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郑小霸横扫小诸侯(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秋第十一年)
时间进到了公元前2年,也到了春秋首篇“隐公时代”的最后一年。
轰轰烈烈的郑国和宋国战争,基本上胜负已定,按照这个状态,两国的恩怨要继续延续下去。可是世上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国君是要发生变化的,如果郑庄公是“不死鸟”的话,之后的“春秋五霸”中肯定会有他的位置。
郑国,从进入春秋时期被“宋、卫、陈、蔡”四个国家群殴开始,郑庄公首先致力于军事对抗,但是经过了一个阶段之后,郑庄公的政治头脑突然升华了,放弃了之前单纯的“军事观点”,而是采用“政治加军事”相结合的方针,运筹帷幄。运用高超的政治段,从三个方面改变策略,为郑国强盛打下了基础:
第一,郑庄公开始重视和懂得自己在周王室(中央)任职的重要性,也开始利用周王的绝对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布局自己的政治形势;
第二,郑庄公开始采取统战的方式,争取第三方势力,瓦解对方阵营的团敌对势力,比如:郑国对鲁国的工作,对陈国的工作。都是非常优秀的段;
第三,郑庄公开始利用政治段,在诸侯国之间大搞和平声势,并利用该局势,与原来被统战的对象建立友好关系,直接削弱了敌对国的联盟,为下一步的彻底打垮敌人做好铺垫。然后,再利用前期替周王室征伐的有利基础,扫清周围亲敌对势力的国,打击敌国的弟,达到“从上面瓦解敌国的联盟,从下面猛揍敌国的弟”方针,两下夹攻,上下合击,一气呵成。
你郑庄公到底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我看两者兼而有之。
在以上郑庄公步步为营的政治步骤中,还埋下了一个十分重要段,那就是用天子的名义征伐反对势力,这个游戏太好玩了。
现在,以郑国为首下的,并且打着周王室讨伐名义的,由“郑、鲁、齐”三强国组成的联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也给鲁国和齐国感触很深,原来,政治和军事还可以这样玩——
于是,三国更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开始利用当前大好的国际形势,一个个的征伐那些不顺眼的弟弟们,不听话的,就灭掉;听话的,让其重新拜码头,认大哥;那些没有前途的,直接搞个维和部队,名义上留着他们,实际上控制过来。
在宋国被彻底打趴下后,郑国又开始实施了“痛殴揍弟”为行动代号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目的就是打垮原来围绕在宋、卫周边的诸侯国们:
征服郕国:
鲁隐公十年,公元前3年,冬天,郑国和齐国部队,以郕国不听周王室命令出兵征伐宋国为理由,征讨郕国。
当年,这个郕国在隐公五年,即当年卫国发生“州吁之乱”的时候,曾趁卫国动乱入侵过卫国。那时候,郕国应该还不属于宋、卫联盟系统内的成员。
等到卫国除掉了州吁后,新的卫君卫宣公上位后,马上开始报复郕国,同年卫国征伐了郕国,一举征服了他。从那时候起,郕国就成为了卫国的弟了,鲁隐公十年,郑庄公以周天子名义昭告蔡国、卫国、郕国,要他们出兵,一起征伐不朝拜周天子的宋国,三个国家都是宋国的弟诸侯,当然不能听从这样的命令,于是就留下了被郑国征伐的借口。
按照目前的局面,已经被去年打趴下了宋、卫、蔡,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了,根据顺序排列也应该轮到郕国了。
向郕国这样的弟诸侯,是需要用板子抽屁股的,被争取的对象。于是,郑庄公等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后,率先征伐郕国,准备把郕国再打回来。
这年的冬天,郑军、齐军打着“讨伐违天子之命”的大旗,攻入了郕国,郕国就又成了郑国的弟。
攻打许国,颍考叔殒命: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2年,夏天。
郑庄公和鲁君在现在的河南郑州北面的“郲”地会见,一方面解释一下去年郑国联合齐国征伐郕国的事情;而来也是商讨这次郑国、齐国一起联合鲁国,征伐许国的事情。郑国搞了齐鲁的平衡,哪一个也不得罪。反正齐、鲁分别都是跟郑国玩呗。
许国,就在周王室首都洛阳东南边,是郑国通往周王室王畿的要道。鲁国在许国,还有一块当年周王分封的“鲁国飞地”,是让鲁国国君在朝拜周王时候,停车歇马休息的“驻京办事处别墅用地”。
所以,郑国身旁怎能由不听话的弟安睡?
