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京师乱局
灵帝驾崩后,灵帝的母亲董太皇太后与灵帝的皇后何太后在后宫中展开了明争暗斗,双方在各个方面进行交,互相打得水深火热。
最后何太后依靠强大的势力完全碾压灵帝生母董太皇太后,在后宫权利争夺中完美胜出。
后宫权利争夺失败后,董太皇太后投井自尽,这也是宫廷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此后,宦官与朝中世家的争斗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大太监蹇硕掌管宫中禁军,世族紧紧抱团围在何进周围与十常士展开了新一轮的针锋相对,双方互不相让,都在想法搞垮对方。
何进仗着自己和弟弟何苗握护卫京师的军队,身边又有袁绍、曹操这等枭雄人物辅助,自信心爆棚的何进完全不把十常士放在眼里,不过,碍于妹妹何太后迟迟没对他们动。
“何进啊何进,你真是个大傻缺,拥有这么强大的势力,完全占据了上风,竟然会被十常士给暗算了,真是不知道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不过也好,我应该感谢你才是,如果没有你这个猪脑,我的后续计划也不好执行啊!”接到宫廷剧变的消息后,武恒暗暗自语道。
虽然公主的奶奶挂了,但是武恒可不会傻乎乎的带着公主在此时前去为她奔丧。不只是因为何太后的原因,让对方记恨自己,更因为京师变化不断的局势。
武恒知道要不了多久京师就会大乱,他只是一郡的太守,这个时候还是选择明哲保身为妙。所以,武恒决定还是静静的等着何进挂掉,让董卓去霍乱京师吧!
京师,自从灵帝驾崩以后,刘辨被立为帝,何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何进身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大权,其弟何苗又统领军队,其妹何太后掌管后宫,干扰朝政。
如今的何进掌握朝廷大权,他痛恨蹇硕等人在灵帝驾崩时计划阴谋害他,要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于是暗中召集部下,布置诛杀宦官。
袁绍对诛杀宦官之事早有谋划,他让何进的亲客张津劝何进选拔贤良,整顿天下,为国家除害。何进听从了张津的建议,广泛征聘智谋之士,如逢纪、荀攸等人,与他们结为心腹。
自从刺杀何进的计划失败后,蹇硕心中常常不安。现在发现何进又有如此大动作,征聘智谋之士,他担心何进这是为了对付自己等人。
所以,为了保命,蹇硕与中常侍赵忠等人写信:“大将军何进兄弟执政专权,如今正在与下等人谋划诛杀先帝亲近的人,想要彻底消灭我们。
只不过因为我目前掌管禁军,他心中有所顾虑,所以暂时犹豫不决。我们现在如果不动除去何进,将来必定为他所杀害。
我建议大家关闭尚阁,一起将何进捕获杀掉,然后接收他的军队。如此我们既能避免被何进所杀,也能获得无比尊贵的地位。”
然而,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之人,当初何太后和何进之所以能够得到灵帝的宠幸和重用,他可是出了很大的力起。所以,郭胜更加亲信何氏。
他暗中与赵忠等人商议,蹇硕如此做只是担心自己对大将军有威胁,曾经又算计过大将军,害怕大将军会报复与他。
而他们这些人对大将军和太后有恩,又对大将军没有任何威胁,没必要跟着蹇硕去犯险,如果他们将健硕的计谋告诉何进,定会得到何进的感谢。
于是,赵忠便不听从蹇硕的计策,并暗中把蹇硕的信交给了何进,何进让黄门令逮捕了蹇硕,将其斩杀,自己接收了他的所有军队。
此时,袁绍建议何进趁此会进行大清洗,将所有宦官全都杀掉,一举平定阉党之祸,避免以后受到他们的危害。何进把这个建议告诉了妹妹何太后,被她极力反对。
此外,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以及弟弟何苗多次收到各宦官的贿赂。当他们听何进要杀这些宦官的时候,多次告诉何太后,要何太后庇护他们。
他们还在何太后跟前何进专权擅杀,担心他削弱了皇权。何太后觉得他们的很有道理,于是更加庇护那些宦官,而不让何进对他们动。
因为妹妹的极力反对,何进犹豫不决,最后只是诛杀了蹇硕等为首几人,放过了其他宦官,这也为他日后的不幸遭遇埋下了伏笔。
见何进不能独断,事情久久不能确定下来,袁绍等人又为何进进行谋划。
袁绍建议何进多召集四方猛将和大批豪杰,让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何太后,给她造成压力,逼迫她同意何进诛杀宦官。
何进觉得袁绍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不听从陈琳、曹操等反对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
他下令召前将军董卓率军进驻上林苑,又召东郡太守桥瑁率军驻扎城皋,命令武猛都尉丁原火烧孟津,让他们都要诛杀宦官。
然而,不管何进搞了如何大的举动,何太后还是不为所动,坚决反对何进对宦官们动,她的这个妇人之仁也搞的何进一时间束无策。
见这种情况无法收场,何进的弟弟何苗对何进:“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路从南阳而来,举目无亲,而且贫贱毫无地位。后来依靠宦官们才获得富贵,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国家大事,实属不易。倒出去的水也不可能收回,不如好好考虑一下,跟宫中的宦官们好好谈谈,以后大家还保持良好的关系,共享富贵。”
结果,本来就举棋不定的何进,听了弟弟何苗的话后更加的狐疑了。而袁绍对于宦官们的态度,那可是不除尽决不放弃的。
看到何进迟迟下不了决心,担心他会改变主意,让自己等人这么长时间的所作所为功亏一篑,最后还可能因此死在宦官的里。
于是袁绍劝何进道:“大将军不能优柔寡断,我们与宦官之间的关系已经闹到水深火热的地步,况且如今大军压境互相结合的形势已近展露了出来,大将军为何还不早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