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黄金米

A+A-

    何管家是看着谢临安长大的,平日里少爷出门,都是他跟在身边照料的,一是他在身边照料,夫人放心,二是少爷也习惯他在身边了。

    少爷可是谢府的嫡子,是夫人的心尖尖。不过老爷和夫人一开始是想少爷走仕途的,无奈少爷对科举当官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做生意,为此老爷没少唉声叹气。

    少爷其实也是个读书的料子,他自聪明,先生每每都要夸赞他能举一反三,不过少爷志不在此,早早的读完四书五经,就从商了。

    这次来县城,也是少爷执意要来的,老爷和夫人都是不同意的,特别是在北燕都城开会宾楼的事情,老爷是一百个反对,只因为他们是北魏人,不能去北燕做生意,用老爷的话来,这属于投敌叛国。

    不过到底是没有拦住少爷,这北燕都城的会宾楼如今已经装修完了,所以这些日子,少爷才频繁的收购珍奇野味运往北燕都城。

    所以当初出来的时候,老爷虽然生气,到底还是嘱咐他,要他在少爷身边多提点,怕少爷历练不够,吃亏上当。

    谢临安看了看桌上的几盘菜,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只是淡淡的开口指着其中的酸辣圆薯丝道:&p;p;p;ldq;如今这圆薯只这独一份,多少钱都不为过,而且,我保证,这圆薯到了北燕后,只这一盘,就能卖上半两银子。&p;p;p;rdq;

    何管家看了看那道菜,有的时候他还着呢猜不透少爷的心思,像这为何偏要去北燕都城开酒楼,他就不是很明白,不过他倒是相信少爷的话,这圆薯只这独一份,只要好吃,多少钱都会有人买的。

    李平将萧睿宸和夏书瑶送回薛家沟,跟着就将五百斤圆薯拉回了镇上,临走之前,萧睿宸给了李平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关于圆薯的做法,李平接到这张方子之后,笑得合不拢嘴。

    薛刚见李平毫不费力的一下子就买了夏家这么多的圆薯,他看了看自家那几垄圆薯,想着收获后,只留下明年的种子,再留二十斤家里吃,剩下的都卖了。

    谢临安看着里的做菜的方子,面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却有些惊喜的,他没想到对方只是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居然做事这么的周全,而且这纸上的字,谢临安是被先生夸过写的一好字的,可是如今见到这样的字,他都不敢自称自己的字好了。

    谢临安现在有些期待一个月之后的玉米了,他有些好奇,他们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

    不过现在他要离开县城,去北燕的都城,会宾楼开业在即,他作为东家,总是要去看看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中,夏书瑶种植的玉米已经能收了,她准备留下十棵玉米,继续生长,直到成熟为止,剩下的玉米,她按照萧睿宸的交代,只要一按能按出玉米浆的时候,就都掰下来,可以水煮,可以火烤,还可以炖菜。

    不过只有六十多个玉米棒,夏书瑶留下十根玉米,煮熟后,家里人一个,剩下四根,她准备带到镇上,送到书院去,给思铭和萧睿宸。

    夏书瑶将玉米棒字都放在背篓里,整整一下子,特别的沉,她背着有些吃力,夏思宇见状,立马道:&p;p;p;ldq;阿姐,我跟你一起去镇上吧,玉米我能背一半。&p;p;p;rdq;

    夏书瑶笑了笑,摇头道:&p;p;p;ldq;别担心,我昨日已经跟胜子哥好了,他会送我去镇上,你在家专心读书,明年你也得去书院了,到时候先生考校,你可不能不会。&p;p;p;rdq;

    夏思宇有些失落,不过听到长姐不用背着玉米走到镇上,他还是高兴的,&p;p;p;ldq;阿姐放心就是了,我肯定能考进书院的。&p;p;p;rdq;

    夏书瑶拿出帕子个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已经十一岁了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

    李平看着夏书瑶又用帕子包好的玉米,一时有些心塞,他刚才还以为他能尝一尝的呢,没想到只是给他闻一下而已。夏书瑶还跟他提了一下里正家还有一百四十斤的圆薯,让他问问东家要不要?

