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郑国服软的“宁母盟会”( 鲁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春秋第七十年)

A+A-

    许国投降楚国了,这都是郑国惹的祸,肯定不能算完。

    好在,许国的投降,反而让齐国的联合国军暂时没有了救援的负担了,那就集中精力的继续伐郑,要个法吧。

    郑国也知道知己办了个蠢事,怎么办,郑君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此时还是孔叔站出来给郑君分析国际局势。

    “大王,你这会儿知道我上次的意见是多么的正确了吧,逃席肯定是要被罚酒的,俗话:没有强大的心里和势力,又怎么去对抗这些后续要发生的事情呢。我们现在既然不能用强去对付联合国军,又不能示弱来表达我们的意见,所以这就是完蛋的节奏,国家危险了。”

    郑君知道自己下的臭棋,有些敷衍的:

    “我知道这个事情的根源在哪里了,再让我想想怎么办。”

    孔叔惊讶的张开了大嘴:“情况十分的危急,哪有时间等着大王好好的思想。”

    夏天。

    郑君将申侯给杀了,用来取悦齐国。

    这就是所谓郑君知道的事情根源,这个大蠢蛋,人家齐国虽然打着“郑国不在合适的时候修筑城池”的名义征伐郑国,但这是个借口罢了,真实的内核是:因为“郑君逃会”而造成不能完整的签订盟约,这才是齐国征伐郑国的目的。现在郑君竟然杀了申侯来取悦齐国,他以为这就灭了齐国征伐他的口实,其实是自毁长城的自残行为。

    申侯,真的也被当年的楚文王一语中籖,死于喜欢利益上了。

    辕涛涂的忽悠也终于结果了,所以:做人一定要厚道。

    郑君连忙派自己的世子华,前往齐国带领的联合国军司令部进行谈判,以寻求和平。世子华就是郑国的太子,在当时周王室的大儿子叫太子,诸侯的大儿子叫世子,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登记不同,称呼不同而已。

    鲁僖公七年,秋天,七月份。齐桓公带着管仲和宋国、陈国一起与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现在的山东鱼台地区见面进行谈判。

    管仲对齐桓公:

    “我们还是要采取招抚的政策对待郑国,用大王的德行来安抚有贰心的国家,这样才能不违背道德,天下才能归附于你,所以要同意郑国的讲和要求,还要礼貌的对待跟着前来的诸侯们。”

    所以,齐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就非常尊敬的对待诸侯,诸侯们也送了很多礼物。

    同时,齐桓公让郑国世子华,从听命于诸侯处理的被动角色,转化成平等的对待的和谈主体,进行平等的双边谈判,世子华很是感动,就对齐桓公:

    “不是我们大王违背你的命令,而是我们国家里面有三个势力很大的家族违背你的命令,他们是:洩氏、孔氏和子人氏三个强族,如果能够在大王的帮助下,除掉这三个氏族的人,我们郑国肯定会象你的臣民爱戴你一样的爱戴大王,这样对于大王也没有什么不利的。”

    齐桓公准备答应世子华的要求,但是被老奸巨猾的管仲制止了。

    为什么给制止了?

    因为从表面上来看,世子华是为了取悦于齐国而要求除掉反对齐国的势力,但是世子华也是想利用齐国的力量为自己扫清国内政治上的障碍,做大臣的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政治素质:一个是对外,一个是对内。对外,即便是国内的势力对外来的势力有所诋毁,只要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能因此而这些大臣就是坏人,这个要看立场和位置;而对内,是属于对国内各个政治派别的区分,这是外人所不能深刻了解的。世子华,没有这些人和他的利益冲突关系,而是完全站在了敌人的角度上,来处理问题,必有其他的目的。

    管仲是做臣子的,就很明白这些道理。

    管仲对齐桓公:

    “大王,你这次准备一仁义道德来处理这件事情,但是如果按照世子华的意见,就是用暴力和邪恶来终结这个事情,肯定不好,就世子华来,这次前来代表郑国谈判,不违背国君的命令,叫做守礼;见行事,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叫做守信;如果违背这两项,就是很大的邪恶。”

    齐桓公:

    “上次诸侯征伐郑国,因为楚国的搅合,没有完成,这次征伐,利用这个情况和会,不也是很好吗,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管仲摇摇头:

    “大王,你追求的是当诸侯的霸主,而不是吞并天下的王道。这有根本的区别,霸主是要诸侯国信服于你。

    如果你用道德来征服郑国,如果他不听话,再用道理去服他,如果还是不行,再用武力去征服他,郑国不站理,寻求其他的救亡都来不及,那里还不怕大王你?

    如果我们搀和人家国内的政治斗争的事情,人家郑国就有理了,本来是我们有理,现在变成人家有理,这人家还怕什么。关键是大王带领着诸侯国来征伐,大家都在看着大王的一言一行,你怎么对诸侯解释,人家怎么能够服你,相信我,郑国这次肯定会主动来请求盟约的,和世子华的这次谈判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只是个过程,你要的结果很快就会出现。

    要知道,现在我们每一次的会盟都是有记载的,这个事情记载上历史,你怎么对后人,怎么能够叫做惩罚奸人?

    这次世子华,虽然是郑国的太子,却求助于外人来帮助他平灭国内对自己不利的政治势力,必定会免不了灾祸的,郑国不是仅有这三个氏族,还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臣辅佐郑君,他们不是傻瓜,肯定会十分明白的看清这个事情的经过,世子华太年轻了,拿着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大王深思”。

    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春秋时期”的霸主行为,有时会很不理解,既然要当霸主,就一个个的灭国可以了,一路杀下去,最后夺取天下,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么要强调仁义道德。其实,当天的天下是周天子的天下,如果你要追求王道,最终是要灭掉周王朝,必然会引起全国的诸侯们的反对,这就是“霸主”和“王道”的根本区别。

    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面见秦孝公的时候,开始谈的就是霸业,但是秦君不感兴趣,三天之后,商鞅开始谈王道,秦君才感兴趣,并重用了商鞅,这就是追求不同的区别,最终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天下的王,这就是王道。

    在春秋时期,各路诸侯所追求的都是霸业而不是王道。所以,在春秋时期所谓的灭国,都是为了霸业而服务的,而对于地区性的大国,不能轻易的灭国,这就是目标的不同,而选择的段不同。

    齐桓公参悟了这个道理后,连连点头,拒绝了世子华的要求。

    世子华的这个不成熟的行为,给自己埋下了大祸,自己家里面的事情,要自己解决,不能轻易的把自己的政治观点暴露出来,读春秋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一部春秋明天下啊。

    冬天,果然郑国派人来请求和齐桓公签订了宁母和平盟约。

    管仲就是牛人。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