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怕它什么啊

A+A-

    “吃,别客气。慢慢吃,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妈笑着就又给徐亚娟夹了不少的菜。

    “奶奶,我也要。”我儿子邵浩然笑着大声地道。

    “我也要。”我女儿邵国梅也紧接着大声地道。

    “好好好,都给,都给。”我妈十分幸福的笑着就给他们兄妹俩各自夹了一快红烧肉。

    我们就这样一边谈笑着,一边慢慢地吃着这一年之中的最后的一顿饭——年夜饭。

    “大伯,都过年过年,这年又是怎么来的?”这时,徐亚娟忽然望着我爸爸笑着问道。

    “这年啊,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这年是一只很大很大十分可怕的动物。每到一定的时候,它就要出来吃人。

    因为人们担心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不知道还有谁会活在世上。所以,一家人就会在这一天的夜里,一边慢慢地吃着着最后的一顿饭,一边提防着年这个可怕的动物的出现。

    据这年特别害怕声音和红色的东西。所以,人们就砍来了许多的竹子,放在火上燃烧,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来驱赶这个年。

    同时,人们还在门上贴上了红色的东西,用来驱赶这个年。到第二天的一大早,人们就会互相去询问,有没有谁被这个年吃去。然后就互相表示祝贺。

    这个习惯就这样延续了下来,到现在就变成了除夕夜了。原来的红纸也就变成了现在的春联。”我爸爸笑着完了他的故事,然后,他就拿起酒杯咕嘟的喝了一口酒,夹了一筷菜,津津有味地吃着。

    就在我爸爸讲这年的故事的时候,徐亚娟只是津津有味地慢慢地吃着饭,静静地听着,并没有话。

    同样,我的儿子邵浩然,女儿邵国梅也都瞪大着眼睛,十分好奇地认真的听着。我妈妈好我老婆邵梦婕也都是一边微笑着,一边慢慢地吃着。她们才不会去关心什么年不年的事情呢,他们只关心的是大队里的形势好不好,一家人的收入好不好。

    “其实啊,这过年的这个习俗,也并不只是我们国家才有,地球上各个国家都有过年这个习俗,这时时间不同,方法不同,法不同。也没有像我们国家那样的隆重热闹。”我看着大家笑着道。

    “至于我爸的那种贴红纸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习俗,不是就有一句话,叫做: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话吗?的就是每一年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将旧的春联取下来,换上新的春联。”我看着大家侃侃而谈。

    我们一家人就这样一边笑谈着,一边慢慢地吃着饭,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晚上的十多点钟了,因为这时,我们家里挂在墙上的那一口挂钟刚刚敲过了十点。

    “浩然,国梅,这是阿姨给你们的压岁钱。”这时,徐亚娟笑着从衣袋里取出两个红纸包,分别送到了我儿子邵浩然,女儿邵国梅的里。

    “啊哟,这怎么成?亚娟啊,吃了一顿饭,反倒让你倒贴了。”我妈妈见了,立即笑着十分不好意思的道。

    “大妈,瞧你的那是什么话了?这也是我的一点点的心意。”徐亚娟看着我妈笑着道。

    着话,又坐了一会儿,徐亚娟也就起身告辞了,我也就起身将她送到了门口,看着她笑着道:“亚娟,你心点那个年字啊!”

    “哈哈,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怕它什么啊!世昉,你回去吧,我走了。”那徐亚娟笑着着,就向着我挥了挥,转身就向着前方走去了。

    望着徐亚娟消失在夜幕之中,我也就转身回到了屋子里面。

    除夕夜一过,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当然是非常热闹了,但最高兴的就是那些朋友们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我们是不走亲戚的。要到正月初二才会开始走亲戚。吃过作为早饭的汤圆,觉得闲着没事,就来到村子中间的路上闲逛着。

    忽然间,远远地就听到了大队革委会主任,大队书记雷振山的声音:“世昉,在干嘛呢?”

