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东宫大难
东宫一刹那间风云变色,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大难临头!
李建成被太子妃郑观音足足灌下一大碗香薷饮方醒了过来,这是解暑的,特别也加了几片醒脑的中药。他只觉得全身无力,可当他看到太子妃郑观音的泪眼,就明白了过来,作为一个男人,他要负责任,这个关卡一定要过!
他从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绝对不能再忍受被人冤枉!他本来也没有谋反之心,是谁把一切变了一个样子!?唯一让他感觉到安慰的是现在长安城是他的,但若李渊发怒,他去仁智宫就是必死无疑,而且是被冤死的。李世民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整垮东宫的会!
李建成虽饱读诗书,但他绝对没有想到只是送些甲胄,就能引发这么大的祸事!他以为之前长林兵乱,李渊都原谅他了,第二次再行此计,应该不会有人料到。可是他错了,忘记了一个已经从他的发变成他的对头的人——孟云飞。
当李建成来到东宫丽正殿,不用他召集,所有的文武已然全数列班在位。王珪的脸色凝重,魏徵只是摇了摇头。就连冯立、薛万彻这样的勇武之将亦有些心头战兢,陛下会不会杀掉太子,谁心里也没谱,这是滔天大罪啊!
“陛下宣我去仁智宫问询此事,我实无谋反之心,为之奈何?”李建成虽勉强镇静,但他的却紧紧扶着梨花云纹条案。
“长林兵之事已惹陛下不快,今尔朱焕和桥公望诬告太子,再加上一个宁州杜风举告上金殿,岂能不疑谋反?太子应立即传令不得让那些庆州骁勇进长安,陛下远在仁智宫,若是果然庆州之兵进了长安,就更加不清楚了!”王珪先一句打中要害。
“怕是晚了!我闻信之后就巡察长安各门,竟发现那些改冒成商队的庆州骁勇竟还未入城就被静澜司全数拿了!”冯立抹了一把汗,他实是没有想到静澜司动作比他要快得多,早早就在各门布下防范,其实他却不知道是长孙皇后利用其天策府在诸门的暗桩,私下助了刘通天一把,那些庆州骁骑还不待进长安之门,就早早被静澜司堵住拿下了!
“什么!?”李建成刚喝下去的香薷饮就有点要吐出来的感觉。
这人证、物证都落在静澜司的上,孟云飞一定会找时报复他的,天策府更是绝对不会干休的!只要这些证供全数交到李渊的上,这太子也别想当下去了!
李建成急喝道:“我去静澜司,无论如何要让他们交出来!”他已经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不可能了,孟司丞已带着所有的证供案卷及物证、人证全数前往仁智宫了!”魏徵摇头,他实在对太子做这样的大事不与谋臣商议很无语,现在着急有什么用,一切都晚了!
“不可能这么快的,庆州千里之遥,那些骁勇八成还没到吧?”李建成正在努力做心理建设。魏徵更加无奈,连杜风举等人都赶回来了,杨文干如此担扰太子,岂不是令骁勇昼夜兼程前来拱卫东宫,岂能不到?
“太子勿扰,我去拦截孟云飞!必将他的头拿来,将那些诬告东宫之人一并杀了!”东宫左卫率韦挺的声音如雷震,他是隋朝民部尚书韦冲的儿子,在长安万年县长大,这万年县本就是原在封权之罗下,诸王皆有势力,但是韦挺却就看好了李建成,因两人是同一年出生,年纪一样大!这是吃好喝好一起溜达的好哥们!
韦挺也是知道孟云飞的,这比他们很多的家伙,却是李渊的心腹,以神童著称,一进东宫就得太子侍读。当时的孟云飞虽是侍读,却能得将近二十岁的李建成的关照,因为太子府里的书童不敢和他真话的,但是孟云飞却比较温和,善解人意,且并没有实际的权谋能力,哪里像现在这般能耐,所以两人一步步知了知心。韦挺本不在意,但如今这两人要反目,他就觉得孟云飞甚是负义,必要杀此人!
