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生死相搏
王道一猛地一惊,原来方才那一丝不详的预感是真的,忽必烈早就对她起了杀心!
为什么?
王道一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不过只片刻间,她便已想清楚了。
因为她是那项国策的提出者,所以在忽必烈这个君王的眼中,她不能活着。
忽必烈越是信服她提出的那项主张,便会越容不下她!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心态不可思议、不能理解,但这正是所有上位者的共同心态。
想想曾经的秦朝,秦朝执政的主要国策是什么?
法。
法家又是谁创立提出?
韩非子。
秦王嬴政又是怎么对待韩非子的?
腰斩!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
不应该把如此奇才奉为国师,举国尊崇才是吗?
非也。
帝王,才是唯一能被举国尊崇之人,不能再有其二,如若除了帝王之外,再有这样一个能受万民敬仰的人存在,帝王便会杀掉他。
所以王道一越是有才,越是奇智无二 ,忽必烈刚开始会惊艳于她的才华,可惊艳之后,便是深深的忌惮!
这样的一个人才,她今日能救国,明日便能祸国!
她的能力超出了忽必烈能够掌控的范围。
凡是帝王,无论聪慧还是愚钝,都希望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测物而不为物所测。
而在帝王身边,如果存在这么一个谋略非凡之人,她能洞察帝王心中所思,熟知帝王统御之术,甚至连国家根本国策都是由她那不世出的脑袋想出来的,她甚至能用她那无双的智计轻易的就算计帝王,服帝王。
试想,这种感觉对于一个帝王来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恐怖,仿佛自己随时都有被人算计的危险。
像这样能够超出帝王掌控的惊世人才,其命运,也必将铲除在帝王的自尊心和自觉性之下。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只是太有才了,有才到让我不安,所以你必须死。
这便是一个帝王的心态。
所以当忽必烈完全接受了她的进言之时,也正是忽必烈起了杀心之时。
王道一很快就想通了这一点,所以她只觉心中冰凉一片。
她仿佛一瞬间卸下了所有的紧张。
显露出使命完成后的释然。
没有提问,没有反抗,只平静的注视着忽必烈。
忽必烈见她这副样子,不由笑道:“道一先生果然够聪明。”他的弯刀又朝她的脖颈近了一分。
王道一默默低下了头。
就在他正准备一刀削下她的脑袋时,忽然之间,有清澈的液体滴在了他的刀背上,一滴一滴的,不用去触摸就知道那一定很冰凉。
忽必烈愣住了。
王道一竟然哭了!
那是一种无声的哭泣,唯有泪水一滴滴的滴在他弯刀的刀背上。
她低着头,他看不见她的表情。
但眼前的场景足以令他惊诧。
他见过无数人的眼泪,却没有一人能给他带来这种冲击。
她难道是怕死?
不会。
她要是怕死,就不会有勇气来这里。
那是为什么?
忽必烈惊讶极了,于是他问了出来:“为何而哭?为谁而哭?”
王道一慢慢抬起头来,泪水朦胧间,眼中是深深的悲伤和绝望,她道:“为我心中之人而哭。”
她没有再用“在下”这个称谓,因为她身为客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了,现在的她,只是王道一。
她的爱人还在家中等她,可是她却回不去了。
是的,在死前最后一刻,王道一想到的是黄蓉。
她想,若是她死了,她的蓉儿该多么伤心啊。
还有她们刚出世的孩子,她还没来得及看一眼。
但她却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她能改变千千万万人的性命,却没有能力阻止心爱之人为她而伤心!
也许她早该预料到这一点,无论此次交涉她能不能成功,她都不可能活着回去了。
一想到她的蓉儿在得知她死讯后的伤心欲绝,她就心如刀割。
所以她哭了,她肆无忌惮的哭,她不考虑风度。
忽必烈又愣住了,直到此时,他终于清晰的认识到,面前这人或许是一个多么深情的女子。
在游他的时候,她临危不惧,巧舌如簧,可是现在,她又是如此脆弱悲恸。
和这世界上任何将要失去爱人的女子没有区别。
按照以往英雄人物的普遍套路,在功成身死那一刻,不应该是两眼放出坚毅桀骜之光,表现的大义凌然,坦然赴死吗?
可王道一死前一刻,却透出如此无助的情绪来。
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她这一下搞得忽必烈彻底愣住了,这一愣之间又叫他升出了些许犹豫。
王道一真的该死吗?
