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二)

A+A-

    原本,地方官府有权征用民夫服徭役。

    但这样做,强行把许多人从田间地头拽出来,肯定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强迫人做苦力,没有工作热情。工程进度和质量势必会受影响。

    因此陈柯结合了这段日子察访的内容,终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招募劳工。

    中午回到衙门,吃过午饭。

    他就找陶厅判商量这方面的事,甚至连李乡绅等开明绅士也约到了衙门内。

    “招募?郡主,这可不是事。招募教书匠,倒还能是教化育人。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官坊招募劳工,这可能会让那些工匠不好想啊。”

    陶厅判听见陈柯的话,却是不太赞同。

    听他继续道:“能进官坊的,都是艺人,他们免差也是凭有一技之长。如今把原本要服徭役的人招募进官坊,那官坊的郎官和匠师,甚至还没有免徭免赋的乡绅,会怎么看待郡主呢?”

    陶潜得非常在点。

    有道是不患寡患不公,施政最主要的不是仁道,而是公道。

    陈柯因道:“我已经想好了,就我今年刚到邑地,为体恤百姓,所以免去徭役一年。但府厅又需要建设,只好扩大官坊,招募一些劳工。这样讲,任凭谁都没有意见了吧?”

    陶厅判顿了一下,发现这的确是个好由头。

    却又道:“那招募劳工的钱从哪儿来?劳工干活的时候,要吃要喝,我们腾越可没这么大的底气。”

    着,他也望了李乡绅他们一眼。

    以前的徭役,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乡绅出钱买个体面,这些钱也正好拿来供养服役的穷人吃喝。

    如今差役一免,钱自然也收不上来了。

    为读书人造个草堂,陶厅判还能应付一下。如今要扩招官坊,他实在是力不从心。

    陈柯笑道:“放心吧,我自己有点积蓄,可以先垫上。我是这里的邑主,花点钱也是应该的。”

    陶厅判他们看了陈柯一眼,也无话可。

    陶潜只道:“那下官今日就派人外出张贴告示,先告诉百姓郡主免除今年差役,让大家高兴一下。明日下官再与厅中官员商议,修路造桥的事,结果和郡主的谕告相悖。最后,厅府只能招募劳工,也就顺理成章了。”

    陈柯听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对不起啊陶大人,让你当了回坏人。”

    陶厅判无所谓的笑了笑:“只要能把事办好,这也没什么。再这也算不得什么恶名,无非是配合郡主一下,即把事办成,又稳定人心罢了。”

    陈柯点点头,又对李乡绅他们道:“诸位,为了发展生产,动员大家参与建设,你们可得帮忙和乡亲们一下。”

    士绅士们听了,脸上多少和陶厅判一样,有些为难的神色。

    李乡绅拱道:“郡主,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柯笑了笑:“请便是。”

    李乡绅便道:“并非人不支持郡主发展生产。只是我中华数千年来,以农立国,这也是民生之根本。如今春耕已然开始,郡主免了徭役乃是一件功德,但若把人力再抽调出来,恐怕是好心办了错事。”

    另一位士绅也道:“是啊,农为州县之基石。郡主就是让人等动员,怕是响应的人了是寥寥无几。”

    看着这些人的样子,陈柯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因道:“大家放心,我既然有这样的打算,就是反复考量之后才做的决定。不然也不会到农乡走访这么久了。”

    着,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个“井”字。

    众人见了,很快就猜到了这是什么意思。

    陶厅判连忙道:“郡主,使不得!这井田在秦汉时期就废除了。想那王莽也想发展生产,结果就是因为这井田动了国本,最后不得善终。”

    陈柯却把纸辅在了桌子上,道:“大家放心,此井非彼井。我要做的,是想办合作社。”

    “合作社?”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陈柯耐心地道:“中国发展农经济,已经几千年了,实在没有必要再搞下去。为什么乡绅地主能够积累出财富,并不光是因为你们田多地广,最主要的就是大家把土地集中起来了,改变了农经济的生产组织形式。”

    陶厅判和李乡绅他们听了,似乎脑子有点要开窍的感觉。

    生产组织形式,这个词汇陈柯很多次了。他们听多了,也开始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这就是中华表意文字的优势。

    陈柯道:“如今,集中起土地的只有地主士绅的家业。那些自耕农依然是稀碎分割,虽是精耕细作,但劳动效率太低。而且上次大家也过,他们为了避税避差,田皮田骨扯成了一团乱帐,结果自己收成不好,政府的赋税也收不上来。”

