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五年后 三险一金
一大清早知州府后院出现一个身着月牙白锦衣, 腰间坠着同色系温润玉佩的公子出现。
走进了便瞧见那公子生的一双眼睛清澈透亮,五官宛如元大人的缩版,两人站在一起, 不用旁人什么, 定然会明白这是一对父子。
只不过那张脸在元大人身上多了几分凌厉,有棱有角能看出他是个有脾气的人,但在孩子身上圆嘟嘟,粉嫩嫩,甚至还有一个不明显的双下巴,十足可爱。让人一瞧就稀罕的不行,恨不得揉进怀里好一顿亲热。
至少整个元家没有人能逃脱孩子这张脸魔爪的,即使知道他眼珠子乌溜溜一转,背后悄咪咪的算计你什么, 但只要看见这张脸,这个家里所有长辈都心甘情愿地跳进他早就埋好的坑里。
甚至还会在掉坑的时候, 呱唧呱唧鼓掌:“哎呀,我家宝真厉害。”
就这, 还是锦绣再三敲的结果, 宠孩子无原则, 叫锦绣十分不适。
只见人儿在前头踩着一双薄底锦靴, 迈着灵巧的碎步跑进了他爷爷院子。路过的仆人赶紧弯腰问好,脸上带着的笑都要咧到耳根子上。
孩一阵风似的, 从所有人面前刮过,然后站在爷爷房间门口大声道:“爷爷, 黎黎来给您请安了,今儿您不必早起陪孙子一起出门啦,早上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黎黎待会儿跟殿下去参加商品交流会的开幕式。”
里面很快传来靴子落地的声音,然后随着叭嗒叭嗒的脚步声,房门被元老爷从里面开。
老爷子身披一件外衣,脚趿拉一双老布鞋,一看就出来的很匆忙,见着宝贝孙子一脸高兴,牵着孙子的手往屋里走。
很是不放心的嘱咐道:“昨个儿听你爹今年的商品交流会来的人极多,最近城内城外的客栈住了不知多少外地人,鱼龙混杂的一点都不安全,你出去的时候多带几个人,以防出现什么乱子,到时候人手不够。
还有要多穿一点衣服,早上起来凉,你别嫌麻烦,等到中午天气热再脱下来,让身边的人帮你拿着,又不用你费什么事。
还有外面的那些吃食也不是爷爷不让你吃,但有些真的不干净,前几天你爹爹还带人抓了一批做吃食不尽心的商铺老板,若是你嘴馋或者饿了想吃什么,选店铺的时候一定要让人瞧清楚了,选那好的店铺。
还有出门的时候别太淘气,一定要听殿下的话,你们是去做正事的,别让殿下在外人面前为难,有什么事你可以私底下和殿下,或者回来和爷爷,都是一样的。
哦,对了,记得出门前一定要喝一碗鲤鱼汤暖暖身子,爷爷知道你不爱喝那个,可是那东西对身体好,那鲤鱼还是爷爷亲自找人给你弄来最新鲜的,黎黎要乖啊!”
元承明当然很乖,他不乖又能有什么用呢?
这些话他从听到大,已经听到耳朵起茧子了,甚至能倒背如流水,可谁这话的是他爷爷,是那个对他一心一意,只想要他好的爷爷!
面对这样的人,他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颗心又冷又硬。自然知道好赖,认真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爷爷您放心吧,回头我就和光一起去,不管做什么我都和光一起,万一隔壁的殿下顾不上我,还能顾不上他亲儿子光吗?”
老爷子一听就笑了,揉着大孙子的脑袋,眼里全是满足,嘴上却不能这般,点了点孙子额头:“口无遮拦。”
孩一脸“我懂,我都懂”的表情,装模作样凑到爷爷耳边声道:“爷爷,我心里清楚着呢,您就别操这心了,我和光关系好着呢。”
哦,对了,光就是隔壁殿下和王妃千辛万苦生下的儿子,只比元承明一岁,今年也是个四岁的家伙,两人一起长大,黎黎十分有大哥哥的自觉。
那真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俩,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这边黎黎在饭桌上遇到一口好吃的,眼睛一眨,手一挥,得吧得吧的便让人送到隔壁光弟弟家里去,给弟弟的午饭添一道菜。
那边的殿下半夜睡觉,睡着睡着突然惊醒,尿床了,谁都不告诉,哭着闹着不要父王,不要母妃,就要隔壁的黎黎哥哥,把一屋子下人折腾的双眼发直。
最后没办法,定王出马板着脸吓了,好声好气的哄了,没用,人软硬不吃。能有什么办法?亲生的,不还得宠着?大混世魔王顶着黑眼圈抱着魔王敲开了隔壁知州府大门,把不听话的活祖宗塞进他心心念念的黎哥哥被窝里才算完事儿。
两兄弟迷迷糊糊地抱在一起睡着了,留下一群大人,心里一肚子的气,偏还没处。
不过这些在黎黎看来都是时候童言无忌之时发生的事儿了,作为一个大孩子,他十分不想回忆那些黑历史,做人嘛,就要往前看。
这不今年已经是明安府举办的第八届商品交流会,现如今,明安府交流会不仅在附近这一亩三分地儿十分有名,还是整个大周王朝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个交流会从最开始的三天时限,到后来的半个月,一个月,发展至今持续五十天时间,从开幕式到结局,吸引来的客流量,每一年都在创新高。
