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流浪者之歌(上)(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春秋第七十九年)
故事还要从晋惠公回国复位时,开始起——
晋惠公,在“韩原之战”被俘后,再次回国复位了。
但是,这次的复位对他的教育很大,震动也很大。因为当年在他爸爸晋献公死的时候,晋国发生动乱,奚齐被里克杀死。当时,回国当君王的最有力竞争者应该是晋惠公的哥哥:重耳。
如果不是重耳放弃了里克的邀请,晋惠公恐怕根本就没有会了。之初晋惠公当上了国君,就是在他与重耳之间的选择,只不过重耳放弃了对君位的争夺,才让他顺利的获得了秦国的支持,回国登上君位。但是,在晋惠公登基后,接着就与秦国发生了分裂,并在“韩原之战”中被俘,被俘期间,晋惠公知道又是重耳对自己的威胁最大,在秦国的三套方案中,其中就有废掉自己,拥立公子重耳当晋君的一个预案。辛亏姐姐的帮助,还有大臣吕甥及郤乞的双簧唱的好,才让自己得以再次的回国继续君位。
因此,晋惠公现在终于看明白了,其实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不是秦国,也不是国内的反对派,而是流亡在外的哥哥公子重耳,只有消除这个隐患,才能真正的坐稳江山。
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秋天。
狄国再次侵犯晋国,主要还是因为晋国战败于秦国,国家实力大损的原因。之前,都是晋国追着狄国打,这次狄国反戈一击,取下了晋国的五座城池,你看看:晋国的“韩原之战”的失败,一下子丢了十座城池,秦国五座,狄国五座,损失巨大啊!
晋国此时也只能忍耐,等恢复自己的实力,但是狄人的行动,必然会让晋惠公想起心中永远的痛。那就是:目前,人还在狄国避难的哥哥重耳。
晋惠公又想起了自己被俘的时候,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重耳回国,所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提出了自己如不能回国就让自己的儿子太子继位的意见,既是一种对自己能否回国的试探,也是一种预备万一不测的准备。
所以,新愁旧怨涌上了心头,晋惠公就对自己的大臣郤芮:“回国前,我最担心的就是重耳,好在现在我还能回来复位,真是万幸啊!”
郤芮冷笑一声:“大王,重耳在外,毕竟是个心腹大患,必须除掉此人,方能解忧。”
晋惠公点点头,叹了声气:“你怎么办?”
郤芮:
“我看还是叫寺人披(勃鞮),前往狄国暗杀重耳为最好。因为,当年你爸爸就是派他前往蒲地追杀重耳,被重耳翻墙逃跑,勃鞮只是割下了重耳的衣袖,如果重耳回国,他肯定会害怕报复的,所以他才是最好的人选。”
晋惠公就召见了寺人披,要他组织精干人员前往狄国暗杀重耳。前面过,寺人披是同情重耳的,但是碍于王命只能前往蒲地,追杀重耳,而且故意放了重耳一条生路。现在大王再次的要求自己暗杀重耳,命令不能不执行,但是也不能再明目张胆的放重耳逃跑了,一个方法,不能连续使用两次,要不就太假了。
寺人披开动脑筋,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计策。
便故意的走漏风声,把消息很巧妙的泄露给了当朝的大臣狐突,他知道狐突的儿子狐偃是重耳的死党,正跟着重耳流亡在狄国,告诉他爸爸,就等于告诉了他儿子,他儿子必然会通知重耳,跑不跑,就是重耳自己的事情了。
就这样,暗杀的消息在无法查证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走漏了,杀还没到狄国,重耳再次逃跑了,这样就怨不得人家寺人披了,晋国暗杀重耳的计划又泡汤了,不过从表面上来看,与人家寺人披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还没到狄国,责任与他无关。就这样,寺人披再次巧妙的洗掉了上应该沾上的鲜血。
再,重耳自从鲁僖公五年因为前太子申生事件,流亡到姥姥家狄国后,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十二个年头了,日子过的很不错,身边几个死党“赵衰、狐偃、舅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一直跟着重耳,混在一起,躲避灾难,也算是避过了这几年的晋国动乱。
