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贪大求全的“联楚图霸”(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春秋第八十四年)
宋襄公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之前,楚国未能进军中原,主要是因为齐国的压制,有齐桓公这个大哥在,楚国虽然也是大国,但是总不能跃进中原一步。齐桓公一死,郑国马上叛变,也是因为楚国太强大,失去了大哥齐国的保护,就要另找大哥楚国保护。
现在,中原诸侯国集体反对宋国称霸,在齐国召开了联盟会议,竟然也将楚国拉了进去,明中原诸侯也看到了楚国的强大。
既然你们诸侯可以亲近楚国,我宋国当然也可以拉拢楚国。
于是,宋襄公就展开了与楚国靠拢,意图达到联合楚国的政治活动,这真是一步臭棋,为什么?
因为,宋襄公只是看到了楚国的强大,看到了目前诸侯国拉拢楚国的行动,因此就也想加入拉拢楚国的行列,但是宋襄公没有注意到,现在中原诸侯拉拢楚国,是为了增加对抗宋国的砝码,而没有意图称霸的企图,拉拢楚国是为了结交盟友,扩大势力。
可是,宋襄公有称霸的企图,拉拢强大的楚国,想当楚国的大哥,这既是原则上根本的不同,楚国根本就不可能认宋国为大哥。
现在的楚成王除了只佩服齐桓公外,其他的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更何况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宋襄公,双方接触谈判一下,相互利用是可以的,但是想让宋襄公当楚国的大哥,肯定不行。
所以,宋襄公没有注意这个自身的缺陷,就片面的认为,只要是和楚国结盟,楚国就一定会拜服在宋国的脚下,这就是异想天开,是天真,是要吃苦头的。对待这样的对,只有先打服了他,才能征服他。有时候,国家之间是要靠实力和拳头的,而不单纯的是教和礼治。
()量力而行、不自量力
楚国这两年很是风光。
自从被老虎奶大的孩子斗榖於菟(斗子文)上台后,楚国东征西杀,收复了很多的弟,成为了南方的巨无霸。但是在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合体系下,总是不能进军中原,只能等待时了。
终于,楚国熬到了出头的日子。
中原诸侯的大哥,齐桓公死了。
好事马上就来了,郑国看到大哥已死,没有了靠山,马上就投降了楚国,让楚国兵不血刃的就获得了一个臣服的中原诸侯国,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鲁僖公二十年,楚国的弟国家随国,带领着汉水东边的一些城邑类型的微国家叛变楚国,被斗榖於菟带兵,象秋风扫落叶一样的给打了落花流水,乖乖的回来继续当楚国的弟,这更是显示了楚国的强大。
为此人们讽刺随国的这个行为,简直就是“不自量力和没有量力而行”的行为,左传是这样记载的:随之件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这就是“量力而行”和“不自量力”的成语出处。
为此,诗经,召南,行露的第一句诗,就映射了这个事情: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意思就是:道上露水湿漉漉,我岂不想早赶路?怎奈露水令人怵。
楚国这样牛,宋襄公就打起了楚国的主意。
并且,主动的派人前往楚国进行友好外交访问,提出要组织国际大国之间的谈判会盟,基调就是:北方当然是齐国,中原是宋国,南方代表就是楚国。建议三国进行会商,进一步组织天下诸侯联盟的国际大会,当然宋国、齐国、楚国带头参与组织,肯定就是常任理事国了。
楚国当然很愿意参与中原的事务,以前中原人都不用正眼看楚国,瞧不起楚国,楚国是南蛮,没有文化,是野人,现在开始重视我们楚国了,参加就参加,于是便很痛快的答应宋国的建议。
宋襄公搞的这个事情,让大臣藏文仲知道了,马上就跑到了宋襄公那里劝谏国君:
“大王,我的国君,你怎么了?