不仅是大周王朝各处大大的商人们,到了这些日子会齐刷刷往明安府赶,连大周朝附近的几个附属国,到了日子也会提前准备好,一路风尘仆仆,带着金银珠宝和货物,来这里寻找商机。
经过整整八年的发展,明安府已经成了整个大周最大的商品交流集散枢纽。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里商人拿不出来的东西。
只要你提出来,便能在调度中心第一时间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货物在哪里?货品的来源是什么?具体地址是什么?价格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就算暂时没有,这里也能在最快时间内帮你听到,若是这里找不到的话,去其他地方基本上也是没戏。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一真理,明安府商品交流会用他们的实力证明了他们天下第一商品交流会的名头不是虚的。
就这么吧,现如今的明安府商品交流会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简单举个例子,城门口每天人来人往,光是收的入城费,不算这五十天内的总和,只平均到一天的收入,比当年办第一届商品交流会的总收入多了不少,更甚者近两年,每到交流会前期,上面都会专门派人下来,就为了盯着税收账目这块儿。
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有体系的商品交流中心。
可以第一代的建设者们,用了多年时间,拼尽全力,终于将这一盘棋给盘活了。
本来鸟不拉屎,谁都不愿意来的偏僻地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将周围好几个州府的经济给带动起来,单单成大人的那个康莱州,因为明康大道的修建,那里的人搭上了顺风车,日子过得风风火火,虽然比不上明安府本地人,但相比于其他州府,好了不止一截儿。
用他们自己人的话,那是皇帝老爷脚下的百姓,也没有他们过的滋润。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道理的。
怎么个滋润法呢?便要这里衣食住行配套行业无一不缺,发展十分迅速,与之配套的重工业,例如石灰水泥的出口也紧跟其后,商业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个比方在厂子里工作了一整天,一回到家只想舒舒服服的洗个澡,躺在热乎乎的炕上不动弹。可这肚子也不能空着呀,怎么办呢?
这事好办。
现在所有人都住在外城的区里,每个区每隔一段地方都有一个巨大的蓝色的篮子,篮子旁边一个像书柜的东西,上面摆满了各色册子,册子上是各类饭店,酒楼,客栈,饮品店,零食店,衣料铺子的信息。
图文并茂,你只要在其中找出你想要的某家店铺的册子,册子里粘贴着许多他们店铺信息的卡片。卡片上有他们店铺的所有菜色,选出你点的菜色卡片放入篮筐,然后将对应银钱一并放在里面。
不出半个时辰,再来这里取你点的饭菜就行。
因为那些册子都是每隔一盏茶时间便有专人前来查看,以便送到城内的商家手里,商家有固定的派送专员,按照他们点的菜色统一配送,行业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出错的概率很,有错误也能及时得到解决。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现如今的明安府百姓来已经习以为常。不管是商家还是客人,都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非常好,可对于外地人来,那真跟看西洋景似的,哪哪都觉得新鲜。
瞧见人家的宽敞整洁的大马路,觉得新鲜,瞧见人家路边整整齐齐一溜儿的大路灯,也觉得新鲜,更是觉得人家的这商贸中心新鲜,也觉得人家的生活方式新鲜。
哪哪都让人羡慕。
尤其是这里百姓的收入水平,更让人觉得眼热。
不少南来北往的商人,经过这几年的仔细考虑,很想全家搬迁来,他们非常看好明安府的发展,觉得来这里才是过上了人应该过的日子。
可惜现如今想来明安府定居,那也不是一件简单事,除了本身拥有明安府户籍的人,外地人想在这里生活,即便自己出钱出力找地方盖房子,也是不被允许的。
要怎样才能获得明安府户籍,这件事情简单也简单,困难也困难,追根究底还是要看个人能力。
用锦绣的话来,明安府敞开怀抱欢迎每一个对明安府建设有贡献之人。
什么样算是有贡献的人呢?
