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杨延昭的本事
赵德芳任命杨业之子杨延昭为亲卫军统制。
所有人都反对。
包括幕僚沈从文。
原因很简单,杨延昭寸功未立,就直接当上了亲卫军的统制,那下面的众将怎么能服?
人心不稳是要出大事的。
赵德芳当然明白。
不过这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用得好,可以快速收拢汉国降将的心。
赵德芳敢把自己的安危交给一个只见过几面的降将,那明他对这些人绝对是用人不疑的。
沈从文最终被服。
&p;p;p;ldq;可是众将不服怎么办?&p;p;p;rdq;沈从文丢出了最后一个难题。
赵德芳目光深邃,&p;p;p;ldq;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如果他连这么点事都办不好,那我还用他做什么?&p;p;p;rdq;
杨业也不同意。
他携长子杨延昭找到赵德芳。
直言杨延昭担任赵德芳的亲卫军统制不合适。
如果赵德芳不弃,可以让杨延昭当个亲兵就足够了。
赵德芳哈哈大笑,&p;p;p;ldq;杨将军,令郎在军中可是有个绰号,叫&p;p;p;lq;赵云&p;p;p;rq;,怎么,你是怕令郎盖过你这&p;p;p;lq;杨无敌&p;p;p;rq;的风头。&p;p;p;rdq;
杨业老脸居然一红。
杨业在汉军中有个&p;p;p;ldq;杨无敌&p;p;p;rdq;的绰号,可见他作战时的勇猛。
而他的长子杨延昭更是不逊于他,别看还不到二十岁,已经能独领一军,武则勇贯三军,谋则少年老成。
人称军中&p;p;p;ldq;赵云&p;p;p;rdq;
&p;p;p;ldq;殿下夸奖了,我杨家父子是败军之将,只求能在燕王殿下的麾下做一个马前卒,哪敢奢求一步登天。&p;p;p;rdq;
杨业确实没想到赵德芳会如此看重杨延昭。
前几天赵德芳提过,想让杨延昭到自己身边听令。
他以为是让儿子当个都头,最高也不过是一个营的统领,那已经是抬举了。
没想到赵德芳直接放了大招。
杨业思来想去,这个亲卫军统制不能接。
不然他们杨家父子会遭到太多人忌恨的。
赵德芳眉头皱起,他当然知道杨业心中所想。
不过赵德芳其实就是想让杨家父子无法融入到大宋官场。
这样他们只能紧紧地跟在自己身后。
虽然这个想法有些不太君子,但他还是觉得能得到这样一员战将,还是值得的。
而且这对杨家而言也是有利的。
再受后世杨家将的影响,他也确实喜欢这个李延昭。
历史上的杨延昭也是一个忠义汉子。
赵德芳望向一旁的杨延昭,看到他抽动的脸庞,突然灵一动。
&p;p;p;ldq;生在这乱世,我辈武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现在汉国已灭,未来大宋的敌人就在北方,会已然不多了,再晚就赶不上了。&p;p;p;rdq;
杨延昭的脸上已经现在恍惚之色。
哪个武人不想扬名沙场,成为万人景仰的存在?
杨延昭也是年少成名,千军万马的厮杀中走过来的。
现在这样大好的会摆在他面前,他会不心动吗?
看看曹纬,当了赵德芳两年的亲军统制,就能统领大宋最精锐的静塞军和锋锐军,独当一面。
自己和他相比,又差在哪里了?
如果要是从最低级的军官一步步做起,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指挥千军万马?
