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春秋第七十三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晋惠公上位,总是要做几件大事,扬扬自己的威名。
()弟弟烝嫂重葬共君
晋惠公上位后办的第一件大事。
为什么秦国会那么关心晋国的事情?并积极参与晋国的君位拥立事件,因为此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是晋献公的女婿,晋献公的女儿嫁给了秦国称为:秦穆夫人。当时流亡的公子重耳和夷吾都是秦穆公的舅子,所以重耳逃亡直接跑到了姥姥家狄国,因为近;而夷吾没办法,不能再向姥姥家跑了,就跑到了靠近姐夫国家的梁国,就是想在关键的时刻,找姐姐避难。
秦国和晋国都地处西北地区,两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各处的戎狄,这就是战斗目标相同,而且在此时的春秋阶段,两国的主要任务是灭狄扩土,都没有时间参加中原的诸侯争霸,两国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相处甚安。
成语的秦晋之好,就是指这段两国蜜月的阶段。
所以,在当时两国处在发展的状态上,关系非常的良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会积极参与晋国国内的动乱后拥立的事件的根源。
夷吾在得到了姐夫的支持后,返回了晋国当大王,临行前,姐姐秦穆夫人送了一程又一城,不知道何时能再见这个亲弟弟的面。
分前,姐姐秦穆夫人就给弟弟夷吾:
“你回去后,一定要照顾好一个我很牵挂的人啊!”
夷吾愣了,问:“谁?”
姐姐:“就是我们苦命的太子申生的妻子贾君夫人,你哥哥死的太惨了,我们不能让他的夫人再受磨难了,这是我最大的心事,还有那些在外面流浪的公子们,也要召回国家,别让他们在流浪了,弟弟一定不要忘了姐姐的嘱托。”
夷吾当场就答应了。
夷吾回国后继承君位,就想起了姐姐的嘱托,马上把原太子申生的夫人贾君招来,俗话:要想俏,一身孝。
等到贾君来到朝堂,夷吾就傻眼了,看着楚楚动人的嫂子,浑身素衣,格外的动人。因为太子的早亡,夫人贾君这几年都是穿着孝衣,为丈夫守寡,当贾君的白色裙裾随着微风慢慢飘荡的时候,在上面坐着的夷吾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忽悠忽悠的,起起伏伏。
夷吾刚才的未见嫂子时的那种悲伤,一股脑的丢到了脑后。
倒是嫂子贾君含着眼泪向叔子国君下拜,诉着离别后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死去的悲伤,楚楚动人的话语,更是增添了嫂子的妖娆风姿。
夷吾陪着了一阵子的悲伤话后,就马上当朝宣布,鉴于嫂子为哥哥守节的行为,作为叔子的弟弟,绝对不能让嫂子这个孤苦伶仃的人,再遭受孤独风霜之苦了,不能让嫂子在曲沃边城居住了,那里风沙太大,水土不好,马上让嫂子搬入王宫,享受天伦之乐,以后就由自己照顾嫂子了。
大家一片赞扬和激动的泪水。
嫂子贾君搬入了夷吾晋惠公的王宫居住。
夷吾自从见了嫂子后,就放不下心了,有了新的牵挂,每天早上、晚上都过去安慰和探望,一来二去,孤男寡女,再加上“春秋时期”的烝报婚姻制度,晋惠公和嫂子贾君有了控制不住的火热感情,于是按照规矩,在一些侍臣的“努力”劝阻下,晋惠公和嫂子贾君报到了一起,把贾君嫂子的身份直接转正为姬妾的身份了。
身份改变的贾君,虽然与叔子有了新的爱情和归宿,但是总觉着对不住之前的太子,自己的前夫申生。现在的弟弟丈夫晋惠公,为了让美人能够倾心的和自己玩游戏,就马上命令对原太子申生进行平反,重新安葬申生的灵位,将其尸骨迁入皇家陵园,并且正式的追赠称号为:共君。
申生的安葬仪式搞的很盛大。
没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个已经死亡的太子,却发生了两件事情,让人们开始议论纷纷。
第一件:当人们挖出太子申生的遗骸时,尸臭气息扑面而来,当场熏昏了好几个干活的民工,于是人们纷纷私下的议论:太子原本是一个非常正直贞洁的人,为什么现在采用盛大的正规丧葬仪式的时候,他的尸体臭味这样的大?