所有的贡献到最后都能用价值体现,看你给明安府究竟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比方一个外地人给明安府捐献了一个大广场,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很好,有价值,可以让你拥有明安府户籍。
比方每年的收入给明安府交了一定数量的税,这些税全部交给国库的时候,你便是一个于国于家有利的人,这也很好,有价值,你可以拥有民安府的户籍。
比如你出了一个有用的设计图,或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名次,却放弃了去别的地方发展,直奔明安府,愿意在明安府做一个的螺丝钉,为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很好,那你也很有价值,可以直接给你安排户籍。
众人深有体会,近几年明安府的户籍越来越难拿到手了,每年下发几百个户籍,衙门管钱的人就会跟锦绣哭穷。
原因众人心知肚明,因为作为明安府的百姓,有一定福利待遇,就是所谓的三险一金。
只要你在城内的作坊,商铺做工,你老板和你自己每月都要交给衙门一定的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平日看着不显,反倒像剥削百姓的手段。
可百姓们能什么呢?人老板每个月工钱给的利索,且给的还不少,安安心心拿到手就能养活一家人,已经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了,衙门里要那就给呗,全当交保护费了,街上的差爷们确实辛苦又尽责。
可事情真到了跟前儿,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一回事儿,衙门是真的拿这些钱给人办实事的。
好比有些人突然生了大病,倾家荡产也不一定能治好,这个时候你东家听到风声上门了,衙门里的官员也上门了。
人家就告诉你,让你拿着什么证明,然后去哪个医馆,找哪个大夫,你这个病,哪一部分可以给你报销,哪一部分自费,到最后你个人只需要出多少钱儿,其他的都不用你管。
算了,听不懂没关系,衙门找人带你办。
到最后人好了,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抬回家,坐在一起掐指一算,好嘛!一个本来要倾家荡产都不一定能救回来的人,这么一来一回,拢共花了不到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对他们来意味着什么?在家家有工作的明安府百姓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
拿城东张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来。
老张家最的孙女,被家里养的娇,不能吃苦受罪,今年十三岁了,在城内的火柴作坊上工,作坊里福利待遇好,管吃管住,一年还给发四季八身新衣裳,根本就没有花钱的地方,闺女半年儿的工钱便有二两多。
何况他们家还有俩个念书的子,一个即将嫁人的姑娘,一家子从爷爷奶奶到孙子孙女都不是懒人,全都在城里找了活计讨生活呢。
唯一让人觉得可惜的是家里的两个老人只能在外面零工,不是固定给哪一家掌柜做工,是看哪家有需要零工,便去哪家,以往老人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他们老两口拿到手的钱也不比儿子孙子少,两老人还觉得自己很能干。
甚至有时候觉得孙子们的什么将钱交给衙门买什么三险一金的事情非常傻。
你钱儿交给衙门买了什么金,那谁看到了?谁能证明这东西有用?这玩意儿到底啥时候用?别万一钱交了十几年,到时候一个毛都没有,自家还一个屁都不敢放,一点都不划算。
可真的是到临头,儿子生了大病,老张才发现没有三险一金的,和真正交了三险一金的正式工,在大事上的待遇天差地别。
他们没有三险一金的这些人生了病,便只能自己想办法去药铺买药,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人家药堂一个铜板儿都不会给你少。即便如此,你兜儿里有钱,可你知道哪个药铺价格最公道?哪个药铺的坐堂大夫水平最好?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满城的去乱撞运气。
可有三险一金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事儿不用自个儿操心,衙门里给包圆了。
先带病人去指定大药堂一瞧,哦,你这是什么病,到哪个科检查,那里全部都是什么大夫,反正他们也听不懂,总之就是那些人都非常擅长这方面的辩证之理就对了。
然后你拿着诊断单子去他们指定的药铺买药,人家看你有三险一金,收了你的钱,在册子上记上你的姓名,在哪里做工,老板是谁,家住何方,属于哪个街道哪个区,然后告诉你,回头所有的钱从三险一金里扣,多退少补。
啥叫多退少补啊,老张思考了好半天才想明白,压根就没敢想这些钱儿能给自己退回来的事情,自古至今就没听过这么好的事儿。
有人帮忙给找好药堂,好大夫,一来就有大夫给诊治,不叫儿子干难受,他心里已经知足了,要是这病能治好,多少钱他都愿意出,大不了从头再来,他和老婆子身子骨硬朗,还能干个十来年呢!
可事实再一次叫老张目瞪口呆。
自家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一百八十多两银子,其中一部分还是和亲戚朋友借的,总算是把儿子的病情给稳住了,至于其他,也只能以后再,人命重要。家里又不是治不起,总不能看着儿子活活的给疼死了。
可真正到了带儿子回家那一天,人家药堂掌柜带个账房上门,算盘珠子那么一扒拉,嘴皮子上下一碰,的都是些啥,他们根本就没往脑子里去,只记住了一句。
“这一百八十五两是退回给你们的,此次一共收你们二两的医药费和床位费,你们核实一有没有错误,要是确定没错的话,就在这里签个字,你们就可以走了,恭喜康复!”
老张和老婆子抱着一包沉甸甸的银子直接傻眼了,不知道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还真给他们退钱了。
还一退就退了整整一百八十五两。
不老张和老婆子觉得不可思议,就是听老板的建议,来这边儿治病的张一家,都云里雾里,激动的不知什么。
这玩意儿生这么大的病,眼看人就活不下去了,周围人都能花二百两把这个病给治好,已经算是老天有眼,知州大人仁慈了。
要知道前几年有个王员外的老父亲,也是得了和他们家张一模一样的病,那家人前前后后花了三千两银子将家底儿掏空,最后人还是没留住,活生生的被疼死的事情,在他们当地传的十分邪乎。
亲戚朋友们知道他们家一共只花了一百八十几两银子,在药堂住了两月,张就一脸红润,活蹦乱跳的回家了,全都在赞叹药堂大夫的医术呢,还劝老张别犟着,回头亲自给药堂送个妙手回春的牌匾去。
一个个上门探病的时候,还不知道三险一金医保的事情呢,发自内心,真心实意的安慰他们家人:“人留住就不错了,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赚,咱们明安府如今的生活条件多好呀,只要手脚勤快,就不怕饿死,何况你们家就没有一个懒汉,全都是知道往自家扒拉钱的,迟早都能赚回来。
借我们家别着急还,我们家情况老哥哥你知道,不跟你虚的。你千万别上火,想想现在的情况,是之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了,对吧?”
当然对啦!
一天过的忙碌又混乱,等送走亲戚朋友,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回过神来。
还是老爷子坐在炕上一阵大笑后,拍着大腿对一家人道:“都给老子好好干,以后在外面千万别交三险一金都是放屁的傻话!衙门的大人哪个不比咱们有文化?他们让怎么做,咱们就跟着做!