    “没事,就在到处闲逛着。”听到声音,我着话就朝着雷振山大步地走了过去。

    来到雷振山的身边就飞快地掏出了我的大前门香烟来,递给了他一根,给他点燃了后,我自己也点燃了一根。

    “唷,世昉,真是翻身了,你也抽起大前门来了。”雷振山在吸了一口烟后,瞧了一下香烟看着我笑着道。

    “嗯,是啊,一来是形势的不断变好,而来也是难得,就在这过年过节的时候抽的好一点儿。”我听了就笑着道。

    “哎,对了,世昉,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刚公社里给俺来电话,县里剧团在正月初三来咱们大队进行慰问演出。嗯。”雷振山笑着看着我喜气洋洋的道。

    “啊!真的?!那太好啦!”我笑着仿佛就像是得到了什么奇珍异宝一样地笑着道:“那咱们的抓紧做好准备工作了。”

    “是啊,明天是初二,从明天下午开始,就抽调一部分的社员,开始搭建舞台。”雷振山十分兴奋地笑着道。

    “是啊,这舞台可就得搭的好一点,大一点,结实一点。毕竟那是县里的大剧团演的大戏。”我笑着道:“另外,还得好好地布置一下场地,要不就会被搞得乱哄哄的。”

    “嗯,对的,这个关系到安全,是的好好地规划。同时也得严格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出现了什么意外之事。”雷振山提醒着道。

    “对了,咋们就将全大队的基干民兵全部动员起来,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我笑着道。

    “嗯,这样要的。”雷振山笑着道。

    正月初二这一天的下午,在大队部前面的那个大场子上面,就有几个社员正在开始搭建戏台了。

    当时用来搭建戏台的材料全部都是就地取材的,舞台的支架就是个生产队里原先用来打稻的就稻桶,将它们倒扣着,三只稻桶叠在一起就够了。

    上面的舞台的面,就是去各家各户借来的门板。

    在稻桶上面捆绑上了一根根的竹竿树木后,再将门板铺在上面固定好,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张用来晒谷的竹簟就成了。

    至于上面的棚架,就用整根的长长的毛竹,两根毛竹互相交叉着做成一个三角形,在将毛竹的下面固定在地上和舞台的边上。

    再在这些三角形的毛竹上面,间隔一定的距离加上一根毛竹。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晒谷的竹簟。这就成了。

    至于张挂灯光效果等等的事情,就只有等到剧团到了以后再了。

    而这时,大队里的高音喇叭就又响了起来:“广大的社员同志们,广大的贫下中农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特大的好消息,明天开始,县里的剧团要来给咱们大队进行慰问演出。一共是三天的时间。

    因此,希望广大的社员同志们,广大的贫下中农同志们,在高高兴兴看戏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时刻提高警惕,严防火烛和地富反坏右们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

    正月初三的上午,整个场子上面,都用石灰画上了粗线条,并写出了这是什么人看戏的地方。整个场地的周围,就已经搭建起了无数的看台了,场地的中间,就留着一大片的空地,这就是专门留给喜欢站着看戏的青壮年们的地方。

    有还几个民兵正在指挥着正在场地上面搭建看台的社员们。而当然最热闹也最高兴的就要数那些孩子们了。他们就在场地上面无忧无愁的嬉笑着,追逐着,玩耍着

    因为这样一来,正好赶上大队里的社员们在这几天里,统一招待远近的亲戚朋友了。一方面是看戏,另一方面,又在这三天的时间里,热热闹闹地完成了招待亲戚朋友的事情。

    这岂不就是一举两得!

    也因此,大队里的社员们,家家户户都显得十分的忙碌,对于路近的就自己亲自去通知,让亲戚们在正月初三的时候前来看戏文,远路的就千方百计地捎信去让他们前来看戏。

    这时,场地上面除了那些正在玩耍着地孩子们外,那些从四邻八乡赶来看戏的社员们,已经有很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一边嗑着瓜子闲聊着,一边等待着看戏。

    到了中午的饭前饭后,除了本大队的社员们外,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的社员们,就像是前来赶大集一样,源源不断地向着这里汇集着。

    仅仅是一二个时的时间,整个场地上面就已经变成人山人海了。到了午后二点钟的时候,随着一阵震天响的鞭炮声的响起,戏台上也就响起了一阵锣鼓声。戏终于开场了。

    下午演的是加演的戏半篮花生。

    这只戏,讲的是一个地主地儿子在收获花生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叫来了大队干部的女儿一起去捡地脚花生。而他自己则在收获花生的时候,故意地将很多的花生遗落在地上,好给自己的儿子捡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