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币重而言甘的“甜言蜜语”( 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春秋第七十三年)

A+A-

    ()一厢情愿的谋划:币重而言甘

    币重而言甘,就是指:钱给的丰厚,话的好听。

    里克有个铁哥们,那就是丕郑,绝对的老狐狸级别的人物,每次里克遇到大事一般都和丕郑商量,当时里克想杀死奚齐的时候,就和丕郑商量。按照丕郑流露出来的意思,想让里克拥立一个的公子,这样里克完全可以把持朝政,从另一个角度来也可以免去弑君之祸,但是里克没有听从丕郑的意见,现在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因此,在晋国政坛上都知道这两个人是死党,里克倒台,丕郑也就不保,这就是政治的游戏规则。

    好在,里克被晋惠公逼死的时候,丕郑因为到秦国出公差而躲过了这次的灾难。

    丕郑出什么公差?

    丕郑其实去为晋惠公擦屁股去了。因为,当晋惠公继承了王位后,就对秦国的那些承诺反悔了。晋惠公当了国王,身份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国家政权,对公子夷吾来就是一块大饼,悬挂在晋惠公的面前,能不能吃上,都是未可知的事情,于是他就需要一个垫脚石,至于用什么代价都是次要的,只要是能帮助他拿到这块大饼,怎样的许诺都可以。

    当时,晋惠公为了能当上国王,获取秦国的支持,可以不惜任何的代价,大嘴一开,就是五座城池许诺出去了。秦穆公也不想想:越是容易得到的许诺,越是不靠谱的东西。其实现在这是这样道理,如果人家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很多人会大口一张,什么成功后怎样的分财产,什么怎样的感谢,其实都是天上挂大饼的事情,等到真的目的实现后,大就都反悔了,导致双方的翻脸,这样事不是层出不穷吗,民间是这样,当大王的也是这样。

    现在,晋惠公吃到了大饼,再让他分出一部分给当年的垫脚石,这就不太容易了,晋惠公也觉着代价太大了,从理论上讲,自己国家的一寸寸土地都是晋国的财产,这都是祖先们用鲜血换回来了,没经过商量,就随便的丢掉给别人,肯定不会得到国内政坛的支持,再晋惠公也舍不得。

    按照当年晋惠公和秦穆公的约定,秦国扶助晋惠公上位后,晋国应该割让给秦国五座城池。

    现在晋惠公当然反悔了,但是又不好在刚上位就和秦国撕破脸,这个也太直接了,总是要找个理由搪塞一下,于是晋惠公便运用了无赖常用的,甚至到现在还屡试不爽的办法,一个字“拖”。

    晋惠公派丕郑到秦国解释一下:目前晋国暂时不能割让城池的理由,以及面临的巨大的经济困难,并且让丕郑代表晋惠公向秦穆公敬献上最真诚的道歉。

    完全是“老赖”的法。

    这样的事情要派能会道、老奸巨猾的选出面,此时里克还没有死,所以丕郑就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了,在晋惠公和里克的安排下,丕郑拿着礼品出发了。

    路上,丕郑就听了国内的政治事变,知道自己的铁哥们里克死了。

    丕郑这个老油条,当然知道自己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也很难幸免,心里暗骂里克是个书呆子,当初不听自己的话,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按照当时里克和他的势力,拥立任何一个公子,都可以把持朝政,里克非不听自己的劝告,摆出一副高资格的忠臣调调,这不,把自己给玩死了。

    思来想去,丕郑还是决定继续出使秦国,但是此时的计划却发生的根本的变化,丕郑想通过秦国来打击晋惠公,看看能不能有个翻盘的会。

    于是丕郑就见到了秦穆公。

    “大王,我这次名义上是受晋惠公的委派前来赔礼道歉,但是我可以实话和大王,晋惠公根本就没有要交付割让五座城池的意思,只不过是拖延大王的借口罢了。”

    丕郑一下子就亮出了晋惠公想法的底牌,这让秦穆公十分恼怒,这个舅子真不是个东西,刚刚在我的扶持下上位,就忘恩负义,真不是个玩意,于是就阴沉着脸对丕郑:

    “那,你来干什么?”

