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伴读
卫景晔一怔,不禁皱起了眉:后悔还来得及吗?
敬王微笑着看着他:“殿下若是还没想清楚,不如再回去好好想想,等你当真下了决心,再来找我也不迟。”
卫景晔愣愣的点了点头,沉默的站起身,出了宁和殿。
高和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见他一直愁眉不展,担忧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心事?”
卫景晔想了想,道:“没什么,只是唉,算了”
高和疑惑地看着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卫景晔来时还好好地,怎么与敬王聊了一会就情绪如此低落,他有些犹豫要不要向皇帝陛下禀报,只是最近皇帝陛下因为蝗灾的事情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他一时又不知该不该拿这么点“事”打扰他。
卫景晔看了他一眼,为他做了选择:“不许告诉父皇。”
高和顿时舒了一口气:“是,殿下。”
卫景晔回到琼华殿,默默的来到书案前开始练字。
高宁站在他旁边替他磨墨,时不时瞅一眼他的字,不禁好奇道:“殿下,为何您写的字有些与这字贴上不太一样?”
卫景晔愣了愣,低头看去,果然发现自己写出的字与字帖中大相径庭。
高和闻言也凑了上去,见状不禁“咦”了一声:“殿下怎么会写俗体字?”
卫景晔一怔:“俗体字?”
高和点了点头:“这俗体字因为书写简便,大多流传于民间,但因其本身是正字的误写,并不为朝廷认可,殿下习字,还是认真一些的好。”
卫景晔嘟了嘟嘴,今日习字时他有些心不在焉,下意识的就写成了这副模样,他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处学来的这种写法,但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错,想到这里,他脱口道:“我写的才不是什么俗体字,这个叫简体字!”
高和一愣:“简体字?”
卫景晔点了点头:“所谓简体字就是把复杂的文字简化,我们现在用的字写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如果能够把这些简体字推广出去,百姓们读书习字肯定更方便一些。”
高和闻言,抬头看向高宁,两人俱都面面相觑。
高宁挠了挠头:“殿下,您的想法固
然好,但是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闲工夫去读书啊。”
卫景晔想了想,一本正经道:“也不需要他们作什么学问,只要能够稍许认识几个字,会读信写信即可,这样朝中但凡有什么政策下来,他们也能理解意思。”
罢,卫景晔不禁一愣,脑海中又响起了叔公那句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你甘愿放弃皇位,就不要处处站在皇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高宁见卫景晔忽然开始发愣,不禁抬在他眼前挥了挥:“殿下?殿下?”
卫景晔猛然回神,看了高宁一眼,又低头看了看案上的字,突然伸将面前的纸揉成一团扔到了一边:“算了算了,今日的话,就当我是在胡言乱语了。”
完,又取过一张纸铺好,重新练起字来,这一次,他没有再写“简体字”,而是按照字帖的模样,一笔一划写的十分认真。
他的前后反差太大,两人都被他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高和沉思片刻,悄悄的捡起那个纸团,塞入了袖中。
这个纸团,很快就传到了皇帝陛下面前。皇帝陛下展开纸团,看到上面的字,眉毛一挑,脸上微微有些诧异,他发现卫景晔这个“简体字”并不是随便写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同样的偏旁部首写法都是一样,可以,根本不需要校对,直接把这些文字拿出去就能用,而且这简体字书写简单,比之现行的正体字记起来更加方便,如果颁布出去,确实是个很好的普及文化的办法。
皇帝陛下叹息一声:“我儿有大才啊”
感叹完,他又拿起这张纸看了又看,又联想到卫景晔去年的那个“文化普及”论,不禁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知过了多久,高平声提醒道:“陛下,天色不早了,改用晚膳了。”
皇帝陛下这才回神:“唔”
晚膳时,皇帝陛下心里还想着那些简体字,吃起东西来便有些食不知味,他看了看对面认真吃饭的卫景晔,纠结了许久,终于试探着开口道:“晔儿,若是交给你一块封地治理,你会如何做?”
卫景晔一愣,脱口而出道:“普及教育、发展商业、兴修水利、改善农桑,不出十年,这封地必
会成为大卫最繁荣的地方。”
皇帝陛下顿了顿,他觉得卫景晔这句话太过想当然了
兴修水利、改善农桑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普及教育和发展商业,却无异于痴人梦。
倒不是他觉得这两件事卫景晔做不到,而是这两件事不能做,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稳定,读书使人开智,若是人人都能识字读书,那管理起来绝不会如现在这般简单,他自受到的教育,都在告诉他,人无知,才容易管理;至于发展商业,那就更不行了,‘工商众则国贫’,若是人人都去经商,那土地谁来耕种?没人种地,大家吃什么?孔子曾言“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可见农业才是国之根本,况且有许许多多的例子证明,一心务农的百姓大多性格纯朴,而商人大多贪婪逐利,长此以往,对于国家的稳定是不利的,所以若是想要保护农业,抑制商业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得不,皇帝陛下很矛盾,一方面,卫景晔总能时时带给他惊喜,让他觉得大卫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卫景晔的想法太过惊世骇俗,有许多思想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国情,让他很是担心若是把国家交给卫景晔,最后会变成什么模样,搞不好发展到最后,天下人不再需要皇帝。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卫景晔的想法,于是斟酌道:“你可知普及教育、发展商业,对我们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卫景晔认真思考了片刻,点点头:“知道,但凡事有利有弊,父皇难道觉得如今大卫的情况就很利于统治吗?”
