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兢兢业业的“晋太子申生”( 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春秋第六十三年)

A+A-

    鲁国内乱;

    卫国灭国;

    楚国成王刚刚灭掉子元,休养生息;

    齐国,忙着驱戎助邢国,拯救卫国,忙的不亦乐乎。

    此时,只有晋国在默默地努力发展,继续前进。

    老婆很多,孩子就很多。人家晋献公老婆多,而且有名的儿子也很多,这就很厉害了,尤其是太子申生和重耳,更是出类拔萃。

    前面了,晋献公的爸爸晋武公(曲沃武公),带领着曲沃的宗,经过六十七年的奋斗,于公元前6年,鲁庄公十六年,正式被周王室分封为诸侯,当时周王室给的军事编制是:建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周王室编制六军,大国编制三军,中等国家二军,国一军。

    显然,一军的编制根本就不能满足晋国的要求,当时的晋国最大的政治目标是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成为正式的诸侯国,至于军事方面,也就委曲求全只能先采取“先转正,再发展”的策略,一步步的来。

    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年,晋献公终于决定扩编军队了,将晋国的军队扩大为二军,增加了一倍,这就是中等国家的军队编制了,扩编的军队分为上军和下军。

    上军,是国家的柱石,核心精锐军事力量,当然是由晋国的国王兼任总司令员了,晋献公一参军就是司令员的职位。

    下军,就是让太子申生担任总司令员,也算是的任用恰当。

    可是,大臣士蒍却对这种职务的安排不太满意,主动的向晋献公提出建议,不设立上下军,而是设立左右军,既然大王决定让太子做副,就应该是左右军的编制,才能称为副,上下军犹如人的上肢和下肢,显然不如人的左右之间更为灵活。

    晋献公哈哈大笑。

    拉倒吧,什么上下左右的,没有那么玄乎吧,下军就是上军的副,这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情,你就别瞎操心了,士蒍为此到处散播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太子的位置不太稳定了。

    其实士蒍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最近的骊姬对于太子的陷害活动很频繁,很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即便是晋献公英明绝伦,也架不住整天的枕头风,要知道“枕头风”可比“西北风”厉害多了,刮起来,声势不大,但是危害很大。

    晋国军队建立了,就要试试刀锋,先拿左右的国开刀吧,于是晋襄公和太子申生一起带领着新编制的军队出发了,大将赵夙是给晋献公驾车的司,毕万给晋献公提供保护的车右,一下子就灭掉了三个国:耿国、霍国、魏国。

    新建军队旗开得胜,晋献公非常的高兴,得胜回国后,准备分封各位出征将士的时候,首先头功自然就是太子申生了,晋献公想起了四年前,被骊姬蹿使“二五耦”给自己的的话(详见庄公二十八年,及庄公时代记录),他们曾经建议将曲沃根据地分封给太子申生掌管,这样晋国的宗庙社稷就没有危险了,自己想想也对,毕竟社稷宗庙是很重要的国家中心,也是老革命根据地,太子镇守最放心,于是就与当年夏天,指派了太子申生到曲沃镇守,但是现在看来,曲沃确实条件太艰苦了,老城城墙自从晋献公到了晋国首都后,就再也没有修理,破败不堪了,正好借着这次旗开大声的胜利,将太子分封到曲沃的旧城不要了,重新建一座新的曲沃城,以资奖励。

    耿国,变成耿县,分封给赵夙当县长。

    魏国,改成魏县,让毕万当县长。

    其他将士各分发金银财宝,放假十天,提升一级,尽情欢乐。

    这里面,要提一句的是毕万,魏县的新任县长。

    毕万,就是后来赵、魏、韩三家分晋中,魏的老祖宗了,也就是,后来战国时期横行一时的强魏的来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分封在了魏县,就是魏国的来历。