而且,在这段期间内,重耳和赵衰还成为了连襟。
狄国征伐廧咎如(赤狄的另一个部落)的时候,抢了两个美女姊妹,大姐叫叔隗,妹是季隗。按照排辈来看,“叔”应该是“季”的姐姐,可是史记记载的是:大姐嫁给了重耳,妹嫁给了赵衰。但是左传中记载的是:妹季隗嫁给了重耳,大姐叔隗嫁给了赵衰。虽然这里有些不同,不过重耳和赵衰成了这对姊妹花的连襟。
既然本书是以左传为基础,就按照左传的记载来描述吧。
重耳的季隗老婆,生了两个儿子;赵衰的叔隗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赵盾,大大的有名。
大伙的日子在狄国过的不错。
狐偃突然接到了爸爸狐突的密信后,知道晋惠公要除掉重耳,狄国看来是呆不住了,于是就跟重耳:
“大哥,我们当初之所以跑到了狄国,就是因为这里距离晋国很近,而且又是你姥姥家,所以是避难的最佳地方。
现在我们已经住了十二年了,非常的安逸,但是安逸了就会生出懒惰,磨灭我们志向,目前晋君又要暗杀我们,狄国是呆不住了,我们还是继续逃跑吧”。
重耳也没有办法,国君追杀自己,之前是爸爸的追杀,这次又是弟弟的追杀,老是躲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只有跑了,现在还谈什么志向,保命要紧,就问狐偃:
“狐偃老弟,咱不谈大道理行不行,谈点实际的,你看我们往哪里跑合适?”
狐偃挠挠头,嘿嘿笑了:“我看往齐国跑吧,现在齐国的管仲刚死,齐桓公非常需要大臣辅佐他,我们跑过去,也许能够得到重用,这样就有翻盘的会了!”
赵衰一拍桌子,和大家同声好。
事情就这样定了,收拾行李,准备马车,开始流亡。
重耳,真是有些不舍自己的美人老婆,就拉着季隗的含情脉脉的:
“亲爱的美人老婆,这次你丈夫我,要和弟兄们前往齐国避难了。
虽然我们是流亡,但是我们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我们一定要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奋斗,估计用不了多久,胜利就会向我们招了,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就回来了,这样吧,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二十五年我还不回来,你,你,你就选个人嫁了吧,别等我了——。”
季隗悄声一笑,拉着重耳的,轻声细语的:
“公子别开玩笑了,我已经嫁给你了,又为你生了两个儿子,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什么嫁人不嫁人的。
等二十五年,我就差不多好入棺材了,该嫁给谁?谁要我这个老太婆”。
重耳有些着急了,为了表明心态,瞪着眼睛:
“我是真心的,主要是怕你一个人孤单,才这样决定的,不要考虑我。”
季隗低头红着脸:
“我知道公子的意思,虽然给了我二十五年的期限,其实就是不让我改嫁,为公子守一辈子,我知道了,我就是公子的人了,为你海枯石烂,你就放心的去革命吧!”
重耳此时才松了一口气,心里夸赞娘子的聪明,忍不住的捧起季隗的脸,狠狠的亲了一口后,就毅然的和兄弟们一起踏上了革命之路,但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这条路十分的艰辛和曲折,没想到要爬雪山、过草地,在他的心里:出发,总是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公子重耳的流浪开始了,真是苦命人啊!
重耳从狄国出发,向东走。
重耳一行要前往齐国,首先要路过卫国,这是必经之路,但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文公,很瞧不起重耳,一个年龄偏大的老公子,领着一帮落魄的兄弟们,已经失去了显贵的身份,寄人篱下的逃亡,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连面都不见。
世态炎凉啊!