皇帝陛下一愣:“此话何意?”
卫景晔整理了一下措辞,道:“我觉得如今大卫最大的威胁不是百姓,不是外敌,而是那些自私自利的世家大族,那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威胁皇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垄断了教育资源,想要改变如今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普及教育,虽然可能前期会遇到许多阻碍,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于国有益的,当然,我并不否认有些人读了书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不应该因为担心这少部分人,而放弃大多数人,况且我觉得只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这样
的人应该会更少。”
皇帝陛下不禁开始沉思起来,卫景晔的不无道理,可是正如卫景晔所言,如今大卫最大的威胁正是那些世家大族,如今想要普及教育,最大的阻碍不是他愿不愿意,而是那些世家大族同不同意,毕竟普及教育最先损害的便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些人必然不会允许别人在他们头上动土。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道:“你的有道理,只是普及教育可没你想的那么容易,那些世家大族第一个就不会同意。”
卫景晔闻言,不禁道:“所以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比较好奇,世家大族权利过剩的问题其实存在很久了,为什么之前没人想过普及教育呢。”
皇帝陛下闻言,不禁笑道:“卫姓一族,其实也是出身士族,从根本上来,与士族是同进退的,所以行事做事自然是要站在士族一方来考虑问题,莫没人想得到普及教育,就算是想到了,也不会去做,因为这样会打破世家之间的‘默契’,一旦‘默契’打破,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也会‘默契’的推翻我们。”
卫景晔一愣:“既然做不了,那父皇为何还问这么多?”
皇帝陛下笑了笑,并未回答他的问话,而是转移话题道:“这普及教育的解释,朕勉强认同,只是这发展商业,朕觉得不妥,朕之前也曾提到过发展商业的弊端,人人逐利,这土地必将荒废,长此以往,必会有损国本,即便之前如你所改良了农具,提高了耕种效率,也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卫景晔立刻就被他转移了注意力,闻言解释道:“这有何难?百姓们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做些买卖,而且如今百姓家的土地都是有限的,人口却很多,那多出来的劳动力,不也可以出去经商吗?况且即便鼓励经商,许多百姓大字不识一个,很难做到完全放弃农桑,父皇的担忧,也太杞人忧天了些。”
皇帝陛下还是摇了摇头:“即便如你所言,但商人重利,必会引起争端。”
卫景晔笑道:“所以这就体现出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了,我们可以允许他们逐利,但也要用道德去约束他们。”
皇帝陛下沉吟半晌,终于无奈的摇了摇头,觉得
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去改变卫景晔的看法,只得道:“你的想法看似很有道理,但施行起来苦难重重,只怕阻碍不。”
卫景晔的态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所以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皇帝陛下看着他,缓声道:“你可知为何今日朕问的是你会如何治理封地,而不是问你如何治国?”
卫景晔微微一愣,默默的摇了摇头。
皇帝陛下叹了一口气,道:“这几日朕想了许多,朕觉得你的对,当皇帝并不适合你。”
卫景晔一噎,他今日还在为当不当皇帝烦忧,怎么转眼间情况就变了个个儿,他有些想不通为何一向固执的想要立他为太子的父皇居然破天荒的肯定了他的想法。
卫景晔张了张嘴,一句话都不出,能够得偿所愿,卫景晔理应感到欢喜的,可是不知为何,他心里居然有些沉甸甸的,他看了一眼皇帝陛下,发现他虽然嘴角含笑,但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似乎亦是心事重重的模样。
卫景晔沉默片刻,道:“所以父皇打算给我一块封地,任我施为?”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这是你叔公的提议。”
听到这个结果,卫景晔心里还是有些开心的,只是皇帝陛下的态度却让他有些困惑:“这是好事,父皇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为什么还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
皇帝陛下目光复杂的看着他,颇有些咬牙切齿:“你可知,去了封地,你就要离开京城,朕向来对你疼爱有加,你就舍得离开朕?”