    当然了,在左传中,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证毕万这个人的厉害,尤其是通过当时最高科学研究成果“易经”进行推演,得出毕万这个名字中的“万”,是数字中的满数,如果你不是在“万”字之上,还有“兆”字吗?那你就不明白当时的制度了,天下兆民,是周王所拥有的,作为诸侯,只能拥有万民,所以对于诸侯来,只能是万字,这就是满数了,至于魏县的“魏”字,又是个非常高大尚的字,所以毕万一族肯定兴旺。

    如果感兴趣的,可以通过周易的卦象自己推演一下。

    还是太子申生被分封在曲沃这件事情吧。

    当时也许有很多的大臣认为,四年前太子申生已经分封到了曲沃基层了,经过四年锻炼,证明申生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一个坚定的晋国复兴的信念者,这次又荣立战功,应该返回首都了,但是谁想到,大王竟然再次给修建了一座新的曲沃城,继续让太子驻守,这是什么意思?

    因此,议论纷纷,尤其是宰相士蒍的意见很大,但是也不敢明着,他知道晋献公的厉害,当年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固,让自己帮助其灭掉了宗亲贵族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而且自己的双还沾满晋国贵族的鲜血,哪天晋献公不高兴了,以这个为借口,自己还不完蛋了。

    所以士蒍也只能在私底下,悄悄的发发牢骚。

    士蒍的牢骚话是这样的:

    “我看,太子是不能继续做储君了,按照常理来,分封到各地镇守,都是臣子的事情,怎么能让太子去做这样的事情,这不是降低了太子的身份吗,我看,太子不如逃走,千万别等着大祸临头,就来不及了。学学当年人家吴太伯的故事吧,阿门,如果上天赐福太子,他就会审时度势的暂时离开晋国。”

    其实士蒍的牢骚,也是一种信息,提示太子的意思,这个时候估计在事情还没有恶化的情况下,如果太子没有更好的借口,就是因为分封到了外地,就流亡逃跑,这个可能性也没有。

    太子申生没听进这个意思,但是人家重耳听进去了,明白了其中的玄妙,所以发现不好后,就三十六计走为上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所以,太子申生真是晋献公的好儿子。

    鲁闵公二年的一天,骊姬哭着对晋献公:

    “我听太子非常的贤明爱民,他大王被我这个狐狸精整天迷惑着,必定会出祸乱的,既然这个样子了,大王不如杀了妾身,不要因为我而导致出现扰乱国家的事情。”

    晋献公:

    “别听流言蜚语,既然太子那么贤明爱民,那就必然会爱护自己的父亲,怎么会出现你这样矛盾的法。”

    骊姬脸有些红了,就:

    “我这也是听的,不过大王的爱民,就一定爱爸爸的观点,不一定对吧。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获利,只要是能够获得利益,他就会支持给利益的人,太子把江山和爸爸比较起来,当然是江山更重,要江山就要爱民,老百姓就更加支持他,你不知道,现在外面都把你比作殷纣王,如果纣王有个好儿子的话,早把纣王杀了,殷商也不至于被周王室灭国啊,所以我亲爱的老公,只有我才是最爱你的人,太子不一定是最爱你的人。”

    完就搂着晋献公的脖子开始撒娇了。

    晋献公脑子顿时处在了缺氧状态了,就随口问:“那你怎么办才好?”

    骊姬见火候到了,就按照男宠优施教给她的话,开始一番重磅轰炸。

    “大王,不如这样,你快告老还乡吧,把政权直接交给太子算了!”

