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伐随求爵,吹响进军中原的号角(鲁桓公六年,前706年,春秋第十七年)
实力才是硬道理,整合目标,让俺表演一下吧。
进入桓公时代,楚武王眼光向周围转了一圈——
南方的局势是这样的。
最近,邓国因为害怕楚国的侵犯,刚刚和中原的蔡国、郑国结盟,已经抱了成团,郑国的风头太劲了,现在还不是动的好会,这个邓国就先放下再。
目前,靠近周王室首都南边的随国可是好目标。
随国,姬姓,正宗皇室宗亲血统,国君在朝廷上班,国力一般,在荆楚区域的一系列国里面,威信较高,很是有些自视清高的样子,随国的位置处在楚国和周王室中间地带,又是楚国的势力范围所够的着的国家。
那就是他了,先拿他开刀。
楚武王对付随国准备了两套方案:,如果开仗后,随国服软,借他的口,向周王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最好;2,如果不行,就直接灭了他,反正早晚,我们楚国也要向周王室靠拢,随国横在中间,也是个障碍,拔了这个钉子是早晚的事。
这就是为何后人给这一任的楚国国君熊通的谥号为“楚武王”的原因。这个熊通遇事干脆,看准了对象,不叨叨,拔刀就砍,彰显武力。
桓公六年,公元前06年,也就是北戎伐齐,郑国派公子忽救援,加上蔡国内乱,他们分不出来的那一年,郑国、齐国、蔡国、鲁国等都聚集在齐国,一起对付北戎。
这可是个绝好的会,楚国出兵侵略随国。
春秋记载:楚伐随。
随国派人对楚国:
“熊大哥,你为什么要侵略我?我们并没有什么过错啊,讲个道理我听听吧?”
楚国一听,讲道理,好,我就:
“我们楚国是蛮夷之地,也就是你们眼中所谓的野蛮人,可是你们那些文明人,都叛离了周王朝,而且还相互的征伐,互相残杀。
而我们这个野蛮人国家,也很有军事实力,但是我们却很尊重周王。这样吧,既然中原这些文明人国家不听周王的命令了,我们来保证周王的安全和政令的实施。
不过,是不是需要让周王先给我们提升一下爵位,把级别搞的和那些诸侯国相等,这样也好办事,你看看,能不能向周王这个事情,当一个中间人?”
随国一听,楚国这哪是“野蛮人”的态度,他们比文明人更聪明,利用武力来要挟我,没办法,这个事要办,否则我们就要挨打。
于是,随国赶快跑到周王那里了这个楚国的要求。
谁想到,周王虽然是掉了毛的凤凰,架子却仍在那里,瞧不起人家楚国。其实周王真的把楚国引进中原争霸,让诸侯之间相互制衡,也未必是件坏事。因为此时周王已经被架空了,局面不能再坏了,但是周王就是不答应,拿着那个所谓正统任命不撒。
熊通听到周王的答复,一下子就火了。
“你周王牛逼什么?不就是个空架子吗,提升一下爵位,也损失不了你什么东西,就是名分罢了,想当年,我们老祖宗也是为周王室立下战功的,封我们到这个蛮夷之地,我们也没抱怨什么,而且继续东征西杀,为周王室平定那么多的蛮夷国,这些都成了你周王的臣下。
就凭这个,封我个爵位又怎么了!”
你不封,我自己封!
不是“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吗,我自己封的更高,称“王”,和你周王一个等级。
因此,自此以后楚国就由原来的“楚子”,自己变成了“楚王”,自己连升四级,比相声“连升三级”还高一级,现在的熊通,就是:楚武王。
自娱自乐,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当然其他国家都不认可楚国的自娱自乐的行为。但是后来,楚国就是凭着自己的实力,东征西杀,最终成为正式的王爵,不过那都是战国时期的事情了。
有理想,有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楚国梦。
可是,那也得在自己实力,有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做的事情,千万别自己瞎封自己,否则梦想没实现,生命反而堪忧了,那就是很不好玩的一件事情了。
如果只看春秋,只是记载了“楚国侵随”,至于为何无缘无故的侵略随国没有记载,给人的印象是“楚国无道,侵略成性”的感觉,其实这里面有这样一番历史过程的。
楚国军队,此时正严阵以待的驻扎在随国的“瑕”地,等待随国向周王合的口信。
但是消息很坏,没有达到楚武王的第一个战略目的。
好了,我们就看看这个楚国,在“桓公时代”与随国开仗的经过吧,反正随国也没有服周王给楚国一个爵位,开仗吧。
随国当然不愿意和楚国开战,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太行。
随国就派了自己国内的担任少师的官员,来作为主持双方的和谈工作的董事(就是:懂得负责交流的意思,也是后来“董事”的来源)。楚国的重臣令尹斗伯比,这个斗伯比也很厉害,是楚武王的兄弟,就对楚武王:
“大王,我们楚国在汉水东边地区的领土扩张,一直不顺利,主要原因还是怪我们自己,我们总是扩大军队,用武力去逼迫他们,这些在汉水流域的国们就很害怕,于是会抱在一起对付我们,我们很难分化他们,不能各个击破。
现在好了,随国是这些国的哥,领土在这些国中最大,爵位很高,血统很正,所以自然就很高傲,有些瞧不起这一群的蛮夷弟,目前会来了!