怎么能去和楚国联系,怎么能够这样骚操作,要知道,己之所欲,人之所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自己的欲望推送给别人,就是你和别人都能得到欲望的东西,这样事情是可以办的;但是强迫别人来满足你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不可以成功的事情了。
醒醒吧,大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多好啊。
宋襄公瞥了藏文仲一眼,随口:
“你懂什么,我可是高瞻远瞩啊!”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吧,人家齐桓公之所以称霸,是从善如流;而宋襄公确是刚愎自用,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
鲁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在宋国的建议强烈要求下,在宋国的鹿上,“宋国、楚国、齐国”三国首脑聚集在一起,召开“关于如何团结在宋国周围,建立以宋、楚、齐三国为核心的,整合各国诸侯国并成立联合组织”的会议。
这次大会上,宋襄公向楚国和齐国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议题:
楚国不要搞团体,要搞大联合,建议楚国将其周围诸侯国,纳入到宋国为首的诸侯国集团中来;
2,三国联合共建诸侯联合国体系;
3,马上召开诸侯国联席会议。
对此,楚成王心中暗笑,这个宋襄公脑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以为召开个会议,就能让我们楚国奉其为霸主,这不是太天真了吗!还要将我们楚国几十年用鲜血拼出来的弟国家,交给宋国,这不是痴人做梦吗!
好在,楚国上次在齐国参加中原诸侯会盟会议后,这一次又参加宋国组织的诸侯会盟,楚国进入中原诸侯国系列,已经成为了定局,这是让楚成王很高兴的事情,看着宋襄公十分神气的样子,也就哼哼哈哈的敷衍着宋襄公了。
但是,齐孝公心里很不是滋味。
实话,这次会议齐孝公本身就不愿意参加,他早看出了宋襄公的野心,但是总归自己登位的过程中,宋襄公帮助过自己,所以现在不来,就太不给宋襄公面子了,看着宋襄公的骄傲的样子,齐孝公心里暗骂:
我们齐国才是真正的霸主,我爸爸刚死,你就有了野心,简直是不把我们齐国放在眼里。
尤其是,在最后签订盟书的时候,宋襄公竟然当仁不让的首先签字,这还好,毕竟宋国是东道主国家,而且爵位也是公爵,还与自己有恩。
但是宋襄公签完字后,竟然将签字笔递给了楚成王,而且楚成王竟然也接着就签字了,这太不讲道理了,楚国是子爵国家,排在齐国侯爵国家之后,论爵位,第二个也应该是齐国了,而且楚国一直都是被齐国压着的国家,现在出现了这个情况,齐孝公很是愤怒。
当楚成王将签字笔递给齐孝公的时候,齐孝公微微一笑,:
“这次盟会上,楚国是重要的宾客,只要是你们楚国签字就完全可以了。
再,去年我们在齐国也签字了盟约,这次就不必非让我们齐国签字了”。
宋襄公也觉着齐孝公的对,自己这次就是冲着楚国而搞的盟会,下一步必然要争夺齐国的霸主地位,齐国不签字,正好,到时候宋国也好有个借口,也就打着哈哈没什么。
剩下的仪式就非常潦草了,举行完了仪式后,齐孝公连夜返回了齐国。
路上,齐孝公大骂宋襄公无理。
楚国很是高兴的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同意在今年秋天继续召集楚国的众位弟诸侯,一起再到宋国的“盂”地会盟,召开全体会议。
宋襄公很是高兴,但是被国内的不同声音搞的很烦,比如:公子目夷(大哥子鱼)又开始叨叨了:国争当盟主,就是灾祸啊,宋国恐怕要灭亡了,如果发生战争而不灭亡,这就是很大的幸运了。
这让宋襄公很是烦恼,自己想办点事业,总是有人在旁边三道四的,这样的前人古训,那样的做人道理,烦不烦。
