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
到了八月二十九号这天, 柳晓静已经收拾好了行囊。
这会儿上大学,国家是全包的。
包吃包住, 每月还给发一笔生活补助, 个人啥钱都不用花。唯一需要自己准备的,就是被褥、牙膏牙刷、洗脸盆等日常用具。
这么一来, 她就得扛着行李过去。
青松大哥帮她了一个背包, 把被子、褥子还有几件换洗衣裳都压得实实的,包在了一起, 还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了个绳扣。
娘怕她磨手, 还给她备了一双棉手套, 让她记着戴上。
爹呢, 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虽然没有言语,可心里却舍不得。
青良就喜欢围着禾,见姐姐要出远门了, 更是粘在屁股后面,转悠过来, 转悠过去。禾干啥,他也跟着干啥。
最后,青松大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就瞪了他一眼,道:“青良,你姐上茅房你是不是也要跟着去啊?没事,就回屋温习功课去……”
青良吐了吐舌头, 就蹑手蹑脚地溜回了屋里。
可刚坐下没两分钟,就站起来透过窗户朝外瞅着,怎么也定不下心来。开学了,他就读高一了。可他成绩一般,算个中等吧,想考上大学可得加把劲了。
青松大哥对自己当年未能好好读书,一直懊悔不已。
可进了生产队,想再拿起书本可就难了。俗话“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他可是错过了最好时机了。
现在家里除了禾,就剩下青良了。
督促着青良好好念书,可是他这个做大哥的责任啊。
这天下午,赵桂枝蹲在灶屋里烙了几张大饼,煮了十来个鸡蛋和咸鸭蛋,还装了一罐豆瓣酱,让禾带着路上吃。还叮嘱青松,到了县里、省里要记得买碗热茶喝喝,这一路上干得很,可别上火了。
青松连声应着。
如果不是在外面吃饭得要粮票,他就给禾买饭吃了,那样能吃得舒服一点。
柳晓静见娘忙乎着,也插不上手。
家里的这种氛围,令她感动。如果不是为了自我奋斗,一辈子跟家人呆在一起也不错啊。可惜,只是想想而已。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有多穷啊?
吃饭是不成问题了,可想吃得好一点却不大容易。更困难的是手里缺钱花,恨不得把一分钱都掰成两半来使。
与城里相比,农村实在是太苦了。
这时候,农业生产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可产量还没上去。国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和“统购统销”政策,农民兄弟们被牢牢地栓在土地上动弹不得。
外加上,现在不允许个人倒腾农作物,即便自留地里有些产出,也不能拿到街上去私自售卖。想换钱,就得交到公社代销点里去。可那价钱给得低啊,背着一大筐子东西过去,换来的钱还不够买块肥皂的。
村里人只好自己想法子。逢到镇子上赶集时,也有拿着东西相互交换的,大多是一物换一物,可还是见不到现钱。
这么一来,一家人要想出头,就得有个吃商品粮、挣工资的。
像村东头的柳婶子家,就是如此。
明山当兵去了,明丘和明兰招工去了县里,明亮走了,家里就剩下明霞自己了。
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可带劲了。
现在,明霞也鼓着劲儿,想念高中考大学。柳婶子在村子里也是横着走,每次见了娘,都呲牙咧嘴的,要多得意就有多得意,把娘气得不行。
现在她出息了,也算是给娘争了口气。
*
临到吃晚饭时,青原二哥也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跟禾:“禾,你和青松哥也甭搭班车了,我给县邮电局那边好了,明儿有两趟邮车去省里,给挤了个空地儿,将就着也能坐下……”
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都很开心。
去省城的路费又省了。虽然,搭乘马车慢一些,差不多得走一整天吧?可俩人的路费节省下来,可是一笔不的开支呢。
这天晚上,柳晓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明天,就要离开村子了。
起来,还真是舍不得。
可即便舍不得,又能怎样?她身上还背着一项“姻缘测试”任务呢。这事直到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后世的她还“睡”在床上等着呢。
她得按照系统的最初设定,想着法子去解决这个问题。
来也是奇怪,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却不得不适应这里。可一旦适应了,却萌生出了一份感情来。
这两年,无论是为了吃穿,还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每一步都令她感到充实。
她想,这就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吧?