一些明白二大爷就:这还不明白,采用了正规的丧葬仪式,太子都不接纳这个仪式,用尸臭来熏在场的人,这就是一个态度,明现在的国君窃位不正,还有就是,国君和贾君之间的那些事情,也许太子通过这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我看事情有些麻烦了,只有远在狄国的公子重耳才是我们真正的国君啊。
吓得旁边干活的人,连忙捂住了这个明白二大爷的嘴。
第二件事:
原太子的申生臣子狐突到曲沃去办事的时候,由于赶路原因,到了曲沃的郊外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半夜时分,突然狐突看见远处站着一个人,身边停着一辆马车,狐突仔细一看是太子申生,狐突的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头发都竖起来了。
吓得不敢话了,直勾勾的看着太子。
太子申生让狐突登上自己身边的马车,让他驾车,因为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只要是出征,都是狐突驾车,所以这次也是让他驾车,太子对狐突:
夷吾无礼,烝我的夫人,我已经请求了老天爷这个上帝,并得到了他老人家的同意,将晋国送给秦国,以后秦国就会祭祀我的。
狐突胆子也打了起来,:神仙是不享用,不是自己后人的祭祀的。再,老百姓也不会祭祀,不是自己祖先的神仙。
太子这样做,恐怕你的后人要灭绝吧,再老百姓有什么罪过,你这样处理这个事情,会断绝自己的祭祀的,你好好考虑一下吧,我的神仙太子大哥。
申生一听,思考了一下,就:
好吧,我再去找老天爷商量一下,你在七日之后,到新城的西边等我,我将会附在一个算卦人的身上,借他的口传达我的话。
狐突连忙答应了,突然间,太子申生和马车就不见消失了,只剩下狐突还摆着驾车的动作,站在那里,狐突连忙发狂的跑回了城里,晚上猛喝了很多的白酒,大醉一场,压压惊。
到了七天的时候,狐突就到了与太子约定的地点,四下无人,仔细找了一圈,发现在一颗大树下,一个瞎眼的算卦先生微笑的对着他,狐突愣在那里,慢慢的过去,轻声地问:
是太子?还是算卦的?
瞎眼的算卦先生自言自语的:
狐突,听着:
我已经找到了老天爷,商量了好几个晚上,你的道理对,经过恳求后,老天爷,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他将在韩原大败。
狐突此时真的糊涂了。
韩原大败,怎么回事儿?
再问瞎眼的老头,算卦老头了一句:天不可泄露。就口吐白沫的晕了过去,等到狐突摇醒这个算卦老头的时候,老头吓得连声高呼救命,非要是狐突把他背绑架到这个郊外的,狐突看着老头的样子,跪下磕了个头,就跑了。
神迹啊——
左传对那么多的历史事件不记录,却记录下这次的神迹奇遇,可见很是神奇,不得不,等到之后的晋惠公韩原大败后,才明白这个先兆的厉害。我们也算是换换脑子,轻松一下吧,古人写书也未必就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用现在的话,这两件事情都是很牵强附会的,尸体臭了,很正常,在那个年代里面,没有防腐剂,也没有防腐措施,申生又是草草的安葬,无论其生前身份多么的显贵,无非都是尸体,因此尸臭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才这样表述,在那个古代时期的迷信年代里面,这就很有服力了,为的是谴责晋惠公霸占嫂子的不满而已。
至于,申生显灵的神迹,更是无稽之谈,我很是怀疑这是狐突事后诸葛亮的一种法而已,完全可能是经过了韩原大败之后,才杜撰了这个神迹的出现。
不过,当成是一段插曲,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晋惠公上位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杀大臣里克。
里克就是杀死奚齐和卓子后迎接夷吾回国登基的大臣,对于夷吾来应该是有功的,但是夷吾为什么要杀死他?