    大家都连连点头,这是困扰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性难题。

    陈柯继续道:“所以,我想让诸位乡绅动员的,首先不是让他们到官坊里当差。而是把土地整合起来。”

    李乡绅已经听明白了,却又道:“这个恐怕很难。农民对土地的执着,那是和命根子一样!别您是郡主,就是当今皇上,敢动他们的地,他们就敢造你的返。”

    陈柯笑道:“放心,没人动他们的地!大家看这个井字,比如这块地住着九户自耕农,地分成了九块。如今我们把这些地整合成一块,办成合作社。承包给他们当中艺好,愿意种地,乐意种地的人。由他们来打理。”

    “而一些种田艺不行,本身又有别的艺的人,就可以干其他的行业。我下乡察访的时候,那里也有会泥瓦的,会做木匠活的,更有当郎中的。但他们平时也要种地,艺差收成不行,这是把地把人给一起耽误了。”

    “所以合作社,主要体现的就是合作。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归个人,没有人抢他们的地,只是把经营权交给集体,让农民也能够吃租!所谓交足国家,留够集体,剩余归己,一方面让能力强的农民,把自身的价值和土地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把另一部分人和土地,从束缚关系中解放出来,形成脱离农经济的生产组织形式。”

    陈柯边,边在纸上标注出要点。

    陶厅判和李乡绅他们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听得明明白白。

    “我们身为腾越的政府官员和士绅,有责任调整好生产组织形式。当然这种事情需要徐徐引导,抽丝剥茧的进行,一开始能够招募到的长期劳工定然不会充足,所以我的想法是长短结合。长期劳工按月付工钱,短期劳工按工分结算。”

    “工分?”

    陶厅判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

    陈柯道:“就是工分。陶大人不是过吗,腾越还有‘拾夜香’的人,拾一斤粪可以卖一文钱?其实我们官府大可以把这种组织形式正规划,把需要做的一些零散活计分派出去,按劳计价。比如清理一钱猪鬃两工分,挖个水渠八工分。月底结算成现钱,一公分算一文,谁愿意干都可以接活。”

    “要知道人和人天生是不一样的,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行业。人只有从事自己的行业,才能有生产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跳出农经济的模式,跳出世代王朝更替的周期陷阱。”

    陈柯的表述很清楚,终于让这些古代人充分理解其中的道理。

    让会种地的人拥有更多土地的经营权,这样他的收益和土地的价值自然能够发挥到最大。

    而不会种地的人,吃点租子保证温饱,然后专心从事其他产业。这就能让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几千年来的土地生产困境,就有望得到解决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着经济基础。只要打开这个死结,我们的前途将有无限可能!”

    众人一听,不觉就入了神。

    特别是陶厅判。

    身为黄宗羲的弟子,他对王朝更替的周期自然非常了解。也感叹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但是今天,他似乎看到了解开这个更替陷阱的希望!

    终于,陶潜忍不住道:“依下官看,此举值得一试!”

    李乡绅与他交情甚好,也道:“既是如此,人愿意替郡主分忧,召集人与那些农民商谈。”

    毕竟这项举措并不影响士绅们的利益。厅判大人都开了口,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陈柯听了,也是倍感欣慰。

    他的为政举措,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会引发大的社会变动。

    不过陈柯还是叮嘱道:“但诸位一定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要强迫,而是要把道理清楚!我们主要是引导,最好先办出几个合作社,努力做出成绩。如此其他农民看到有好处,这样才能用事情教化他们。”

    陈柯没有伟人那样的号召力。想做事就得先拿出成绩,用好处引导其他人。

    “郡主放心,咱们和农民打交道最多,知道怎么和他们谈。”李乡绅他们也都拱,向陈柯作出了保证。

    陈柯与陶厅判商议已定,眼看已经到了午后。

    于是当即就发出告示,免除腾越今年的差役。

    当地百姓自然欢呼雀跃,对郡主的好感度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就要以官坊的名义招募劳工。但这种事情急不得,首先钱粮需要到位。

    腾越体量,连夏国相驻边的军队粮饷,也一直是由滇中的永昌,丽江,大理等州府供应。在路过永昌时,军队已经领了今年一月份的钱粮。

    只有等到一月底,永昌府才会押送二月份的钱粮。那时会把陈柯需要调拨的钱粮一并送过来。

    所以这十来天,陈柯一直在做基础筹备。他的主要工作重点,重新放在了官坊之上,尤其是铁器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