当然,这个会,也是你神勇无敌的楚武王创造的昂。
我们能不能动动脑子,别老是喊打喊杀的,这样岂不被中原的诸侯们,更把我们看成是斗狠好勇的野蛮人了吗。
我想,这次正好随国派的这个担任少师官职的人,本身就很骄傲,自认为自己多读了几筐子书,就牛皮哄哄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条件,把我们精锐的部队隐藏起来,让那些老弱病残出面,麻痹随国,助长他们的骄傲,甚至于这次都可以不战而退,把胜利的喜悦让给随国和这个少师。”
另一个楚国的大夫熊率且比问:
“随国有季梁这个很贤良的大臣在,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呢?
斗伯比看了一眼熊率且比,转过头,接着他这句话,继续对楚武王讲:
“这样做,是为了后面的埋伏和打算,未雨绸缪。
这个少师,之所以被随国国君派出来,处理这样一件举国大事,可见其深得随国国君的信任。如果我们配合他谈判,再达到他的要求和目的,其人就立下大功,日后必会得到君王的重用。哈哈,到那时,随国必然更骄傲,瞧不起那些弟国家,这样一来,我们不就可以各个击破,反正随国总是我们案板上的一块肉。”
斗伯比顿了顿又:
“退一步讲,即便是我们隐藏精锐,显示老弱给随国造成麻痹,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有百利而无一害。”
楚武王哈哈大笑,用指头点了点斗伯比:“老奸巨猾,就按你的意思办。”
之后,双方在谈判之余,随国的这位少师副司令,在楚国斗伯比的陪同下,检阅了楚国的“老弱病残”部队。看着楚国军队军旗不整,懒懒塌塌的楚国队形,少师直皱眉头,心里暗骂:这群没文化的土鳖,就这个样子的军队,还他娘的进军中原,做梦吧!
但是,他面子上却很恭维,一直夸赞楚国“雄狮”般的部队。
少师副司令员回到随国,把楚国军队的样子作了汇报,为什么这个官员是少师的官衔,估计也是掌管部队的司令员吧,但是不是掌管主力部队的,因此也算是军事人员。
随国国君听到少师的汇报后,就考虑:既然懂军事的副司令都这样了,应该没有问题,就想接受他的劝告,直接出兵攻击,一举打垮楚军算了。
可是,那个楚国的大夫熊率且比,提到的随国季梁连忙摆:
“大王啊,我的元首,楚国能够这两年平定那么多的蛮夷国家,肯定不是吃素的,况且楚国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出兵,可见楚国不是一般的野蛮人,这也是利用国际局势的策略,上天都在帮助楚国,现在楚国故意搞出这个松松垮垮的部队,就是做样子,引诱我们出击。
大王,你千万别上当。”
随国国君有些疑惑的看着季梁,季梁接着:
“我们是国,楚国毕竟是大国,如果国要击败大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我们国有道义上的名义和支持,另一个是大国国君荒淫无道,才可以一战。”
然后,季梁不厌其烦的,给随国国君详细解答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忠”,什么是“信”。
并与随国的国君进行了一场现场的辩论竞赛。
季梁的唾沫星子乱飞,这几年看书的知识迸发,得随国国君一脑门的汗,把一旁的少师气的白瞪眼,心想:人家楚国是没知识的野蛮人,可和季梁比,我才是没知识的野蛮人。少师不过人家季梁,就一边抽烟生闷气去了。
之后,随国国君接受大臣季梁的意见,就主动提出和解方案,楚国正好也在采用“骄敌分化”的策略。况且,已经达到了通过随国给周王室传话的目的,就顺水推舟的结盟撤兵了。
果然,这次楚国和随国的和平结果,使出谈的“董事”少师受到重用,并得到了随国国君的宠信。
一切都在楚国的预料中发展着。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