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劝而劝

A+A-

    不劝而劝

    理解是最大的劝慰,用“意译法”劝人才见效

    我们经常会劝慰别人。朋友越多,朋友对你越信任,你劝慰别人的会就越多。

    其实,最好的劝慰方法是不劝而劝,正如最好的战术是不战而胜,最好的教育是不言而教一样。这是一种极容易的方法,但会用这种方法的人却很少。

    不战而胜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军事威胁、政治和外交压力让对方不战就屈服;不言而教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自己以身作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不劝而劝当然也不是什么话都不,只是不那些一般劝慰的话而已。

    不劝而劝的方法叫作意译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不论朋友是倾诉失恋的痛苦还是请你帮他决定是否离婚,或是谈到工作的挫折和烦恼,不论他什么,你都只做一件事:不断地用你自己的话把他所的重复出来。也就是,把他的意思翻译成你的话,不劝告他做任何事,不出任何主意。

    这就是最好的劝导和安慰,运用得好,会显神效。

    许多人不相信这种方法会有效,他们,朋友找我是让我出主意来了,我只是鹦鹉学舌一番,有什么用?这些人其实有一个误解,实际上几乎没有谁真的需要别人出主意,他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别人的理解。你如果用你的话重复了他的意思,并且准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他就知道你理解了他,这种理解就是最大的劝慰。

    到出主意,谁也不会像当事人那样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处境,所以谁出主意都有可能是出了不恰当的主意,只有他自己才能做出最佳决定。

    “我结婚后没有一天快乐过,我丈夫完全是个骗子,恋爱时什么都听我的,什么活儿都干。可结婚后他什么都不干了,什么事都和我吵,还打我。我爸妈本来就不喜欢他,我要是离婚他们一定不反对。”

    你也许会认为她结婚后这么不幸福可以离婚了,劝她:“那你离了算了。”

    她会认为:“你怎么这样?劝人家离婚!”

    你劝她:“凑合过吧,不要离。”

    她会认为:“你不安慰我,不懂我的烦恼。”

    意译法就是:“你对丈夫不满意,你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他,他应该对你更好才是。”

    她将会把你当成知音,因为你理解她的心情。

    在这种理解同情的气氛中,她可以畅所欲言,渐渐她自己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

    意译法经常遇到的另一个责难是:如果朋友的想法错了,难道我们仍一味附和他而不指出他的错误吗?假如,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朋友想自杀或杀人,我们也不置可否吗?

    感情的事是很难对错的,朋友如果真的想采取极端行为,你用反驳的方法也是难以改变他的。

    一个失恋的少女痛不欲生想自杀时,如果你对她:“天涯何处无芳草,你可以找到比他好得多的人。”这个失恋者会接受你的意见吗?不!她此时此刻的心中,天涯走遍也不会有第二棵芳草了。失去了他活着就是毫无价值。在冷静的旁观者看来,她这么想是错的,而在情绪中沉浸着的她看来,这是绝对的事实。别人劝她不要在意,告诉她失去的恋人不足惋惜,只会使她感到你否定了她的感情,她会这样理解你的意思:“照你看来,我很傻,我根本不应该伤心。”

    但是,她知道她的确不能不伤心。所以你不妨使用不劝而劝的意译法:“你很伤心,此时此刻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世界上唯一的,所以,失去了他,你有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一下子失去爱,怎么可能不伤心呢?”

    这样,表达出两个意思:一是她此时此刻伤心是合理的,二是她现在有不想活的念头也是自然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并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不必去讲什么不该自杀的道理,只要你使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她自然就不会去自杀。相反,就算你用一百个理由证明她不应该自杀,如果她情绪恶劣,她照样会不顾你那一百个理由的。

    当然,自杀的朋友是极端。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如果连想自杀的情况都可以用意译法劝导,还有什么人不可以用意译法来劝导呢?

    心理学家指出,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还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

    意译法不仅仅是一种不需劝的劝技术,更是一种爱的艺术。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掌握这种艺术,成为爱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