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皇帝逛了一趟游乐园之后, 他本人和邵淑华都忙碌了起来。
在皇帝看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推广施肥的法子,以达到尽快提升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好在这一点倒不难,邵淑华让皇帝派了一些人来跟她手底下侍奉蔬果的人学习,待学完之后,即刻赶赴各地, 由当地官员协助推广。
这样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待秋收之时,看着明显比往年长势好了不少的作物, 不少百姓都向着皇城的方向下跪,心中感谢着发现肥料使用方法的邵淑华以及皇帝。
恰好这一年, 有一处遭了旱灾。多亏邻近的省府作物产量富余, 及时运到那处救急,又有朝廷居中策应,将其余各地的余粮源源不断的运往受灾之处遭遇灾难之处,那遭遇旱灾之处,竟无一人被饿死。
消息传出后,天下人皆心中震动。
多少明君都没做到的事, 竟让当今做到了,他们仿佛可以预见大夏在当今的带领下呈现海晏河清之景。
与此同时, 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也随着这件事而名扬天下——邵淑华。
如果,在此之前,许多百姓连皇帝都不知道姓甚名谁,对于邵淑华这个公主更是没有什么印象, 那么在这件事之后,邵淑华的名字注定要被众人所铭记。
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功臣,邵淑华在大夏的地位无形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早已非寻常的皇家公主能比。
这场旱灾之后,不少劫后余生的百姓们为皇帝和邵淑华立了长生碑,日日在家供奉着,感谢这二人给他们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借着这件事,皇帝在民间获得了极高的名望,一下子便压过了太后一系,成为了众望所归的统治者,不少读书人交相称赞皇帝有明君之相,言道有君如此,大夏何愁不兴?这些舆论,无形中,又给太后一脉带来了不少压力。
如果,原先后党与帝党之争,只是双方之间的权力争斗,那么这一次,是来自民间的第三方势力,头一次这样明确的站在皇帝一边。
民心虽不可见,但太后不会不明白大势的作用,再加上这些日子她眼瞅着威远将军一脉越来越有投靠皇帝的趋势,她焉能不急?可惜,如今再不是她一手遮天的时候了,哪怕她再想动手脚,也不得不考虑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太后的心理活动,邵淑华自是不知道的,她也没有想到,她无意间冒出的一个想法,竟会造成这样的影响。她忽然意识到,在这个时代,她所能够做的,不只是开店赚钱,她能够做的,比她想象中要多得多。
如今她不愁吃不愁穿,身为公主,每年被民脂民膏供奉着,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也是好的。也许她一念之间的想法,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在此之前,邵淑华从未意识到,作为一位公主,她还能有这样的影响力。
于是,继肥料之后,邵淑华又向她的便宜皇兄提出建议,要在田间挖些蓄水池,用以储存平日里多余的雨水,一旦遇上干旱天气了,就是这些雨水派上用场的时候了。当然,考虑到雨水保留不了太长的时间,引水泵也是必不可少的。她制作出的简易引水泵,能够从河中抽取水分,用以灌溉。
现如今,那处遭遇旱灾的地儿已经用上了引水泵,灾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百姓们对于邵淑华自然更为感激。任何时候,接受别人的帮助,都只是杯水车薪,能够从根儿上帮他们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行之有效之道。
由于邵淑华制作的引水泵较为简易和原始,倒是便于推广。
没多久,不少干旱之地都用上了引水泵。
短短时间内,皇帝和邵淑华的声望又再一次的提升了不少。
邵淑华仿佛是跟农作物怼上了,捣鼓完肥料和引水泵之后,她又开始大肆的购买田地,种植大棚蔬菜。她深知,自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断然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
于是,在大棚蔬菜的生意呈现火爆趋势后,她迅速联系了国内排的上名号的大商人,要出售制造大棚及培养反季节蔬菜的专利技术。她会将大棚的制造方法教给这些商人,这些商人每生产一个大棚,或是种植一批大棚蔬菜,就要向邵淑华支付少量的费用作为专利费。
这些商人们对于邵淑华手上的生意早已垂涎不已,见邵淑华主动找上门与他们合作,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如果邵淑华不是这样的身份,想要这么轻易的让这群-奸商松口,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但,谁让她是公主呢?且还是最近声名大噪,上得圣宠、下得民心的公主,只要能够与她搭上关系,便是条件苛刻些也无妨。
如今,见邵淑华的要求并不过分,且邵淑华还向商人们承诺,出售专利所得钱财,她将拿出一半来以皇室和这些商人的名义建立救济库,日后专门用来支援因各种天灾人祸而遭难的地区。
商人们见邵淑华这样会做人,自己赚取好名声之时也不忘让他们分一杯羹,对于邵淑华自然更有好感,纷纷主动要求提高专利费。他们并不缺钱,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获取好的名声,以及得到皇家的好感,比些许利益更重要。
更何况,多付出这么一笔,他们也不亏,到头来,还是有不少盈利空间的。
在谈妥了大棚蔬菜的生意后,这些商人们又与邵淑华商议起清荷居、荷香亭及玩具屋之事。
眼见着这三家店铺生意这般火爆,为邵淑华揽进了不少钱财,他们自也是心痒痒。
反正邵淑华一个人也不可能将这几家店铺开遍全国,何不与他们合作,邵淑华出技术,他们出人出地出力气,一道赚钱?
