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晋文公的“泼风刀”(上)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冬天,楚国征伐宋国,形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产生了“蝴蝶效应”,顿时让整个的中原大地忙碌起来了。
遭到楚国的进攻,宋国连忙派大臣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对大臣们:
“现在宋国向我们求救,如果我们放弃不管,那么宋国就会与我们断交,当年宋国对我有恩,有恩必报,这才是君子。
我们虽然和楚国也有联系,当年楚国也很盛情的招待了我,我们也可以向楚国求情,要求楚国退兵,但是如果楚国不同意怎么办?如果我要是攻击楚国,秦国和齐国如果不同意,又怎么办?”
一下子,晋文公提出了三个问题:,宋国能不能救?2,楚国可不可求?3,齐、秦插如何处理?这是困扰晋文公的国际关系的问题,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晋国“总参谋部”的军事会议的进程是这样的——
大臣先轸:
“现在是报答宋国的会到了,我们救援了宋国的灾难,就能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从而初步奠定霸主的基础,胜败与否,就在这一仗了,不如想个办法,既能避免和楚国交战,又能退了楚军,就再好不过了。”
晋文公眼睛一亮:“这可以吗?有什么办法?”
狐偃在一旁点头赞许,缕着胡子,自言自语的:
“现在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同盟,最近又与卫国建立的婚姻关系,我想,如果趁这个会攻打曹国和卫国,楚国肯定会救助这两个国家的,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进攻了。”
先轸:“对,就这样办,攻其之必救”。
晋文公哈哈大笑,狠狠地拍了先轸的肩膀:
“太好了,就这么办,我们对付曹国和卫国的理由太充分了,征伐的布告由我来写。”
打曹国,对于晋文公来全部都是动力。
实话,当年在他落魄流浪的时候,别的国家势利眼,不接待他,这都可以理解,毕竟那时他,确实就是一只“落水狗”,我们不能要求世界上所有人,都要和圣人一样的标准,都能善良的接待自己。
但是,这个曹国的国君却真是下流,不接待自己可以,可你不能侮辱我。晋文公痛恨曹君变态,偷窥他洗澡,很淫荡,失去了一个做国君的基本道德水准。
晋文公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情,头皮还发麻,被一个带着好奇的猎奇心态,细细观看裸体的滋味的人来,是很不好受的。所以,重耳当上国君后,第一个要收拾的国家,必定是曹国。
所以,对于晋文公来,打曹国根本不用动员,打就打,干就干,准备好冲锋枪,还有榴弹。而且是晋文公亲自执笔书写檄文,狠狠的在文章上发泄的一番,然后把笔一扔,挥高喊:准备出兵伐曹。
你看看,很多事,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当年,人家重耳流亡的时候,就是曹国和卫国这两个国不礼貌,这会儿,受到惩罚了;而宋国在危难之际,还隆重接待晋文公,这会儿,得到了报恩了。
重耳,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如漏之鱼的公子了,他是现在晋国国君,自从重耳当上国君后,晋国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始扩军,由原来的二军,扩展成三军。
晋国的军事力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慢慢的发展壮大。
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年,晋国的曲沃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的宗主,并奉周天子命令建立一军,其实也就是诸侯的军事水平;
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年,晋献公开始扩充军队,命令建立二军,晋献公是上军总司令,太子申生是下军总司令;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命令建立上、中、下三军。按照之前的尊卑原则,原来的二军建制中,君王是上军总司令,最为尊贵;太子仍是下军总司令。
现在,晋国又增加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军,晋军变成了三军,君王也不适合继续留任军事指挥岗位了,君王应该是三军总司令,因此需要重新调整一下了,三只军队的指挥员都让谁当?这可是晋国重大的人事安排。
赵衰:“我推荐郤毂”。
晋文公:“为什么?”
