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承上启下的历史帷幕(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春秋第二十九年)

A+A-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鲁桓公时代,中原主流是郑国、宋国、卫国、齐国和鲁国之间的关系,主线仍旧是郑国和宋国。

    而,在南方的楚国开始走上江湖,我们只好在这个年代里面重新按照时间的顺序,单独复述一遍楚国,也在等待着楚国和中原的交合,当然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因此,在我们即将结束这个时代的时候,最后再复一次盘,也算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敬重。

    在“鲁桓公时代”里,郑国和宋国两个最能打的国君:“郑庄公和宋殇公”的死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个原本是主流的国家,各自都因国内的继承内乱,发生的衰落的迹象。

    首先是宋国“华督弑君”事件,造成国际上政治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好在有宋庄公即位后,采取了放弃战争,内修政治,蛰伏起来的政策,让宋国暂时的得到喘息,也才算有了之后的宋襄公的称霸企图,这些都是一个基础的前提。

    郑国,因为霸王郑庄公的离世,直接给郑国带来了巨大影响。郑庄公没有安排好身后的继承问题,导致的太子忽和公子突,这两个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复辟争斗”,交错进行,致使郑国的国际地位连年下降,郑庄公时代所积攒的政治和军事老本,也被消耗殆尽,终于使郑国由原来的一个强国,沦落到二流国家,这非常令人感慨。

    郑国的衰落,意味着国际上要开始新一轮的大洗牌,原本团结在郑国周围的联盟阵营,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争霸意图,慢慢的在显现出来。

    首先冒尖的就是,原来尚能和平相处的齐国和鲁国,因为卫国的掺和,形成了“卫、莒、鲁”三国集团,让矛盾变得激烈起来,齐国当然不能甘心被派出在外,因此就形成了新的政治对抗集团,上演了又一轮的角逐。

    各国的诸侯这样瞎折腾,周王室也没有闲着。

    周王朝也不消停,也就在这一年中,周王室当政的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周庄王,拥立王子克担任新的周王,这就是政变。但是由于他们的疏忽,走漏了消息,被周王室的大臣辛伯告密了,这还了得,周庄王当场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流亡到了燕国避难。

    当初的时候,周天子周桓王十分的喜爱这个王子克,就把他托付给了周公黑肩辅佐。当时的辛伯就劝告周公黑肩“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什么意思?

    就是:对待姬妾的地位如同王后一样,对待庶子和嫡子的地位一样看待,朝廷中有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上卿,国内的大城市与首都一样的大,这都是祸乱的根源。

    其实就等于是辛伯对待妾生的王子克,周天子桓王竟然像对待太子一样的对待,这是乱政的根本,不要让周公黑肩参与了。

    但是周公黑肩就是不听,结果引来了杀身之祸。

    周王室进一步的衰退。

    此时的其他各国也在悄然的发展中,远离政治斗争中心的是秦国、楚国、晋国,他们各自发展的历程,在这个时代里也有记录,最多的是关于楚国和晋国的历史,他们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成社会的主流,那时你将会看到一幕幕精彩故事。楚国已经介绍完毕,就再秦国和晋国。

    秦国、晋国,此时仍是边缘性国家。

    其中,鲁桓公此段时间对秦国记载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桓公四年秋天,秦国军队袭击芮国,战败,冬天继续打,包围芮国,俘虏芮伯。

    第二件,桓公十年秋天,秦国又把俘虏的芮伯送回了芮国。

    秦国还在慢慢的孕育发展之中,此时秦国的精力还是钉在关中平原的扩展之中,所以暂时的还没有来到春秋的历史舞台。

    鲁桓公时代,对晋国的记载主要体现在:

    桓公二年,介绍了晋国两宗的来源及内乱的过程

    桓公三年,曲沃(宗)伐翼(大宗),抓了晋国的哀侯及栾共叔;

    桓公七年,曲沃诱杀晋子侯;桓公八年,周王立了哀侯之弟缗侯;桓公九年,虢国、芮国、梁国伐曲沃。

    (以上,详见隐公阶段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晋国这个期间,就是两个宗派打来打去,大宗和宗,忙的不亦乐乎。而历史大大浪仍在前进,新的一章就要翻开了。

    春秋记载由鲁国国君鲁庄公在位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庄公时代”,也是波澜壮阔的春秋兴霸的开始时代。

    这个时代的历史主线,主要是集中在齐国实力开始上升,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继承人变化后,齐国公子姜白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了“春秋五霸”首霸的历史过程。

    在前两个时代里,一直是强霸主国家的郑国,已经是昨日黄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随着郑国国内的内乱,严重影响了郑国的实力,导致其国力逐渐下降,最终沦落为二流的国家,也成为了大国逐鹿中原的争夺对象,郑国开始为“生存和站队”而苦恼,从而退出了诸侯争霸赛的角逐。

    宋国,虽然在鲁桓公时期,采取了韬光养晦的休养政策,但是也终于由于实力和底蕴的先天不足,退出了争霸的行列,与郑国一起成了难兄难弟,开始沉落。虽然曾经有过宋襄公的昙花一现,终究也是:日落夕阳的态势了。

    鲁国一直不温不火,在鲁庄公开始的阶段,曾经出现过与齐国争霸的迹象,但是鲁庄公的运气太差,碰上了谁也不愿意碰到的齐桓公和管仲这一对最佳组合选,反而衬托出鲁庄公的碌碌无为,鲁国最终也变成了历史的配角。

    在这个阶段中,有二个国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个是楚国的发展,一个晋国的成长。

    楚国,在一代雄主楚武王死后,由楚文王继承王位,在他的带领下,基本上将楚武王遗留的未尽事业全部完成,他采用纵横霸术段,先后征服了身边的各个诸侯国,使南方地区完全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

    即便是楚文王死后,楚国经过短暂的内乱,但是楚成王上位,再次吹响了向中原地区冲锋的进军号角,使郑国沦落成第一个遭受磨难拉锯的国家。

    晋国,在此期间最大的成绩就是:顺利完成了六十七年的韬光养晦和不懈努力,终于让宗代替了大宗,让晋国的曲沃宗成为晋国的实际代言人。

    于是,晋献公东征西杀、开拓疆土,平定了三晋大地周围的各路诸侯国。根据史记记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一下子就五十多个诸侯国,纳入了晋国的管理范围,绝对的跃升为北方地区性的大国。虽然由于晋献公的淫乱,导致晋国国内的继位矛盾突出,但是在下一个时代里面,晋国却再次上演了辉煌的一幕。至今,春秋最大的霸主晋文公的故事,仍然经典流传、让人慨叹不已。

    前面,我们已经讲完了发生在鲁桓公结束时期,发生的齐襄公和妹妹文姜的香艳的故事后,再让我们一起跟着历史的脚步,进入鲁庄公时代,即公元前693年至公元前662年时期。

    我们还是要从齐国开始起,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齐国开始大放异彩,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十分的精彩,我们慢慢的开始品味——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