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山高水长

A+A-

    一蒙军护送着王道一走出军营,以她的武功,当然不需要人护送,忽必烈这么做,是做给天下百姓看的。

    忽必烈既然已决定不杀王道一,那他便会好好利用一下。他对王道一的礼贤下士的姿态,是在向宋民传达希望两族同好的意愿。

    走过一阵,便又到了襄阳城下,此时襄阳城已门户大开,一列列蒙军井然有序的进驻城内,他们没有烧杀抢掠,忽必烈甚至下令将蒙古军中的备用棉衣和粮食都统统分给饥寒交迫的宋国百姓。

    普通百姓当然不懂国家大事,但他们却感觉得到,忍饥挨饿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他们的生活会恢复成原来那样,没有战争再来搅他们。

    他们只是衷心希望,新的朝廷能够不再像旧朝廷那样压榨他们。蒙古人的统治固然会令他们不适应,但若这些蒙古人能够不破坏他们的文明,与他们融合相处,那也还能接受。比起曾经的辽国人和金国人对他们做的,蒙古人的行为简直不值一提。

    王道一走到城下,向守城通报了姓名,要去见郭靖,旁边正排队领救济粮的百姓有听到的,纷纷向她聚拢了过来,一传十,十传百,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全城的百姓都向她聚过来。

    在不久前,他们的襄阳守郭靖告诉他们,一个叫王道一的女子为了他们孤身去蒙军送死,还告诉他们,这个女子最终动了蒙古大汗,他们不会再死。

    他们将永远记得今天的场景:两军对垒,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飞蛾扑火般的走向敌营,改写了他们的命运,也或许改写了中国的命运。

    于是当王道一出现在城门的时候,所有人都争前恐后的想要来看一看她,看一看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

    人群越聚越多,十几万城中百姓涌过来,护卫王道一的蒙军差点都阻拦不住,要照平时,他们早手起刀落大开杀戒了,但是如今,有大汗命令在上,他们不会随便杀人。

    王道一见形势就要失控,只得寻一处高坡站上去,向百姓喊话:“大家别挤了,快回去领粮食吧!”

    百姓见到王道一,也都纷纷停下来,他们看着她,不由自主都哭拜于地,齐声高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王道一顿时热泪盈眶,望着拜倒一片的黎民百姓,心中百感交集,她想,为了这一群勤恳朴实的百姓,她就算死一万次又有何妨?

    她站了片刻,忽然觉出一丝不对来,怎么不见郭靖踪影?

    郭靖是襄阳守,出了这么大动静,他为何没有前来?

    王道一脑中突然闪过早上分别时郭靖那欲言又止的奇怪神情,似乎想到了什么,她大惊失色,赶忙问一旁的蒙古军官:“你们方才收编宋军的时候,可有见过襄阳守郭靖?”

    将官想了想,摇摇头。

    王道一心底一沉,手心里迅速渗出一层冷汗,她运起轻功,极速朝城内掠去,一眨眼就消失了,惊得那些蒙古军官半天愣在原地。

    王道一一边运起全身功力往郭靖大帐中奔,一边在心里一遍遍祈祷:“郭靖啊郭靖,你可千万别做傻事!”

    她终于赶到帐前,掀帘一看,里面空无一人,这让她的心又是一沉。

    她拦住一个正在忙碌的宋军问:“你们郭将军呢?怎么不在帐中?”

    那军士回忆片刻,道:“郭将军啊,他方才好像往后城去了……”

    话没完,已不见了王道一身影。

    王道一急急赶去后城,刚一奔到城墙下,便猛地刹住了脚步,眼前看到的场景,让她惊叫出声:“郭靖!!!”

    只见郭靖此时已卸去了铠甲,着一身素衣,披头散发,独自立于城头,手执长剑,遥望天边夕阳,目中一片苍凉。

    听到王道一的叫声,郭靖俯首看向城下,露出一抹真诚的笑容,道:“王道长,你成功了,我替万千宋民谢过你!”

    王道一此时哪有闲心听他道谢,急道:“郭少侠,你在城墙上干什么?快下来!你……为何要如此啊!”

    郭靖依旧站在墙上,寒风吹的他披散的头发更加凌乱,他听到王道一的话,面上的表情变得悲痛又凝重,他苦笑道:“王道长,自第一次见面你就称我‘少侠’,我又哪里算得了侠?我……我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我又哪里算得了侠?”

    王道一恍然明白过来,郭靖这是决心要死。

    她忙朝他喊道:“郭少侠,你切不可为此事寻短见,如今蒙古大汗答应不再屠杀我宋国百姓,你以后还可以做很多为国为民的事,你可以不掺和蒙古人的事,你可以跟随七公……”

    郭靖忽然断她道:“不!王道长,我的母亲都是被蒙古大汗逼死的!你告诉我,我还怎么能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活下去!你要我怎么安心做蒙古人的臣民!”