赵德芳敏锐地抓住了杨延昭的心里变化,微笑着望向杨延昭,&p;p;p;ldq;其实杨将军才是最关键的人物,不知杨将军怎么想?&p;p;p;rdq;
听到赵德芳问询儿子杨延昭的意见,杨业明显地松了口气。
来之前他早已经与儿子沟通好了,这个亲卫军统制不能干。
杨延昭也是满口答应。
不然他们父子二人会遭人忌的。
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杨延昭听到赵德芳的问询后,居然没有半分的犹豫,直接单膝跪地。
&p;p;p;ldq;末将愿意为燕王殿下效命!&p;p;p;rdq;
杨业张大的嘴再也没有合上。
赵德芳哈哈大笑,上前扶起杨延昭。
然后转头望向杨业,&p;p;p;ldq;杨将军,你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p;p;p;rdq;
杨业只能苦笑。
赵德芳又对杨延昭:&p;p;p;ldq;你上任之后,军中一定有人不服,那就用实力让他们服气。&p;p;p;rdq;
杨延昭果然没有让赵德芳失望,他单枪匹马到亲卫军上任,不过十几天,就让这些骄横的精锐服服贴贴。
想让军中的大老粗们认可你,只能靠拳头。
杨延昭在亲卫军中摆下擂台,只要有人能胜过他,他抬脚就走,决不再走进亲卫军半步。
结果一天之内连战十八场,把亲卫军中武功最高的一些人都打服了。
光有拳头还不行,还得有谋略。
于是杨延昭领了一都百人,训练军阵。
与军中悍将演练军阵,连赢七场。
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赵德芳听后哈哈大笑。
心这个杨家将中的杨六郎还真不是吃素的。
这十几天里,赵德芳也没闲着。
他先是不断地调兵遣将,让潘惟吉任代州团练使,率领一万精兵接代州防务。
这里是山西与辽国交界处,地处要冲。
赵德芳首先要让自己的心腹镇守。
其次也是想主上下的兄弟有更多的锻炼会。
赵德芳对潘惟吉交待得很清楚。
自己下的兵只有占便宜的主,没有吃亏的无能之辈。
与辽国人就要斗智斗勇。
能占的便宜一家要占。
又派人将宪州的李继捧接入晋阳。
然后又办理各种杂务,总之是忙了个四脚朝天。
一直到半个月后,赵匡胤派遣的参知政事薛居正一行到了晋阳,赵德芳才算卸下了重担。
薛居正作为朝中新贵,赵德芳对待他自然是客客气气。
二人当日便交接完毕。
赵德芳这才有会和李继捧好好谈上一谈。
李继捧不像他的父兄那样强硬,后世时曾经率众入开封,献上了定难四州之地,被赵光义赐名赵保忠。
所以赵德芳要利用他来收拾夏州的残局。
李继捧已经被吓坏了。
他从生活在父兄的羽翼下,从来就没想到有一天,父兄惨死,自己应该怎么办。
在他的思想中,定难节度使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己,那自己就好好地享乐一生算了。
不过现在的他可是赵德芳口中的一块肉。
什么时候吃要看赵德芳的心情。
赵德芳将李继捧请入府中,李继捧见到赵德芳跪地大礼参拜。
赵德芳春风满面,亲自扶起了李继捧。
这还是赵德芳一贯的风格。
即使老子杀了你的父兄,但还是要对你笑脸相迎。
谁又知道以后咱们会不会成为朋友呢?
不能失了风度。
再即使要杀你,也要让你高高兴兴地上路。
&p;p;p;ldq;对于令父和令兄的事,本王深表遗憾。这次定难军作乱,令兄和令父为了朝廷法度,大义在前,阻止乱军,不料被乱军所杀,我已经禀明父皇,追封李光睿为检校太尉,李继筠为忠武将军,不知李兄可满意?&p;p;p;rdq;
李继捧心我哪敢不满意?
要是敢一个不字,立刻就得步父兄的后尘。
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好死不如赖活着。
至少还能传续李家的香火。
所有的叛徒都会给自己的懦弱和无能找各种理由。
李继捧也不例外。
他跪倒于地,大礼参拜,&p;p;p;ldq;谢燕王殿下厚恩!继捧一定鞍前马后,为燕王殿下效力!&p;p;p;rdq;
赵德芳点点头,&p;p;p;ldq;不是为我效力,是为大宋效力。&p;p;p;rdq;
李继捧又慌忙叩了一个头,&p;p;p;ldq;是,殿下提醒得是,是为大宋效力。&p;p;p;rdq;
赵德芳扶起李继捧,满面春风,&p;p;p;ldq;下面咱们就正事吧!&p;p;p;rdq;
李继捧一听,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
是死是活,就全在燕王一念之间了。
可是当赵德芳出要让他继任定难节度使时,李继捧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