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难念的经
春梅奉老太太之命找来了刘璎的母亲陈氏,将陈氏送到老太太的卧房就赶紧出来去找腊梅。刘璎病了三天也是很严重的,现在又跑到院子里,她放心不下,总要有人关照。
老太太找来陈氏有什么事呢?是因为这两天饭菜变差了,舒适惯了的老太太一时适应不了。陈氏是刘府的管家婆,长子的媳妇管家,这也是规矩、习惯。
老太太见了陈氏便:“找你来就是因为这两天的饭食明显不济。世道艰难我也知道,虽府里人们已经习惯了节衣缩食,可这两天都没有见到荤腥,是不是过了?我这房里应该是府里最好的吧?其他各方怕是更差。难道咱家真的难倒了这个地步了吗?”
这里需要明,她所的“没见荤腥”应该主要指的是肉类,鱼类应该是不缺的。因为浙江地区渔业发达,并且靠近大海,水产品是丰富的。另外不同时代里各种食品价格比是不同的,这要看当时的生产方式,容易生产且产量大的价格就便宜。
众所周知,江南是鱼米之乡,河流湖泊多,水量充足,因而水产品就多,价格也会低,物以稀为贵嘛。再者,眼下的饥荒是战争动乱造成的,并非干旱洪水之类的天灾,因而江河里的鱼类并没有遭灾。另一方面因为农业收成不佳,逼迫人们去捕捞更多的鱼虾,水产品多了价格就更便宜,也容易买到。此外浙江是沿海地区,不光是淡水鱼类,大海里也有丰富的海产品。
猪牛羊等家畜都是人工饲养的,其产量有诸多限制,按古代生产方式,平常年份肉类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其物价比例也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差异。简单就是古代的肉类食品的物价明显地高。此时出现战乱粮荒对养殖业也是直接的影响,肉类出产少其价格就会更高。
。。。。。。
陈氏答道:“都是我们做晚辈的不好,想得不周全,连累母亲吃苦了。希望母亲体谅,我们也有无奈之处。不是我们不想买肉,实在是买不到。母亲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开始闹粮荒,粮价涨了一倍还很难买到,猪肉羊肉更是难得一见。”
老太太:“户人家靠买粮买菜度日,我刘家不是还有庄子吗?”
陈氏:“母亲的是,咱家的粮食、蔬菜、油、肉等都是庄子送上来的,倒是很少到集市采买。我们也不断催促各个庄子,可是现如今庄子上的猪牛羊差不多屠宰殆尽了,庄头们也是四处搜罗,他们也是艰难。”
陈氏所的都是实情,灾荒年里即便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肉类食品。另外,这里所的“牛”是肉食牛,并非耕牛,城里人不懂,养牛人是明白的。这两种牛似乎没什么区别,并且也可以转换,但是耕牛与肉牛价值差距是很大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屠宰耕牛。其他过细的知识我们就不了。
阎氏老太太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她一个贵妇人对外面的情况知之甚少,可道理一就明白。听了陈氏的话她脸色缓和了许多,没有了怨气。她道:“我老婆子也不出门,外面的饥荒知道不多,错怪你们了。既如此就多买鱼虾吧,我们究竟还是大户人家,不可太寒碜,总要多想办法。”
。。。。。。
这里有一个疑问还是要一,“物价”就是有市场交易,交易就离不开货币,总不能以物易物吧?而此时的元朝政权已经是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官府已经管不到了,那么现代的人就会问:政权都快没了,货币还有权威吗?
