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 95 章
这次秦国进攻楚国,可以算是花了大力气的,不仅从一开始就用消息误导楚国,还兴兵五十万来攻楚。可以是除了各地的军队和李牧带领的攻打燕国的那一支外,全都在这里了。
这也是为什么项燕会上当的原因,蒙武和白芨两边的军队合起来大概在二十万左右,再加上秦国一直以来边打边建的习惯,那么后面速度慢的那一部分就应该是后勤建设。这二十万军队也差不多能对上寿春传来的,秦王打算征调第二批兵卒的消息。如果这边超过四十万,那秦王那边基本上是没有第二批援军可以调用的。
对于人数的错误估计和时间紧张下的急迫感,还是让项燕落入了陷阱,不过项燕的能力也并不算弱。尽管战败,但他还是成功带着人从陷阱阳城冲了出来,回到了巨阳。没有落到当年长平之战赵括被围杀的地步,算是尽力保全了楚国的军队。
王翦虽然可惜于没有将项燕围杀在阳城之中,但对此他也有了心理准备,毕竟比起远道而来的秦军,还是本地的楚人更熟悉这里的环境。王翦一改之前慢悠悠的行军速度,疾驰追逐着项燕的残部,直到项燕被巨阳城的守军接收进去。
等到项燕进入城池之后,王翦就干脆在城外建筑营垒,收拢在追逐项燕的过程中拉开距离的秦军,同时等待蒙武余部的会合。项燕则希望能重整旗鼓,向寿春申请楚王征调全国兵力,与王翦一决胜负。他已经看出来了,这次秦国大概也是倾国之力了,意在灭亡楚国,可不是打闹了。不过要是能成功的将王翦带领的军队埋葬在这里,十年之内秦国都再组织不起这样一支军队了。
王翦在等待蒙武余部到来之余,也试探着攻打了几波巨阳,有点遗憾的发现项燕似乎在楚地相当有名望,城中摆出了一副誓死守城的打算。王翦干脆一边包围巨阳城却不攻城,时不时喊两声丢几块石头,一边调整军队的位置,同时分了一批人过去,传信给白芨让他据守城父,别孤军深入了。
就这样秦军以巨阳城外的营垒和城父互为犄角,养精蓄锐,等着楚军的消息。他们要么放弃巨阳和城内的项燕,等王翦攻克巨阳之后与他在其他地方继续战斗;要么就组织楚军来救,王翦可以以逸待劳,围点打援。
楚国内部对于这个情况也有些抓瞎,寄予厚望的项燕胜利一场之后就是战败的消息,他带领的楚军精锐也被打散或者杀死。楚王从收到消息开始就下令征兵,既然项燕带领的楚国精锐能这么轻易的被击败,那国都的防卫让他颇有不安。
后来前线传来的消息更是让楚王头疼,折损了成派出的探子才终于算是弄清楚了秦军的数量和动向。二探子打探出来的这个秦军数量,完全是奔着灭国来的,他之前的侥幸心理完全错了。现在项燕深陷敌军,新集结起来的楚军到现在好像还是得春申君带领,就算要换人也得先把项燕捞出来。
实际上春申君面对这楚王的信任也感到相当为难,但也只能一试了。楚军整肃之后,春申君就带着大军直攻城父,希望能趁着秦军分兵,将他们各个击破。
但是白芨这边早就得到了王翦的嘱咐,要他据城死守,不要轻易出兵。白芨虽然年轻,但是确实非常稳重,哪怕城外楚军骂的多难听,他也一点动静都没有。他父亲在于军事一道上没什么天分,他从背负着大家的期望,虽然年轻,但是却非常沉稳。
春申君面对着被加固了城墙的城父,有些怀疑起了自己是不是选错了目标。是不是比起人数较少有城池据守的城父,还是虽然人多但是没有城池的巨阳那边比较好打。但是巨阳城被围困的时间不短,城池已经破败的差不多了,城内也没有什么余力抵抗。要是这么攻过去,王翦大可以直接攻入巨阳,打巷战。论单兵作战能力,赶路而来和城内疲惫的两方楚军都不会是秦军的对。
再者王翦修筑的营垒虽然是面对巨阳,但是也修的比较完整,如果楚军出击那就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让骑兵和战车突入。起这个春申君就想骂将灰石管理的特别严格的秦国,要不是他们弄出来的这种建筑材料,这种临时修建的营垒根本不会这么难打。