卫景晔一愣:“就算是去封地,不也是十年以后的事情吗,现在谈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况且,如果父皇不想让我太早去封地,把我留在京城就是了。”
大卫国有规定,凡是皇子,年满十六以后必须前往封地,不得留在京城,不过这项条款只限于一些不甚受宠的皇子,一些比较受宠的皇子,基本上会被皇帝多留在身边几年,当然若是站对了队伍,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去封地。
皇帝陛下顿了顿,张口想要解释什么,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只道:“你得对,朕可以多留你几年。”
卫景晔奇怪的看着他,总觉得皇
帝陛下这句话的时候十分勉强,不过既然皇帝陛下没有解释的意思,他也就不好再追问了。
自从皇帝陛下放弃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卫景晔便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他兴冲冲的写了一份流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计划,径直送到了敬王处。
敬王拿起计划看了一遍,眼中异彩连连,连连点头道:“殿下的计划可谓是万无一失。”
罢他抬头看向卫景晔,眼中满是探究。
卫景晔摸了摸脸颊:“怎么了?”
敬王道:“你不当皇帝,可惜了。”
卫景晔看得很开:“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有得必有失,父皇已经答应给我一块封地,任我施为,到时候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封地,想想就很开心。”
敬王一愣:“陛下同意了?”
卫景晔笑道:“这还要感谢叔公,听这还是叔公的主意呢,叔公果然厉害,我听高和,这封地可不是想有就有的,自大卫建国以来,有资格获得封地人屈指可数,据算上叔公也才只有四位,其他人封王,都只是食邑而已,我年纪就能获得封地,主要还是叔公的功劳。”
卫景晔口中的封地和食邑,其实都是大卫国分封制的一种,食邑严格来,也是封地,不过这个获封的人在封地中并无统治权,只是靠征敛封地内的民户赋税为食禄,故称食邑。
大卫国的历代皇子封王以后,大都是采用的食邑制度,有财无权,大幅度降低了宗室夺位乱政的可能性。
而卫景晔口中的封地,与食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在封地内有统治权,类似于周朝时期的诸侯国,一旦获封,就是世袭,除非他的血脉断绝,否则皇帝无权收回,在封地之中,他有权任免官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封地,甚至在大卫亡国以后,他还可以自立门户。
所以这个封地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能获封的,必须得对大卫做出了极大地贡献才可以,大卫获封封地的四位王爷之中,前三位都曾追随打过天下,第四位便是如今的敬王,敬王能够获封封地倒也算是实至名归。
他的封地位于大卫国东部,原来是一个名为周国的国家,曾是大卫国的朝贡国,当
时大卫国力衰退,周国国主自觉发展的还算不错,便觉得有可乘,开始领兵攻打大卫,谁知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被还是皇子的敬王灭了国。
敬王的父亲高宗见状大喜,一激动,便把周国国土原封不动的封给了敬王,这还是自开国以后第一次有人获封,自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不过敬王的功劳是实打实的,那些反对的声音底气不足,最后在高宗的坚持下渐渐消失了。
不过为了维护统治,获封的王爷虽然权利极大,但也要服从皇帝的命令,并有义务为皇帝镇守疆土,如遇战争还要随从作战,没有战争时要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卫景晔自听完高和对于封地的解释以后,一直很兴奋,看到敬王以后,不由得有些疑惑:“既然叔公还有封地要治理,为何一直留在京城?”
敬王一顿,脸上的笑容黯淡了许多,摆了摆不愿多谈:“叔公留在京城,自然是有事情要处理,不提也罢。”
卫景晔很会察言观色,见状便指了指敬王中的重建计划,转移话题道:“叔公既然也觉得我这个计划不错,那就麻烦您转交给太子哥哥了。”
敬王点了点头:“好,你这个忙,我帮了。”
卫景晔察觉到他情绪似乎不是很高,很懂事的告辞离去。
卫景晔带着高和走了几步,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宁和殿:“自从我问过那句话以后,叔公就有些不太开心,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高和自然是知道的,闻言低声解释道:“起来,敬王也是个可怜人,他与敬王妃伉俪情深,育有一子,自出生以后就被封为世子,只是世子生来体弱,从汤药不断,随着年龄渐长,身体更是每况愈下,敬王夫妻二人请了无数医药名家都不管用,先帝也派了许多太医前去诊治,都不见效,甚至断言世子活不过二十岁,敬王妃因为心忧爱子,一直郁郁寡欢,没几年就病逝了,偌大的敬王府只剩敬王和世子两个主人,如此坚持了几年,世子病情愈加严重,敬王不得已便带着世子到了京城,想要借助太医之,多留世子几年。”
卫景晔听得心里难受极了:“怪不得叔公听了我的问话以后情绪那么低落
,都是我的错,不该问那句话。”