    丕郑实话实。

    “大王,原本我是来忽悠大王的,但是我来的路上,就知道了晋惠公因为反悔了给里克的承诺,找了个借口把里克杀死了,当时的里克大人弑君事件,我也参与了,肯定没有好下场,我到没有什么,烂命一条,但是这个晋惠公太可恶了,撕毁与你的承诺,我要为大王谋划一下,出出恶气。

    不如这样,大王你权当是不知道这些事情,派人和我一起回晋国,带着重礼并借口接受了晋惠公的道歉,但是要求晋惠公的三个重要谋划大臣,“吕甥、郤称、郤芮”传到秦国来,让他们解释:为何不能割让城池的理由,以及办理后续割让的确认条约。

    如果晋君派他们来,你就直接把他们扣留了,然后我在国内就把晋惠公直接赶跑,大王你再派军队迎接公子重耳回国,重耳肯定会感谢大王的,所有的承诺就实现了”

    丕郑这是在玩火自焚,晋惠公可能很傻,但是这三个大臣都是人中之精,看看前面在扶持晋惠公回国中,人家的各种计谋和外交段,并不次于重耳身边的那些大臣们。

    丕郑现在发现事情不好,还不如“携款潜逃”,置身于世外之中,或许可能苟延残喘,这不是很好吗。

    但是,丕郑自认为是聪明人,聪明人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别人很傻,所以就给秦穆公出了这个好主意,等于给自己出了个馊主意。

    秦国当然愿意答应这个计策了,反正已经得不到了,试试,也未尝不可,没有什么损失。

    鲁僖公十年的冬天。

    丕郑带着秦国的大臣泠至,拿着很贵重的重礼,回到晋国,泠至以秦穆公的名义进行国事回访。

    一到晋国的首都,丕郑就回家安排自己的家将,做好秘密准备工作,待被忽悠走的三位晋国大臣离开晋国后,就开始驱逐国君的秘密行动。

    泠至到宾馆休息,等候晋君的召见。

    很快,在朝堂上召见泠至的命令下来了,泠至准备好一切,从容的到晋国朝廷与晋君见面,当朝拜的礼节完毕后,泠至就给晋惠公提出了秦穆公的要求:

    “亲爱的晋君大王,我们国君非常的理解你目前的状况,对于贵国暂时的不能履约给付城池,表示完全理解,请你放心,我们两国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交恶,要世代友好。

    现在,虽然秦国十分的理解晋国目前的情况和困难,但是秦君需要将吕甥、郤称、郤芮三位大臣召到秦国,询问事情的原委,以及进一步的商谈下一步割地的谈判工作”。

    郤芮非常的聪明,心想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什么召唤我们三个大臣去秦国,肯定是丕郑知道了里克的事情后,在秦君的面前了我很多的坏话,尤其是自己在里克死亡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诱捕行动,绝对不能前往,这个丕郑也必须要处理掉。

    于是,郤芮就秘密的面见了晋惠公。

    :

    “大王——

    你千万不要听秦国使臣的哄骗,这次丕郑带着秦国的使臣回来,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一,丕郑是里克的铁哥们,也参与的弑君的行动,里克的死,对于丕郑来是个危险的信号;第二,丕郑是里克一党的人,杀了里克,必须处理掉丕郑,否则这个定时炸弹会随时引爆,对于大王的安全是不利的;第三,丕郑这次回来,没有积极地向大王述职,就返回家里面,肯定是心有鬼胎,不得不防;第四,这次我们前往秦国带着很少的礼物,而且是去道歉的,现在秦国却返回来很重的礼物,而且语言甜美,没有对我们的违约进行谴责,这是有问题的,不符合常理。”左传记载: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随杀丕郑。

