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三)
养心殿内。
康熙正靠在暖炕之上,翻阅着上的奏折。
他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虽然白发不是很多,但也不复当年的英武风貌。
胤禛恭敬的站在暖炕的旁边。边低着头,边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康熙的一举一动。
终于,康熙放下奏折,连同眼镜也一起摘了下来。放在了桌上。
他道:“胤禛哪,你的这个想法,朕很多年前就有过。只是想办蛮务,恐怕并不容易。”
胤禛连忙道:“父皇所虑,自然是顾全周到。但我大清入关六十年,藩镇依然未曾归附。儿臣是怕长此以往,有亏父皇圣德。”
着,康熙已经坐了起来,脚垂到了炕下。胤禛连忙跪了过去,给父亲穿鞋。
康熙只道:“老四啊,这又不是上朝?汉人的那些虚礼就免了,咱爷们儿的是自家话。”
胤禛连忙应道:“是,谢皇阿玛!”
穿好了鞋,康熙站了起来。
走到房边,扶住一口大瓷缸。道:“朕知道你是个谨慎人,肯定派人到藩镇去看过了。要是没有把握,也不会和朕这个事儿。”
胤禛连忙转过身,对着康熙的方向道:“皇阿玛得很是,儿臣的确派了几个奴才混进了藩镇。他们在当地的书店里买到了一些图文样本,工匠们或许能用得着。”
着,他从身上拿出几本书呈了上来。
康熙慢慢的踱到胤禛的身边,并没有接。只是翻了几页瞧了瞧,脸上的表情不喜不悲。
之后他放下了书页,重新背起了。慢慢的踱到了房子的另一边:“胤禛啊,你看得懂吗?”
胤禛双托着书,只得回答:“回皇阿玛,儿臣不擅长这些。”
康熙笑道:“放桌上吧?举着怪累的。朕告诉你,朕倒是能看懂一些,但若是真做肯定也是做不来的。任何一门学问都有他们的门道,隔行如隔山哪。”
胤禛这才敢把书放下来,道:“皇阿玛居然懂得这些奇门秘术,儿臣惶恐之极,惭愧之极。”
康熙摆了摆:“不这些。我之所以没有兴办蛮务,一是当年没有想到藩镇的蛮务做起来,能有这样大的动静!二来,朕不能不防着那些南蛮子蠢蠢欲动啊。”
胤禛没再话了。
因为他知道,这才是康熙最担心的事情。
康熙用抚着桌案,悠然地道:“我大清入主中原,六十年。如今旗丁只有一百多万,汉人呢?少有一万万。兴办蛮务由谁办,比怎么办得先考虑进来。”
胤禛这才开口:“儿臣的意思,如今朝庭正在整顿吏治,其中就有整顿旗务。汉人种地,旗人兴蛮务。如此分工明确,又缓解了旗务,不知皇阿玛以为如何?”
康熙叹了口气,道:“朕当年,也是有这样的打算。只是兴办蛮务,首先得懂蛮务,有了器他们得会用。但是让旗人办这些差事,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胤禛听了,连忙跪下请旨:“儿臣愿替皇阿玛分忧!”
谁都看得出来,康熙到了晚年,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他不想得罪汉人,也不想得罪旗人,想当完人。
因此胤禛这一请旨,康熙大为动容。点头道:“好,果然还有一个能替朕分忧的好儿子!你先起来。”
胤禛起来后,康熙请示他一同坐下。因道:“你看,这个蛮务你打算怎么个办法?”
胤禛道:“儿臣的意思,还是引进一些蛮器。像康熙二十九年,皇阿玛从藩镇引进了一批造枪用的蛮器。我大清官员揣摩之后便能够仿造,如今已经能自制出燧发后膛火枪。这证明只要是人,蛮务都是能学得会的。”
康熙道:“如今在锦州管理军械所的”
胤禛心翼翼地道:“是儿臣府上的家生奴才,年羹尧的兄弟,年希尧。”
康熙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就是那个,懂得明暗透视,画工笔出神入化的”
胤禛听他这样一,明显是挺欣赏这个人。
连忙应道:“是,正是此人!年希尧不光经义策论颇有见地,对于这些器物也深有钻研。那些蛮器已经一一被他降伏,为我大清所用。”
康熙的神色和悦了许多,道:“讲下去!”
胤禛继续道:“皇阿玛刚才过,有了蛮器还得会用。儿臣想,让那些旗人到藩镇的学堂去,学点蛮物段回来。我们有了蛮器,又有了人,必然就能将蛮务办起来!如此又解决了旗丁生计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康熙听着,觉得果真挺在条理。
或许他原先就是这么想的,但一直没有打算。如今胤禛也这么,倒是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受。
他问道:“藩镇的学堂,怕是和南书房一样属下密吧?”
胤禛道:“并不。儿臣的奴才,当地的学堂遍地都是,孩子上学不收钱,还管饭!学完后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到更高的学堂学习蛮务。”
“不收钱,还管饭。”
康熙重复了一下这六个字,忍不住笑了笑。
“钱从哪儿来?”
胤禛有些尴尬:“这个儿臣的奴才倒没过。想来狗儿这孩子向来油嘴惯了,道听途也未可知。”
康熙道:“那就这样。咱们先派个人,再和那个吴珂,让她献点儿蛮物,什么枪啊,炮啊,蛮器,铁船啊。她要是肯,朕就赏她赏她”
着,他努力的挥了挥。
“朕就赏她戴三眼花翎!”
