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莲城味精厂
阮思娇笑笑,又问,“那还能找别人吗?”
“不能了,”门卫摇头,“这厂子就是周厂长管事儿的。”
“就没有别的人参与投资了吗?这厂子都是周厂长一个人的?”阮思娇问。
门卫很肯定的点头,“就是他一个人的,没有别的老板了。”
阮思娇略显失望,怎么就只有他一个老板呀,这样的话,她还怎么订购味精?
刚刚她可是把周明发得罪个彻底了。
可是那周厂长心眼儿也太了,她不就了句自己的厂子订购的味精也能养活他们莲城味精厂嘛!
她错了吗?自己厂的用量肯定不呀。
而现在,莲城味精厂才初建,能有多大生产能力,能有多大产量!
想起这些,阮思娇就有些生气,什么人呀!
如果不是非莲城味精厂不可,她真想立刻走人。
可是不行呀,他们厂都已经建成了,现在就缺这一味调料了。
别的大料什么的都好弄,唯有这味精,国内目前也就只有他们这一家。
味精是新东西,在这之前国内是没有味精的。
这些器,也都是国外进口过来的。
要,这位周明发厂长也是挺牛的了,能干成这样的大事儿,也难怪人家后来把生意做那么大。
往后好几年,也没人能弄到味精生产器!
那阮思娇现在怎么办?
她跟门卫道了谢,然后又跟顾沉舟一起离开人家的厂门口。
“要不,咱俩再回去一趟,好好跟周厂长道个歉?”阮思娇问。
顾沉舟知道她心里其实是打定了这个主意的,这么也就是下意识想询问一下身边人的意见而已。
顾沉舟点头,阮思娇果然立刻就行动起来。
刚才过去已经提了一兜苹果了,这回阮思娇直接就买了一箱酒,还有一条烟,又买了十斤火腿、十斤腊肉。
这可都是硬货了。
火腿和腊肉都是能久放的东西,吃上几个月也没有问题。
这年头的人也见不了多少肉,尤其周明发现在的情况,家里条件肯定不会太好,两三个月或许都见不到一点荤腥。
要是每顿能切两片肉煮一煮,再下面条,周明发家的生活条件可就是质的提升。
酒和烟也是都是硬通货,办事什么的都用得着,周明发肯定会喜欢的吧?
两个人拿了这么多东西,就又上了周明发家的门。
周明发现在已经不在国有企业上班了,阮思娇和顾沉舟抱这么多东西上他家来,倒也不用避讳。
这会儿周明发家已经吃过晚饭,鞠云赶几个孩子去睡觉,周明发正伏案写什么东西。
听到敲门声,鞠云过来开门,看到又是阮思娇和顾沉舟,她脸色一变。
刚才阮思娇和顾沉舟送来的苹果被周明发回来之后看到了,当时就很生气,然后不顾鞠云的阻拦,直接就把苹果给扔了出去。
所以鞠云赶紧使眼色,让他们快点走。
但是已经晚了,周明发看过来,一眼就看到站在门口,还有他们刚放在门口的几个箱子。
周明发当场就怒了,生气的,“你们怎么又来!我刚才就已经过了,就算没有你们,我厂里生产的味精也不愁卖!”
周明发这话的很对,目前国内就只有他这一家味精厂,得是他挑人卖,而不是人家挑他的东西。
周明发的确是有这样的底气的。
但阮思娇没有一点底气,她敢上门吗?
阮思娇在周明发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冷笑一声,“周厂长,你那所谓的味精,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属于天然的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对吗?”