春申君咬咬牙,最后还是决定尝试着尽快攻下城父,因此他要求楚军强攻不停。在他攻打城父的第二天,王翦就只留下了少量的人马在营垒中伪装出一副大军还在的样子,主力部队趁夜偷偷从营垒后面走了。
第四天,楚军还在攻城的时候,春申君眼看着似乎城中守城的器械弓箭不足的样子,不由得信心大增。也对,秦军这次是出征速攻,轻军简行,哪里会带上太多的,再加上原本城内防御秦军时消耗了一波,城内大概也快守不住了。
正当他觉得有希望能攻下城父的时候,楚军南面忽然冲入一支秦军,直接将楚军的阵型打乱,然后之前一点动静都没有的城父也打开了城门,和南边的秦军配合着收割楚军。
楚军大败,春申君率军东撤,王翦带着挑选的精兵追击,追杀楚军至蕲,杀死了春申君。而白芨在稍微修整之后,奔向阳城,打算攻克阳城之后继续攻取楚国的城邑。
之后白芨同王翦会和,王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虏楚王熊完。但是有部分楚国大臣成功出逃,其中就包括了李园兄妹和熊悍还有熊启。
句实话,异人收到熊启成功跑了的消息简直一个头两个大,他就不能老老实实的留在寿春吗?这样混在乱军中是生怕自己没有被秦军杀死吗?他还记不记得自己除了是楚王之子,哦,不对,是楚侯了,还是我大秦公主的孩子。而且异人有种不祥的预感。
之后不久,异人不详的预感果然应验了。楚国剩下还没有被秦军打下的地方,拥立了新的楚王,还是两位。一个是李环之子熊悍,另一个是他的表弟熊启,两人各据一地。异人终于知道为什么姑姑会提前求他不要杀表弟了,这种几句话就被哄上了死路的蠢货,没人兜底大概真的活不下去。
异人是不会承认这两个楚王的,要不然他之后可能就要面对各地王室血缘关系离了八百万里的人也敢自称为王,然后到处串联的情况。那他养着的这些各国王族宗室干嘛?还不是图一个正统在,那些个公卿这一代忠诚的王族在秦国里,为了这些人的命,那些个家族都要安静些。顺带安抚一下各国的民众。
等到时间久了,这一代人知道什么时候的生活比较好,那些公卿们下一代也能顺利的融入秦国的官吏体系了,那这些各国宗室才是没什么用了。那个时候他们的虚爵也差不多传完了,之后就作为秦国的一员该做什么做什么了。
不过异人比较答应了姑姑留表弟一命,所以还是传令给王翦,让他留熊启一命,至于李园和熊悍就随便了。对了,楚王还没死呢,也没有禅位给他们中的任何人,所以他们算的哪门子楚王,身为人子,却这么迫不及待吗?!一群叛党,让楚王发话,驳斥他们的身份。
王翦收到消息的时候,还在进攻江南。听着侍从传达给他的话,王翦没忍住皱起了眉头,这种话的语气不太像秦王平常的语气,有种压抑着怒火的感觉,是咸阳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吗?
王翦拉住侍从,问起咸阳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是什么事情惹得秦王不高兴了。他离开咸阳前,王后不是查出有孕吗?有什么事情比秦王有新子嗣出生这种喜事还要大,让秦王没有一点喜意都没有。甚至还打破了他之前从来不主动过问出征将领计划的习惯,虽然没有直,不过还是派来了侍从,明显是种催促。
侍从苦笑,异人虽然让他来了前线,但是并不允许他对王翦的计划指画脚。但是王将军见微知著他可就没办法了,因此他还是避开人,只与王翦私下里敞开来讲了。
“太上王和上王两位的身子都不太好了,王上这段日子除了处理常务之外还在侍疾。王上虽然没,但是显得颇为内疚,觉得是自己优柔犹豫,耽误了太长的时间才让太上王还没能看到秦国统一。”
“这怎么能算是王上优柔寡断呢?”王翦算是看着秦国在王上的管理下越来越好的,也亲身感受到了秦王打下的坚实基础。“王上只是仁爱黔首,不愿让战事伤及秦国根本罢了。若不是这样稳扎稳打,又何来的未尝一败呢?”
“谁不是呢?只是王上听不进去劝解。”侍从和王翦叹了口气,显然是对于秦王偶尔的自苦有一定的了解。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