高和道:“殿下也是无心的,敬王不会怪罪您的。”
卫景晔道:“我不知道原来叔公还有这样的烦恼,平日里还总是去打扰叔公,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还是尽量少去打扰的好。”
高和笑道:“殿下这句话倒是错了,敬王愿意帮助您,是因为喜欢您啊,依老奴看,您不仅不能少去,还要多去走走才好,敬王一个人待着,只怕会闷出毛病来,有您时不时去探望,他老人家心里只怕会宽慰不少呢。”
卫景晔想了想,觉得高和的也有些道理,便点了点头:“你的对,我以后应该多去陪陪叔公,对了,你的世子病情怎么样了,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高和道:“世子这病是胎里带来的,药石难医,如今也不过是拖日子罢了,等过了年世子就满20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得过去。”
卫景晔心里一沉,不由得叹了口气:“叔公人那么好,不应该这样的。”
高和闻言,不禁也跟着叹了口气。
太子殿下行动很快,自接到卫景晔灾后重建计划之后,就马不停蹄的面见了皇帝陛下,领了旨意,得到允许以后,就开始忙碌起来。
如今他已经在各大主城开了钱庄,钱财运输方面省了许多功夫。
趁着秋天还没到,许多百姓在当地官员的组织下,补种了大豆,官府承诺等到大豆收获以后,可以用石大豆换石细粮或者2石粗粮。
百姓们闻言,初时还有些不信,待到听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以后,纷纷欢呼雀跃,前些日子因为赈灾的关系,太子殿下的名声已经传扬开来,在灾民眼中,太子殿下无异于是上天派下来的救世主。有了太子殿下的威望加持,重建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至于那些逃难的流民,虽然在他们逃难的时候,各郡县都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事后又争抢着想要留下他们,原因无他,这人口增长向来是官员考核的一大项,这平白无故多了这么多劳动力,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是以当接到安置灾民的命令以后,纷纷争抢着要留下这些灾民。就这样,一部分人就近被各郡县吸收安置了下来,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心有
牵挂,领了救济的粮食和铜钱以后,原路返回了原籍。
随着秋天来临,蝗灾渐渐到了尾声,越往后,蝗灾群越是零散,在没有新生力量的补充之下,整个蝗灾群终于溃散,再也形不成气候了。
尽管如此,百姓们也没打算放过他们,捕捉蝗虫的劲头反而日渐高涨,原因无他,这蝗虫既可以卖钱又可以换粮,不抓白不抓啊!
卫景晔命人将收购来的蝗虫都加工成蝗虫粉,这蝗虫粉可是个好东西,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和哮喘,主治肺结核,就算是没有病,吃了也可以强身健体,若是人不愿意吃,喂食牲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卫景晔可不打算用这些蝗虫粉喂牲畜,若是能卖给药店,就卖给药店,若是卖不出去,运到边关给边军补充营养也不错。
敬王看着卫景晔忙碌了许久,终于忍不住道:“你你费钱费力搞了这么多蝗虫粉,到底图什么?”
卫景晔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图个心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身为皇子,有些事不能不做。
敬王叹息一声:“以后你到了封地,可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卫景晔点了点头:“当然,等到了封地,我就专心发展封地,哪有闲工夫管这些。”
到底,卫景晔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没事都要捣鼓出一些事情来,更何况这大卫在他眼中真是处处都是漏洞,他看不到也就罢了,既然看到了,总忍不住想去堵一堵。
处理完了蝗虫粉的事情,卫景晔不由得一身轻松,唤过哈士奇,带着他去散步。
如今已经入秋,天气逐渐转凉,皇帝陛下已经命人打点行装,再过几日他们就要离开行宫了。
临到要走之时,卫景晔才发现到自己似乎还从未好好逛逛这个行宫,所以今日趁着天气晴好,便带着高和,跟在哈士奇后面,逛了起来。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秋日百花凋零,园子并不如夏日那般好看,卫景晔逛了一会,就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高和见他兴趣不高,抬指了指东南方向,道:“殿下,前面菊花开了,不如去那里看看?”
卫景晔顺着高和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并未看到菊
花的影子,想来应该还有些距离,便点了点头:“好吧,去看看。”
几人一路往前走,路过一片池塘时,卫景晔忽然停下了脚步,指了指波光粼粼的湖面,笑着对高和:“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这里打了人,父皇要惩罚我,我一气之下跑了出来,你居然还以为我想不开投了湖?”
高和不好意思的笑道:“嗨,老奴当然知道殿下不会如此想不开,但是那四个人太过咄咄逼人,老奴如果不将事情夸大一点,如何吓得住他们?”
