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神人

A+A-

    前面到一个孩叫刘璎,实际上他是天外来客,是现代人穿越而来的。呵呵,老套子啦,我们讲的也是穿越故事,一个现代人来到了明朝初年。

    两天后,逐渐恢复的刘璎自己起来了,走到院子里,他要看看这里的环境,边走边看,处处都觉得新奇。由于祖母的关爱,他现在住在祖母这里,这是整个刘家宅院的中路,也是最大最好的院子。

    从整体看,刘家宅院的大门不在正中,偏东侧。大门有门厅,高台阶,有门房看大门。从门厅进来有个影壁,然后向西拐才是老太太正院子的大门。

    对外正门的东测不远处还有一个大门,那是走车马的,大车可以直接进东院。大院子的西院墙处还有一个很的角门,这是因为院子太大是方便人员出入的,这个门平时总是上锁的,极少有人走。

    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多以中轴线为准左右对称,大门应该在中轴线上。实际上不完全如此。像皇宫那样大门位于正中的都是皇家、王室,或者官府衙门,总之与政治地位相关的建筑。刘家充其量家族里出个秀才举人什么的,或者有出仕的官员,这在古代的社会里还没有那么权威的社会地位,因此在家宅建筑上就不能违制,不能逾越。

    不光是大门要偏一点,还有其他的不少规矩呢。比如,正房前的台阶有多少级,房前走廊有多宽,屋脊上的装饰物,如此等等都是有规矩的。如果不合乎身份,逾越了,往轻里是狂妄,如果遇到抓辫子的就是图谋不轨了!谁也不愿意因为不合规矩而带来无妄之灾。

    老太太住的这个正院有四进:第一进院子有倒坐房,是外面男仆的居所;第二进院子是正厅,和书房,是会客的地方。第三进才是主人的卧室,也就是老太太和老爷的居所。正房里的西侧暖阁住着老太太,刘璎临时住在正房的东暖阁,东西厢房住着老爷的两个姨太太,其中一个不在,随老爷在任所。第四进是女仆居所和厨房库房等。

    好大的院子啊!可还不仅仅如此,第四进院子的后面还有个花园,并且这个花园与东西两边其他院落都是联通的,宅子里其他人到这个花园也方便。从这个院子的规模可以看出刘家是有根基的豪门大户人家。

    现在的刘璎就是在这前后几个院子里胡乱的转悠,对于他来这一切都似乎熟悉又很生疏,他有点悄悄偷看的心理,于是乎就不想被他人干扰。而现在刘家人口非常少,这倒是遂了他的愿。如果是处于鼎盛时期的豪门大户,在家主的主要院子里的各等仆人恐怕要几十人,哪里会现在这样寂静呢?

    从仆人数量,最多的就是这个院子了,可总共也只有六个人。一进院子的男仆有两人,二门以内有四名女仆,其中侍候老太太的两个丫鬟,厨娘和粗使的仆妇有两个,这是多次裁减的结果。

    加上老太太、刘璎和一个妾室,这偌大的院子里主仆都算上也只有九个人,显得很冷清,刘璎串了两个院子也没见到人,这让他更自在,更悠闲自得。

    按规矩,二门总是关着的,女性仆人无事是不能出二门,除了主人,二门以里一般不会有别的男人。现在刘璎到了二门前,他犹豫了一下,他一个孩子过不过二门倒是无所谓,为了不惊动更多的人,他还是不出去为好。他见门只是虚掩着,就扒着门缝往外看。可巧此时门被推开,一下就撞了刘璎的脑门,刘璎一捂着头连连后退,差点没坐地下。

    进来的是一个穿着藕色长衣的大女孩,刘璎大脑里还是有记忆的,认识,她是老太太房里的大丫鬟名叫春梅。是大丫鬟实际上只有4岁,现代人的眼里还是个孩子。老太太的另一个丫鬟叫腊梅。

    一脚跨进门的春梅倒是吓了一跳,张嘴喘着气,拍前胸停在门前。

    正常情况这二门是关着的,上着门栓,外面有事需要叫门。现在的情况是春梅刚刚出去,马上又回来了,所以门虚掩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少,也就没那么多的规矩了。

    稍后春梅慌忙上前扶住刘璎,道:“唉呀!吓死我了!大少爷怎么会在这里呀?摔到没有?病才建好就出来了,受了风可怎么得了?腊梅呢?她没跟着你?”

    刘璎抓着春梅的胳膊道:“春梅姐姐,我没事。。。。。。哦,母亲安好!”他一边着一边放开,成垂站立的恭敬状。因为他看到随后进来的是他母亲陈氏。

    陈氏赶紧上前,拉着刘璎的,关切地问:“璎儿碰到没有?你可是好了?”