他想杀她,也不过是出于他自己内心那点见不得人的自尊心。
这样的女人,她活下来,就真的能威胁到他了吗?
他是堂堂蒙古可汗,为什么要怕一个女人啊!
他难道连一个女人都容不下吗?
忽必烈想了半晌,忽然道:“听闻先生武功天下第一,被武林奉为中神通?”
这个问题与他们刚见面时忽必烈问的第一个问题很相似。
王道一的回答还是那样,只不过双目却比那时空洞了些,“大家好像是这么的。”
忽必烈又问:“如果不考虑你我身份,先生有多少种方法卸下这柄刀?”
王道一道:“至少能想出一百种。”
忽必烈反而笑了,继续问:“若是取本汗性命呢?”
王道一看了他一眼,淡淡道:“那至少能有一千种。”
忽必烈注视她一阵,忽然收刀还鞘,走回到他的王座上坐下,开口道:“先生可以走了。”
王道一猛地抬头,不可置信的看向忽必烈。
忽必烈看到她的表情,又笑了,那是独属于帝王的笑。
他看见王道一此时的眼中充满了惊讶和激动,就是这种眼神,让他的帝王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原来所谓至高无上的王权,并不是肆意的杀戮,而是赦免。
他放过王道一,在王道一激动甚至惊喜的目光中,忽必烈体验到了这种无上权力给他带来的美妙感觉。
如果他赦免全天下,那是不是天下黎民都会对他感恩戴德、拥护膜拜?
一个真正英明的帝王,应该学会赦免,而不是残杀。
忽必烈喝令一声,有将官迅速进帐,他坐在王座上,命道:“派一队快骑护送道一先生回家,若有人对先生不敬而近先生三尺者,格杀勿论!”
将官得令而去,抽调人马。
王道一朝忽必烈长长一揖,正待离去,却又突然被忽必烈叫住:“本汗还想问先生最后一个问题。”
王道一站在原地,“大汗请讲。”
忽必烈抬手指向大帐中央那块金牌,问道:“当年先生是否也是用这样一席话服了祖父,才叫他肯赐先生一块金牌的?”
王道一面不改色,点头肯定道:“是。”
忽必烈也点了点头,自语道:“怪不得他会将金牌赐你。他是想要你把这席话对他将要进驻中原的子孙再一遍吧。”
随后忽必烈不再话,只做了个“请”的手势,王道一转身出帐。
她刚才了慌。
其实,当年她根本没有服成吉思汗,她根本就没有这席话,这场对话只是专门为忽必烈量身设计的。
王道一当年之所以能拿到金牌,是因为她骗了成吉思汗。
她对成吉思汗,她的第二个条件是要一块他的金牌。成吉思汗的金牌向来不赐予任何人,所以他问她要拿金牌干什么。王道一当时便,她要拿一块具有至高无上效用的金牌去阻止蒙古军进犯宋国,以成吉思汗的命令要求蒙军答应再也不侵犯宋国。
成吉思汗年过六十,自然懂得历史兴替存亡之理,他便想当然的以为王道一这是空想,心中讥笑她少不更事,便轻易给了她一块金牌,还以为自己白赚了火丨药术。
岂知,王道一是故意在他面前表现成那般的,她就是要成吉思汗轻视她,她就是要表现的很浅薄,为了拿到一块金牌。
她不会像游忽必烈一样游成吉思汗,因为成吉思汗不是忽必烈,成吉思汗已年近暮年,他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新的观念了。但是忽必烈不一样,忽必烈很年轻,又学过汉学,思想比他的祖父更容易撬动。
所以那块金牌其实是王道一从成吉思汗手里骗来的。
但是这些事情她绝不会告诉忽必烈,她只会一些忽必烈希望听到的回答,从而让忽必烈更信服她。
至于当年金帐密谈的真相,天下唯有王道一和黄蓉二人知晓。
走出金帐,竟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天地,仿佛催促在外的游子归家。
“雪终于停了啊。”她喃喃出声。
王道一默默站了片刻,回身再看一眼那顶金灿灿的可汗金帐,便抬步离去。
也许这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一次的金帐会面,决定了这片土地上未来百年的命运,更影响了未来的一千多年。
王道一画出了一个帝国的方针蓝图,而忽必烈和他的子孙们,则促成了一个帝国的竣工。
元朝,存世近百年,也终将成为第一个外族彻底入主中原并被后世所承认的中原正统王朝,从而跻身二十五史之列。
作者有话要:
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