咱们知州大人真是再好没有的父母官了,天底下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为咱们老百姓着想的大人!回头我和老婆子上山给大人烧个平安香,希望大人能长命百岁!”
老头子还问张呢:“儿子,你爹回头能不能在城里找一个也交三险一金的活儿干着?”眼睛里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他大儿子也不客气:“爹你想啥呢?大家伙儿都不知道三险一金有啥好处的时候,那交三险一金的活儿都不好找。现如今,你以为就咱家知道这里头有好处了?聪明人多着呢,人老板年轻力壮的伙子要着不好吗?您也不瞅瞅您今年都多大岁数了,和那些人在一起,您有啥竞争力呀?”
老张明显的非常失望。
张这会儿可不会给他爹面子,当初他爹因为他交三险一金的事儿,没少逮着他骂傻缺,现在有机会,得好好道道。
“而且我听药堂的大夫讲,三险一金的使用范围往后会更加的严格细致。现在一家人还能共用医保,等所有人都能交得起三险一金的那一天,咱们每个人生病看大夫,便只能用自己的三险一金卡。”
家里的几个儿孙也连连点头,真是这么回事。他们也是从这次张生病后发现往日交的那些看似无用,像盘剥他们的三险一金,在正儿八八经的时候,可是救了一家子的命。
往后可千万不能忘交了,就算东家忘交了,他们自己也要提醒东家不能给他们断了。
老张遗憾的砸吧砸吧嘴,跟儿子商量:“大儿啊,爹在那药堂的时候听几个坐堂大夫嘀咕来着,他们什么三险一金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
这医疗保险爹算是亲身体会了一回,可这个养老保险是咋回事儿?你给爹细。”
张心虚,他往日里也没认真了解过这些,也只当是官府盘剥他们的一些巧立名目罢了,压根就没心思去想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老父亲问了,他又不能当着父亲孩子的面儿,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啊,那多丢人是吧?
于是一拍儿子的背,粗声粗气道:“老大,你来,你不是在元掌柜的手底下办事儿吗?还成日里人家园掌柜器重你,什么事都告诉你,那你这养老保险是怎么回事?”
明安府十个元掌柜里,九个半跟元家有关,是众人公认的事儿,元家店铺待遇好,工人抢着去,张便因为识字,人机灵,被招进去做工。
这事儿他还真知道,于是人家就给一家子解释:“这养老保险啊,跟你们现在不明白,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我每个月交十文钱的养老保险,交十五年,等到我四十五岁之后,衙门每月便给我发三十文的养老钱儿。
可儿子今年才十五岁对吧?交上十五年的养老保险,到时候也才三十岁,但这养老保险要等到四十五岁之后才能领,那咋办呢?我可以继续交,也可以不交。
不交的话,四十五岁之后,每月照样领三十文养老钱儿,但若是继续交的话,一直交到四十五岁,那每月就能领六十文的养老钱儿。”
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以前还真没仔细了解过这些事儿,嘴巴都张大了,眼睛瞪的跟猫眼似的,圆溜溜,完全想不通这里面的道理。
还有人急赤白咧的问:“真免费给咱钱儿啊,那是不是咱活的越久能领的越多?那我要是像隔壁的王婆婆一样,活到70岁,那不是占了衙门天大的便宜?每天只要好好活着便能领到钱,啥事都不用干,那不是赚翻了吗?我就是做梦也没想过这样的好事啊!”
张提醒:“前提是你上工那些年,别忘了交三险一金。”
为了让他的话更加可信,他还透露了一点儿“内部”消息:“上次知州大人亲自去给城里的商铺东家门开会,在会上讲的清清楚楚。
当时我跟着我家掌柜一起去长见识,就站在旁边给掌柜的端茶递水,听的真真的,再也没有比这真的事情,不过你们知道的,当时大家伙儿包括很多掌柜的都觉得这是衙门想办法捞钱呢。
当时就有掌柜的私下里算了一笔账,衙门这样捞钱,比前些年各种苛捐杂税收的少太多了,就当是孝敬知州大人罢了。知州大人有底线,不会捞过界,大家伙儿的日子还是好过的。”
结果谁能想到事情是这样呢?
妹妹就抓着他的胳膊问:“三哥那你我四十五岁之后,每月能从衙门里领到多少钱?”
他挠挠头,不确定的问妹妹:“你每月交了多少钱的养老保险呀?”
她妹就是在火柴厂工作的那个,从傻吃傻乐,刚好赶上了家里的好日子,没受过什么苦,根本就不往这些事情上费心思,一天干活儿,吃饭,睡觉,到月了领工钱,钱拿回来就交给娘保管,根本就没琢磨过这些事儿。
不太确定的跟他大哥道:“上次领工钱的时候,听帐房先生提了一嘴,我们近两年生意好,东家开心,整体给我们涨了工钱,大家都知道吧?”