“不行,圣人宣诏太子与孟司丞入宫,这要是孟司丞出事,证物全无,岂不是更指证了太子谋反之事?”东宫詹事主薄赵弘智话了。他是因为李渊让太子主持编撰艺文类聚方来东宫的,这一批文臣虽不是东宫原班人马,但自入东宫谁能回避得了王位之争呢?他们皆饱学之士,当然有头脑,其中赵弘智是比较冷静警的一位。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等着仁智宫出兵灭了我们?”薛万彻抓了抓脑袋。
魏徵叹了一口气,早就知道孟云飞不好对付,早劝过太子相让长林兵,更不要以为帅臣之名大,就加以压制静澜司,可是太子不听,如此又彻底得罪了孟云飞,实在难办。
这时,裴矩却来报,道:“齐王之信到!”李建成急忙取过信来念,只觉得全身冷汗尽出,忽地坐在胡床之上,不能再话。
众臣不知何故,“齐王信上仁智宫已被李世民内外安布了人,察情司的人马似也随时伺动,齐王非但无法下杀掉李世民,反而被他控制得不能动得半步!”裴矩接过李建成的信来道。他就是察情司的人,但是他可是很明白这时洗脱和孟云飞的关系多重要,这样以后才方便为静澜司做事。他完,就退下去了。
“殿下,如今已无路可走,去仁智宫,必死无疑,还不如索性兴兵起事,占据长安。既而传令天下,以诛君侧之名,杀掉李世民,到时陛下也就无法,只能退位让殿下功成!”太子舍人徐师谟这一句话震动所有人!
的确,长安是大唐中枢,兵力最为集中之所,若果然能占得京都,各王相应也许就能成事。李建成的心为之一动。但是杀兄弟,这件事,他有些犹豫,再者,若是不成就是真的谋反大逆成事实,必死无疑!他的全身已出冷汗!
“徐舍人,你实是置太子于不忠不孝之地!前番请幽州兵入长安,今番竟出此大逆之策,你居心何在!”王珪气得脸色发白,他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这可是不符合一个儒者的信念。这一句话,让在场的很多文臣点头。
徐师谟就不敢话了,但是李安俨想起一事,道:“圣人今有诏以称病为名召殿下,若是此时起兵夺城,可拟诏以宣布天下,陛下即因为秦王之害而致病,太子是为保陛下而兴兵,这是可得响应的!”他是油滑的人,这样两面都不得罪,让这些文臣明白点都是什么情况,封他们的嘴!
魏徵当先一步,他不得不道:“不行,静澜司拿去的是番僧,即使太子起兵,也会被天下人是早有谋算,与番人勾结,岂能号召得了民众?再者,十二军即罢,长林兵岂能堪用,各地军府未安,哪里有占据长安之把握?即使事成,仁智宫就在长安之附近,天策府诸将必然各处发兵相助李世民,他已是天策上将,曾为尚书令,长安县和万年县皆非当年太子的人马所控制的,就是长安诸门亦不能确保无失,到时内外大乱,殿下谋反之罪昭然,就再难保全了!”
李建成这才发现他在长安城里的布,早就一步步被静澜司挖掉,看上去没有什么立场的新选上来的县令或县丞,亦是对长林兵不满,其心不归他了。外兵只有杨文干可用,罗艺近来走动渐少,十二军马更是罢兵以农,再加上静澜司在长安的威名,连上天策府的武力,岂能动了?更重要的是他要拿下李渊在长安的所有老臣及贵戚文武,这是何等之难,就是李孝恭、李神通这般的人,也未必能依他啊!李渊有多少的底牌,他很明白!
他眼神无力,觉得浑身为在冰水之间,只得有些含泪道:“不想有今日之祸,令我反叛大家,杀了兄弟,此事难为。你等皆有家眷,尽可自去投奔他王,尚可保全性命!”李建成半晌方出这么一句来。
众人忙劝,赵弘智急向前趋步,他叩头道:“只有一策可行,殿下马上免去车驾章服,屏去随从,前往仁智宫向圣人认错!只是兵马调动,甲胄相送,仅是依东宫之常令,非有意谋反,圣人之先曾宽恕过太子一次,必要时就咬住秦王,只要圣人生疑,太子就有一线生!!”
魏徵点点头,这些编书之大才士果然不同。太子右詹事令狐德棻可是深受李渊重待的老臣,他一直没话,此时也是因为校书方来东宫,以他对李渊的揣摩,便道:“殿下不用担心,圣人最不放心的人是秦王!不然就不会让秦王跟他去仁智宫,让殿下驻在长安,这是对你放心。在外之兵难治,秦王之功高已到无可封赏的地步,他的野心陛下岂能不知?而太子之兵在内,又有何动要谋反呢?太子只要将事情明白出,必能让圣人回转心意!”
果然是老谋臣,这些人集体智慧一出来,李建成的气终于顺了出来,他决定冒一次风险,只要能到仁智宫,只算是死,也要死个明白!他绝对不想担一个诬告之名,这也是身为大唐太子多年的风骨。
长安,夜风呼啸,李建成整理了数十骑,韦挺决意相护,令东宫余人各加强戒备,内外相从。他就振衣上马,含泪又回望了一眼太极殿,似乎向皇位告别一般,即率众骑飞驰而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