邵淑华想了想,这倒也是个法子。横竖她身份强势,技术在手,也不怕这些商人会蒙她,当下便与这些商人拍板,她出技术,且负责产品的改良,商人们负责出人、出店面,所得的收益二八分。由于清荷居、荷香亭及玩具屋的包装盒都是特制的,且样式繁多,所以在包装盒上,商人们也需付出一笔费用。当然了,他们是愿意掏钱向邵淑华购买,还是愿意把专利权买下来,每生产一个盒子便向邵淑华支付少量费用,全看他们自己。
几笔生意谈妥之后,邵淑华已经可以预见,今年年底,自己的身家只怕又要翻上一番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日后想得到什么消息也容易些。
商人在本朝的身份不似前朝一般低贱,但达官贵人们多也是看不起商人的。
在邵淑华与这些商人们谈妥生意后,太后一党立马开始攻讦邵淑华自甘堕落,与商人结交。
可惜,这些话语非但没有得到舆论的认同,反而遭到了百姓们的反弹。
安和公主是为了钱才跟商人们来往的?呸!先前安和公主自个儿一个人做生意不是也做得挺好的,如果只是为了钱,她至于么!安和公主这么做,分明就是为百姓着想,希望不幸遭了灾荒的百姓能够活下去!
安和公主的仁义就不消多了,不仅帮着遭了旱灾的地方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还无偿地推广了制造水泵的技术和使用方法,虽因着时日尚短,安装水泵的村子数量有限,但效果还是很显着的,尤其是因着遭了旱灾而安上水泵救济的地区。水泵也就罢了,邵淑华前头推出的肥料,才真正使无数百姓受益,得到了绝大多数百姓的尊敬。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可容不得有人安和公祖一点儿不好。
更别提,安和公主后来还宣布,要将大棚蔬菜及反季节蔬菜所得的分成抽出一半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帮助遭遇饥荒的百姓们渡过难关。
对于邵淑华所做的这一切,百姓们是真感动。这年头,多得是靠天吃饭的人,谁不希望在遭遇灾荒的时候能够多一重保障,多一丝生存下去的机会呢?朝廷固然会在灾荒年发下赈灾的粮食,但依照各层官员的办事效率,什么时候能到百姓的手中,就不好了。纵然安和公主的人到的未必能比朝廷的人快,但对于百姓们来,总是个盼头。
就是那些跟安和公主合作的商人们,在百姓们眼中,也都是义商。
安和公主新建立起来的救济组织,是以皇室和这几个商人的名义建立的。因此,这些商人也十分慷慨的表示,他们会派一定的人手来经营这个救济组织,争取让救济组织能够在大夏多开几个站点,以便更为及时的帮助百姓。与此同时,他们每年也会出一定量的陈粮,存在救济组织的仓库里,作为救济物资。
邵淑华是领头人,这些商人们是跟风者。
百姓们固然会铭记领头人给予他们的恩惠,却也不会看不到跟风者们为他们提供的帮助。因着这些商人的承诺,他们一跃成为了百姓们心中仅次于邵淑华及皇室的好心人。
所以,这次太后一党的人才刚露了点儿风声,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自个儿成天不做好事,还见不得别人做好事是吧?别安和公主了,就连那些商人,也比这些成天只知道动嘴皮子的人要强多了。这些人其实是见不得安和公主好吧?
“砰!”
