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打架得状元

A+A-

    开宝八年三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赵匡胤又开科举,天下英才齐聚东京开封。

    此次科举取士二百余人,为了评定最终名次,大宋官家赵匡胤决定亲自考评。

    殿试只有排名前三十六名进士获得了入场资格。

    这些新科进士迈着雄壮的步伐进入大庆殿。

    殿试开始之后,内侍发下试题,众考生急忙开始答卷。

    来也有趣,这些年的殿试名次多是由考生答卷速度决定的。

    赵匡胤的想法很简单,能先交卷的才学一定不差。

    赵家几位王爷与十余位重臣都在殿中,时而用几不可闻地声音交头结耳。

    赵匡胤则安坐在龙椅之上,望着天下英才尽汇于瓮中,心中也不由得一阵得意。

    赵德芳心中则是一直在暗笑。

    因为他知道,这一届的状元是靠拳头打出来的。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就在他还沉浸在想象之中时,历史终于在他面前重演了。

    两名应试的进士几乎同时交卷。

    赵匡胤看了后感觉两篇文章都还不错,一时难以决断。

    于是将试卷交给了主考官。

    主考官也难以决断,突然看到在一旁偷笑的赵德芳。

    于是又将皮球踢给了赵德芳。

    &p;p;p;ldq;燕王殿下才名满天下,请殿下品评。&p;p;p;rdq;

    赵德芳也不推辞,接过试卷,细看之下,还真是难分伯仲。

    他又将试卷递给赵光义,笑着道:&p;p;p;ldq;皇叔看看,这个怎么评定啊?&p;p;p;rdq;

    赵光义接过试卷,看了有一会,也难以决断。

    于是殿中的王爷、大臣轮流将两人的试卷看了一遍,还真分不出个高下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众进士考生也都开始纷纷交卷了。

    后面评定次序都很好办,只有最先交卷的王嗣宗与陈识两人谁是状元,谁是榜眼,一时难以决断。

    赵匡胤也皱起了眉头。

    赵德芳一看,得了,还是让历史再现吧!

    他起身对赵匡胤施了一礼,道:&p;p;p;ldq;父皇,王嗣宗与陈识二人的学问难分高下,儿臣有一个办法,可让二人分出胜负。&p;p;p;rdq;

    赵匡胤一听,来了兴致。

    &p;p;p;ldq;四郎有何办法,来听听!&p;p;p;rdq;

    殿中群臣和一众进士也都竖起了耳朵,想要听一听这位最近风头无两的燕王有什么好办法。

    &p;p;p;ldq;我大宋立国不久,虽然江南已经平定,然而北方尚有汉国未平,燕云十六州也尚在辽国之,使我中原无放马之地。&p;p;p;rdq;

    众人不知这位燕王这些是什么意思,屏气凝神,静待下文。

    &p;p;p;ldq;虽然沙场征战是武人的事,可我大宋的文人也不能忘记,仍有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未复。&p;p;p;rdq;

    &p;p;p;ldq;儿臣觉得应该让王嗣宗与陈识展示我大宋文人的一身铁骨。&p;p;p;rdq;

    赵德芳心里坏笑,嘴上却大义凛然。

    &p;p;p;ldq;二人可徒相搏,谁胜便是状元,也让天下人晓得,我大宋不忘前朝之辱,文人也是铁骨铮铮的好男儿。&p;p;p;rdq;

    此话一出,惊掉了殿中所有人的下巴。

    自古以来,文人都讲究以礼相待,何时听过用拳头搏状元的。

    过了好一会,才有人声道:&p;p;p;ldq;这恐怕有所不妥吧!&p;p;p;rdq;

    &p;p;p;ldq;文人孱弱,当着君王的面在殿上相搏,有失体统。&p;p;p;rdq;

    赵匡胤却哈哈大笑,&p;p;p;ldq;四郎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我大宋在马上得了天下,虽然马下治天下,但仍有汉国未灭,燕云十六州未复。&p;p;p;rdq;

    &p;p;p;ldq;文人也得强身,朕觉得燕王所很好,王嗣宗与陈识二人就徒相搏,胜者为本科状元。&p;p;p;rdq;

    所有人一听官家玉口金言,既然事情已经定了,自然就无法更改了。

    况且今天要有亘古未见的热闹可看,状元和榜眼打架,那可不是谁都能看得到的,就安心看好戏吧!

