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日夜兼程

A+A-

    且随大军凯旋的卫珺接到卫十一的飞鸽传信,得知沈相重病,心里担心得不行。他知道沈琬蔚是一个极重亲情的女孩子。一想到,姑娘会愁眉苦脸,他就难过得不行。

    于是,他马上向主将冯爽申请,愿意做大军的先行官,先回帝都。

    冯爽犹豫了一下,“是为了沈家吗?”

    卫珺毫不犹豫地点头。

    面对这个未来在求娶路上的对,冯爽的心情很复杂。他也从冯家的情报系统得知了沈相重病不起的消息,也担心沈琬蔚。然而,他却不能直接做些什么,只是让妹妹送去药材,去宽慰她。

    他也明白,对女孩子而言,一些重要时刻的陪伴,意味着什么。他也想去亲自安慰她,但是他不能。他是主将,必须和大军同行。

    在这一刻,他多么的羡慕卫珺,可以为了喜欢那个人,想去安慰那个人,想方设法地回到那个人的身边。

    沉默片刻后,他许可了。既然他不能陪着她,不如让别人去宽解她。毕竟,她的笑容才是最重要的。

    得到允许后,卫珺立刻回营,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背着一个包裹,带了一些干粮和银钱,就上马,朝着帝都的方向飞奔而去。

    这次从军,护国公特意送了一匹汗血宝马给他,这是御赐的。

    想到沈琬蔚的座骑叫“雪团”,他给自己的战马取名为“黑团”。

    听到这个名字,家里的人都要笑岔气了。明明是一匹如此儒雅俊秀的宝马,却取了这么一个稚气的名,简直是太不匹配了。

    别人了,就连马都不喜欢。

    “黑团”抵触了名字很久,才接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私下对它,以后会介绍一匹很美的母马—“雪团”给它认识,叫这个名字可以增进两马之间的感情。

    一路疾驰,他日夜兼程,只想尽早返回帝都。

    可是,越接近帝都了,他收到越多的坏消息。比如朝堂上的乱局,比如三皇子的造反,再比如沈相家的覆灭。

    其余的消息还好,尤其当他知道支持三皇子的五城兵马司的总指挥,假传圣旨,名为查抄,实则对沈相家进行绞杀时,更是心急火燎,压缩了一切不必要的时间,策马飞奔。

    三皇子的造反,就是从对付沈相开始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投石探路。

    沈相可是楚康帝的股肱重臣。如果动了他,楚康帝仍然没有反应,就明真的是病了。只有确定楚康帝病了,三皇子等人才敢以“救驾”的名义闯宫。因为楚康帝已经几天没有上朝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三皇子带着五城兵马司的人马,冲入后宫时,才发现中计了。

    原来一切都在楚康帝的掌握之中。

    所谓的“重病”,不过是楚康帝要试探皇子们的反应。

    没想到,楚康帝缺席几天早朝,皇子们就蠢蠢欲动了。彼此之间的针对,以及刺杀,真是精彩得很。

    身为同胞兄弟的六皇子趁探病的会,偷偷举报三皇子有造反之心。

    有了准备的楚康帝来了一出“请君入瓮”,坐等三皇子露出狼子野心。为此,他牺牲了沈从礼一家。

    知道的细节越多,卫珺的心越寒。就算事后,楚康帝凌迟了五城兵马司所有涉及的官员,赐死了三皇子全府上下以及门客,并且下旨大力称颂沈相一家人的忠君大义,那又有什么用?人都死了!

    在诸多坏消息里,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死去的沈家人中没有找到沈琬蔚和沈祯祥的尸体。有人声称,帝都大乱之日,沈家的“海神号”离开了港口。因此很多人推测她们是躲过一劫,乘船逃走了。

    楚康帝还颁下圣旨,要求各地官府若看到福安郡主,速速护送回帝都。

    可惜,沈琬蔚就像人间蒸发了,没有再出现在晟朝的国土上。

    明知她已经不在帝都了,卫珺还是不死心。在急于见到她的迫切心情的驱使下,他生生把原本的十五天路程,缩短到了十天,于五月二十五日,终于赶到了帝都城下。

    如果不是带着令牌和身份证明,守城的士兵都不敢相信眼前黑瘦,满脸胡茬的少年,竟是在南越之战里声名鹊起的卫家六少。

    进得城来,卫珺直奔沈府。在他的心里,隐隐地希望还能看到那个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的俏丽姑娘。

    可是,当他停在一片残垣断壁的沈府前时,一颗心沉到了谷底。他翻身下马,看着眼前的残迹,无法和记忆中重合。

    他踉跄地跨石条门槛,失魂落魄地走在狼藉之中。那天的火多大啊,竟然把这里焚烧得看不出一点点原来的模样了。

    如果姑娘看到了,会多么伤心啊。他的心里堵得慌。

    凭着记忆,他摸到了曾经的“撷英院”。

    这里也只有一地黑黑的焦炭了。

    “沈六,沈六,我回来了。你,你在吗?”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喃喃低语。

    亲眼目睹之后,他满心的后悔。早知今日,就不应该去拼功名,那就可以陪在她身边。如今,她不知去了何处,再多的功名有意义吗?

    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以前他知道自己喜欢姑娘,可是当意识到可能见不到她时,他才发现这份喜欢有那么浓烈,那么沉重

    直到夜色沉沉,他才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护国公府。

    门房的人看到他,都辨认了一会才认出来,高兴地迎他入府。

    他来到了主院。

    护国公夫妇看到儿子平安回来,很是高兴。

    兄嫂们也开心地围着他,问东问西。

    家人们不会在意他取得了多少功绩只在意他有没有受伤。

    看着热情的家人,他想到了沈家,想到了姑娘从今以后没有家人的呵护,神情间难免露出寥落。

    护国公卫忠看儿子强颜欢笑,很快就猜到了原因。他笑着,“好了,六子一路风尘赶回来也累了,让他先去休息一下吧。”

    其实,众人都看出来他的沮丧,之所以不提沈家的事,是想让他先缓缓。于是,众人纷纷表示明天再替他接风。

    他告辞离开主院,回到了自己的院落。

    一进屋,他就倒在床上,怔怔地看着床顶。明明身体很累了,可是脑袋里却乱哄哄的,根本就睡不着。

    “六少,睡了吗?我是十一。”有人在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