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夏州只是一座孤岛

A+A-

    李继捧本来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如今却柳暗花明,不但不用死,还能做定难节度使。

    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先是心里一喜,接着又是一惊。

    他也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赵德芳杀死自己的父兄,自己本来与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现在他却要扶持自己当定难节度使。

    要其中没有什么图谋,那怎么可能呢?

    李继捧脸上露出惨笑,&p;p;p;ldq;燕王殿下有什么条件就直接出来吧!&p;p;p;rdq;

    赵德芳呵呵一笑,&p;p;p;ldq;好,李兄弟快人快语,我也就有话直啦。&p;p;p;rdq;

    &p;p;p;ldq;兄弟如果当上了定难节度使,那自然要帮着为兄收拾夏州的烂摊子。&p;p;p;rdq;

    &p;p;p;ldq;其实这无论是对你还是对于夏州李氏一族,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p;p;p;rdq;

    李继捧脸上现出狐疑之色,&p;p;p;ldq;此话怎讲?&p;p;p;rdq;

    赵德芳不慌不忙地:&p;p;p;ldq;如果西北四州能够归顺朝廷,那西北百万民众就免去了一场血光之灾,李氏族人自然也能得以保存。&p;p;p;rdq;

    &p;p;p;ldq;本王在这里可以向你保证,如果朝廷可以不动刀兵,能收回西北五州,你可以带着李氏一族迁居东京开封,这样李氏一族都可以保全。到时,一世逍遥不好吗?&p;p;p;rdq;

    李继捧只有十六岁,又是从在蜜罐子里泡大的,自己哪里有什么主意?

    听到赵德芳画下的大饼,想着不但可以保全自己和族人的性命,还能一世富贵,当即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赵德方当即任命李继捧为定难节度使。

    他的任命那都是虚的,最后还要赵匡胤的拍板。

    不过事急从权,只能先这样办了。

    然后赵德芳让李继捧以定难节度使的名义写下了数封书信,即刻送往夏州各地。

    此时的晋阳城已经步入正轨,一切战后工作都在薛居正的打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赵德芳见晋阳城中大事已毕,于是派人将刘继元等一干皇室尽数解往开封。

    他自己也准备妥当,要前往夏州了。

    那里还有一场大仗要打。

    就在此时,赵德芳收到了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折御卿在曹纬的帮助下,攻下了银州城。

    坏消息则是李继迁逃入了辽国境内。

    这让赵德芳颇为懊恼。

    难道历史要在自己的眼前重演吗?

    自己爱惜李继迁之才,才没有斩草除根。

    要知道历史上的李继迁最终成为了宋朝的心腹大患。

    正是他恢复了李氏在定难的统治权,并不断地蚕食宋朝西北各州。

    从而奠定了西夏能够与宋、辽分庭抗礼的基础。

    自己还是太大意了,心也不够狠。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有自己在,李继迁别想成气候。

    赵德芳立刻修书一封,派亲信送往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

    言明这是宋朝自己的事务,让辽国不要插。

    如果耶律斜轸够送回李继迁,赵德芳愿意重谢。

    做完了应该做的,赵德芳不再耽搁。

    带着新任定难节度使李继捧,率领亲卫军直奔西北。

    赶到绥州后,与曹彬和潘美汇合。

    赵德芳授意李继捧,以定难节度使的名义出榜安民。

    有李家人出面,绥州的局势很快安定下来。

    原本还有些沸腾的民意被平息了下来。

    李家最的公子已经得很明白。

    在晋阳城下时,有定难军酒后作乱。

    李光睿和李继筠为阻击乱军,先后战死。

    而李继捧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新的定难节度使。

    全权负责西北定难四州的事物。

    不明内情的人当然相信李家人的辞。

    明白内情的人当然也明白这都是骗人的把戏。

    可是事已至此,还有谁想为李家陪葬呢?

    如今已经是这种情况了。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于是绥州迅速安定下来。

    接着赵德芳留下李继勋驻守绥州,然后与曹彬、潘美一道,率领十几万大军一路北上,与银州的永安军和曹纬合兵后,近二十万大军,铺天盖地的向夏州进军。

    赵德芳并没有因此而大意。

    他派曹纬为左路先锋,折御卿为右路先锋。

    既为大军扫清障碍,又可以防备定难军的偷袭。

    大军一路锋芒无人可挡。

    八月初一,大宋二十万大军终于来到夏州城下。

    立刻将夏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并且放出了李继捧,让他在城下劝降。

    李继捧倒是十分卖力,只是迎接他的,却是城上的一阵箭雨。

    无论他怎样劝,城内的李家人都骂他是叛徒。

    背叛了父兄,背叛了党项。

    面对灰头土脸回来的李继捧,赵德芳微笑着:&p;p;p;ldq;对于这些不认主的狗奴才,就没有必要再留了。&p;p;p;rdq;

    赵德芳虽然满脸堆笑,可是话中的阴寒之意却让李继捧在大热的天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宋军并没有着急,而是在城外堆好了围墙,挖好了壕沟。

    看样子是要长期围困夏州城了。

    然后赵德芳又分出一半兵马,扫荡夏州境内各城镇。

    众人不解,问赵德芳为何不直接攻取夏州。

    要知道现在夏州城内也不过三四万老弱残兵,强攻之下,很快就可以攻破。

    赵德芳面色严峻,&p;p;p;ldq;如今夏州城内恐怕有三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很快就会让城中粮食殆尽。夏州本来就不产粮,他们既然不降,本王就成全了他们。&p;p;p;rdq;

    &p;p;p;ldq;向城中射入告示,如果三天之内不降,那就不要降了。&p;p;p;rdq;

    众人一听,身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心里更是一片冰凉。

    燕王这是要困死城中三十万人,一劳永逸。

    赵德芳也是没有办法,西北五州有一百多万党项人,虽然之前已经计划好将他们分别安置在内地。

    可是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宋朝,想要安置这么多人,谈何容易。

    如果不将这些党项人迁走,那么这里就将成为西北不安定的摇篮。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党项人必定会率先发难。

    而且赵德芳没有忘记,辽国境内还有一个心腹大患李继迁。

    既然夏州不愿意降,那就省了自己很多麻烦了。

    三天的时间一晃就到,夏州城中悄无声息。

    接下来的一个月,赵德芳派骑兵四处出击,将乡间山中的党项人都尽数赶到城镇中,开始准备大迁徙。

    在这期间,李继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家在西北统治了百年,在党项人的心中地位崇高无比。

    李继捧得话绝大部分人还是相信的。

    其实这也救了他们的命。

    那些敢于反抗的党项人,都被无情地镇压了。

    此时宥州已经开城投降,整个西北只剩下夏州一座孤岛。

    按照赵德芳和赵匡胤的规划,将西北五州一百万党项人迁往内地隔离安置后,再让中原无地及地少的农民迁入西北。

    朝廷承诺,种田者每人可分得十亩土地,并且三年内不交赋税。

    十年后土地可以归个人所有,只需缴纳相应的赋税即可。

    而愿意放牧者,每人可分得三十亩上好的草场,同样三年内不交赋税。

    但所产出的马匹必须按市价卖给朝廷。

    由朝廷提供幼马、羊羔和牛犊,等牲畜长大产仔后归还即可。

    这样的政策对于历来渴望土地的汉人来,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相信到时政令一出,全国的贫苦农民必会蜂拥而至。

    如今只余下夏州一座孤城,已经不足以改变大局了。

    赵德芳可以慢慢地看着夏州城一天一天地衰弱下去。

    直到走向灭亡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