    这一下子就戳到了晋献公的痛点,你想晋献公也不是个平庸之辈,虽然有点好色的毛病,但是人家开疆拓土的本领一点不必他的爸爸和爷爷差到哪里去,接管政权,扩建军队,平顶内乱,征服诸侯,都是他的功劳,现在他正当年的时候,让他让位,这肯定不行。

    所以,晋献公:“别胡了,我现在正当年,还没有死,有武功,有魄力,有威力,怎么能让位给一个毛孩子呢,这不是在祸害晋国吗。

    行了,别了,我办法的,你就考虑怎么再为我养个儿子就行了,太子我自有办法”。

    骊姬假装嗔怒的:

    “讨厌,大王就知道欺负我们女人,不过,我觉着现在皋落狄整天在我们的边界偷鸡摸狗,制造抢劫事件,我看不如派太子带兵去征伐他们,观察一下太子,如果打胜了,明太子真的很有能力和办法,以后一定要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对付太子;如果太子打败了,可以直接利用这个借口,处理太子,岂不是一举两得。”

    晋献公一听,也对,反正刚刚搞完扩军,又打了几个胜仗,现在完全可以抽出兵力来对付周边的毛贼,晋献公想接着目前的大好形势以及骊姬的建议,乘胜进攻,于是就又派了太子申生征伐皋落氏,也是狄人的赤狄族的一个部落。

    命令刚一发布——

    晋国的大将里克向晋献公进谏:

    “太子是侍奉宗室的,也是将来国君的继承人,在现在国君在位的时候,主要责任是看守祖坟的,也是国君,所以叫做冢子;如果国君出行,太子就要在国家镇守,叫做监国,替爸爸监守国家。如果跟着国君出征战斗,就是抚军,帮着爸爸干活的。

    这都是有制度和讲法的,你现在让太子领兵出征,如果他什么事都向国君请示,就失去了威信,如果他不向国君请示,就是不孝,所以太子不能亲自领兵。

    再,就象打赤狄这样的野人,也不需要太子出兵,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用了吗?我看大王还是收回成命吧,我去就可以了。”

    晋献公一听,有些不高兴了,让太子出征,正是为了让他建立功勋,怎么你还来啰哩啰嗦的一番道理,拿出太子的身份来压我,所以晋献公就阴着脸:

    “关于国君与太子之间的关系的道理,你不很懂,我可以告诉你,立太子的方法有三种:,公子们身份都一样的立长子;2,公子们年龄都相等的立大王所爱儿子;3,如果所爱都相等的,就算卦决定。

    所以,我有好几个儿子,现在还不知道最后让谁当嗣君来。这次就是考察太子的能力行动”。

    里克一听,晋献公一派胡言,顿时满头大汗,本来是想表表忠心,谁知道大王一句话,竟然将自己划到了太子一党里面了,马上变成太子党了,这太可怕了,会惹来杀身大祸的,就闭上嘴巴,不话了。

    里克连忙跑到了太子申生那里,给太子了这个事情。

    太子申生忧郁的:“我恐怕要被废黜了吧,大哥,你不能见死不救吧。”

    里克更是晕头了,这都是什么事儿,自己稀里糊涂的就卷入了这场预谋的争位中了,此时里克也不敢再什么了,只好嘿嘿一笑,开始打哈哈了:

    “太子,现在国君让你镇守曲沃,就是对你极大的信任和爱护,你好好的工作,不出错误,国君又怎么会废黜你,现在你应该担心的是自己如何避免不孝,而不是担心是否会失去嗣君的位置,好好的修身养性吧,我的太子哥。”

    完,里克就溜了。

    于是,太子申生接受了爸爸的命令,准备前往征伐赤狄,可是此时晋献公发给太子的东西,很是有些意思:晋献公发给太子一件左右不一样颜色的杂色衣服,和带有缺口的青铜环行的配器,让太子穿着和带着出征。

    杂色的衣服?你想想,都是什么人穿这样的衣服,没有钱的穷人,补丁打着补丁,乞丐穿的,还有孩为了好养活,穿百家衣等等之类,所以衣服纯色,才是正式的,杂色就有问题了。

    根据记载太子穿的爸爸给的左右两色的杂色衣服,这是不符合当时礼治和规矩的。当然,作为太子,当时并没有受到迫害,晋献公肯定不会是为了侮辱他,或者嘲笑他,而让他穿这样的衣服的。他当时还是出征军队的司令员,因此这种可能性不大。