卫景晔“哼”了一声,转过头:“那你可料错了,那四个人没吓到,倒是吓坏了我父皇,连整个行宫的禁卫都喊过来了。”
高和闻言,不禁憋笑道:“陛下向来英明,怎么会被一个谎言吓到,不过也是做戏罢了。”
卫景晔惊讶的挑了挑眉:“这么,只有我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高和连忙陪笑道:“殿下向来聪明,应该早就想到了才是。”
卫景晔哼了一声,转而道:“也不知那只气蛤/蟆怎么样了。”
那日卫景晔从敬王中讨了药,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给气蛤/蟆喂了下去,没想到那气蛤/蟆生命力比他想象中要顽强的多,居然起死回生恢复了健康,卫景晔当时极为高兴,扬言要养着那只气蛤/蟆,还准备让高宁再去寻一只给这只气蛤/蟆作伴。
谁知道气蛤/蟆还没寻到,头的这只倒是趁夜跑了。
卫景晔第二天起来后兴冲冲的去看气蛤/蟆,打开陶罐一看,却发现罐子里空空如也,当即就气哭了,哭嚷着有人放跑了他的气蛤/蟆,最后连皇帝陛下都惊动了。
得知卫景晔哭泣的原因之后,皇帝陛下无法,只得一一问过去,众人全都茫然的摇了摇头,都称没有见过那只气。
最后皇帝陛下一锤定音:许是它自己钻出陶罐跑了,看来这气蛤/蟆与你无缘,还是算了吧。
卫景晔只得作罢,不过他一直有个疑惑,为了防止气跑出来,卫景晔睡前可是在陶罐上的盖子上压了一块石头的,第二天他再去时,那块砖头还在,只是打开罐子以后,气没了。
那罐子上只有两个很的透气孔,根本不足以让那气钻出来,他怎么都想不
通,那样沉的一个盖子,那只气到底是怎么逃出去的。
因为心里存了这个疑惑,卫景晔时常会想起来这件事,每次都百思不得其解。
高和听到卫景晔话,哪里知道他的心思,只道:“那只气蛤/蟆命大得很,想来如今应该活的很好吧。”
卫景晔点了点头,皱着眉头道:“我就是想不通,那只气蛤/蟆到底是如何跑出去的,我总觉得是有人偷走了它,哼,若是让我知道是谁,一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阿嚏!”
皇帝陛下猛然打了个喷嚏,看了看天色:“最近似乎有些凉了。”
高平连忙捧过一件衣服:“陛下,天气转凉了,您还是再加件衣服吧。”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依言穿上了外衣。
对于卫景晔的“狠话”,高和自然是不好置评的,只好转移话题道:“殿下,咱们再往前走走吧,过了那座假山就能看到菊花了。”
卫景晔抬头望去,果然看到前面有一座假山,便点了点头:“走吧。”
一行人转过假山,一大片金黄在阳关下熠熠生辉。
卫景晔不由自主的睁大了眼睛,眼底尽是惊艳之色:“哇,没想到这些菊花成片开起来竟然这么壮观。”
哈士奇跟在他的身后,见状不禁兴奋的“嗷呜”了一嗓子,“嗖”的一声冲入了花丛中。
高和见卫景晔看的高兴,不由欣慰道:“殿下可还满意?”
卫景晔连连点头:“满意、太满意了!我开始喜欢秋天了。”
罢,卫景晔欢呼一声,也跟着哈士奇跑上了花丛中的路。
这里的菊花皆是金黄色,并未有一丝杂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极为耀眼,卫景晔看了一会,就觉得有些炫目,不由得往前跑了跑,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白色的菊花,也已经盛开了,看着也是极为壮观。
卫景晔很兴奋:“父皇天天只知道批阅奏折,竟然错过了这样的美景,真是可惜了,我这就回去把父皇叫来,让他也看看这些菊花。”
想做就做,卫景晔话音一落,就转身往勤政殿跑。
高和连忙跟了上去,哈士奇愣了愣,看了一眼渐渐跑远的卫景晔,又转头看了看菊花丛,挣扎了一秒,还
是选择了跟在卫景晔后。
哈士奇的跑步速度自然不是卫景晔能比的,没一会儿哈士奇就跑到了卫景晔前面,与卫景晔擦肩而过时,还转头鄙视的看了卫景晔一眼。
卫景晔震惊的睁大了眼睛,不由得停下脚步:“它、它刚刚是不是在鄙视我?”
高和并没有看到哈士奇的表情,闻言不禁哭笑不得:“殿下,哈士奇不过是一只狗,怎么会鄙视人呢?”
卫景晔可不这么觉得,他觉得宠物之中,狗最是通晓人性,鄙视人是极有可能的。
被哈士奇这么一打岔,卫景晔也不打算跑了,慢慢的走了起来。
哈士奇往前跑了一段,转头看了一眼卫景晔,见他没有继续追的意思,不禁觉得有些无趣,开始四处嗅来嗅去,不再跑了。
待到它路过一处灌木丛时,忽然停下了脚步,凑过去嗅了嗅,兴奋的叫了两声,猛地扎了进去。
对于哈士奇这样是不是发神经的行为,卫景晔早已习以为常,见状并不以为意,谁知道紧接着灌木丛里就传来一声童音:“还给我!”