当时,卫国的大臣宁庄子劝国君:“人家重耳,虽然是个流亡的公子,但是这个人的名声很好。
想当年,晋国和卫国都是周王室显赫的后代,卫国的开国国君卫康叔是周文王的后代,晋国的开国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后代,你们都是一家人啊,流的都是周王室的血脉,招待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花不了几个银子,大不了,海参鲍鱼就不上了,给碗面条也是招待。
目前这样,万一以后重耳得势,我们卫国肯定会因为无礼而受到征伐的,大王还是象征性的救济一下比较好。”
但是卫文公就是不听。
俗话: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人家亲戚不见,也没有办法,重耳只好继续赶路,因为没得到卫国的救济,很快就弹尽粮绝了,当重耳一行走到卫国“五鹿”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吃喝的粮食了,没有办法,重耳只好停下车子,向路旁在田野里面耕种的农人要饭吃,可能是卫国的农民也知道了国君瞧不起重耳的消息,便开玩笑的拿起了一个土坷垃给重耳。
粮食的没有,土坷垃的伺候。
重耳当场就火了,这是干什么,士可杀不可辱,举起鞭子就想鞭打农人。
旁边的舅犯看见了,知道“光棍不吃眼前亏,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他们一群流浪的人,犹如随波逐流的浮萍,没有根基了,如果真的发生冲突,很可能演变成恶性刑事案件了,到那时,还走什么,人家卫国的警察一来,他们可能就要蹲大牢了,于是眼珠一转,连忙重耳:
“公子,别打,这是好事,赶快感谢农人”。
重耳愣了:“给我土块吃,我还要感谢他,什么道理。”
舅犯接着:
“农人的这个不经意的行为,就是预示着上天的赐福!农人用土来侍奉公子,就是准备要把这里的土地交给公子,这是多好的象征,我估计十二年后,我们一定会得到这块土地的,公子还想要什么,赶快感谢”。
重耳哈哈大笑,看着舅舅子犯的样子,知道这是为了化解自己的怒火,而委婉的提出的建议。刚才肚子叫的厉害,差点低血糖犯了,所以怒火很盛,好在舅舅的一番幽默的话语,让自己明白,不能发生冲突,便下车很尊敬的拜了农人一下,双举着土坷垃放到车上,赶车走了。
倒是让农人摸不清头脑了,愣珂珂的站在那里。
这就是:该低头时便低头,莫要称勇惹烦恼。一个农人,不值得冲突。
但是,虽然化解了一次冲突,重耳自己的肚子却不能解决问题,走到一片树林,大家真的走不动了,就停车休息起来,听着大家的肚子咕咕的歌唱,就咬着牙,喝着西北风,强行闭着眼休息。
不一会儿,跟着一起流亡的侍从介子推,从树林深处一瘸一拐的走出来,双捧着一碗肉汤,递给了重耳。
重耳大惊,现在已经是弹尽粮绝了,那里还有肉做肉汤,不过饥饿的感觉,终于抵挡不住心中的疑问,还是狼吞虎咽的喝了下去,因此重耳眼前的金星暂时的没有了,大家坚持继续出发,看着落在后面的介子推,满头大汗,拄着棍子,蹒跚的跟着,重耳想起了肉汤,就叫大伙等着介子推上来,再次的询问情况。
此时,介子推才如实的告诉重耳,是自己看着重耳饥饿的样子,就悄悄的到树林内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肉汤,侍奉公子。
重耳眼泪,花的就流了出来,连忙把介子推拉上了车子,和他一起同乘一辆车子前行,期间,重耳暗地里吧嗒吧嗒嘴,心里:人肉也挺香的昂。
真是饿疯了。
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
重耳一行,千辛万苦,一路跋涉,终于到达了齐国。
齐桓公亲自接待了重耳,因为齐桓公虽然已经临近晚年,但是齐国霸主的地位,就决定了齐桓公的视野,肯定要比卫文公高的多,也比其他的诸侯高得多,对于晋国公子重耳这个流亡公子来,虽然是落魄流浪过来的,但是这次逃亡流浪和他第一次的逃亡流浪是有很大的区别。
重耳第一次从晋国逃亡流浪到狄国,是因为逃避爸爸晋献公的追杀,虽然重耳是冤枉的,但是儿子不能违背父命,即便冤枉,也要当面的解释,而不是采取逃亡,因此当时的重耳逃亡,多少带着一些不符合礼治的东西。
可是,这次重耳的逃亡,是完全为了逃避弟弟无端的迫害,弟弟杀哥哥,哥哥又没有过错,因此逃亡就是正义的,就是令人所怜悯的,接待这样的流亡者,就是主持正义。
这完全是个政治的高度的问题。
另外,齐桓公看到了作为当时的春秋霸主国家,没有必要去刻意的关心一个流亡的逃犯,这个带着正义道理流亡的公子,就是齐国中一张牌,虽然目前这张牌很,但是如果需要,这张牌就会很大。
当年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流亡到中国,就是这个道理。
齐桓公接见了重耳,很是关心重耳的生活。
齐桓公问:“这次公子带来多少从人和家眷,我马上安排人员为公子整修馆舍,以便公子安居休息?”