    王道一怔住了。

    郭靖惨笑一声,继续道:“王道长,百姓都得救了,从此天下再无战事,我很高兴。……但是我郭靖却永世都不可能得救!到今日为止,我和你一同守护住了这万千百姓,我的使命就算结束了,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必要了。”

    王道一一个劲地在下面着急的摇头。这城墙少也有十来丈高,凭她的功力,根本无法上去,要想上去,只能从前城的阶梯登到城墙上,再沿城墙走到这后城来。但眼下,她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做这些,因为她只要一个转身,郭靖可能就利落的抹脖子了,于是她在城下干着急,只得不断劝他:“不,郭少侠,你何苦如此执着,你母亲的死,那并不是你故意的……”

    郭靖不等她完,又断她的话,道:“不是故意的就不算我的错了吗!王道长,我这个人脑筋就是犟,我不管那么多大道理,我只知道,一个人若是犯了错,那么不论这个错误是不是他有意为之,他都必须要为这个错误赎罪!”

    他长叹一口气,凄然道:“我只是后悔,当初你三次劝我,我都没有听你的,才酿成那般后果。但是如今,我依然不会听你的劝,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法子改变的,王道长……我意已决,你别劝了。”

    王道一不出话来了,因她知道,此时她再什么,都是徒劳。

    仰视着城墙上那一道高大的身影,她又忽然明白了,郭靖是活不下去的,不是他不能活下去,而是他自己不允许自己活下去!

    她想起了《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之死。

    乔峰能活下去吗?

    他能。

    他武功那么高,侠肝义胆,朋友满天下,也没做什么坏事,他怎么能活不下去呢?

    可是他就是活不下去,他就是要选择在宋辽两军阵前自戕。

    他也不允许自己再活下去。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秉性,比起生命的延续,他们更看重精神上的一丝不苟。

    若是什么事情发生的于他们的精神有愧,他们就会觉得“天下再无立身之地”,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已无路可走,所以他们毫不留情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一般管这种人叫做“英雄”。

    他们身上承载者一个民族的精魂。

    郭靖为什么决心要自杀而不是和蒙古人决一死战?因为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私怨牵扯到国事上来,他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好好活着。

    他只是自己不愿活了。

    正在百姓为劫后余生而欢呼的时候,他们的英雄要离开他们了。

    是这场战争延长了郭靖的生命,如果没有这场战争需要他来保家卫国,他可能早就死了。

    郭靖将长剑横于项上,对着城下的王道一出最后一句遗言:“王道长,拜托了!”

    话毕,挥剑自刎,鲜血从他的颈中喷涌而出,映着黄昏的余晖,在空中激射出一道悲壮的血线。

    他倒了下去。

    王道一的心彻底僵硬住,她凝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勾勾的看向郭靖站过的地方,直到有宋军副将赶来,她还是一动不动。她好像已经不会动了。

    “道一先生,郭夫人在房中碰柱而亡啦!”

    是这一句话敲醒了王道一。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穆念慈本就是一个传统的宋国女子,她跟了郭靖,就要跟他一辈子,她早已将自己当作郭家的人,也早已抱着随夫而去的决心。

    王道一觉得心口有些发麻,她踉跄了一下,那副将上前一把扶住了她,手里还抱着一个正熟睡的孩子。

    她愣愣的看着那孩子,“这是……”

    副将将孩子递到她跟前,低头道:“这是郭将军的独子,郭将军……方才有令,命莫将待先生入城之后,将这孩子交给先生。”着又从衣内掏出一封信,“这也是郭将军要交给先生的。”

    王道一接过信,展开来读,这是一封郭靖的亲笔信,信中明了自己已决意赴死的决心,又言道自己尚育有一子,今方一岁,名破虏,望王道一能替他将这孩子交给他师父洪七公抚养,并表示不愿上一代的恩怨再施加在这孩子身上,所以他再三请求王道一和洪七公给这孩子改名换姓,待他长大后,也千万不可对他言明他的生身父母是谁,更不要及身世恩怨,只消告诉孩子他本只是个孤儿,让这孩子在洪七公的照料下心无枷锁的好好活下去。

    一封信读毕,王道一许久才叹出一口气来,她明白了郭靖临终前的那一句“拜托了”是什么意思。

    她接过孩子,看着孩子熟睡的面容,只觉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王道一离开了襄阳城,她谢绝了要护送她回家的那些蒙军,只抱着郭破虏,寻了匹快马,从侧门悄然而去。

    从襄阳到桃源之间有一处地方正是丐帮总舵,她算顺路去那里,若能碰到洪七公,便按照郭靖遗信所,把孩子托给他。

    她出城不到一刻,刚走到襄水边上,只听身后一列飞骑追来,原来是忽必烈派来的使者,那使者向她传达了忽必烈的意思,是要诚心聘请王道一做他帐下谋士。

    王道一一听完就知道忽必烈的意思了,这依然是忽必烈做给天下人看的。王道一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就答应了,她可不会忘了,就在刚才,她差点死在忽必烈的忌惮之下,忽必烈是巴不得她乖乖回家什么也不做呢,她哪能不识趣的往前凑?

    忽必烈此举,旨在想要以王道一为桥梁,向天下展示他蒙汉融合的意愿,政治作秀罢了。

    不过同时也有试探王道一的意思。

    王道一当然是要配合忽必烈了,她还不想自寻死路。于是她微微一笑,袖摆一拂,做出与世无争的旷达样子,了句清高至极的话:“我本山野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扬鞭而去。

    她的这句话,在日后被当作高风亮节的代表广为流传,可其背后的种种政治博弈,又有几人能知?

    作者有话要:

    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