(2)轻车简从,宋襄公被捉
终于,鲁僖公二十一年的秋天,一大帮子的诸侯国,在楚国的带领下来会盟了,你看看都是谁:宋国、楚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就是没有齐国、鲁国和卫国。
而且这一大帮子的国家,有个很大的问题——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
这些国家都是楚国的弟,没有其他的中立国家,只有宋国是这个系统之外的国家。
陈国,就是去年组织楚国一帮子弟们到齐国会盟,来对抗宋国图霸的发起国;
郑国,是宋国的世仇国家,刚刚投降了楚国;
曹国,一直不服宋国,被宋国连续的征伐了多次;
其他的蔡国、许国是楚国的铁杆弟,再加上楚国这个大哥。
宋国不是老虎,就算是老虎,这一群狼围着老虎,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宋国的左师,宋襄公的大哥子鱼,看到了这个局面,但是宋襄公却没有看到这个局面,还沉迷在自己图霸的美梦中,认为是楚国接纳了自己的意见,带着众位弟前来投诚,简直是太迂腐了。
大哥子鱼对宋襄公:
“我前面的祸患,恐怕就会发生在这次的会盟中了,大王的欲望简直太强烈了,让人都受不了了,就是欲火焚身啊!楚国是夷国,强盛而又没有道义,请大王这次带着护卫军队和保镖前往吧。”
宋襄公拍拍大哥肩膀,哈哈大笑:
“大哥你太心了,我这次和楚君召开的是君子和平大会,并好只带着自己车辆,轻车简从的集合,让我带着军队和保镖前往,这不是表示我害怕吗,我是霸主,我怕谁,让人家瞧了我们反而不好,我是仁义的,不惧怕这些,正义无敌,真理万岁”。
“轻车简从”的成语出典于此。
于是宋襄公带着自己的一架马车,穿着宽袍大衣,像一个飘飘的神仙一样,前往“盂地”与这一群饿狼会见,真是孤胆英雄啊。
楚成王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也没有看过什么道德文章,上次看着宋襄公的样子,就很是感到搞笑,这次自己带着众位弟前来开会,宋襄公竟然相信上次两人随口的“简车而会”的法,一个人前来了,这不是个傻瓜,又是个什么,正好,守着诸位的弟,让我这个大哥也显现威风,张张志气,抓一个中原的国君给大家玩玩。
于是,就派了一个班的武装战士,一枪不发的抓获了宋襄公。
搞的宋襄公一头雾水,连声给楚成王讲解:仁义道德。
并现场普及:春秋道义。
人家楚成王根本不听,反而哈哈大笑,准备带着宋襄公直接出兵征伐宋国。尤其是旁边的郑国国君,更是笑得岔了气,指着宋襄公的鼻子:书呆子,书呆子啊!
简直把宋襄公气的背过气去。
宋襄公只好在征得楚国同意下,派人前往宋国报信,传达楚国的意见:
马上命令宋国开城投降,宋襄公已经被俘虏,如果宋人不把宋国交给楚国,那么楚国将要杀掉宋襄公,你们的大王。
消息带过去了,但是传信的使者,悄悄的找到了子鱼,秘密的传达了宋襄公的口信:
马上让子鱼登基当国君,本来这个国家就应该是大哥子鱼的,所以这次正好还给大哥,宋襄公非常后悔不听大哥的劝阻,导致目前的这个局面,后悔啊,后悔——
子鱼马上连夜召开政治局秘密会议,讨论目前的这个状况,经过一夜的讨论,第二天,宋国让信使向楚国带回了宋国的答复意见:
宋国坚决不投降。
我们宋国现在在神灵的保佑下,经过研究并决定,子鱼正式继承宋国国君的位置,现在宋国已经有国君了,其他的你们看着办吧——,要来,我们有猎枪,来做客,我们有美酒,这就是我们最后的答复。
楚成王一听也傻眼了,没想到中原人就是有办法,一夜的功夫,就树立出一个国君,这真是玩智力的,自己还是远远的不如,现在宋襄公一夜之间,从本来的黄金万价变成了一文不值,要挟看来是不成了,如果真的杀了他,反而给楚国造成名声上的极大伤害。
本来挺好的局面,现在宋襄公成了烫的山药了,而且,还扔不出去了,这真是大反转。
这怎么办?
思来想去,还得政治段解决,既然中原诸侯中齐国已经与楚国和好,郑国投降,剩下了鲁国了,能不能通过这个事情来拉拢一下鲁国,趁搞好两国的关系,也是不枉抓了宋襄公一场,对,就这么干!