    于是立刻有人把大庆殿清理出一块空地,王嗣宗与陈识二人站在了当中。

    赵匡胤大一挥。

    开打!

    陈识来了个先下为强,照着王嗣宗的胸口就是一拳。

    王嗣宗心里这个气啊!

    本来还想和陈识客气客气,他倒好,上来就下死。

    王嗣宗胸口挨了一拳,好在陈识力量不大,倒也没有大碍。

    这一拳激发了王嗣宗的斗志,照着陈识下面就是一脚。

    陈识没想到王嗣宗反击得这么快,惨叫一声。

    &p;p;p;ldq;王年兄,你也太狠了,你照哪踢呢?&p;p;p;rdq;

    此话一出,殿中一阵大笑。

    有些文臣脸上挂不住了。

    心里默念着&p;p;p;ldq;有辱斯文&p;p;p;rdq;,可又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看着,生怕错过一招一式。

    王嗣宗与陈识两人打得是热火朝天,殿中众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王嗣宗仗着年轻力气大些,渐渐占据了上风。

    可陈识也不会轻易认输。

    毕竟争夺状元,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会,什么也得坚持。

    搏斗中王嗣宗一巴掌扫掉了陈识的帽子。

    这一下可要了陈识的老命。

    陈识三十年寒窗苦读,日夜用功,头上早已经出现了&p;p;p;ldq;地中海&p;p;p;rdq;。

    帽子一掉,光秃秃的一片不毛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殿中众人都是一阵大笑。

    陈识慌忙弯腰去捡帽子。

    王嗣宗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会。

    只见王嗣宗一个恶虎扑食,就将陈识压在身下。

    陈识挣扎了几下,无奈力气用尽,也只能认输。

    赵匡胤心情大好,也没有食言,当场钦点王嗣宗为新科状元。

    而落败的陈识只能屈居榜眼了。

    这一场&p;p;p;ldq;搏状元&p;p;p;rdq;让众人大开眼界,回到家后与家人一,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日就传遍了整个大江南北。

    人们不仅将此事当做成一件美谈,更是将大宋重文也决不轻武植根于心中。

    从此以后,读书夜半、闻鸡起舞的文人彼彼皆是。

    赵德芳要得就是这种效果。

    可一个月后的赵德芳却陷入了暴怒当中。

    曹纬领着一位断了臂的军卒找上门来。

    赵德芳听到这位为国断掉一臂的军卒的控诉,不禁剑眉倒竖。

    原来月初之时,赵匡胤已经传诏天下,凡为国捐躯的士卒全家可免劳役赋税。

    而伤残军卒由地方认定后,免除劳役,并只交一半赋税。

    于是地方上有人看到此事大有可为,便生出了其它的想法。

    在东京开封府,天子脚下,还没有人敢做出太出格的事。

    可在地方上,就有人开始动脚了。

    这个断臂军卒叫李桥,原来就在曹纬营中。

    在灭唐一战中他断了一臂,于是便回到齐州历城县老家。

    近日听到朝廷统计伤残军士,可以免一半的赋税,李桥心中真的是万分感激。

    他兴冲冲地赶到县里,结果被告知已经有人领了他的抚恤,并占用了他免除一半赋税的资格。

    李桥当即到县衙击鼓鸣冤。

    不料知县问也不问,将他打了一顿,轰了出去。

    后来他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知县新纳妾的弟弟占用了名额。

    而且李桥又问了一些军中伤残兄弟,发现被冒名顶替的不只他一个。

    李桥一气之下,只身来到开封,找到原来的指挥使曹纬。

    他知道,这里一定会有人替他作主。

    曹纬听到后大怒,可是冷静之后,觉得此事还是要让赵德芳出面才好。

    毕竟自己只是一员武将,不能干预地方事情。

    不然落人口实,可能会牵扯其家族。

    赵德芳听后冷笑一声,&p;p;p;ldq;敢打我大宋勇士拿命换来的抚恤的主意,他们活得不耐烦了!&p;p;p;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