    据分析估计,可能是晋献公听了里克的进谏,也产生了深思,为了处理好让太子出征的这件事情,就专门给太子做了一件,左边是国君衣服颜色的,右边是大臣衣服颜色的杂衣,意思就是:这是未来的国君,用左边的颜色代表,但是目前还是我大臣,用右边的颜色表示,所以,当时太子就穿着一件“穿越到现在”都十分流行的时髦衣服出征了。

    至于有缺口的青铜配器,也是这个意思吧,不圆满的意思,就是现在还不是国君,要好好的努力,等爸爸死了,你才圆满,才能使用不带缺口的配器。

    有时候,古代人是很聪明的。

    现在,我们还是听听当时晋国大臣们,对这件事情的各种评论吧!

    正统派大臣先友:太子,穿着一半与国君衣服颜色相同的偏衣,掌握着军队的大权,成败在此一举,大王这样的用意是没有恶意的,等于认可太子的双重身份,有什么可担心的,太子哥,努力吧。

    反对派狐突:事物都是有象征的。衣服,是身份的象征,配器,是心志的象征,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矩来执行,无论怎样,发给以一个杂色的军服,破的配器,这就是大王表示对太子的决绝态度,用衣服来疏远他,这怎么能行啊,怎么能打胜仗啊。

    逃跑派梁馀子养:领兵打仗都是要经过太庙的仪式,颁发正规的军装,现在太子没有得到正规的军装,而是一件象二流子一般的杂色军服,可见这个命令是不怀好意的,因此获罪,不如潜逃。

    怀疑派罕夷:杂色的衣服不吉利,不符合常规,破损的配器不能修复,表示决绝不归,既是太子打胜回来又有什么意思?这表示国君已经不怀好意了,很麻烦啊。

    坚决派先丹木:坏了,坏了,穿着这样的二流子军服打仗,让赤狄也会感到疑惑的,怎么回事儿,另外,我还注意到,国君在发这个衣服的时候,了一句话,就是“把敌人消灭干净了再回来”,敌人怎么能消灭干净,战场那么大,既然有内部的谗言,不如直接开溜,逃跑算了,我坚决支持逃跑。

    忠孝派羊舌:不行,不能逃跑,违抗大王的命令是不孝顺,抛弃自己的职责是不忠心,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还是准备决死一站吧,落得忠孝节义,多好。

    当事人申生:大家别乱分析了,这次大王派我出征,就是借此来考察我对大王的衷心和工作能力,所以大王才给我了奇装异服,虽然有些怪异,但是毕竟是最流行的款项,如果我不努力的和敌人打仗,我的罪责就更大了,据我判断,此衣服款式,在几千年后必然流行,很好,很好。

    这真是因为一件军服,国内一片哗然。

    太子已经稀里糊涂了,带着兵前往赤狄,准备开战了。

    为太子驾车的狐突:

    “太子阁下,现在的目前的国内局势已经很明显了,你看看我们国家现在样子,媵妾和夫人的地位一样,男宠和大臣的地位一样,庶子和嫡子地位一样,首都和他城的规模一样,这都是祸乱的根本啊,你现在还以为自己肯定会被立为嗣君吗,与其祸害就要到来了,还不如,不要抱着迂腐的忠君守孝的思想,继续把守你的城邑,爱护老百姓,不要打仗了,你好好想想吧,我的同志哥。”

    太子申生,当然不能不战,好在这次一出战就打了个胜仗,班师得胜回朝。

    从此以后,了前面一番话的狐突,得胜回来后突然得了“高血压”和“精神抑郁症”,浑身不舒服了,马上向国家请假修养,自此闭门不出,安心在家里面养花种草,绝不参与任何一派的政治斗争。

    太子的厄运开始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