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 94 章

A+A-

    异人考虑到姑姑对熊启这个孩子还有些感情,因此干脆派了些人护送他们去楚国,并且警告楚王不要慢待了熊启。对于熊启德执意离开,异人其实不太高兴,华阳夫人和他姑姑都是很好得人,也非常照顾熊启,但是他走就走,他是觉得秦国没有楚国好吗?

    而楚王对于这忽然赶回来的长子也有些心情复杂,特别是他似乎有着秦王支持的情况下。但是面对着秦国的压力,熊启还是得到了作为楚王长子应有的荣耀和封赏。但是楚王并没有封他为太子的打算,也许是顾忌熊启在秦国是不是答应了秦王什么才能回来。

    支持熊启的人借助秦国的势力暂时站稳了脚跟,然后开始联系他们的家族,重新建立起他们在楚国内部的关系。而另一边面对着新势力加入的春申君和李园,也有些紧张,其中对于忽然到来的熊启最愤怒的是李园。

    李园本身是赵国人,在楚国没有根基,是依靠妹妹李环来获得春申君和楚王信赖的人,谁要损害他妹妹和他妹妹儿子的利益,就是损害他的利益。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下一任楚王的外戚,取得像是秦国穰侯那样的地位,可要是熊启继位了,那他的计划就全完了。

    而春申君的态度有些模糊,他一方面对于自己欺骗了楚王这件事感到歉疚,所以没有办法旗帜鲜明的支持李环之子;一方面他又难以摆脱成为下一任楚王亲生父亲的诱惑,而且李园还一直在他身边游。但是他这份模糊的态度就足够了,李园面对着暂时不能动的熊启和到处和楚国老牌贵族沟通的对们简直烦的不行。

    春申君的暧昧态度,让各类投者也心思浮动,想想他送上美人生出的儿子也不能得到他的全力支持。那么要不是才归国的熊启有点子法,好比当年早慧的秦王异人,要知道自从他继位之后,他以前的事迹都成了秦人吹嘘的资本,以佐证秦国乃天命所归的证据。要么就是春申君全心全意忠诚于楚王,因此不愿意掺和到楚王的子嗣之争中,全凭楚王决定,楚王选定谁他就支持谁。

    对此各人相信他们自己判断,反正楚王是觉得春申君是第二种,因此对他更为信重了。而那些投者则更希望是第一种,别的不,要是真能有一个如今秦王异人这样眼见着能将秦国带上巅峰的王,谁会不羡慕呢。要知道他们楚国也曾经是霸主之一,如今的疆土也不,也不是没有争天下的希望呢。

    如果楚国贵族对于异人的了解多是出自于走商们的再创作和他们派去探子传回来的二消息,那么熊启对于异人的了解就可以称得上一了。毕竟他在秦国时托庇在亲戚华阳太后和母亲秦国公主下,而这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是看着异人长大的。

    华阳太后作为异人父亲最喜爱的妻子,当初可以是将上王嬴柱的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对于时候还住在嬴柱后宫,并且入了当时秦王的眼的异人了解颇多。而秦国公主对于异人的了解则来自她的父亲,当时她们还是依赖着父亲生活,自然会研究父亲的喜好,对于得了父亲青眼的异人自然进行过了解。

    而熊启作为生活在几乎是全员异人吹的咸阳,自然会对异人感到好奇,会向华阳太后和母亲问起秦王这个亲戚。因此他在寿春表现出的样子,和当年的异人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接触之后还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但是不幸的是,楚国所能拥有的时间并不如他们预想的那样宽裕。熊启回到楚国后的第二年,他基本上站稳了脚跟,能和李环之子分庭抗礼之后,楚国就收到了秦国攻破燕国国都,追击燕王,然后就是燕国灭国的消息。

    在那之后不久,秦军就出现在了秦楚边境,发动了针对楚国的进攻。楚国朝堂上顿时慌乱成一团,对于领军抵抗秦军的人选争论不休。李园为首支持李环之子熊悍的人支持春申君领兵,支持熊启的不少老牌贵族则更支持世代为楚将的项燕领兵。

    两方争论的时候,倒是有志一同的在心里唾骂燕国不顶事,别像赵国这样消耗秦国,让秦国打完赵国后两三年不再动兵,抵抗的时间就连一年都没有坚持到。不过这么其实就有点欺负燕国了,毕竟吞下赵国的秦国,可比之前能抽出的兵力要多上不少啊。