    而且,目前,里克一党,除了丕郑外,还有晋军中掌握着军权的七舆大夫等七人,也参与了对前国君奚齐和卓子的弑君行动,必须一起除掉,收兵权。”

    晋惠公觉得分析很对,斩草必须除根。

    点头默许了郤芮的暗杀一号“锄奸”行动。

    于是,当天,在月黑风高的半夜,三大臣的杀们齐聚郤芮府中,首先潜行到丕郑的府内,打了丕郑一个措不及,顿时血光迸溅,一顿鬼哭狼嚎之后,丕郑在家的满门全被屠杀干净,事后发现丕郑的儿子丕豹消失,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然后众人继续分作七个战斗组,到了七舆大夫共华、贾华、叔坚、骓欷、累虎、特宫、山祁等七个军中大夫,里克、丕郑一党的党羽,屠杀殆尽。

    里克的政治势力,在这次的“大清洗”中完全丧命,只有当夜出去找朋友喝酒的丕郑的儿子丕豹,连夜逃跑,跑往了秦国。

    丕豹跑到了秦国面见秦穆公,放声大哭。

    “现在晋君已经背叛了秦国,做出了毁约这等无礼的事情,在国内滥杀无辜,杀死了里克和丕郑大人,以及众多为晋国奉献的军事将领,令人发指,现在晋国的大臣们纷纷避难,没有帮助晋君的,而且百姓是不会原谅晋君的,如果大王陈现在征讨晋国,晋君一定会逃跑的”。

    秦穆公十分感慨,但是肯定不会因为这个晋国的国内政治大清洗而发动战争,于是就安慰丕豹:

    “对于你们家族遇到的这个事情,我十分遗憾,你就留在秦国做官吧,至于晋君如果真的失去了民心,他怎么还敢这样的杀人,象你的那样,如果晋国的大臣们都避难逃跑了,还有谁能够出面赶跑晋君?所以不要着急,慢慢等着,必有复仇的一天。

    回去睡觉吧。”

    自从晋惠公诛杀了里克丕郑的“反革命组织成员”后,已经基本在晋国站稳了脚跟。

    (2)受封周天子:晋惠公转正

    鲁僖公十年,晋惠公忙的不亦乐乎。

    晋惠公在此阶段工作的核心就是:如何树立自己在晋国的执政地位。

    春秋时期,诸侯国新君登基,如果能够获得周天子的认可,可谓是名正言顺了,顺风顺水了。但这都需要会或者条件,诸侯国那么多,周天子很忙,宫外的事情,宫内的事情,不可能整天的忙着册封。可是晋惠公碰到了这样的会,周天子主动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事情还是因为周天子家里面的内乱做导致的。

    鲁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50年,春天,一直活跃在成周雒阳周围的狄人灭掉了温,主要还是因为温地的苏子和狄人关系处理的不好。这个苏子就是在鲁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5年期间,现在的周襄王的爸爸周惠王继位的时候,苏子和周惠王的弟弟王子颓勾结到一起搞政变,失败后,苏子叛变周惠王而投靠了狄人,一直和戎狄合作,在夹缝中生存,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苏子又和狄人关系搞的不好,终于被灭国了。

    苏子死了,但是温地还是属于周王室,只不过不能实际控制而已,直到后来周王室将这个地方赏赐给了晋国,成为了晋国靠近周王室的一个县级单位。

    此时,周王室的首都周围狄人强盛,经常侵袭周围的城邑,抢粮食、抢女人,搞暴动。现在的周襄王也有个心事,就是自己的弟弟王子带,这个王子带是妈妈的儿子,也一心想当周王,整天阴谋结合周围的戎,让周襄王非常的担心。虽然现在诸侯的大哥是齐国的齐老大,但是齐国毕竟是外姓诸侯,一家独大,周襄王很想再拥立一个大国的诸侯,他也想玩玩政治平衡策略,不能凡事都依靠一个齐国,这样肯定对周王不利,于是,周天子就想到了晋国,其实当年在齐国搞联合大会的时候,当时的周天子周惠王,就有挑拨郑国投向晋国的意思表示,并造成了国际事件,现在周襄王也开始向晋国伸出橄榄枝了,目的就是想在身边树立一个同姓亲人的诸侯大国。