一家人齐齐点头,别看他们家这妹妹傻吃傻乐,没一点儿心眼儿,但是傻人有傻福,谁能料到托人走关系把她送到那个火柴作坊去,都不指望她赚钱,不闲着种地就好,结果人家火柴作坊别看活儿简单,但是只要认真干了,老板是真大方。
涨工资,涨福利待遇眼睛都不眨,据火柴作坊的背后老板是谢六谢大人,根本就不在乎这点钱。
于是妹继续:“我也不是记得很清楚,就听帐房涨了工钱之后,我们的三险一金也会跟着涨,之前我每个月三险一金只交二十文,从上个月起三险一金就要交三十文。
当时大家伙儿都挺不乐意的,可最后一瞧拿到手的银子比之前多了,也就什么话都没了。”
她三哥听了心里大概有了数,细细给她解释:“原先你每个月交二十文三险一金,你们火柴作坊的老板会同时给你们交大概三十文的三险一金,这些钱全部交到衙门,有专人管理。
现在你每个月交三十文,同样你们火柴作坊的老板便会给你交四十文,加起来就是七十文。
但这里头的算法很复杂,三哥只能大概猜测,照这个交法继续下去,妹你四十五岁之后,没有至少能从衙门领五十文钱儿。”
一家人一听眼睛都亮了,妹一拍巴掌拍在三哥腿上:“我听我们管事每月要交整整八十文,每次到了领月钱时,管事都心疼的捂着胸口直叫,还那八十文直接给他,能做多少事情呀!合着他不知道老了能领钱呢?”
当然,这里头不光有养老保险,还有失业保险,在交了一整年的三险一金后,整个明安府就没有不知道三险一金好处的人了。
现在伙子大姑娘外出做工,先不问老板工钱给开多少,而是问每个月你给我们交多少三险一金呀?交完三险一金后,到手能有多少呀?
大家都不好忽悠了,心里明白着呢。
可再明白,众人也只是奔着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去的。压根儿就没想过失业保险有个什么用,因为从有三险一金以来,从来没人用过所谓的失业保险,谁都不知道那玩意儿是咋用的?
百姓淳朴,觉得有这两项就已经够他们拼死拼活的干活,还觉得他们占了衙门便宜,要什么失业保险?压根儿就没想过的事情。
可是这种没想过,有一天变成了现实,让他们有些手脚无措。
就在明安府第八届商品文交流会开始的两个月前,万水村一村民跟衙门申请了整整八两银子的失业保险金。消息传出,彻底轰动了整个明安府。
话那申请失业保险金的人,他家里上头两个老人已经老的动弹不了,每天勉强互相扶着去院子里晒晒太阳,到点儿了能自己吃口饭,不给家里孩子添麻烦,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他下头还有三个娃儿,两儿一女全都年龄不大,夫妻两人都是要强的性子,眼瞧着他们万水村家家户户都将孩子送去书院读书,不能撇下自家孩子,于是一咬牙坚持着将三个孩子也送去了书院。
这么下来一家子的所有生计全部压在了夫妻二人头上。
现如今明安府经济飞速发展,钱也好挣了,可他们城外的花销依然不大,因此还算能应付的过来。
丈夫为人老实,一直在城内为人家做苦力扛麻包,因为人能吃苦不偷懒,非常得老板的器重,从三年前便跟着这个固定的老板转悠,老板也给他交了三险一金。虽然很累,但是赚的钱多,拿到手是很多城内店铺里伙计的好几倍。
这人心里也十分满足。
可几个月前他跟着的那个老板家里出了事情,是他家里有人得罪了上面当官的,那家当官的发了狠,要将他们一家子往死里着,家里已经扛不住了,这才悄悄给他写信,希望他能找关系通融通融,否则一家子人便都要死在牢里了。
老板没有办法,只能忍痛将他在明安府发展的一片大好,前途可观的生意,便宜转手给其他人,自个儿带着一箱子银票往老家赶,生怕去的晚了,家里的父母老婆孩子全都死于非命。
那位老板走了,他手底下的这些工人成了新老板的负担,因为新老板接手了产业之后,并不算继续做这一行,而是转头做其他生意,用不上这么多苦力。
那位老板为人仗义,每人给了他买了五百文将他们遣散了。
可这些钱对于这家人来,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他每个月挣的是其他伙计的好几倍,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子的生计,这突然没有了收入来源,只靠妻子一个人在城内做厨娘是万万不够的。
眼看着一家子全都要喝西北风去了,这人实在没办法,最后一咬牙拿着自己的三险一金卡,专门去衙门里问人家:“我有三险一金,我老老实实交了三年,我吃苦耐劳,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能干,算是为明安府建设做了贡献了吧?能不能看在我这么吃苦耐劳的份上,尽快给我介绍一份工作,苦点儿累点儿都没关系,只要能快速挣钱。”
这人压根儿就没想到失业保险的事儿。
苦着脸都快哭出来了:“不瞒您,自从我上个东家走了之后,我也不是没找过其他活儿,可其他活儿不能养活我一家老不,有些人他就是来咱们明安府走一圈,来看看行情,来来回回也不过三五日的功夫,人便离开了。
咱也不是他不地道,不给咱发工资什,可他们是将工资统一寄存在公会里,到了月底公会才会统一下发给我们,可您我家这情况,那是能等到月底的吗?家里都没有米下锅了。”
衙门里的大人们一听就笑了,还特别耐心的告诉他:“给你介绍活儿的事吧,咱们衙门还真不能做,回头找你们公会的负责人,让他给你找一个能达到你要求的干着。”
这人还没来得及失望呢,就听那大人继续笑呵呵的告诉他:“给你介绍不了活儿,倒是可以将你的失业补助发给你,我瞧了你之前交的三险一金,你们老板还算厚道,我刚才算了一下,你这几年交的失业保险总共能领八两银子,这八两银子你先带回家,按照你们家的开销,怎么着都够大半年了吧?