    这玉米的价格,李平问过夏书瑶后,他就去了县城,东家前日刚回县城,就问过这玉米的事情了,而他也跟掌柜打听了一下,听这圆薯在北燕卖的极好,就圆薯炖鸡,这一道菜,一日只有三份,价高者得。

    李平有的时候,不得不佩服东家,当初他也以为这圆薯买的贵了些,没想到,一转身,东家就卖出了百倍的价格来。

    谢临安见到这玉米的时候,拿了一根在上,夏书瑶没有剥去玉米叶子,谢临安一层层的剥掉叶子,露出里面的玉米,倒是觉得有些新奇,便问了李平吃法,见玉米有些少,又得知,夏书瑶只得了这些,只吩咐下人煮了一根玉米。

    老远,谢临安几人就闻到了玉米的香味,李平使劲的嗅了嗅,这比之前夏书瑶给他看的时候,香气浓郁许多,看来这玉米刚出锅的时候,应该是最好吃的。

    玉米被呈上来之后,谢临安并没有着急吃,倒是仔细的观察了一下,然后淡淡的道:&p;p;p;ldq;对方出价几何?&p;p;p;rdq;

    李平立马回话道:&p;p;p;ldq;一根一两。&p;p;p;rdq;接着又补了一句,&p;p;p;ldq;这玉米成熟后是金黄色的,夏姑娘,这也叫黄金米。&p;p;p;rdq;

    黄金米这个名字是萧睿宸告诉她的,夏书瑶觉得很形象,而且她将这五十跟玉米都交给了李平,让他带到县城,虽然只跟那谢少爷见过一次,但是夏书瑶知道他不会差她这点银子,倒是很放心。

    谢临安没有话,李平也不知道他这是答应了还是不答应,心里有些打鼓,他之前就跟夏书瑶了,这价格太贵了,一斤猪肉才八文钱,谁会花一两银子买这玉米呢。

    谢临安尝了几颗玉米粒,仔细的咀嚼后,唇齿留香,不自觉的又吃了几粒。

    何管家见状,也吃了几粒,心中大惊,又甜又糯,吃了一口,想吃下一口。

    谢临安看了一眼何管家,道:&p;p;p;ldq;何叔,多给十两银子。&p;p;p;rdq;

    李平又提了一下薛家沟还有一百四十斤的圆薯,要按照之前的价格卖,谢临安点头后,何管家带着李平下去领钱。

    谢临安之前都会将他吃过的东西赏给下人,因为他这个人嘴刁,再好吃的东西也就吃上个四五口,只是今日这玉米,他不想给任何人。

    而且他想到了那个名字,黄金米,嘴角微扬,倒是有点意思。

    &p;p;p;ldq;阿姐,你吃了吗?&p;p;p;rdq;夏思铭看着中的玉米,有些犹豫的问道。

    &p;p;p;ldq;阿姐在家吃过了,这是你跟睿宸的,一人两根。&p;p;p;rdq;夏书瑶笑眯眯的道,&p;p;p;ldq;好了,快进去吧,一会儿先生该找你了。&p;p;p;rdq;夏书瑶挥道。

    夏思铭便没有任何疑问的,笑着跟夏书瑶再见,捧着玉米走进书院。

    夏书瑶买了些布匹还有日常用品,就回家了,她知道李平得明日才能回来,便没有去会宾楼等人。而且李平还得去里正家去拉圆薯呢。夏书瑶其实很有信心,她觉得那个谢少爷肯定会买下里正家的圆薯,如果她价格开的高一些,可能他也会同意的,但是夏书瑶为了长远打算,所以并没有提高价格。

    之前因为盖了房子,又打了不少家具,花了不少银子,不过卖了梅花鹿之后,家里的银钱又多了不少,之前卖圆薯,也卖了二十两银子。

    马上就要到九月份了,要给家人准备夹袄,还有冬天的棉衣,特别是萧睿宸和夏思铭,两人都要多准备几套才行。

    果然,第二日一大早,李平就来到了薛家沟,夏家门前,这个时候夏书瑶已经起来了,正在院中给鸡喂食,听到门外的声音,便走出来。

    &p;p;p;ldq;李叔,怎么这么早?&p;p;p;rdq;

    李平从怀里取出一包银子道:&p;p;p;ldq;这是六十两,多的十两是东家赏的。&p;p;p;rdq;

    夏书瑶接过银子,从中拿出五两银子道:&p;p;p;ldq;辛苦李叔了。&p;p;p;rdq;

    李平也没有推辞,笑呵呵的收下了,这就是他愿意跟夏书瑶打交道的原因,通人情,懂世故,两个字形容&p;p;p;d;&p;p;p;d;通透。

    夏书瑶将银子送到夏沈氏的屋中,打过招呼后,就带着李平去了里正家。

    薛刚家的刚准备好早饭,昨日夏书瑶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跟里正打过招呼了,了今日会有人上门来买圆薯,价格也是之前的价格,里正一听自然高兴,天才蒙蒙亮就起身了,将自家的圆薯都搬到了院中,而且李平赶着马车从他家门前经过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特意让婆娘赶快将饭做好,家里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做了圆薯大米粥,想着给李管事的尝尝自家种的圆薯。

    李平也没客气,他早上为了赶路,吃了几个包子,可是闻到浓浓的圆薯香味,他还是喝了大半碗的粥。

    夏书瑶在李平走的时候,从自家拿了十多斤圆薯,送给李平,李平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刚才要是没收那五两银子,倒是大大方方的收下这十多斤圆薯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