当时,鲁国是周王室的同姓国,又是代替周王室进行一些重大礼仪的国家,比如,周王室嫁娶闺女了,宣布周礼了,接收诸侯国的献捷了等等。
献捷,就是诸侯国对外作战取得胜利后,向周王室敬献战利品的形式,因此楚国就像利用这个规定,提出了宋国企图压制诸侯,野心称霸,现在已经被以楚国为首的诸侯国们擒获,敬献给周王室,需要鲁国代为周王室接收这个重大的礼物。
这倒好,宋襄公一下子变成战利品礼物了。
宋襄公十分的郁闷。
鲁国,接到楚国的这个通报后,也很是为难,知道楚国想把烫山药扔给鲁国,鲁国接收也不是,不要也不好,政治斗争往往都是很精彩的。
所以鲁国连夜开会,研究对策,最后向楚国做出答复:
至于献捷,就不要搞了,毕竟这次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允许,而且宋国是前朝商朝的后裔,对于周王室来,也是客人的地位,抓起人家的国君不太好,这样吧,鲁国建议:借着这次诸侯们的会盟,我们鲁国提出在薄(河南商丘地区。宋国的地盘)地,继续召开会盟大会,这次我们鲁国也参加,大家彼此和平万岁,至于宋襄公就直接放了算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
楚成王哈哈大笑,连连点头,这次本来反对的宋国的会盟,变成了和鲁国的会盟,也是一个想不到的好事,算是玉作天成吧,这样又和鲁国缔结了友好的盟约,看来中原诸侯指日可待了。
鲁僖公二十一年的冬天,鲁国国君亲自前往薄地,与楚国为首的各位诸侯国缔结盟约,并且在鲁国的和下,楚国将宋襄公释放了。
(3)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现在由于齐国大哥的衰落,以及宋襄公的图霸行动,诸侯们都知道了现在世界正处于空隙期间,以前很多大哥制定的规矩,现在可以尝试者破除,宋国能够这样做,我们其他的国家为何不能?
邾国开始尝试了,邾国靠近鲁国,周围是一圈鲁国的弟诸侯国: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等,这些都是风姓的微诸侯国家,主要就是负责主持大皞和有济的祭祀,大皞就是伏羲氏先祖,风姓的老祖宗。有济,就是济水。
所以,这四个诸侯都是大皞的后代,又居住在济水周围,因此就负责对大皞和有济进行祭祀,并且侍奉和服从中原的诸侯们,此地的老大是鲁国,因此也就是鲁国的弟了。
邾国,和鲁国本身就不十分的和睦,整天的偷鸡摸狗,相互的争斗,但是邾国还是相对的弱一些,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邾国也开始在这个会中蠢蠢欲动了。
邾国,首先针对的对象是须句国。
须句国,是现在鲁国国君鲁僖公的母亲成风的娘家国家,政治影响非常大,只要是邾国顺利的灭掉了须句国,就等于是灭掉了鲁国国君的姥姥家,这对于鲁国就是一种巨大的象征压力。所以,邾国在鲁僖公二十一年,趁着宋襄公和楚国的争斗中,鲁国忙于和楚国和宋国的矛盾,不得分身的会中,一举灭掉了须句国。
须句国的国君逃到了鲁国。
鲁僖公的母亲成风当然很生气,自己的娘家被灭掉了,这怎么能行,这是欺负须句国家没有人了,于是成风待鲁僖公回国后,就对鲁僖公:
“孩子,我们尊崇对太皞和济水的祭祀,这是先人留下的制度;保护周围的弱国家,这是现在周王朝的制度;这个南方的蛮夷邾国,竟然不顾这些规矩灭掉了须句,就是扰乱和平的国际秩序,也是对周王室的巨大祸患。
如果我们能够维护须句国的存在,就是尊崇对太皞和济水的祭祀,缓解王室的祸患啊,更何况,大道理就不了,须句是你姥姥国家,现在邾国打你姥姥,儿子,你看着办吧!”
