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宋襄公“假仁”纵敌( 鲁僖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638年 春秋第八十五年)

A+A-

    宋襄公受了楚国的窝囊气。

    思来想去,觉着自己去年的那种“联楚图霸”的政策,是大错而特错了,想法简直太天真了,楚国没有信义,自己怎么能够想到联合他呢,当时自己的脑子真是进水了,看来要改变政策,必须打垮强楚,自己的称霸才能得到顺利的实现。

    你,一个国家的政策,不能总是变来变去,甚至连个缓冲期间都没有,一下子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实际上宋国的国力,还不足以和楚国相对抗,打打那些弱的诸侯国还算是可以,但对付强楚,宋国根本就没有胜算的把握。所以,宋襄公现在就是挑对,也应该先挑个弱的,这倒好,宋襄公因为自己受到了楚王的侮辱,就压不住火性,马上就要对抗楚国,这就是政治上的不成熟,象是街头愣头青年的样子,睚眦必报。

    楚国,当年齐国对抗他,都要联合中原的诸多诸侯国参加,这样才能对抗其进军中原的野心,楚国正是由于害怕中原诸侯群起而攻之,才南北相安无事的。

    如果仅是一个宋国,失去了其他诸侯大国的支持,根本完全不能对抗楚国,更何况楚国还有一圈的弟围着,单纯是那个刚投降的郑国,就够宋国喝一壶的,这一点,连当时的孩都能看清楚。

    所以,宋襄公大哥子鱼,就是害怕宋襄公犯了这个倔劲,才了“恐怕对宋国的祸患还没有结束”的话,真是一语中的。

    宋襄公回国复位后,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郑国却在这一年的三月份,国君再次的亲自到楚国进行友好访问,摇尾摆头,一幅弟探望大哥的样子,这让宋襄公十分恼怒,顿时想起了自己被楚国抓的时候,郑国国君当场笑岔气并他是“书呆子”的情景了。

    我这个“书呆子”,就先征伐郑国,打楚国的走狗。

    宋国征伐郑国口号的就是:“征伐中原诸侯联盟的叛徒!”,看来宋襄公此时还是要打齐桓公的旗号,可见人家齐桓公的联盟多厉害,这才是真正的图霸。

    征伐郑国,就是打楚国的脸。

    楚成王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了,而且知道,宋襄公其实就是咽不下被抓的那口气。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郑国刚投诚楚国,楚王当然不能见死不救,楚王当大哥的这点操守,还是有的。于是,楚国发兵征伐宋国,前来救援郑国。宋襄公等的就是这个会,正准备和楚国拉开架势大战一场,雪耻报仇,大哥子鱼连忙劝阻宋襄公:

    “大王,我的大王,亲爱的弟弟。

    不能打这次仗了,上天已经抛弃我们很久了,当年从我们商朝的灭亡,再到春秋的郑国郑庄公开始,宋国从原来的地主大哥位置,打成了贫农;然后又从中原的第一流的强国,打成了二流的国家,经过的南宫万的事变,又变成了三流的国家。

    幸亏,现在有弟弟你的存在,我非常的明白弟弟的想法,你想复兴宋国,这点没有错误,但是需要时间和策略,上天已经抛弃我们很久了,现在如果非要违背上天的意见,恐怕就得不到上天的赦免了,到那时,什么都晚了”。

    宋襄公现在已经红眼了,血灌瞳仁,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似乎宋襄公从来就没有听过大哥的话,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于是宋襄公:

    “大哥,既然是我们要修行自己的道德,励精图治,但是现在楚国不讲义气,不讲规矩,更不讲道德和礼治,尤其是郑国,叛变投降,一副投降派的嘴脸,这还讲不讲“仁义”二字了,所以我要征伐他们,我还要绣一面“仁义”的大旗,打着前往征伐这个不讲仁义的国家。”

    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年,冬,十一月初一,著名的春秋无义战——泓水之战,爆发了。