话音未落,一道黑色的身影猛地从灌木丛里窜了出来,不是哈士奇又是谁。
卫景晔听那声音有些耳熟,不禁好奇的凑到灌木丛前,准备看看到底是谁在里面,谁知他刚刚凑了上去,就见一个的身影迅速扑了出来,两人都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猝不及防之下撞了个满怀。
“心!”
“哎呦”
卫景晔被撞的一个趔趄,下意识的伸抓住这人,就那么齐齐摔倒在地。
高和见状不禁大惊失色,连忙赶了上来:“哎呀,殿下,您没事吧!”
卫景晔这一下摔得可真是实实的,他龇牙咧嘴的躺在地上,第一时间就想看看撞到自己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不料这一看他不禁愣住了:“沈牧?”
沈牧趴在卫景晔身上,闻言定睛一看,“噌”的一声爬了起来,连忙伸出扶他:“十一殿下!你没事吧!”
卫景晔虽然身上有些疼,但是看到沈牧一脸紧张的模样,不禁笑道:“我没事,不过是摔了一跤而已,你怎么在这里?”
沈牧脸一红,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支支吾吾道:“我我”
他的话还没完,就被赶上来的高和打断了:“殿下,您怎么样,没受伤吧?”
着,高和就要上前检查他的伤势,卫景晔连忙摆了摆:“我没事我没事,不用检查了。”
高和还是不放心:“确定不用检查吗?要不要请太医来瞧瞧。”
卫景晔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我又不是玻璃做的,哪有那么脆弱。”
“玻璃?殿下想的是琉璃吧?”
卫景晔懒得跟他辩解什么玻璃、琉璃,只敷衍的挥了挥:“对对对,就是琉璃,好了好了,我没事,你不要那么紧张。”
高和仔细的看了卫景晔一眼,见他的似乎是实话,这才依言退到一边。
卫景晔看了一眼沈牧:“你刚刚想什么?”
沈牧有些不好意思:“我”
正在这时,“罪魁祸首”哈士奇见没人追自己,又“嗖”的一声跑了回来,嘴里叼着一本书,在那里蹦蹦跳跳,疑似在挑衅。
沈牧眼睛瞬间睁大,伸就要去抓哈士奇:“还给我!”
哈士奇“奸计得逞”,灵活的退了几步,叼着书扭头就往后面跑。
卫景晔算是看明白了,连忙呵斥道:“哈士奇,过来!”
别看哈士奇平日里到处疯惯了,谁也拿它没有办法,但对于卫景晔的命令,它向来都是言听计从的,如今听到哈士奇的呵斥,不由得愣了愣,低着头,一副“不知道犯了什么错但先低头总没有错”的样子跑到了卫景晔面前。
卫景晔伸出:“给我。”
哈士奇依言将嘴里的书递到了卫景晔中,一脸“我好棒求夸奖”的表情看着它,尾巴还非常欢快的摇来摇去。
卫景晔拍了拍它的脑袋,笑道:“真棒!”
罢,从随身的荷包里取出一块肉干递了个过去,哈士奇兴奋的叼煮肉干,跑到一边开始啃了起来。
沈牧看的惊奇不已:“原来哈士奇也有这么听话的时候。”
卫景晔笑了笑:“这都是训练的结果,诺,这个给你。”
沈牧结过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让你见笑了。”
卫景晔疑惑道:“读兵书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怎么躲躲藏藏的。”
沈牧一怔,不由得低下头:“我爹不让
我读这些兵书,是带兵打仗胜在临应变,书读多了反倒会把脑筋读死了,没什么用。”
卫景晔惊奇的睁大了眼睛:“你爹怎么会这么想?”
沈牧道:“这也不怪我爹,我爹从不喜读书,只喜练武,被陛下封为禁军统领以后因为不识字被人耻笑过,我爹就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照样能够带兵打仗,立下功勋,比那些只会读书的酸腐儒生不知强了多少倍,从那以后,我爹就对书籍深恶痛绝,每次看我读书,就会发脾气。”
卫景晔有些无语:“因为被人耻笑就不让自己的儿子读书?我想不通你爹这是什么逻辑。”
沈牧道:“我娘,我爹也有自己的苦衷,我若是想要读书,背着他一点就行。”
卫景晔这才恍然大悟:“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里,当时你也是躲在这里读书?”