一只精致的茶杯被砸在地上,粉身碎骨。
金色的护甲在光线的映照下勾勒出冰冷的光芒。
“哀家是怎么跟他们的,不要轻举妄动、不要轻举妄动,他们面儿上答应得好好的,转过身去就阳奉阴违!好好好,真是哀家的好心腹!”太后的脸看上去十分冰冷,鬓间也隐隐有了几缕银丝。
这一年多的时间,她过得并不好。
随着皇帝与邵淑华的强势崛起,朝堂中人心躁动,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在后宫,她的话语权都在不断的降低,与此同时,亲眷们还在不断的扯她的后腿,唯一能对她有所助益的娘家人,如今待她也不那么尽心了,再加上皇家寺庙里还有个邵县主需要她操心……
与邵淑华刚穿越那阵儿相比,太后实在是苍老了很多,再不似从前那般养尊处优、意气风发。
“太后娘娘息怒,这段时日以来,安和公主捣鼓出了那么多的东西,生生把民心全部拉到了皇上那边儿。朱阁老大约也是怕拖得越久,形势对您越不利,这才出手的。”
“为了哀家?你错了,哥哥他只不过是气不过家里丢了那么大的面子,所以要找安和晦气罢了!”太后冷冷地道:“让哀家生气的,不是他出手对付邵淑华这件事,而是他看不清形势!安和那丫头才刚收买完人心,这当口,哀家都不敢她有半点儿不好,哀家这哥哥倒是长进了,敢去捅马蜂窝!”
太后一掌重重地拍在桌案上:“捅了这马蜂窝,他有本事倒是给哀家填上呢!”
如今在外人眼中,朱府与太后早已是一体的,但凡朱府有什么言论,众人都会觉得这是太后的想法。
“娘娘……”心腹嬷嬷担忧地看着太后。不知何时,太后与朱府的嫌隙似乎越来越大了。若是在从前,这样的事儿,朱阁老一定会提前与太后商量商量的,且太后跟朱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不相互埋怨。如今,朱府还是太后不可或缺的助力,然而,朱府的人,包括朱阁老、朱夫人在内,已经不像从前那般靠得住了。
嬷嬷知道,太后气的并不是娘家人给她惹了麻烦,她真正气的,是娘家人不那么听她的话了。
这一年中,在皇帝的势力蚕食之下,太后手中的权柄一直在不断的流失,渐渐的,她就失去了对朝堂、对后宫的全盘掌控力,越是失去,她就越是惶恐和烦躁,越想将权柄抓牢,这也导致朱阁老与她产生了很多分歧。
只是,太后怎么就不明白呢,这样,于事无补啊……
“娘娘莫气,事已至此,朱阁老想必也醒悟了。娘娘,容奴婢句僭越的话,您与朱阁老这样……只会白白便宜了与您作对的那些人啊。朱阁老一时没转过弯儿来,难道娘娘也要跟着糊涂吗?越是这个时候,娘娘与朱阁老越该联起手来,好好筹谋,如何就生分到这种地步了呢?”嬷嬷满是担忧地看着太后:“依奴婢看,娘娘不妨与朱阁老开诚布公的好好谈一谈,都是一家子,哪儿有过不去的坎儿呢!”
太后一咬银牙:“本宫会好好考虑的。”
“对了,娘娘,关于安和公主的事儿……”
“安和的事,让他们都别插手了!如今,安和越来越风光,连哀家都不能轻易她一句不好了。”如果,太后对权力流逝的无力感是从皇上身上而起,那么,在邵淑华身上,这种无力感就发挥到了极致。
一两年前,邵淑华还是任由她搓圆捏扁的面团子,而现在,她连公开邵淑华一句不是都要思量再三,这让太后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不过,太后还是冷静的:“安和那丫头随她去,若是没了皇帝,她也捣鼓不出什么风浪来。哀家真正担心的,是皇帝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得找个机会,好好敲一下皇帝了。”
对于太后的这些想法,邵淑华是不知道的。若是她知道了,恐怕也只会奉送四个字给太后:闲、得、蛋、疼。
如今,邵淑华正被她的便宜皇兄一起揪住想法子筹钱呢——皇帝他要修路!
邵淑华深深地有一种坑了自己的感觉,好的勒紧裤腰带也要把钱凑出来呢?咋现在变成她来想法子了?
早知如此,她一定一定一定不会带皇帝去游那个该死的园子!
她的便宜皇兄两手空空而去,走的时候也就留下了几幅墨宝,因着那几幅墨宝,她却要拼死拼活的想点子,亏大发了!
作者有话要: 写这文真的是超级的空虚寂寞冷╮(╯_╰)╭感觉不更文的时候还能多几个人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