鲁国本来因为刚死了大臣季友,还是处在蛰伏的时期,最近也没有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没想到,宋襄公被楚国逮捕,搞了个轰动世界的国际事件,现在楚国又主动的借此会和鲁国结盟,体现了鲁国的地位和身份,也受到了楚国的重视。于是鲁僖公的责任心燃烧了起来。
我们鲁国也是地区性的重要大国,须句是姥姥家,不能看着被欺负,既然目前国际秩序有点混乱,那么就趁也张显一下鲁国的实力吧。
帮助楚国处理完宋襄公的事件后,在和楚国结盟的良好大局前提下,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年,春天,鲁国攻打邾国,突然袭击,一举夺取了被邾国灭掉的须句。
然后,在鲁国的主持下,须句的国君再次的回国建国。
鲁僖公的年轻人那颗雄壮的心,顿时迸发出豪迈的感受,原来,鲁国也可以在中原中逐鹿。
邾国当然要反击了。于是,邾国组织了全国的精锐部队出兵攻打鲁国,就是为了报复须句之争。
之前了,邾国的军事实力不如鲁国强大,这次又是邾国主动反击,鲁国以逸待劳,所以鲁僖公就非常的轻视邾国,领着鲁国的军队来抵抗邾国军队,甚至连侦查部队,预备军,留守防备等工作,都没有认真的展开,就准备出战了,太轻敌了。
鲁国的大臣臧文仲:
“就军事而言,国家无所谓大之分,不能因为大而轻视敌人,如果不设防备、不侦查、不留预备军等,就是军队的数量多,也是不可靠的。
诗经,雅旻里面: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意思就是:不敢空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诗经,周颂,敬之中: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意思就是指:
心谨慎莫忘记,上天监察最明显。
保持天命真困难,莫高高在上面。
所以:以周先王那样的美德,尚且还可能碰到困难,哪有不戒备的道理啊!更可况我们是国,所以国君不要以为邾国,就不戒备,蜜蜂和蝎子(虿)虽然很,很是毒性很大,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鲁僖公觉着臧文仲有些故作神态,畏敌如虎了,年轻人总是好胜,所以根本就不听臧文仲的意见,还是擅自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作战了。
轻敌,就是要遭到失败的。
鲁僖公二十二年,八月初八,真是好日子,鲁国和邾国的军队在“升陉”地区作战,鲁僖公带领的鲁军大败,鲁僖公在逃跑的时候,自己的头盔都丢失在战场上了。
邾国直接把缴获的鲁僖公的头盔悬挂在邾国首都的城门上,不过邾国虽然胜利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因为邾国在这次的战斗中,死亡损失的士兵很多,胜利有些得不偿失。
于是,鲁国和邾国,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蛰伏起来,跟着中原局面的大潮流前进了,也没有了其他的想法了,他们只能看着宋襄公继续在做霸主之梦了。
(4)宋襄公复位
鲁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冬天。
宋襄公终于在鲁国的和下,被楚国释放了。
来时轻车简从的宋襄公,走的时候也是轻车简从,一审依然是白衣飘飘的驾车离开了薄地,不过这次他不能直接返回宋国了,因为他来的时候是国君,回去的时候已经不是国君了。
宋襄公只能暂时的进入了卫地,先离开了楚国的控制,卫国是宋国的传统盟国,下一步怎么走,先落下脚再吧。
宋襄公越想越窝囊,原本是自己主张的会盟大会,却变成了让鲁国得到了利益,而且楚成王太可恶了,竟然无端扣留自己,让自己承受了这个奇耻大辱,现在怎么办,国内大哥肯定是已经登基了,自己回去岂不是添乱吗,就这样宋襄公就一直的盘桓在卫国,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宋国很快的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哥子鱼马上派人前往卫国迎接宋襄公。
开始宋襄公心里很害怕,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得知大哥子鱼并没有实际的登基,只不过是吓唬楚国而出的计策,宋国国君的位置还给他留着,顿时宋襄公热泪盈眶,并且狠狠额咬着牙:“此仇不报非君子”。
子鱼听宋襄公的表现后,深刻的叹了一口气:“看来这次的祸患,还没有深刻的教育我们的大王,肯定还不会完结,这个惩罚,还不足以让国君引起警示,发奋图强,暂时放弃争霸的想法啊——”
果然,回国后,宋襄公又下了第三步臭棋,当然也是最后一步的臭棋,这步臭棋下完后,宋国再也没有任何的力量去图霸了,也走上了没落之路。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