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讨赏

A+A-

    此次大军一举平定江南,曹彬、潘美自然是居功至伟。

    于是不掌实权的高官厚禄,就像不要钱一样,统统砸向军中大将。

    这正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钱和官都可以给,但军权不能给。

    但赵德芳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作为前锋,亲冒箭矢,身受大创十几处。

    为了大宋将士少流血,减轻钱粮负担,更为了留给大宋一个完整的江南,只身入唐宫。

    以一人之力,擒得唐主李煜。

    然后双管齐下,吴越国与清源军不动刀兵,一鼓而下。

    如此大功该如何封赏?

    作为一位政坛新秀,如果按功行赏,地位势必会超过他的两位皇叔、一位皇兄。

    现在的他承受得起吗?

    可是如若不加封赏或封赏较低,那又会寒了浴血沙场的将士的心。

    此时就看出了赵匡胤的智慧。

    赏必须要赏,还一点不能少。

    但是地位还不能超过二叔一兄。

    那就都封王。

    赵光义封为晋王。

    赵廷美封为楚王。

    赵德昭封为湘王。

    赵德芳封为燕王。

    此举也是无奈中的最好选择。

    只是仍有不少人为赵德芳鸣不平。

    明明功劳最大,却要与别人共分封赏。

    而且赵德芳封的是燕王。

    燕云十六州至今还在辽国中,什么意思?

    如果赵德芳要去自己的封地,还要去和辽国商量吗?

    不过此时的赵德芳却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去与人辩解这些。

    他正领着王妃赵彩月在看望受伤的禁军将士。

    已被封为燕王的赵德芳与伤兵畅谈战场风云,到快意处与普通士卒一起哈哈大笑,到伤心处与大家一同落下英雄泪。

    众人都已经被其折服。

    而燕王妃更是不避男女,亲自为伤兵换药送汤。

    更使这些军中汉子感动不已。

    赵德芳将赏赐一两不留,全数发给战死士兵的家属。

    为了防止有人从中贪腐,更是领着燕王府长史沈云、幕僚沈从文等人,亲自登记造册,派人发放银两。

    而后明察暗访,以防有人中饱私囊。

    经此一事,赵德芳贤王之名,传遍大宋。

    每个士卒都知道,天家出了个人中龙凤燕王赵德芳。

    可以与他们在战场上同生共死。

    即使他们战死,也有人照顾他们的父母妻子。

    这一天早朝,赵匡胤与下面各位重臣对奏完后,赵德芳大步出列。

    他跪倒于地,高声道:&p;p;p;ldq;父皇,儿臣有一事请奏。&p;p;p;rdq;

    赵匡胤微微一笑,&p;p;p;ldq;燕王有何事,来听听!&p;p;p;rdq;

    他是真的有兴趣听听。

    这些天来,赵德芳在朝堂之上,一言不发,只听不。

    就是用自己的赏赐抚恤士卒这事,赵匡胤不问,他也不。

    这让赵匡胤更加器重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儿子。

    少年有为,却又不骄不躁,大有可为。

    赵德芳心里也清清楚楚。

    有些事他不,不等于赵匡胤不知道。

    赵匡胤不,并不等于他心里不认可。

    现在是公元95年,在历史上,再有一年,赵匡胤就会死得不明不白。

    危感让赵德芳时时提醒自己,现在的自己还很稚嫩,还不足以与赵光义等人抗衡。

    如今只有尽快收买人心,积蓄力量,才能在不远的将来,有一搏之力。

    赵德芳声如洪钟,&p;p;p;ldq;父皇,儿臣近日在京中内外,看到许多战死的禁军将士遗属,衣不遮体,食不裹腹。&p;p;p;rdq;

    到此处,赵德芳声音中带着哽咽。

    这倒是真情流露。

    那么多的将士与他一道拼杀,有多少人为了掩护他身死异乡。

    而现在他们的父母妻儿却无人可依。

    &p;p;p;ldq;儿臣奏请父皇,免除战死和残疾的将士家中劳役赋税。&p;p;p;rdq;