这大半年,想必你这种身强体健的,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于是这人晕晕乎乎的,就带着八两银子的失业保险回了家。
事情就此传开,众人才知道失业保险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时坊间议论开了,这玩意儿也太让人心里踏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吧?!
家家户户虽然日子都好过了,可心里不踏实啊,就怕一朝回到解/放前,回到那些吃不饱,穿不暖,收入不稳定的时候。
你原本好好的家,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逢年过节还能穿身新衣裳,可这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缝,还真有那种事情都往一起凑的,夫妻两口子一起失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真是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种情况下,能和亲戚朋友借来钱勉强度日的都算是幸运。
就怕那种一时半会儿周转不开,亲戚朋友也不爱搭理的,可真是为难死个人。
尤其是遇上给家里儿子娶媳妇儿,嫁闺女,或者老人去世,那才是真正要花大钱的时候。哪家敢遇不上生老病死的难处?
坊间常有听闻,攒了好几年的工资,全部拿来给孩子娶媳妇儿,结果媳妇儿没过门,两口子的工作丢了。
这叫人家女方家里怎么看?
人好好的大姑娘,上头父母兄长全部是在城里做工,全都有自己的收入,一点儿不拖家里后腿,能看上你家的孩子,就是看你家孩子心眼灵活,孝顺父母,再加上他没有拖后腿的爹娘。
可这头儿一失业,可不就成了拖后腿的爹娘嘛,人女方家立马就不干了。
你你们家能很快就找到新的工作?
那行,等你们找着工作再吧,你们没找着工作前,这婚不能成。否则这几个月工钱又全部花在了置办结婚用品上,家里一个大子儿都拿不出,那还不是要花我们家闺女的嫁妆,要花他们两口子的工资吗?
双方各有各的理,眨眼间喜事就能变丧事。
但现如今有了失业保险,他们做父母的不是拖后腿的了,也没必要看儿子儿媳妇的脸色过活,就算是失业了,他们也能有钱儿养活自己,爱咋咋地吧,好像谁生来就爱低声下气似的。
事到如今,距离三险一金的出现已经整整三年。在明安府做工的人都意识到它了的重要性,找工作能找有三险一金的就一定要找有三险一金的。
没有三险一金的工作,感觉心里都不踏实,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也不敢老。别人生病了,失业了,都有衙门里管,可自己那真是什么都没有,只能从自己辛辛苦苦一滴汗水滴八瓣儿挣来的钱里头往外掏,或许可能辛苦了一整年,一场病下去,全都没了。
别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四十五岁之后就算躺在家里炕上不动,每年也有衙门的养老钱儿,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可自己呢?不到闭眼那一刻,都不敢放松。
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想明白了,与其跟不肖子孙成天怄气,不如现在好好上工,将来捏紧手里的养老钱儿,将来哪个孩子孝顺,每月的养老保险就给他点儿,至于不孝顺的,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至此,拥有明安府户籍的百姓面对外地人,总有一种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别是面对外地的普通百姓,就是面对每年外地来往的各种大商人,他们都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优越感。
也不是他们心里没数,胡乱的优越,他们这种莫名优越感,还是这些外地来来往往的商人给堆积起来的。
从三年前外地商人听了他们的三险一金之后,最先羡慕的并不是整个人明安府处处妥帖,处处温馨的人文设计,以及经济文化圈的逐步完善。而是让人格外有安心感,格外踏实的三险一金。
这是真正的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可惜全大周就这一份,要是整个大周都是这样,那该多幸福。商人们开始琢磨举家搬迁到明安府的可能性。
这么想的人多了,民安府的户籍便更加珍贵起来。
其实要锦绣,还是这些人没有弄明白三险一金到底是什么。
尤其是一金中的是住房公积金,至今为止,也没有人动脑子去研究一下其作用和价值。
不过这事儿锦绣不着急,还不到它出山发挥作用的时候呢。现在明安府的人口数量还没达到锦绣的预期,外城家家户户当初拆迁的时候都分到了自己的房子,能住得开。
等到将来他们家里的孩子长大,需要成家立业的时候,几个兄弟姐妹和父母挤在一个院子里住不开,便需要重新盖房子,到了那个时候才是住房公积金发挥作用之时。
今儿个锦绣手里牵着表面乖巧,实际能熊上天的儿子,正在和自家媳妇儿絮絮叨叨告别。
他媳妇时隔五年又怀上了一胎,现在肚子已经显怀,行动不便,眼睛盯着父子俩人,心里很不放心:“要不黎黎就别去了吧?殿下出去是有正事要办,带着孩子不方便,万一出点什么事情,一时半会儿不好解决决,耽搁了正事怎么办?