重耳苦笑着:
“尊敬的大王,我哪有什么家眷,逃跑的时候就像是丧家之犬,老婆和孩子都扔在了狄国,就是几个侍臣,跟着我流浪投奔大王而已。
不瞒大王:我们是一路要着饭过来的,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寝无侍妾啊!无非是一群流浪狗而已,恳请大王收留”。
齐桓公哈哈大笑:
“象我这样的老头子,我一夜没有姬妾侍寝,就好像是过了一年一样的难熬,更何况你们年轻人啊。这样吧,请公子从我们的宗室中,挑一个美女,嫁给公子侍寝,铺床叠被,安顿生活。另外送给公子车马二十乘,用于起居使用。”
二十乘,按照最高等级规格,就是八十匹马,即便是降低规格,用二匹马拉车,也是四十匹马。再加上货真价实的二十辆车,还有宗室的美女、丫鬟等,绝对超级国宾待遇。
所以,贵族,在那个时代永远是贵族的待遇。
晋国暗杀重耳的计划,因为重耳的出走落空了,暗杀组回去报告后,晋惠公连声感叹。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此时秦国前来迎接自己太子到秦国质押的使臣,已经等了好几天了,现在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了。
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
晋惠公的太子,十一岁的太子圉,前往秦国担任质子,他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
晋太子圉是晋惠公当年做公子时,为了逃避前太子申生与骊姬之乱时,跑到梁国后,与梁国的公主所生的儿子。他是龙凤双胞胎的大哥,老是个女儿,当时兄妹俩迟迟没有出生,严重的超出了预产期,姥爷梁国国君就找了算卦大师他们父子卜了一卦,看着大肚子的梁国公主妈妈,算卦大师和自己儿子一起看着卜筮,算卦大师的儿子:
“公主将会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大师:“很对,但是男的将来会做人家的臣子;女的将来会做人家的姬妾。”
这让当时的流亡的公子夷吾很是无奈,于是给男孩起了名字叫做“圉”,意思就是养马的地方,或者是边陲的意思,古代人迷信,起一个贱名,冲抵自己的命运。女儿就直接叫做“妾”。
现在,真是应了这个法。
晋国太子的身份多么高贵,竟然因为晋国和秦国的冲突事件,被送到了秦国做抵押,这不就是做了人臣了吗。而那个女儿就在秦国做了侍女。
这都是命运的捉弄啊。
晋惠公忙于这些事情,也就暂时的忘记了远在齐国的重耳。
重耳,算是在齐国落了脚,也有了齐桓公这个靠山,暂时的有了安顿之处。可是他也象自己的侄子太子圉一样的苦命,好景不长。
在侄子太子圉前往秦国质押的当年,重耳所依靠的齐桓公出事了,生活又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齐国在鲁僖公十七年中,到底出了什么事儿?让我们在下一轮的流浪中在叙述,目前先齐桓公的死亡事件,这在春秋中是无法回避的一场悲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