    此语一出,大殿之中顿时议论声四起。

    以曹彬等人为首的武将当然同意。

    那些与他们出生入死的士卒死后可以毫无牵挂,以后沙场杀敌时势必更加勇猛不惧。

    当下就有许多武将和认同赵德芳观点的文臣出言表示赞同。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

    尤其是一些赵光义和赵德昭一系的官员。

    眼见赵德芳在民间贤名大盛。

    此时又要为战死和残疾的士卒免除赋税。

    如果一旦成功,那赵德芳在军中的威望将更盛。

    再这样下去,那还了得。

    于是他们也纷纷跪地,找出各种理由,认为免除赋税不妥。

    高琼得到赵光义一个眼神,硬着头皮出列。

    &p;p;p;ldq;皇上,我禁军将士为皇上效力,为国拼杀,本是份内之事。况且我大宋对战死伤残的军士抚恤已经十分优厚了。&p;p;p;rdq;

    当下便有许多赵光义一派和赵德昭一派的人出言附和。

    高琼心里却暗叹了一声,自己这些话要是传出去,怕要被所有禁军将士恨死了。

    自己以后在军中恐怕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让自己是晋王殿下的人呢?

    赵匡胤把球踢给了宰相沈义伦。

    &p;p;p;ldq;沈爱卿,你意下如何?&p;p;p;rdq;

    沈义伦略一思量,答道:&p;p;p;ldq;臣以为可以取个折中方案。&p;p;p;rdq;

    赵匡胤微微点头,示意沈义伦继续下去。

    &p;p;p;ldq;臣为朝廷掌管钱粮多年,我大宋历来对有功将士不吝赏赐。此次灭唐大战,又损耗颇多。&p;p;p;rdq;

    赵德芳心中一凉,听沈义伦话中的意思,应该是不会同意了。

    再看反对自己意见的朝臣,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p;p;p;ldq;幸好江南不战而降,使我大宋少了大部分靡费。又加之唐国、吴越国的国库比较充盈,方解了我大宋燃眉之急。&p;p;p;rdq;

    &p;p;p;ldq;中有钱粮,心中方能不慌。如今对有功将士封赏已经完毕,不过战死和重伤的将士的家属也不能不管,否则就寒了将士们的心。&p;p;p;rdq;

    反对赵德芳的人刚才还喜色挂在脸上,听沈义伦这样一,又顿时感觉不妙。

    这个老家伙话怎么还带大转折的。

    赵匡胤的脸上更是精彩。

    不过他仍然耐心地静待下文。

    沈义伦继续道:&p;p;p;ldq;臣以为,一次将赋税全免也不妥当。&p;p;p;rdq;

    完鼻观口,口观心,不再言语了。

    众人一听,沈义伦了半天,吊足了大家胃口,等于没一样。

    赵匡胤也哭笑不得。

    &p;p;p;ldq;沈爱卿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性格,做了一年宰相,怎么胆子反而了。&p;p;p;rdq;

    沈义伦答道:&p;p;p;ldq;臣以前所考虑的只是皇上交给我的一份差事,而现在为相,要纵观全局,不能再任性而为了。&p;p;p;rdq;

    赵匡胤点点头,抚着胡须道,&p;p;p;ldq;所以,卿家是要朕自己拿主意了?&p;p;p;rdq;

    &p;p;p;ldq;那好,朕今天就专断一次。&p;p;p;rdq;

    殿下群臣心中一阵腹诽。

    哪次不是你独断专行?是只有今天这一次吗?

    不过想归想,还是得乖乖听人家老赵的。

    赵匡胤朗声道:&p;p;p;ldq;我大宋将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了让他们无身后之忧,朕决意,凡为国战死者,免除所有劳役赋税,残疾者,除了该有的抚恤外,只征五成赋税。&p;p;p;rdq;

    众臣见官家决心已定,都只能齐声赞皇上英明。

    赵德芳为死伤将士请命,据礼力争之事一经传出,贤德之名是更加坐实了。

    不遭人忌者是庸才,对于赵德芳同样适用。

    前方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