    刚好,晋献公死了,晋惠公刚上位。

    为了彰显晋惠公的正统位置,为了拉拢晋国这个弟,于是在鲁僖公十一年的时候,周王室派了大臣召武公,带着内史过,前往晋国传达和举行册封的仪式,这是个莫大的荣耀啊。

    按照道理,晋惠公也应该象当年的齐桓公“受胙”时的恭敬和谦卑,好好的做一番表面的文章,这是绝对的形象面子工程,但是没想到,人家晋惠公并没有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

    晋惠公在接受周王的赐给的玉璧及冕服的时候,态度有些懒洋洋,估计是他还没来得及学习这些礼仪吧,就只是下拜而没有稽首,这种慢待的情况,让内史过大为不满,并回来对周襄王汇报:

    “这个晋侯,恐怕不会有后代子孙能够继承他的爵位了,天子册封赏赐,是多吗大的荣幸,而晋侯接受的时候却慢待礼节,无精打采的,这就是自暴自弃啊。

    首先是舍弃了自己,那会有后代的继承啊。

    作为国君来,礼仪是非常大的事情,就像是人的身体躯干那样的重要,尊敬,好像是承载礼仪的车子,没有恭敬就没有礼仪的实行,没有实行,就会上下昏聩,没有规矩,这样,又怎能长盛不衰呢。”

    这个内史过的话多少有些言过其词,不就是个形式吗,不过代表中央出差的人员,没有受到省级单位的恭敬照顾,回来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面子”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谨慎微,严格的尊敬上级,这样才能得到上级的支持。

    不过,春秋时期,似乎是省级的势力,比中央的势力要大很多。

    话虽然这样了,但是总归周天子和晋国的友好关系是建立起来了,这对双方来都很重要,晋国要的就是名分,而周天子要的就是势力,双方一拍即合,马上效果就显现了出来。

    鲁僖公十一年,夏天,周王室周边洛阳西南地区的戎城邑,又开始搞事了,他们在准备与周襄王争夺王位的王子带的召唤下,扬、拒、泉、皋、伊、雒之戎,汇集到了一起,发动叛乱,突然袭击,焚烧了成周首都雒阳城的东门,给周襄王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刚刚受到周天子垂青的晋国和秦国一起出面了,这两个国家都有强大的军事势力,他们一起找到了诸位戎国家进行和,强调了周天子的正统性质,这种作乱的行为是要受到谴责的,否则两国将要出兵协助周天子平定叛乱了,戎们当然不是傻瓜,见好就收了,于是纷纷撤兵,暂时安定下来了,但是这个隐患总是没有根除,戎们和晋国也接下了怨恨。

    鲁僖公十二年,周王室突然发动军事行动,以去年戎们的违法军事暴乱为借口,讨伐王子带,秋天,王子带失败逃亡了齐国。

    冬天,诸侯们的大哥齐国,派了管仲亲自前往给周襄王和戎们讲和,同时派了隰朋给戎们和晋国讲和。这才是大哥的风范,所以戎们只能是乖乖的听话,安定了下来。

    为此,周襄王还专门的用对待上卿的礼节招待管仲,但是人家管仲很客气和谦虚,坚持用下卿的礼节接受周天子的招待,受到了周王室的一致好评。

    晋国参与周王室的各种活动,也算是拉开了序幕,直到后来的晋文公重耳登基后,才让晋国和周王室的关系达到了绝对的高潮,晋国成为了第二个春秋霸主。不过,这都是齐大哥齐桓公死了之后的事情了。一个大哥的谢幕,另一个大哥的登台,都是围绕着周王室展开了,所以,在春秋五霸中,只有齐国和晋国才是绝对受到过周王室认可的真正霸主国家。

    晋惠公只是开始,路程还很漫长,因为晋国此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灾难。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