    “我没事了,难得晴天出太阳,我出来走走。”刘璎答道。

    江南的春天多阴雨,难得有出太阳的好天气。

    显然陈氏是被春梅找来的,他们必是有事,因此简单几句陈氏就跟着春梅穿过游廊去了三进院,那里是老太太的卧室。

    看着他们走远,刘璎再次陷入沉思。

    他的确不是现在的身份,两三日之间竟然经历了生死和重生。虽那世的经历还历历在目,但是这辈子的刘璎打记事起的各种画面也尽在脑子里。无论是人还是物,时隔几百年,乱糟糟地在脑子里转。他对眼前的祖母、母亲似乎都有天然的亲近,可是那另外一世界的亲人也不曾忘呀。想着这一切他焦虑、伤心还有绝望!

    。。。。。。

    我们故事里的刘璎已非原来的刘璎,一个现代中年人的魂魄在这个刘璎的身体里苏醒来。这两个人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一个是生在古代乡绅的少爷,另一个是现代重型械制造厂的总工程师,属于技术型官员,知识分子。在那个世界里他叫刘英,其实叫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

    刘璎也知道,这个乡绅刘家家主的身份可是非同一般,此人名叫刘基。刘基这个名字知名度不是太高,他的字叫“伯温”。怎么样?刘伯温!大名鼎鼎啊!他是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民间对他的评价更是神乎其神,我们不妨看看都是怎么的。

    有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六个神人,他们是:

    西周开国元勋:姜太公;

    战国不老的传:鬼谷子;

    汉朝首席功臣:张良;

    三国第一谋臣:诸葛亮;

    大唐第一军神:徐茂公;

    最后一位就是刘伯温了。

    呵呵,是不是吹过头啦?我们就不分析了。

    什么叫“神人”?

    吹呼着就是:洞彻天、经天纬地、神妙算、未卜先知,如此等等。反正是个神,起来神叨叨的。

    不过我们应该给“神人”一个合乎科学逻辑的法:笔者认为成为天才神人的除了德行高尚、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等优秀素质之外,还需要两个先天禀赋。这两个天赋本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是有超强记忆,即所谓的过目不忘。如果刚刚看完的东西转身就忘了,那当然就不会成为智者神人。第二是有超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资料能够做出合理准确的推理判断,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这两个能力基本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先天禀赋,不是刻苦努力能得到的,也就是爹妈给的,或者上帝给的,因而他才能成为神人!先天禀赋是不可求的,不是后天努力可以获得的。

    刘基的天赋如何?我们个故事,或者是传:

    有一次童年的刘基去书店,一本书吸引了他,问问价钱要一百多文钱(大约一两银子兑换00文)。太贵了,他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就站在那里一页一页地翻看。店主想做生意,就对刘基:“货卖识家,如果公子真的喜欢0文好了。”

    刘基:“不用买了,我已经记下来了。”

    店主称奇,并不相信,他吹牛不诚实。于是刘基:“请你随便翻开一页,读出一句,我接下去背给你听。”

    店主大惊,也想见识一番,于是打开书,随意选择一处,提示一句。接下来店主见证了奇迹,刘基挺胸抬头摇头晃脑,一字一句地背下去,一字不差!

    这就是传中的倒背如流吧?刘基的故事太多,在此就不能过多罗列了。

    刘基现在在哪里呢?他现在在朱元璋哪里,已经离家一年有余。此时朱元璋的实力已经初具规模,在众多的英雄豪杰中他虽然还不起眼、军兵人数还比较少,但好在基础扎实。所谓的“基础扎实”是他收拢了这个时代的一批杰出人物,并且树立了他本人的威望,麾下的文臣武将都对他忠心耿耿,少有异心。对,内部团结就有力量!他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制度规矩,军队组织严密有效,训练上乘。

    刘基就是被朱元璋看重而礼聘的众多杰出人物之一,现在是得力的智囊核心人物。

    可是现在的朱元璋还看不到胜利的曙光,甚至还不敢妄想取元朝天下而代之。他的地盘还很,并且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处于半游荡的状态。因此,作为朱元璋下重臣的刘基还不能把自己的所有家眷都带在身边,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也没有丰厚的俸禄养家,只能是孤身一人跟着朱元璋闯荡。当然了,为避免生活寂寞,他身边带了一个宠爱的妾,除了常随保镖,这妾是他身边唯一的家人。

    总之,创业之初生活还是艰苦的,没有丰厚的钱财也没有优裕舒适的环境,有的是危四伏,随时都可能被其他豪强吃掉。呵呵,打天下嘛,就要先付出。

    。。。。。。

    春梅找来陈氏见老太太有什么事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