简单的卷子补考。
结果俩人考的都不错,看来是用心学了。
进了社会,还愿意学习的真不多了。
柳宵摆,“不行了,家里孩子好几个了。李校长,这毕业证?”
李校长也不是太确定,每年日子都不固定,“六月中旬差不多,有可能还会早一些。”
“麻烦您了。这是我俩的照片和工本费。”柳宵递过去两块钱和两张一寸黑白照片。
李校长将东西收下,将两人名字记录下来。
柳宵临走又给扔了两包梅花烟。
之后去镇政府取了新户口本。
柳宵高兴的扬了扬里的户口本,“这回咱们一家人都整整齐齐在上头了。”
“所以庆祝一下。我听妹镇上有家朝鲜人开的饭馆,冷面和大酱汤做的可好吃了,咱们去吃呗。”早上在车上啃的饭团,现在真有些饿了。
柳宵完全同意,“走着。”
两人饱餐一顿,还不忘打包一些咸菜回家。
让仨闺女也尝尝。
有福同享么。
之后柳宵在柳家教了一天卤肉。
就带着村委会开的介绍信去了县医院。
宋红米自然也跟着去了。
她还准备了俩红包,可惜没送出去。
趁着柳宵住院的空,她开始找房子。
她愿意多加钱,还是好找的。
一处独门独院,安装自来水和电灯了。
里头家具齐全,还都挺新的,她租一个月,十五块钱。
相当不便宜了。
换了个门锁,她又去医院给柳宵送饭。
节育是术,就让住一天院。
当晚宋红米租了个行军床在医院睡的,没敢自己回租房。
柳宵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他是想让出病床给宋红米的。
宋红米自然是不同意了,她的心多大呀。
一早,两人在病床简单吃了些清淡早餐,就办理续出院了。
宋红米将那张术单收好,回头要交给村委会妇女主任的。
要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你做没做,又不能扒裤子。
这玩意就是证据。
租房离医院不远,但是宋红米还是找来了一辆牛车。
还一个劲的让师傅慢点,很怕颠到柳宵。
“不至于的,我有经验。”
柳宵这话,别人听的迷糊,宋红米自然知道其意。
但是她还坚持,“那也要仔细。”
将柳宵搀扶进屋里,宋红米长长的松口气,“你坐着休息,最好哪也别动,我去接孩子们。”
宋红米想了想,又拿出一个大饭团,“要是我回来的晚,你就先垫垫,我再给你做好吃的。”
“要不然你打电话让大哥他们送孩子过来。”柳宵建议道。
“还是我回去,不想让他们过来,再还得给你送证明呢。”宋红米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亲自回去一趟,再,“外头牛车还在等我呢,都和师傅讲好价了,我得赶紧走了,好好休息啊。”
先去村委会送证明,再回柳家接孩子。
对于她要把孩子们接走,在县城养伤,柳爹他们很不快。
宋红米开始瞎掰,“这也是为了柳宵好,怕他恢复的不好,能及时去医院检查。为了这个就在医院附近租的房子,可贵了。”
一听她这么,柳爹脸色好看许多,那处是要命的地方,还真得仔细点。
又有些埋怨,非得学那个师傅,要不然哪这么多事儿。“那等他好了就回来,哪有家有地方在外头租房子的。”
宋红米先应着,回头让柳宵解决。
一扭头,看到仨孩子都坐的稳稳当当了。
还都不忘背着书包。
真迫不及待啊。
作者有话要: 下个月想开新文,可是预收太不理想了。
我琢磨搞个红包奖励什么的。
鼓捣了会,在抽奖原因那填写的是:求新文靠种田在修仙界成大佬预收。
结果我看显示,一点没提预收。
被忽悠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