一定要收了他,更何况在许国的这块鲁国的别墅用地,真他妈的好,方便,山清水秀,郑庄公早就看好了。之前郑庄公曾经和鲁国商量过:想以郑国在鲁国内用来泰山祭祀的“别墅用地”,换这块鲁国在许国的这块“许田别墅用地”,当时鲁君还唧唧歪歪的态度不明确,借口许国不同意,让事情停顿了下来,估计当时鲁国也是害怕得罪宋国和卫国。
现在好了,郑国和鲁国成了盟国,趁目前的大好会,直接把许国收了算了,如果一旦把鲁国的这块“别墅用地”的所在国家,都直接控制在郑庄公里,到时候,看看你换不换?
鲁国无所谓,跟着郑国大哥玩,面子足,利益大,郑国打咱就打,扭扭捏捏不痛快,俺们山东人就是最讲痛快。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鲁隐公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郑国开始在太庙颁发武器,祭祀祖先,准备要出兵了,那个时候的士兵并不是整天拿着武器,没有战事的时候,战士们可以回家,但必须按时上班参加各种的训练,一旦有了战事,国家集合兵士们到太庙,从太庙的武器库中取出分发到士兵们中,这就是“授兵”。等作战结束后,士兵们还要将兵器还给国家。
士兵们颁发的是刀剑之类的轻兵器,可是大夫及战将们颁发的可是重兵器“马车”。
不过,这类的重兵器比较少,肯定不能做到所有出征的将领们人人都有,错过的,估计也只能是乘坐自己家里面的轻装马车了。而兵车一般都是首先颁发给勇猛的将领,谁能率先得到兵车,在出征前就是很荣誉的事情。
郑国的公孙阏(yn)和颍考叔争夺战车。
公孙阏是郑国的大夫。
颍考叔,就是在当年郑伯克段于鄢时,通过在酒宴上偷肉的方式,排解郑庄公和妈妈武姜之间矛盾的那个颖谷(现在的河南登封县)守将。因为这个事情被直接提拔到郑庄公身边。
别以为他能理,就是文绉绉的文臣,他可是个猛将,力大无穷。
当即将要颁发的战车刚拉出仓库的时候,颍考叔和公孙阏都盯上了这辆车,颍考叔看着公孙阏虎视眈眈的样子,心里害怕被他夺取,等不及按部就班的分派了,一着急,颍考叔就抢步上前抢夺了驾车的车辀,夹在自己的腋下,快步跑开了。
古时候的车,分为载重的车,和驾乘及作战的车。
载重的马车,一般都是在拉车的马的两边有车辕,套在马的身上前进。而战车没有车辕,而是车辀,就是单独的一根弯曲辕木,在中间套在马身上,进行拉车。
颍考叔抢的就是车辀。
颍考叔这一着,让也想获得这辆车的公孙阏大怒。他心里暗骂颍考叔人的行为,拿起身旁的大戟就从后面追赶颍考叔,颍考叔岂能轻易的放弃,拼命的夹着车辀奔跑,两人一前一后,跑到了操场外的大路上,公孙阏一时间竟然没有追上,只好悻悻的停止了追击,返回,但是公孙阏的心中恨死颍考叔了。
秋天,七月。
郑国、齐国、鲁国三国联军进攻许国。
七月初一,三国军队汇合后开始攻打许国国都的城池,一声令下,三军将士开始攀登城墙,而守城的许国士兵拼命的射箭抵抗,两下都是死伤惨重,呈现出胶着状态。
颍考叔很是焦急,看着一排排士兵的攻击,拼杀、死亡、撤退、再攻击,顿时恶从胆边生,他顺从旁边拿起了郑庄公的叫“蝥弧”的大旗,狂叫着,举着大旗带头冲锋,并开始从云梯攀登,马上就要爬上城头。
郑庄公见状,心中大喜,马上命令周围的将士们射箭掩护颍考叔,公孙阏心中的怨恨还没有消除,眼看着颍考叔又要立下新功,嫉妒的怒火冲昏了头脑,他也跟着周围的士兵参与到射箭掩护颍考叔的行列中了。
掩护颍考叔应该向他的两侧射箭,但是公孙阏的箭却射向了颍考叔。此时,颍考叔刚登上城头挥舞的大旗,正要跳入城墙内厮杀,突然后背中了一箭,颍考叔大叫一声仰倒下城墙,他的身躯和“蝥弧”大旗一起摔落到了城墙根。
郑庄公惊呆了。
他脑子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大好的局面就这样的断送了。郑庄公正在恼火的时候,突然发现郑军将领瑕叔盈跑到已经死去的颍考叔身边,重新拾起“蝥弧”大旗,继续登城,由于刚才那一阵的箭雨和颍考叔拼死战斗,这一段许国城墙上的防守兵力很薄弱了。
当瑕叔盈继续举着大旗奋力登城的时候。
战场上的激烈程度竟然稀疏了下来,瑕叔盈登上城墙,站在城垛子上挥舞着郑庄公的“蝥弧”战旗,高声大喊:“国君登城了,国君登城了——”