就让黎黎跟隔壁的殿下去书院瞧瞧老爷子不好吗?老爷子已经念叨这孩子好几天了,前天晚上又让人捎话过来,问咱们是不是故意留着孩子不放?让他老人家心里惦记。”
锦绣不话,只用眼神示意他媳妇儿:你自己跟儿子吧!反正他了好几次都不听。
他媳妇儿艰难的蹲下身,试图和儿子商量:“若是你不想和隔壁的殿下一起玩,带着你玉妹妹,你们二人一起在城内逛街好不好?前天你玉妹妹还想你了。”
于是就见她儿子满眼无奈又隐忍,跟他父亲的动作一模一样,一看就知是跟谁学来的。
奶声奶气做大人模样道:“娘,您就别操心了,隔壁那玉哪里是想我了?她就是个贪吃的,嘴馋罢了,想我的钱袋子了而已,想我带着她去买好吃的才像真话。”
到玉其人,乃是隔壁殿下和王妃的女儿,今年两岁,大明谢道玉。
前头起和黎黎好的穿一条裤子的谢道光,光,乃是她哥哥。
这孩子天生就是个爱吃的,也不知道随了谁,才两岁的年纪,家里人不敢给她乱吃,怕坏了肠胃,又怕坏了味觉,千防万防,就是防不住那张会吃又想吃的嘴,真是愁死个人。
她还一点儿不挑,听见吃的就走不动道儿,只要是朝她张开双手一句:“来,带你去吃好吃的”立马就投怀送抱,跟着人走了,好不干脆。嘴上还催人家:“快点走,快点走嘛。”
一开始黎黎是十分稀罕隔壁的玉妹妹的,因为他家里没有妹妹,和他一起玩的只有一个弟弟,弟弟还不是爹娘生的,而是隔壁的王爷伯伯生的。
白天能一起玩,晚上是要各回各家,各自分开睡觉的,但弟弟越长大越粘人,他就有些烦了。
正好隔壁的妹妹出生了,软软,一天到晚都在睡觉,他觉得十分乖巧,就很稀罕她。
可这种稀罕也没有维持几天,自从妹妹开始学话,开始歪歪扭扭的走路后,他就发现妹妹跟他想的那种乖巧听话绵软,会软乎乎喊自己哥哥的样子,一点都不一样。
隔壁的妹妹见了他只会冲着他傻笑,流口水,口水滴滴答答从下巴到口水兜儿到处都是,他还要心翼翼的给对方擦干净,生怕用力过猛,把对方脸蛋儿捏出印子,天知道那对他一个习武之人有多难。
当然更重要的事,她还会乐呵呵的跟他一个字:“吃!”
一开始他觉得妹妹十分喜欢吃,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谁还不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他自己也喜欢的,只不过有些甜滋滋的东西或者口味重的东西,家里人都不敢让他多吃而已。
既然妹妹喜欢,那就都给她买回来,也让她尝尝味儿,要不然一整天呆在院子里多无聊呀。
甚至有一次他看妹妹为了一口吃的在院子里哭的可怜,他还偷偷将妹妹偷出去过。他带着妹妹在明安府的美食街上横冲直撞,拎了一袋子的碎银子,从街头吃到街尾,将妹妹哄可开心了。
不就是爱吃嘛!没关系,他有的是钱,明安府美食一条街有的是层出不穷的好吃的!
听谢叔叔,明安府的美食街,自从他出生以来,已经扩建了三次,现在依然不够用,每隔一个月便有新的美食,全国各地的美食,甚至异域的,海外的美食都已经在美食街上出现拨动来往食客的心弦。
只要妹妹想吃,在那条街上,他可以让妹妹这辈子都能吃到永远新鲜,没见过的好东西。
结果很快他就知道,那般想的自己多么天真幼稚。他又有多后悔!自从他把妹妹偷出去过一次后,妹妹对他就从两分喜爱上升到了十分依赖,从心底里将他当成了最亲近的人。
亲近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晚上睡觉都要和他挤在一个被窝里,要和他互相抱着才能睡着。
抱就抱呗,又不是没抱过。不仅是玉妹妹,还有他哥哥光,都没少抱。没少和光挤在一个被窝睡觉,两人嘀嘀咕咕话一就是半夜,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然后他就悲哀的发现事情根本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光弟弟见他可以和玉妹妹一起睡觉,便哭着喊着也要和他一起睡。
两个孩子话都不利落,不清楚就哭,一起大声干嚎的时候,简直能将房顶掀翻,哭声极其刺耳,黎黎的耳朵遭受了酷刑。
没错,他感觉就是一种酷刑。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就和两人商量:“要不咱们三一起睡吧,反正我家的床够大,就是睡十个人也掉不下去。”
作为冷酷无情的父亲,锦绣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什么都没,等着看现实教儿子做人。
于是三孩子晚上就挤在一起,黎黎在中间,两人一左一右扯着他的胳膊呼呼大睡,可把他给难受的。
睡着总觉得身上有千斤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来,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玉妹妹趴在他胸口,光弟弟压着他的两条腿,还拽着他的一条胳膊,可把他给气的不行。
好不容易哼哧哼哧把两人搬回原位,继续睡了没一会儿功夫,又觉得自己置身于家里的游泳池里,浑身都湿乎乎黏答答的难受。
虽然睡迷糊了,潜意识还是觉得哪里不对,于是好不容易艰难的再次挣扎着醒来,便发现自己的床全部被人给浇湿了,左边一摊,右边一摊。
床褥湿了也就算了,也不知这俩人什么时候又扒到自己身上了,胸口一个,腿上一个,跟比赛似的,顺便又浇了自己一身,从上到下就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那之后,黎黎彻底对隔壁的妹妹敬而远之,再也不想和她一起睡觉了,不仅不和隔壁的妹妹一起睡觉,就是隔壁的光弟弟,想和他挤一个被窝?那也是不行的。
要问是什么原因?自然是因为黎黎认为大家都已经长大成人,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男子汉都是要独立睡觉的,将来只能和自己媳妇儿躺一个被窝。
弟弟妹妹想和自己挤一个被窝,那时想都别想,没门。
锦绣和媳妇儿对视一眼就知道这件事不清楚。
他儿子现在是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不愿意和隔壁两个没长大的孩子一起玩耍,非要和他这当爹的一起,做些大人们应该做的正事。
人家还振振有词:“咋?你们看不起我长得啊?别因为我人,就觉得我没能耐,我能耐可大了,对了告诉你们一件事,必定能将你们吓一跳,知道我曾经江把鱼妹妹偷出去,我们一起去美食街吃好东西吗?