古代里银子大量流通充当货币也有其优势,在眼下就避免了货币危,不管官府还有没有,银子总是有价值的。当然银子属于贵重金属,比价太高,市民零星交易还需要辅币,此时的辅币就是铜钱。虽铜钱是官府发行的,铸造时就成色分量不足,就是所谓的铸币税,但是金属铜本身还是有价值的。此外银两与铜钱兑换比例是浮动的,市场认可度决定其兑换比例。所以政权倒台了铜钱和银子照样可以流通。而纸币就不行了,必须有官府的权威支撑,如果失去信用就是废纸。
元代没有纸币吗?有,叫做“宝钞”。由于那时候的货币政策不规范,加上统治者的贪婪,无节制地滥发,使得宝钞迅速贬值,很快就成了废纸。类似的情节,在大明朝的洪武年间同样上演过。其实在现代里也有类似的情况,不是总能听吗?有个别国家的货币发行过烂,成了废纸。
不过古代的另一种类似纸币的东西却流通的很好,始终保持信誉,这就是“银票”。银票不是官府发行的,是钱庄票号发行的,钱庄票号就相当于民营的银行,银票是票号汇兑的一种段,由于它信誉好,又方便携带,所以在古代里一直在民间流通。
。。。。。。
刘璎作为刘家的长子长孙,就成了阎氏老太太的心头肉,因此打落生伊始就养育在老太太身边,直到上学了才在其父刘谨的反复要求之下移居到长房的院子。可这次生病又被老太太接回来。今天借着来老太太这里回事的会陈氏再次请求接儿子回去,是大爷的:既然璎儿已经好了,还要继续上学,课业不能耽误。书香门第之家,老太太也知道读书重要,于是:明天领回去吧。同时难免对起居生活琐事一再叮嘱,啰唆了半天。陈氏频频点头,一一答应。
陈氏在老太太那儿事,刘璎依旧在院子里乱逛,东看看西看看的。不远处大丫鬟春梅在责备腊梅:“老太太这边就剩下我们两个了,你也不想想,留下我们是因为我们平时做事精心,老实本分,这是老太太的恩典,否则还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早就打发出去啦?这几日大少爷有病老太太才领回来照应的,没得我们这么不精心,这要是有个好歹看你怎么交代?”
春梅是大丫鬟,名分是不一样的,当然月例银子也是不一样,地位当然不同。现在腊梅是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听训示,不敢顶嘴,可实际上心里也不服。她在想:你有事出去了也没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少爷那里需要照顾呢?老太太的院子里就两个丫鬟,一天到晚有多少事啊?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的,总有照顾不到之处,谁也不是三头六臂的。。。。。。
这些不过是腊梅心里的想法,可嘴上着:“春梅姐姐,这是我的过错,我一定注意,不会再出错。还求你不要告到老太太那里。”
“知道了就好,现在只有我们两个,咱们都要勤快点。”
“是!”
“我在老太太这边支应着,你去照看大少爷,春日天气还凉,别让他在外面太久了。”
“是!”
刘璎正站在鱼池子边上看着几尾金鱼发呆,突然感到一只软软的抚摸到额头上,回头一看,是个姑娘,穿着乳白色绸褂子,外面套着紫色的坎肩,越衬着唇红齿白的好相貌,这般模样搞不好让人会当成是大家姐,刘璎知道她名叫腊梅。这姑娘比春梅还一岁,今年3。
几个姑娘总是不离左右地让他很是不自在,在别人眼里他是个6岁童儿,可他的心理年龄快40岁了。一个成年人总是和几个丫头唧唧我我的难免会有心里反应,可现在他这个身子还没有那个能力,怎么能自在呢?
还得回到现实,他奶声奶气的叫声:“腊梅姐姐。”
“大少爷,还是回房吧,你还没好利索,不要再着了风寒。”腊梅款款地道,她是真心希望刘璎能回到室内,因为她怕担责任。
刘璎哪里肯依啊,天上虽然云彩不少,毕竟是难得的晴天,阳光照射下,暖洋洋的,比屋里舒服多了。是的,南方的房屋保暖性非常差,往往是室内比外面更阴凉,除非有炭火盆之类的取暖措施。
腊梅无法,只好跟着。过了一会春梅来了。见两人还在院子里笑着道:“老太太正找大少爷呢,赶紧过去吧。”
腊梅听了,俯身帮刘璎整理了衣服,拍打尘土,然后:“大少爷快走吧,别让老太太等急了!”
想必是大太太已经走了,老太太要安排刘璎过去读书。
这般被当成孩子对待,刘璎更是不自在,可也无可奈何。在这个年代里,仆人就是家奴的身份,他人再也是主人,仆人们可不是巴巴的伺候吗?想想以后都是这样的生活,不适应也得适应。幸亏刘家这是衰败了,在兴旺时期还不定是什么样子呢,规矩会更大。
这情景让他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和贾宝玉,大户人家的男孩整日里在丫鬟堆里混,除了家里人就见不到别的男人。眼前走来走去都是些姑娘,在这样的脂粉香中长大,不娘娘腔才怪呢。
刘璎还想到一层,他自己如果有出格的表现会不会露馅?因为此刘璎已经非彼刘璎,这个秘密还是不能泄露的,否则有可能吓着别人,甚至可能把他当成疯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没办法,他只能按照记忆学着当原来那个孩子刘璎。
越想越乱,他又不由地想起那世的家人,父母妻子儿女,也是一大家子人啊!猛然间失去了自己这个顶梁柱可怎么活下去呀?没来由的穿越到三百多年前。想到此,悲从心起,不知不觉间眼圈已经红了。
两世为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