    这次进攻燕国的主力就是原来李牧带领的赵军,介于李牧对于燕国的了解和他们赵军需要军功在秦国站稳脚跟。因此攻打燕国,异人除了粮草支援外,甚至都没有派援兵过去,表明了自己相信李牧和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就不另外派军队和他们分军功了。

    正因为这样,秦国才能有余力分出一支军队攻打楚国的。实际上在李牧带着李信攻打燕国的时候,秦国就已经开始整兵准备攻打楚国了。不过不知道楚国是不是以为秦军征兵是为了攻打燕国,所以等到秦国确实攻下了楚国几个城邑才反应过来。

    攻打楚国的秦军是王翦带着蒙武,其中蒙武带着先锋军首先突入楚国,攻破平舆,王翦带着行军速度较慢的步兵接收城邑并尽量隔断城邑间的消息传递。另一边白起的孙子白芨带兵从另一路攻寝。

    楚国对于出兵的争论,结束于春申君的主动退出。句实话,春申君对于被李园推出来领兵是完全不愿意的,他之前领兵对上秦军的记录实在是不好看,并不想再添一笔好吗。只是这种算是为楚王分忧的事情,他被李园推举之后实在是不好拒绝。

    但是实际上李园要的就是一个春申君的不好拒绝,他提出建议是他作为臣子的忠心,但是另一派他们有着更信任的人选。比起不以带兵闻名的春申君,那些老牌贵族们大概更信任世代为楚将,堪称家学渊源的项燕,哪怕他还年轻。

    只要激起两方,然后如果春申君主动退出,那就让楚王觉得是他服了春申君识大体,顾虑楚王在他们的压力下感到为难,才主动退出;如果春申君成功就任,那就看春申君的能力了。

    如果春申君兵败,那就让他死在前线吧,作为春申君和楚王信任的人,李园觉得自己会表示悲痛,然后非常高兴的接收春申君留下的势力的。如果春申君胜利,那李园作为举荐者自然有好处。

    李园作为从赵国到楚国来博一个前程的人,可不会在乎在之中损失了多少将士,楚国损失了多少土地。要是他有能力、有道德、愿意脚踏实地努力的话,当初就可能会选择秦国作为他获得权力的地点吧。不过也不一定,在秦国就算是坐上了高位也一样要遵守秦律,可远不如在楚国登上高位之后过得放肆愉快。

    随着战况的紧急,春申君的主动退出,也让楚王松了一口气。他安抚了几句春申君,表明了他对于他的信任之后,就直接任命项燕作为楚军大将,让他领兵出征了。

    项燕先是与蒙武带领的先锋军几次试探,佯装败退后,发现秦军来势凶猛但是兵力不多,猜想应该是秦国分兵同时攻打燕楚。攻打燕国的军队是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楚国的,因此想要击败秦军,就要足够快。快到秦国还没来得及将第二批征调的兵力投入秦楚之间的战场。

    项燕分出一部分兵力向西进攻秦国南部,以调动秦军。蒙武引兵像西,攻克鄢郢,解秦国南部之围。然后东进,向城父与白芨的军队会和。在会和路上,项燕以优势兵力尾随在蒙武军队之后,衔尾数天,趁秦军轻敌不备之际发起突袭。

    秦军败退,蒙武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带着残兵逃往阳城。项燕领兵追击,然后落入了王翦的陷阱之中,大败,不得不向东退往巨阳。

    项燕实在是低估了王翦,这从最开始就是一个圈套,从项燕相信了秦国还在征调第二批兵力起,就已经落入陷阱了。一开始就没有还未投入战场的第二批兵力,这批兵力虽然和蒙武带领的精兵不是一批征调的,但却是一起出发的。

    不过是蒙武作为前锋,动性较强,而王翦分兵钳断秦国占领区域和楚国内部的联系,只放了一些受到误导的百姓离开。他尽量让所有人都以为只有两支兵力不算充足的人马在楚国境内,果然让项燕上当。

    从项燕分兵骚扰秦国南部起,他就让蒙武作为诱饵去解南部之围,并且让他们别硬碰硬,佯败后分开跑,到时候蒙武带着楚军往阳城那个方向败退,他会在那里扎好口子等他们进来。至于城父回合,自然也是假的,白芨的军队虽然为了保证不引起楚军的怀疑,还是向城父方向进军了,但是实际上他们打下城父之后,直接继续向楚国的蕲进攻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