我不仅顺利把她偷偷带出去,我还成功把她偷偷还回去,你们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一整个王府那么多人,全部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脸嫌弃我?”
大有一副“我愿意跟着你们干,是看得起你们,你们可千万别不识抬举”的样子。
锦绣见这子这样,就忍不住手,想上去撩拨一番。可惜媳妇儿爹娘盯着,下手重了惹哭孩子,必定少不得一番唠叨,还是忍忍吧。
实在不忍心告诉他,他怎么把人家姑娘偷出去的,在哪里动的手,了什么话,去了哪些店铺,给了人家多少钱,以及钱压根儿就没给够,最后还是当爹的让人补给店家的这一可怕事实。
让皮子多自信一天,是他当爹的最后的仁慈。
要是平时也就罢了,但这次是去那个地方,关系重大,容不得差错,锦绣心里是不愿意的,又不能当着全家人的面儿直,于是道:“是啊,我们家五岁的大人,嫌弃隔壁四岁的孩子,真是成熟又勇敢呢!”
放在往常,黎黎最受不了别人拿他年龄事儿,这对一个自认为成熟,尤其和周围还在流鼻涕吹泡泡的孩子相比过分稳重的人来,绝对是直白的挑衅。
但今儿腮帮子刚一股,随即又瘪下去,像极了锦绣的一双眼睛轻轻一眨,抱住锦绣大腿,头埋在腿上,软着声音道:“爹,爹爹~你就答应我嘛!黎黎听话,乖乖听你的话!好不好?”
锦绣心里哼笑,这是硬的不行来软的,倒是看的分明,知道这会儿对老爷子撒娇不顶用,改为直接攻克我这当爹的了?屁大点儿孩子,一天到晚哪儿来这么多心眼儿?
自然这话锦绣没问出来,要是真问了,必定有一群人鄙夷的告诉他:“跟他老子学的。”
眼看着他心硬如铁,不吃这套,周围一圈儿疼孩子跟眼珠子似的家人快要受不了了,为了耳朵免遭荼毒,直接拎起孩子后勃颈,留下一句“去隔壁王府了,午饭不用给我留了”,大跨步消失在众人眼前。
到隔壁,定王一瞧就知道又闹什么幺蛾子,伸手接过黎黎,给了锦绣一个同情的眼神,有几分害怕又有几分庆幸道:“幸好我爹娘跟你家的不一样,要不然迟早我得管我家那两位喊祖宗。”
锦绣无奈:“你家长辈就算跟我爹娘一样,那也相隔万里,有心无力,最多信上唠叨你几句罢了,哪里像我似的?”
有心无力,就明有人还是想过,比方良妃娘娘,恨不得现在就出宫跟着儿子过日子,可她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压根儿就不敢出口。
这不是个好话题,锦绣给自个儿倒杯茶,缓声道:“前几日山里传来消息,听着有些收获,这次咱们二人一起去瞧瞧吧。”
定王放下茶杯,点头道:“该是有消息了,要不然咱们……不是白费了嘛!”
三言两语定下时间,定王才好笑的看着躲在他身后降低存在感,眼珠子滴溜溜转不知道什么主意的黎黎,转头问锦绣:“不避着他了?”
锦绣无奈摇头:“不避了,依着这子的折腾劲儿,要是自个儿摸过去才要坏事儿。”
“哼,我早了,咱们家这个啊,避不开的,简直是个祖宗。”停顿一瞬,定王还是提醒,“想好怎么和他,毕竟关系重大,容不得丝毫消息泄露。”
锦绣点头应下来。
黎黎却抓住了重点,知道他爹同意带着他一起去做大人们该做的正经事,高兴的不行,锦绣发他:“去跟弟弟妹妹玩会儿去,爹和你伯伯有点儿事。”
要求几经波折得到满足,黎黎满心欢喜,不见丝毫对弟弟妹妹的烦躁,高兴的冲出去了。
房内再次安静下来,锦绣免面色有些严肃:“要变天了,你如何想?”
定王神色复杂看向京城方向,半晌长叹口气:“你知道现在的日子我有多满足吗?我甚至琢磨着让出多少利益,才能叫太子登基后,把我母妃接到这儿来,咱们两家还是邻居,热热闹闹的日子才有盼头,皇宫那种勾心斗角又冷清的地方,过久了,人就失了鲜活气儿了。”
锦绣无声叹气,拍拍定王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