郑军顿时精神大振,看到国君的战旗在高高飘扬,唯恐落后,于是无论是那些刚退下去休息的,正在处理战伤的,还是已经在奋力搏斗的,都纷纷一起高喊:国君登城了。
然后,三军上下,一起登城,打败了许国的士兵,占领了城池,郑国首都被攻破了。
初三,郑庄公进入了许国,许国国君逃亡到了卫国。
郑庄公带领着齐鲁占领了许国后,准备将许国让给齐国,因为齐国这两次都是坚决的站在郑国的立场上,而且上次三家联合伐宋的时候,郑庄公已经将占领的宋国“郜”地,送给了鲁国,所以这次的战利品应该给齐国。
没想到,齐国没有要这个礼物。
齐国的齐僖公亲眼见到了郑庄公的雄才大略,心里面十分的佩服,许国的位置处在中原,夹在郑国和周王室之间,齐国远在东北方向,这样的地方即便的要了过来也不好管理。
齐僖公也坚决的跟着郑庄公一样,不贪取眼前的利益,提出将许国转让给鲁国。鲁国就是脸皮再厚,这次也不好意思再接受了,上次已经接受了郜地,这次再要许国,岂不是贪得无厌了吗。
于是鲁隐公对郑庄公:国君许国不恭顺,所以寡人才跟随国君讨伐他,许国既然已经认罪了,虽然国君有把许国让给鲁国的好意,但是我也没听过这样的事。
最后,三个国君推来让去的,还是由郑国接受了许国的领土。
郑庄公开始安排接收许国的相关事宜了,首先要对许国人表明态度,不能强行霸占,要慢慢的同化,而不是霸王硬上弓。郑庄公安排了已经逃跑的许国国君许庄公的弟弟许叔,在许国首都东边居住,以安抚许国的民众。
其次,就是进行政治上的安排。郑庄公让郑国的大臣公孙获来辅助许叔,也就是控制了许国的国政,把许国当成了郑国的边疆地带。
最后,郑庄公对公孙获私下里:凡是在管理期间收获的财产和器具,不要放在许国,要及时的运回郑国。等到我死的时候,你马上离开许国。我们的新来中原的外来户,而许国在这里建国,是四岳的后代,是真正的坐地户,我们最终不能和他们争夺啊。
办完这些事情后,就剩最后一个事儿了。
那就是查找射死颍考叔的黑。
但是,怎么查找,战场上那样的混乱,士兵们都在射箭掩护颍考叔,就是万一谁下失误,造成这样的惨祸也是未可知的,那个射死颍考叔的公孙阏更是不敢承认,也开始装糊涂,泡病号了。
查来查去,还是查不到,但总不能这样一直查下去。
为了表彰英勇战死的颍考叔,郑庄公决定采取“诅咒”的方式,让幕后的黑得到诅咒的惩罚。
郑庄公让参与掩护射箭的士兵中,让一百个士兵出资买一头公猪,让二十五个士兵出资买一只狗和一只鸡,然后摆开祭坛,杀猪杀狗杀鸡,开始祭祀并诅咒凶。
据骂的很难听,立案凶的祖宗八辈都带上了,好像是公孙阏在其中念念有词,不过肯定不是诅咒自己吧。
讨伐息国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2年,息国不知道为什么伐郑,春秋记载为:郑息有违言。
有什么违言?外交口水战的违言,还是喝酒喝醉了互骂祖宗的违言?还是评论郑国当时霸道的违言?反正“违言”,就是一言不合,开战。
这个息候真是胆量大,此时郑国是郑国诸侯国里面,最强盛的国家,霸王。那个时候“春秋五霸”的毛都没长齐,所以息国竟然一个国去讨伐大国,可见肯定是为了一口气,这就是那种典型的:为了一口气,不顾死活的主。
息国部队进入郑国,一列队,啪、啪、啪,三下,息国败了,真有些无厘头啊!反正历史就是这样记载的,我们就别瞎猜了!我估计可能是与宋国有一定的关系,很有可能是息国给宋国打抱不平,这可给宋国帮了倒忙。
痛打落水狗——再伐宋国
接着就是:郑国带领虢国军队讨伐宋国。
这都是当年下半年的事情,所以:很可能是息国和郑国吵嘴,因为宋国被郑国玩的很惨,当息国与郑庄公破口大骂完后,息国回家,越想越生气,郑庄公骂的太狠了,不行,宁可战死,也不被吓死,出兵,接着就战死了。
郑庄公一看,兵都出了,这个仗打的没有意思,后面部队还没有热身就结束了,正好你息国不是为宋国出气吗,再去敲打敲打宋国,练练兵。
因此,郑国带着虢国又搞了一次“武装大游行”。
宋国干生气,没办法,精锐部队全被郑国消灭了,还没有恢复,等这批国内的年轻人长大了再吧,你愿意揍,你就揍,我宋国可以装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