沈牧无奈的点了点头。
卫景晔同情的拍了拍他的肩:“我们俩真是两个极端,你喜欢读书你爹不让,我不喜欢读书,我父皇却总是想让我去宫学。”
沈牧羡慕的看着他:“为什么你不喜欢读书呢,我觉得书里有许多道理,每次看书我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卫景晔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因为我这里面已经装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与书里的道理有冲突,我不想让那些书里的道理改变我的想法。”
沈牧见状,以为卫景晔在开玩笑,不禁“噗嗤”一笑:“你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听着奇奇怪怪的。”
卫景晔笑道:“我的自然是我的道理,我还有事要找父皇,等回头有会再去找你玩,对了,我哪里的书多得很,改天你若有时间,可以来琼华殿挑几本看。”
沈牧闻言,不禁喜道:“那太好了,明日我就有空,不知殿下方不方便?”
卫景晔想了想:“上午我要习武,你午后过来找我就是。”
沈牧笑着答应一声,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卫景晔回到琼华殿,径直来到皇帝陛下面前:“父皇,行宫里的菊花开了,特别壮观,您处理政务也该歇息一下了,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
皇帝陛下头也不抬的翻开一本奏折:“不过是几朵菊花
,有什么好看的。”
实在不是皇帝陛下没有雅兴,而是政务太忙,况且以前他在行宫也没少呆,什么样的风景没有见过,自然也就不觉得稀奇了。
卫景晔却觉得如此美景不让皇帝陛下看看未免有些遗憾,当即便抱住皇帝陛下的膝盖,撒娇道:“父皇,陪我去看看嘛”
皇帝陛下看了他一眼:“让高和他们带着你去就好,做什么非要拉上我。”
卫景晔道:“父皇天天批阅奏折,实在是太辛苦了,您难道不觉得累吗?我听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不能过度操劳,父皇做事可要懂得‘劳逸结合’啊。”
皇帝陛下闻言,不禁抬头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感觉脖子果然有些酸痛,确实应该歇一歇了,便笑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办,走吧。”
着起身拉着卫景晔,走出了琼华殿。
卫景晔高兴的蹦蹦跳跳,他已经许久没有跟着皇帝陛下逛花园了,欢快的不得了,心情简直美上了天。
皇帝陛下见他高兴,也情不自禁的勾起了嘴角,最近发生了太多事,他确实已经许久没有和卫景晔亲近了。
尤其是,一想到卫景晔未来可能会离开自己前往封地,他的心里就一阵不舍。
但是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这是最好的保护卫景晔的方式,以卫景晔性格,不可能不去关心百姓,与其留在朝中被人忌惮,倒不如走的远远地,远离这些是非,而且,他安排的那些人,应该可以保护卫景晔一世安稳。
两人来到了菊花园,卫景晔兴奋的指着面前的菊花,问道:“父皇,你看这些菊花是不是很漂亮?”
皇帝陛下收回思绪,看了一眼金灿灿的菊花,不禁附和着点了点头:“确实很漂亮,晔儿有心了。”
卫景晔笑着挣开他的,跑到菊花丛中,回过头道:“可惜这里没有照相,否则可以把这幅美景拍下来。”
皇帝陛下一愣:“何谓照相?”
卫景晔皱眉想了想,解释道:“就是可以很快的把这些花画下来保存。”
皇帝陛下好笑的摇了摇头:“既然晔儿想要把这些花画下来,那朕岂有不满足的道理,高平,回头让画师把这些花画下来,交给晔儿。”
高平连忙应了一
声,记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沈牧按照约定来到琼华殿。
卫景晔兴冲冲的把他带进书房:“你来看看,这些书有没有你喜欢的,想看哪个尽管拿去。”
沈牧兴奋的看着书架上的各色书籍,寻到放置兵书的地方,翻看了一下标签,不禁惊奇的睁大了眼睛:“这是太公六韬?”
卫景晔凑过去看了看,点点头:“是啊。”
沈牧激动的看向他:“这本书,我能借回去看吗?”
卫景晔今日请他来,就是给他来看书的,闻言自然十分干脆:“当然可以。”
沈牧心的抽出太公六韬,激动的脸通红:“这本书我找了许久了,寻了好几家都没有找到,没想到既然居然可以在这里看到,太感谢殿下。”
卫景晔闻言,也很高兴,这些书籍他闲来无事时也曾翻过,大多时候只觉得无趣,如今见沈牧如此激动,他不禁也受到了感染,忽然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任性,怀抱宝山而不自知,他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要开一家书院,如今却连几本书都不愿意读,这不就是典型的脱离实际、空谈理想吗?
想到这里,卫景晔忽然涌起一阵豪情壮志,他看了看沈牧,道:“我忽然有个主意,这些书里面的内容参差不齐,有些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大卫了,我想重新整理这些书籍,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你觉得如何?”