胤禛点了点头。
但他还是问道:“她要是不肯呢?”
康熙道:“那就照你的,咱们安排一些旗丁,混到藩镇里去学堂学习。无非多花几年功夫,等东西学到了,咱们自己造!这些人还能带徒弟呢,咱们也开个蛮务学堂。”
胤禛道:“皇阿玛圣明!”
一个多月以后。
还是养心殿,胤禛正跪在康熙面前。
看着他的样子,康熙早就预料到了什么:“怎么,她不肯献出蛮器?”
胤禛一脸义愤地道:“父皇,儿臣有负圣恩,还请父皇治罪。”
康熙道:“唉,先清楚怎么回事。她怎么的?”
胤禛道:“回父皇,吴珂去年赈灾济民,藩镇闹了亏空。现在指着蛮器镇守西南诸国,暂不能献。”
康熙喘了口气,道:“她得,倒也不是耍无赖。去年黄河大水,又是赈灾,又是追讨国库欠银,藩镇先后捐纳了五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我大清国岁入的一两成了,闹个亏空很正常。”
着,他又问道:“你看藩镇百姓过得如何?”
胤禛一脸愤愤然:“儿臣只到了武昌府。那里的百姓一个个丰衣足食,根本没有闹亏空的样子!”
康熙道:“她怎么讲?”
着抬了抬,胤禛也随之站了起来。
胤禛道:“她居然,是因为我这个钦差到了,故意装门面。这关系到朝庭体统。”
“憨态可憎,倒也诚实。”
康熙靠在了床垫上,胤禛连忙过去帮他扶正了靠枕。
见康熙又道:“那就从旗丁中,选派些灵的后生,到藩镇学堂去。学成了本事,回来报效朝庭。”
“是!”
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依然是在养心殿,康熙看着跪在面前的雍正。道:“怎么着,没有人愿意去?”
胤禛战战兢兢地道:“回父皇,儿臣有亏职守。在旗营里张布榜文月余,竟无一旗丁愿意去藩镇上学。”
康熙不解:“怎么会呢,他们不想着报效国家吗?”
胤禛不敢抬头,只得道:“据,旗丁们都在练习弓马射艺。没有人愿意学蛮子的学问。”
康熙啧了啧嘴,也不好辩驳。
“那就,报名请赏!愿意去的,朝庭每人补助八百两银子,毕竟出远门是要花销的。学成之后,论才封赏。”
“儿臣领命。”
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父皇,终于凑齐十个人了!儿臣即将就让他们出发,赶往藩镇!”
“好,要悄悄过去学。不要让藩镇察觉,也不要让那些汉臣知道,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是!”
“什么,到我的学堂来上学?”
陈柯正在院子里把玩着一把新步枪,眼睛望了一眼院门外面站的一溜男孩。
新枪的枪管已经是换成了不锈枪管,保养更方便,重量也更轻。武器再次升级换代。
吴宝宇道:“是的,这是郑氏王府送来的学生。大多都是官家子弟,其中还有郑克爽的孙子,郑忠和郑信。有刘国轩的后人,是延平王妃托我带过来的。”
陈柯把步枪随一扔,让身后的护卫拿走了。
他慢慢踱着步子,道:“老吴,他们可能对我的教育体制有点误会。以为这里开灶,江湖师傅卖艺哪?我问你,你儿子,老郭的儿子,还有老夏的儿子,是怎么上的学?”
吴宝宇正色道:“和普通人家孩一样,每天上学放学,实习,服兵役!芳泊这孩子在学校都不敢我是他爹,要不然大嘴马子招呼他。”
陈柯笑道:“这就是了。以后咱们藩镇教育越来越普及,阶级流动性更大。普通人可能鱼跃龙门,达官贵人的子弟也有可能变成平民!当官不再凭身份了。”
吴宝宇当然明白陈柯的意思。
只道:“郡主放心,这些孩子送来的时候,臣弟都和延平王他们过了。除了有管家和老妈子在这里招呼,其他的地方和逃民一样。成与不成,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那就行,我不喜欢强迫别人学习。”
陈柯吁了口气,吴宝宇也向他告了辞。之后叫来一个老头的一个老婆子,带着那些孩子出去了。
陈柯也重新从护卫上拿过那把新枪,用四倍距的瞄准镜向着院子里瞅了一圈。
现在正值年中,新一届的学就要开学了,这群孩子正好赶得上。不过学得怎么样他不能保证。
就像上的这把枪一样。
这是一把狙击枪。如今的步枪有效射程在三百米左右,这把枪可以打到五百米。
狙击枪本身是不存在单独制作的。流水加工数万把枪,有几率出现一把精度极高的枪。
这种枪就成了狙击枪。
也就是,专门制作几万把狙击枪,最后能用的依旧只有一两把。其余的全是废品。
正如藩镇每年有上百万的孩步入学堂,但最后能读完大学的不到一千人。
参加工作后能在行政方面有大的作为,或者摘取科技果实的就那么几个。
人才是不能量产的。
哪怕陈柯知道核电站更好,但藩镇依然在用煤。
当然陈柯也不能对老朋友过分轻视。
或许郑克爽这孙子能造出大伊万呢?
他回头对护卫道:“和底下的人一下,巡防的时候注意照看着点儿。万一出了事,不好交代啊!”
毕竟台湾主权还在交接,郑克爽想趁占点便宜是不可避免的。
“是!”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