刚刚还在发脾气的周明发一下子就愣住了。
阮思娇轻笑,“先前我以为国内没有味精厂,但好像我错了,国内是有味精厂的,而且几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生产和使用味精,只不过那些工厂都只是极量的生产和范围的销售,并没有太多人知道罢了。你这个厂子建的很大,如果全力生产,恐怕能满足附近几个省的需求。因此,你这个厂势必要做大,要不然你贷的那些款子根本就还不上,到最后还要面临倒闭的风险。”
周明发抿着唇,他很想反驳两句,可是阮思娇的都对,他根本无以反驳。
最开始周明发就是觉得,自己的味精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味精厂,他的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最先进的器,跟那些批量生产的加工作坊完全不同。
周明发也相信,自己厂里产出的味精,最终能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阮思娇这一翻话莫明让周明发的信心有些动摇,可再细品,阮思娇也并没有什么啊。
到底是为什么,周明发一时也想不明白。
阮思娇突然冷笑一声,“顾沉舟,我们走。”
然后,她就弯腰抱起自己带来的东西,顾沉舟也抱起两箱,两人就这么走了。
“唉”鞠云叹了一声,但她也不知道该什么。
通过这段谈话,鞠云大概也明白了,阮思娇这次上门,是想要订购味精的。
可是她家老周是个特别拗的性子,也不知道这两位同志是怎么得罪老周了,让老周死也不愿意卖味精给他们。
其实,老周现在是个生意人了啊,他不再是原来单位里的那个车间主任了。
他的工厂不是按国家的需要生产的,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要自己付责卖掉。
别人家上门来买,就算没有上门,他们知道别人需要他们的产品,也应该主动上门推销才是。
可是老周
鞠云拧眉看了周明发一眼,最后什么也没,拿着抹布继续收拾屋子去了。
突然搬进这个房子里,虽然已经住了大半年,但是鞠云还是很不适应。
饭就在屋子里做的,到处都容易积灰,必须每天擦拭,两天不探,就脏的不行。
周明发就一直站在那里,也忘了回身继续写自己先前写的东西。
良久之后,周明发突然回神,他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不是因为阮思娇的内容,而是因为阮思娇那通身的气势。
她就站在那里,随便点什么,都会让人有种不得不信她的感觉。
她他这个厂如果不能做到足够大的销量,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然后被迫倒闭的风险。
她的太对了!
周明发在创业之初,根本就没什么钱,他的那些钱,根本就是空套来的。
先是跟银行谈自己有一块地皮,可以抵压贷款。
银行也是有任务的,听周明发有地皮可以抵压,自然很乐意把款子贷给他。
所以在周明发还没有拿到地皮的买卖合同时,银行竟然就放款给他,而且还是比地皮价值高出5倍的款子。
周明发立刻就拿着这笔款子跟卖家签了合同,变更地皮产权。
然后,周明发当天就把所有的续都拿去银行拍照留档。
这块地皮这时已经是抵压过的了,但接下来周明发竟然又神奇的拿着这块地皮,去另外一家银行贷到了地皮价值2倍的款子!
用这笔钱,周明发修整场地,建起一部分车间。
钱用完了,新的车间什么的又建起不少,这有了车间的地皮,就不止是地皮了,能贷到的款子自然就多。
就这么周转来周转去,周明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建起了这座工厂。
工厂落成,他又跑去展销会,对器进行各种了解。
最后他竟然还成功搭上了一个国外资本家的船,服人家给他投资器。
这个周明发,也可以是个人才了。
自从决定辞掉铁饭碗,下海经商开始,周明发一直都是自信心十足的,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就是这股信念,在支持着周明发。
可是今天阮思娇的一翻话,让周明发后怕了。
想想他之前做的事儿,多危险啊。
如果有一环没有成功,那么他就势必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全完了!
现在他身上背着上千万的巨债,而他里的资金已经不多。
下一步,周明发原本是准备走老路,用刚进入厂里的那批器做抵压,继续贷款,然后购买原材料等等,让工厂运转起来。
工厂运转,有成品出来之后马上销售,拿回来的钱再去买原材料。
这样周而复始,他的厂子就能够一直运转。
而厂子运转的过程中,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赚钱。
周明发心里是这样打算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心里发述,莫明有种紧张感,似乎下一笔款子贷不到了一样。
但是他厂里那些都是国外进口的器啊,那些器有多值钱,银行不会不知道吧?
他们怎么可能不批给他贷款!
周明发努力服了自己,又回转身去写自己原本就在写的那份材料。
那份材料,就是明天他要交到银行里,去申请新的一批贷款的。
然而结果并不如人意,周明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真的申请不到贷款了!
“这怎么可能?”周明发觉得无法相信,他极力着,“你们可以去厂里调查,我那些器都已经进厂了,都是国外进口的器,这些器是有钱都买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