    泓水,现在河南柘城北三十里位置,至今已经消失了。

    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分列于泓水的两岸对峙。

    楚国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劳师远征,带着救援郑国和对抗宋国的战略目的,连夜赶路,十分的辛苦;而宋国的军队高举着“仁义”的大旗,以逸待劳,列阵等候着楚国的军队前来决战。

    楚军到了泓水对岸,发现了宋君的列队,有些犹豫,但是在楚国军法的严厉制度下,楚军开始渡河,前锋部队已经开始涉水,而大队的人马还在后面继续等候涉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会,按照兵法来:半渡而击之,是取胜的要义。

    于是,宋国军中司马(参谋长),就针对这个局面马上的向宋襄公建议:

    “大王,好会啊,这真是天助我们宋国啊!楚国的军队很多,我们的军队少,正面的冲突我们不占优势,现在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的渡过泓水,大王,赶快下令出击吧!”

    宋襄公看着散乱的楚军,微微的冷笑道:

    “不行,我们是“仁义”之师,我听古训:君子不困有困难的人,我们宋国之前虽然被楚国打败过,甚至险些亡国,现在我带领着着宋国的这些经过战火淬炼的军队,打着仁义的大旗,都是君子,我是君子中的君子,所以不能趁人之危,等着吧!”

    宋国的这个举动,着实让楚国大吃一惊,带队的楚国司令员赶到了河边,看到已经开始涉水的前锋部队,心中暗暗的叫苦,但是形势已经不可的挽回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过河,可是宋军部队竟然军阵不动,威风凛凛,这是要干什么?

    顾不了那么多了,既然宋军没有行动,就全军渡河,充分利用这个会。不一会儿,楚国的军队全部渡过了泓水,但是队形非常的混乱,有的在收拾兵器,有的在收拾湿透的军服,有的在找自己的部队,乱哄哄的散乱在河滩上。

    此时,宋国军中司马又赶快的向宋襄公建议:

    “大王,我们已经让楚军安全的渡河了,你也非常优秀的显示了“君子”的风度,趁着现在楚军不成队列的情况,我们马上出击,肯定能把楚军打败,赶下泓水,亦不快哉。”

    宋襄公一听,又是摇了摇头,然后命令自己的掌旗官,出阵走到军阵的前列,挥舞着“仁义”的大旗,令军人们齐声用低沉的声音呼喊“仁——,义——”,就好像是县衙门里面的两列班头们,在县老爷上堂的时候,高喊“威——,武——”的样子一样。

    宋襄公回头对军中司马:“我听先辈们,君子不擂鼓攻击未成列的军队,我们是君子,我们是仁义之师,不能这样,等着楚军列队。”

    宋国的军中司马,当场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这那是君子,这是傻子,打仗是见血玩命的游戏,哪有那么多的规矩,所谓的大道理都是给“书呆子”看的东西,可是国君竟然真的当起了书呆子,但是大王毕竟是大王,三军总司令,自己一个参谋还能什么,等着吧。

    宋国的军中司马,只好擦干嘴角喷出的鲜血,退到一旁,等着楚军的列队,趁此会,也好写写遗书,顺便和身边家将嘱咐一下后事之类的活动了。

    楚军莫名其妙的看着宋军的行动,负责压住阵脚的弓箭们,高度紧张,但是并没有看到宋军的进一步行动,而且还有一个人打着“仁义”的大旗的阵前挥舞,宋军齐声高喊的声音,断断续续,由于方言不同,也不知道喊的是什么,不过真的很象衙门过堂的阵势。

    楚国将领们赶快组织列队,经过一阵子的混乱后,终于列好了战斗的队形,双方开始对阵了,目前是楚军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宋军经过宋襄公的两次瞎指挥,都议论纷纷,不知道出什么状况了,只好按照指挥员的要求,站在那里“不动如山”,但是心里面直打鼓。

    此时,宋襄公威武的站在自己的战车上,看着楚军列队完成后,高喊一声:

    “擂鼓——,前进——”。

    宋军听到鼓声后,疑惑的举着刀枪,开始冲锋了。

    楚军此时的弓箭已经全部就位了,如同下雨般的箭雨,纷纷落在了宋军冲锋士兵的头上,顿时死伤一片,宋国军队开始犹豫了,宋襄公大怒,看着犹豫不决的部队,亲自驾驶着自己的战车带领冲锋。看到宋军开始气馁,楚军开始擂鼓,全体楚军发出:杀——,的吼声,军胆顿时高升,楚军开始冲锋了。

    两军厮杀在一起。

    楚军的人员优势慢慢的占据了上风。战斗中,宋襄公的亲兵卫队都拼杀干净了,宋襄公已经是光杆司令了,此时,一直冷箭,嗖——的射向了宋襄公,只听到:“噗——”的一声,宋襄公大腿中箭,但是宋襄公继续咬牙坚持,高喊“仁义——”,战斗不息。

    此时宋国的军中司马,看到宋襄公的危险状态,连忙分开众人,拼命杀到宋襄公身边,拉着宋襄公就跑,宋军士兵也已经坚持不住了,纷纷的丢下兵器四散而逃。

    宋襄公满脸流泪,看着漫山遍野惨死的宋军士兵,仰天长叹:“我是君子,按照古训作战,打着仁义的大旗,怎么还能遭到这样的惨败,难道上天容不下我吗,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宋襄公的长叹声,久久的回荡在宋军战士尸体上徘徊不熄。

    只剩下,那杆绣着“仁义”的大旗,斜插在尸体堆上面,在无力的摇摆。

    ***都: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

    但是,宋襄公似乎还没有完全参悟这里面的道理,回到国内后,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尤其是跟着战死的宋军将士的家属们,更是怒气升天,这那是打仗,这是在拿着我们家属的生命,闹着玩吧!

    宋襄公却在这次军事失败的总结会议上,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大致是这样了——

    同志们,我非常沉痛悼念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战士们,这是我的过错。

    但是我不理解的是:

    根据古人的法,有德之人,是不忍心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的,不去捉拿在黑头发中,已经有着稀疏白头发的中老年人,古代人行军打仗,不要凭借着险要的地形来取得胜利,什么埋伏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都是不正义的,所以我们是商朝的后裔,严格的遵守这些规定,不进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这都是按照前人的规矩和兵书所进行的战斗,为什么失败了,可能是上天不保佑我们的原因吧!

    大哥子鱼哈哈大笑,当场就回答了宋襄公的疑惑。

    “大王啊!你还不知道怎么行军打仗,打仗可不是书本的知识。如果强大的楚国军队在河边还没有摆开阵势,这就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因此,因为敌人犯了错误进入了险境,我们进行进攻,这怎么不可以。这是你违背了上天给你的会,就是这个样子,我还担心不能完全取胜,你担心上天和古训干什么?

    再,我们军队面前的都是我们的敌人,你不杀死敌人,敌人就杀死你,你还关心敌人是不是什么有白头发的老年人,先俘虏了再,俘虏了后你再去讲你的仁义。

    训练士兵,首先是让他们明白国耻的道理,然后才是训练他们良好的作战技能,这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杀敌取胜。

    如果敌人受伤了,还没有死干净,你就可以继续杀死他,这怎么能和不杀伤受伤敌人的道理挂钩,如果你有这样的善心,那么开始就不用杀伤敌人,如果你可怜那些白头发的老年士兵,你直接投降就可以了,何必在让我们的战士无辜死亡。

    军队打仗,就应该根据战场的情况灵活动,专注有利的战作战。鸣金击鼓,是用来鼓舞战士的士气的,利用这些被鼓动起来的士气,可以将敌人杀死在险隘的地方,楚国已经显露出巨大的战术错误,队列不成,这正是你击鼓战胜他的好会,别谈什么天意了。”