其实这里面有几层意思需要我们去思考。
首先,在“春秋时期”弑君行为,无论怎样都是重罪,都没有好下场,后面继位的新君必然会借着这个会,重新洗牌和重新布局,所以“讨伐奸恶、伸张正义、安定民心”就是一杆正义的大旗,对于树立新君的威信有绝对的好处。
其次,晋惠公自然知道在自己上位的时候,与二哥公子重耳之间的暗斗风波。里克原本是太子申生一党的人,后来申生死了,里克就非常的看好公子重耳,而且在杀掉奚齐和卓子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往狄国迎立重耳,明里克最先心仪的是重耳,而并非夷吾,这是个绝对危险的人物,心黑辣,如果他再不支持自己,再搞一次政变杀掉自己后去迎立重耳,也是未可知的事情,这个钉子一定要拔掉。
第三,夷吾是个气的人,凡是能够大把送礼的人,一般来都是看待利益很重的人。
在晋惠公筹划回国登基的时候,为了能够得到里克的支持,夷吾秘密的派人找到里克,承诺在事情成功之后,作为报答,就赐给他:百万汾阳之田。
等到自己真的当了国王,梦想实现了,但是这些承诺却要兑现,这就好像是从晋惠公身上割肉一样的心痛,对盟国的承诺反悔总是要找个借口的,但是对自己下的大臣反悔,就不用那样的麻烦了。
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愿意拿着贿赂来取悦别人的人,一旦他的目的达到后,他都会想采取各种段将自己的损失加倍偿还的,这是晋惠公这类人的本性,晋惠公肯定不能再给里克这些“百万汾阳之田”的许诺了。
弑君之臣,存有外心,欠他债务,这样一来,里克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于是,晋惠公便采纳了郤芮的建议准备杀死里克,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晋惠公没有好好的想想,对于他和里克的关系来,是上下级的领导关系;而郤芮和里克的关系,确是同僚之间的竞争关系,只有杀掉了竞争对,郤芮自己才能得到更重要的地位。之前在晋惠公没有继位的流亡期间,作为公子身份的夷吾,完全可以多倾听郤芮的意见,但是一旦继承了君位,夷吾从公子变成了晋君,位置发生了变化,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要发生变化,如果还象以前那样的角度听意见,也许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不就是自毁长城吗。
好在,目前杀里克的理由简直是太充分了,弑君大罪谁也不能什么。
于是,晋惠公就派人到里克那里传达自己的意见。
使者开门见山的对里克:“大王最近很苦恼,让我告诉你,如果没有你里克大人的一系列行为,大王肯定不会有今天登基的事情发生,关于这点,大王很是感激里克大人。”
里克开始非常的高兴,心里面美滋滋的。
但是,使臣话锋一转:“尽管这样,大王就非常苦恼了,甚至晚上都睡不好了,因为你杀了二个国君和一个大臣(奚齐、卓子和荀息),简直是太牛逼了,如果做你这样牛逼之人的国君,不是很难吗?”
里克一听就明白了,自己死到临头了,什么感谢的话,都是噱头,关键是晋惠公要杀死自己,今天回过头来,再想想之前的这些行为,也是非常的感慨,事情办的着急了一点,再缓缓,提前和重耳沟通一下,也许结果不会是这样了。
里克想起公子重耳的拒绝,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其实这就等于宣告了自己的死刑,当时太过于自信了,事情的顺序没有掌握好,应该先征求和联络好重耳,再杀奚齐和卓子,这才是办事的顺序,这样倒好,无论谁上位,只要不是重耳上位,自己的下场都是可悲的。
里克长叹一声,站起身来,拔出宝剑,感慨的了一句: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左传记载。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成语的出处,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夷吾啊!没有我废掉之前国君,哪有你晋惠公今天登位的结果,如果要加给我罪名,何必如此解释,随便就可以找一个理由,都可以杀我,这不都是大王的算吗。我听从你的命令,马上自杀就是了。
完,里克自刎而死。
里克死了,死的多少有些令人感叹。
此人很难定位:他是奸臣吧,他曾经忠心的向晋献公劝谏,不要错误的对待太子申生;他是傻瓜吧,他知道劝谏没有成功后,就明哲保身的隐身于宫廷事务之外;他是无谋的勇武之人吧,他在为抓捕重耳而前往征伐狄国的时候,知道适可而止,绝不赶尽杀绝;他是遵守礼教的忠臣吧,他却连续杀了二个君王,逼死了一个大臣,鞭打死了前王的夫人;他是个愚昧的暴徒吧,他却知道晋国的新君最佳人选,应该是重耳,而非是夷吾。
此人既是君子,也是暴徒,想要明哲保身,却落得个自杀身亡。克临死前的的这些话,传到了晋惠公那里,晋惠公也很后悔。
晋惠公对郭偃:“郤芮啊!我错听了他的意见,错杀了一个重要的大臣。”
作为的大臣的郭偃,看到里克的下场,肯定是有兔死狐悲的感受,正好趁着晋惠公现在忏悔状态,两句狠话,也算是为这些战战兢兢当大臣的人们句公道话。
郭偃:“不经过考虑就杀人的人,是大王你啊,这是不吉祥的。不经过谋划就劝谏大王做这件错事的大臣,就是不忠。不忠,就应该受到惩罚,不吉祥就是要受到上天降祸的。
受到君主的惩罚,就是受到了死刑之侮辱的,而受到了上天的降祸,却是要断子绝孙的。”
郭偃的话,也确实的很狠。
等到晋文公重耳上位的时候,秦人就杀死了郤芮,并将他的尸体示众,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只不过多活了几年罢了,要知道,人在江湖上混,都是要还得。
里克死了,他的铁哥们丕郑怎么办?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