沈牧震惊的张大嘴巴:“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卫景晔得意道:“正因为是大工程,所以才值得我们做啊!”
沈牧挠了挠头:“可是我读的书很少,还不能分辨出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若是因为我见识短浅而舍弃了精华,那岂不是罪过了。”
卫景晔闻言,不禁皱起了眉:“你的也有道理,看样子还得找个大儒来教导我们才是。”
沈牧疑惑的抬起头:“啊?”
卫景晔想了想,笑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沈牧不由得一头雾水,不明白卫景晔又想要做什么。
“什么?你想入宫学?还要找个伴读?”
皇帝陛下惊得毛笔险些掉了下来,之前他无数次的想要让卫景晔入宫学读书,都被卫景晔拒绝了
,他是做梦都没想到,卫景晔居然会主动跑到他面前要读书。
皇帝陛下悄悄的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疼的,不是梦!
卫景晔眨巴着眼睛,认真的看着他:“父皇到底同不同意嘛!”
皇帝陛下连连点头:“同意、怎么不同意,哈哈哈,难得你想入宫学读书,那朕可得好好给你选个伴读才是。”
卫景晔连忙摆了摆:“我才不要父皇给我选伴读,我已经选好伴读了。”
皇帝陛下这倒是奇了:“哦?你已经选好伴读了?是哪家的公子?”
卫景晔道:“是禁卫统领家的,名字叫沈牧。”
沈牧。
皇帝陛下想了想,不禁恍然,这个孩子他倒是知道,不就是之前与卫景晔拉钩要保护他的那个吗?
皇帝陛下心里一动:“沈牧这孩子倒是不错。”可以好好培养培养。
卫景晔开心道:“我就知道父皇会同意的,那父皇赶紧传旨,明天我就要去宫学!”
皇帝陛下有些为难:“这,是不是太急了?”
卫景晔道:“做学问自然是越快越好,哪有嫌急的道理。”
皇帝陛下哭笑不得:“左右都是你有理,不过这件事还真不能急,沈牧那孩子虽然不错,但他的父亲可是一根筋,待我明日问问他的父亲,再做决定。”
卫景晔不满道:“怎么父皇要给我找个伴读,还要获得别人的同意吗?”
皇帝陛下叹息一声:“若是平常人也就算了,但是事关沈统领,朕还是得问问才好。”
卫景晔嘟了嘟嘴:“父皇之所以要问他,不就是因为沈统领不喜欢沈牧读书的原因嘛,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
皇帝陛下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你知道?”
卫景晔道:“我当然知道,前两天我遇到沈牧,看到他正在偷偷读书,他他爹因为不识字被人耻笑,一直不允许他读书。”
皇帝陛下哭笑不得:“哪有这样的道理,若是不识字被人取笑,更应该让自己子女读书才对。”
卫景晔不由得点头附和道:“正是呢,我也觉得沈统领的想法很奇怪,简直有些异于常人。”
皇帝陛下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这里面还有内情,你们不懂,可不要胡乱猜测。”
卫景
晔一愣,好奇道:“那是什么原因?”
皇帝陛下解释道:“沈统领曾经有一个至交好友,是个读书人,后来沈统领随朕征战,他那好友得知以后,便苦读兵书,跟随他到了军中,自荐担任军师,那人确实有才,沈统领在他的指挥下,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是用兵如神也不为过。”
卫景晔不解道:“这不是挺好吗?”
皇帝陛下道:“好事是好事,只是后来有一次军情泄露,那人带领的军队陷入了埋伏,一行人冲出包围以后逃到了河边,原本是可以逃出生天的,但是若是他们逃了,那敌军便可以顺势南下,绕到沈统领背后,打他一个措不及,所以为了拖延敌军,那军师毅然效仿古人破釜沉舟的典故,自断了后路,与赶来的敌军拼了个鱼死破,虽然最后全歼了敌军,但我军也损失惨重,只有三人生还,那军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卫景晔不由得睁大眼睛,愣愣的看着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接着道:“沈统领得知消息以后,一直咒骂那军师是不是读书读傻了,这兵书上那么多计策不用,为何偏偏要用那破釜沉舟。”
卫景晔道:“不过是情势所迫而已啊。”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沈统领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是对于此事他一直心中有愧,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好友,如果不是他执意从军,他的好友也不至于为了他来到军中,尤其是当他好友去世以后,他征战时依然屡战屡胜,就更是为自己的好友不值,胜的越多,他就越是痛苦,以至于到了后来,每当他看到别人读书,尤其是兵书,他都会控制不住的大发脾气。”
卫景晔叹息一声:“这是心病啊。”
皇帝陛下道:“沈统领随我南征北战,数次救了我的性命,所以关于伴读这件事,无论如何,我都要先问问他。”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