    宋襄公默默无语,陷入沉思之中。

    十一月初一开仗的“泓水之战”,楚国完胜。

    十一月初八的早晨,郑文公带着夫人芈氏和姜氏前往楚国军营慰劳楚军,这次楚军出兵救助郑国,并一举取得了胜利,是个要庆祝的事情。

    可是郑文公竟然带着两个夫人前往,这真是难以让人理解,估计是郑文公也想搞夫人外交吧,毕竟芈氏是楚国的女人,所以顺便带过来见见家里人,但是事情就开始发生的暧昧的转向。

    楚成王十分好色,大色鬼一个。

    看到两个美女少妇跟着前来祝贺,于是就刻意的表露一下自己的战功吧。

    楚成王让自己的乐师为代表,首先举行盛大的军乐舞蹈,再次敲响得胜鼓,进行部队的规模检阅,同时将斩获的宋国士兵的大量的左耳朵,当场展示,表示战功赫赫,将众多的宋国俘虏,押着在大帐前进行游行和展示。

    搞的两个妇人高声赞叹,连连夸奖楚成王。

    看着郑文公这两个美人,楚成王心里头很是痒痒,媚眼一个劲地瞟了过来,郑文公心里暗暗着急,只能装作看不见的样子,低三下四的,一幅奴才的面孔,这要是让当年的英主郑庄公看到,还不直接就给气死了。你,原先的一个中原一流霸的国家,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

    按照当时古人的礼治,军队有战事的时候,不能接近女人的用具。当时的妇人,迎送来自己家的客人,不能出大门;见到自己的兄弟也不能跨越过门槛,这就是俗话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道理。这次郑国的美女外交的行为,完全是丧失当时礼治的。

    果然,举行完这次的劳军庆祝大会后,第二天,初九,楚成王就按捺不住了。

    楚王找了个借口,亲自的前往郑国的国都进行回访,搞了一个礼尚往来的活动,郑文公当场举行了盛大的高级国宴,招待楚成王。按照最高的标准,连续上九次的大菜,而且每次上菜,郑文公都亲自的向楚君敬酒,院子里面的桌子上摆满了送给楚君的宝贝财物,还有六筐子的精美点心,真是登峰造极。

    宴会一直举行到了晚上,楚成王喝的醉醺醺的,要回大营,郑文公和夫人芈氏送到城门口,芈氏亲搀着楚成王的胳膊,看着楚成王色迷迷的样子,就安排了两个郑文公的姬妾陪同,芈氏竟然一起将楚成王送到了楚军大营里面。

    至于芈氏当晚有没有回来,就不知道了,但是那两个郑君的侍妾,当然成了楚成王晚上的神女了。这真是没法了,郑文公竟然连自己的老婆都犒劳了楚君,我们还能什么?

    有些君子就:楚成王会不得善终,甚至连男女之别,都分不清楚,所以楚成王不能成就霸业。

    这难道仅是楚成王一个人的过错吗?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完成了他称霸途中的第三步臭棋。

    宋国和楚国的关系完全破裂了,不仅如此,宋国和齐国的关系也破裂了。因为上次的“鹿上之盟”中,宋襄公轻视了齐国国君齐孝公,齐孝公没有签订盟约就生气的返回了齐国。

    这次,宋国和楚国的“泓水之战”失败,齐国趁打劫,于鲁僖公二十二年,春天,齐孝公带领齐军伐宋,包围了宋国的“缗”地,打的就是“宋国拒不参加陈国组织的在齐国会盟,破坏中原和平”的旗号。

    这对于宋国来真是雪上加霜。

    宋国北边得罪了齐国,南边得罪了楚国,就是齐桓公在世,恐怕也很难在这样的局面下称雄了,而宋襄公并不是齐桓公,更不是神仙,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梦想者。

    自此,宋襄公再也没有争霸的势力和想法了,只有好好的在宫内养伤,好在他还是在此期间,做了一件好事,为宋国积下了阴德,导致日后的报答。

    什么事?

    我们还要接着那个“伟大的流浪者”,因为这件事情和他密切相关。因为他流浪到宋国后,受到了宋襄公的隆重的礼遇,为什么?事情还得从重耳开始从狄国逃奔到齐国后起。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