虽然贫穷落后,可人却活得很有志气。那种精神风貌,令城乡下上都呈现出了一派斗志昂扬的景象。这与后世的颓靡和迷茫,成了鲜明的对比。
R最近又蛰伏了。
这系统还真是有问题,时不时地就要休眠。也就是她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冒了一下头,把那块虚拟面板开来,给她瞅了一眼。
她惊讶地发现,她的“能力值”已升到了500点,“经验值”也变成了100点,“魅力值”也提升了不少。还有一项,更令她瞪大了眼睛——那就是她的“财富值”从0变成了50点。
她干了啥?
这财富值咋会贸然增加?
上一次是负数清零,这一次是变成了正数。
她问R,R照旧不理不睬。
她拿它也没辙。
这系统究竟是咋设定的?是测试系统,可脾气跟孩子似的。由此可见,这是一套不成熟的系统,每次升级之后就变本加厉,与初始设定也越来越远了。
这么一来,弄得她对系统也不敢报任何希望了。
她想,那桩测试任务能完成则罢,不能完成也没啥。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柳家人就爬了起来。
吃了早饭,车把式已经赶着驴车到了院门口。
这是柳队长特意安排的。
他跟柳满堂:“大哥,禾是咱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以后不管来回,都车接车送……”虽然,这只是驾驴车,可这话听着让人感到舒服。
柳满堂也觉得脸上有光。
这十多年来,因为那段历史弄得不清不白的,在人前也抬不起头来。直到最近,才算卸下了历史包袱,浑身上下也感到格外轻松。
眼瞅着孩子们都大了,这日子也好起来了。
见车来了,青原二哥把行李都搬了上去。青松大哥还专门抱了一摞麦秸草铺在车上,好给禾垫着,省得硌得慌。
赵桂枝站在院门口,看着青松和禾坐上驴车,冲着她直摆手。
眼泪不由得冒了出来。
闺女大了,这是要走了?咋就那么舍不得呢?她不由得抓住满堂的手,掐得紧紧的。疼得满堂直咧嘴,可知道她心里不好受,就由着她了。
青原和青良跟在车后,一路送着。
村里人听了,也陆陆续续地跟了出来。结果,到了村东头时,车前车后已围了一大群人,还热情地着送行的话儿。
“青松,禾,赶紧赶路吧?”柳队长挥了挥手,催促着他们赶紧上路。否则,再耽误一会儿,日头就升起来了。
“好咧!”车把式一扬鞭子,驴车就“嗒嗒嗒”地跑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看不到踪影了。
就在这时,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从官道那边疾驰而来。
到了村口,稍作停留,就一调头追了上去。不过几分钟,就赶上了驴车。
“哔哔!”吉普车在前面鸣着喇叭,靠边停了下来。
车门一开,就见李部长穿着一身土黄色的军服,从车里出来。他冲着驴车摆了摆手,示意车子停下来。
柳晓静和柳青松赶紧下了车。
俩人走过去,见车里又下来了一位盘着发髻的青衣女子。紧接着,又有一位戴着黑框眼镜、两鬓斑白的老先生下了车。
那位女子一看到禾,就愣住了。
“妞儿……”她嘴唇颤抖着,喊道。而那位老先生也凝神注视着她,眼里还闪着点点泪光。
“呵呵,总算是追上了……”李部长笑着了声招呼。
随后,指着那位青衣女子介绍道:“柳禾,来认识一下,这位就是柳絮同志的母亲,也就是你的姥姥……还有这位老先生,你恐怕还不认识吧?他是你爷爷……”
听到这个,柳晓静一下子未反应过来。
这是组织上帮她找到了亲人?
那位青衣女子,看上去还不到五十岁,穿着扮像是位城里人。她头发梳得服服贴帖的,穿着一件青色的棉布褂子,气质十分优雅。
而那位老先生,也就五十出头,虽然穿着一件灰布褂子,可瞧着却像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
这么一来,今儿是走不成了。
一行人又调转了车头,按原路返回。
李部长让禾也坐吉普车。
可她摇了摇头,还是跟青松大哥一起坐在驴车上。孰轻孰重?她还是分得清楚的。自从青松大哥见了来人,就一言不发。
她知道他舍不得她,她又岂能让大哥伤心难过?
---
作者有话要: 准点更新,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