赵衰:“我经常听到他的谈论,他喜爱礼乐,熟悉诗书,军事知识理论丰富,而且快五十了,还孜孜不倦的爱学习,好上进,他道德很好,亲爱士兵,请你任命他吧。”
于是,晋文公就认命了郤毂为中军元帅,郤溱为副司令员辅佐。
中军是全军的核心,一旦确定了人选,其他的就好办了,晋文公心中早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就任命狐偃率领上军,狐偃让狐毛担任自己的辅佐。
晋文公想任命赵衰为卿士,也就是三军总参谋长的位置吧,但是赵衰还是推辞了,他:“栾枝非常的公正和审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博学多才,各个都比自己棒。”
于是,晋文公让栾枝担任了下军元帅,让先轸辅佐他。
赵衰举贤为能,三让官职,这里就是二让,后来还有一次,让给了狐偃上卿的位置,得到了晋文公的赞赏,也得到后人的赞赏,也为赵氏家族的后代留下了阴德。
看看晋国三军的强大阵容:
上军主帅狐偃,狐毛副将;
下军主帅栾枝,先轸副将;
中军主帅郤毂,郤溱副将。
三军总司令晋文公,荀林父驾车,魏犨(,魏武子)担任车右。
晋国早就厉兵秣马,等候着会了。
所以,晋国现在有这样的虎狼之师,别打曹国,就是顺便打了卫国也没有问题。
()攻曹、伐卫
晋国攻曹有一个问题,从晋国前往曹国,必须要路过卫国,也就是晋国的东边是卫国,卫国的东边,才是曹国。
于是,晋文公就向卫国明了曹国的可恶,要借路卫国去征服曹国,卫国的国君肯定不会答应,经过之前就有“假途灭虢”的老毛病,这次又要想卫国借道,肯定不行。
所以,卫国就拒绝了晋国的借道要求。
其实这里面,不单纯是“假途灭虢”的教训,还有更深的原因。因为,第一,卫国和曹国都是楚国的弟,是同盟国家;第二,才是晋国有“假途灭虢”的历史,晋文公的爸爸就是借路,结果最后连借路的国家也给灭了,所以肯定不行;第三,晋文公这次伐曹的口号就是报复当年的不敬,而卫国当年也曾经不敬重耳,因此卫国和曹国是“同病相怜”。
晋国战术是先攻击曹国,让部队穿插到卫国的背后,吃柿子先从软的下,突然袭击,率先干掉曹国,这样可以根据战况,再决定如何对付卫国,不能一开始就造成卫国和曹国的联合,增加敌人的力量,要各个击破。
卫国明确的表示不借道给晋国。
晋文公只能先咬着牙绕道了,晋军绕到南河(今河南汲县南)向南渡河,然后再向东进发,绕到了卫国东面“五鹿”这个地方。这里距离曹国已经很近了。卫国的五鹿,就是当年晋文公在没有受到卫文公招待后,离开卫国前往齐国时所路过的地方。
当时重耳差点饿死,到路边的野人(农人)要点饭吃,可是野人竟然嘲弄的给了重耳一把土块,要不是舅舅子犯解释“这是卫国人给重耳土地”的意思,当时重耳非和这些野人干上一仗不可。
什么“敬献土地”,其实就是瞧不起当时的流亡的重耳,敬献,这只不过是怕自己和当地人打仗,别惹事生非的劝阻之词,重耳也不是个傻瓜,当然心里明白了,就哈哈大笑的收下了“土块”,感谢了当地野人敬献“土地”的行为,甚至于让当时的卫国野人,都感到这个晋国公子的脸皮真厚。
现在,重耳再次绕过卫国的国都,经过“五鹿”这个地方了。不过,这次重耳可不是落魄公子,而是晋国的国君;上次重耳带着几个已经快饿昏的书生,现在重耳带领的是晋国三军虎狼之师,上次重耳收了“土块”,是带有诙谐性质的半玩笑话,那么现在,重耳就真的要收取这块土地了,就不再是玩笑话了。
既然要收取卫国这块土地,就别犹豫,兵贵神速。
再,“五鹿”这个地方,也是卡在卫国和曹国之间的必争之地,否则,卫国一旦出兵,就会出现在攻击曹国的晋军背后,此地必取之。
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正月初九,晋军渡过黄河后,先轸帅本部军队攻打五鹿,以先声夺人的声势,令兵士在所经过的山林遍插旗帜,恐诈卫人,卫国始终没敢出动。晋军顺利攻占五鹿,俘虏卫国大夫昭子,抢了戚田,先轸这次真是出了大风头。
俗话:事在人为。
先轸的会来了,因为在晋军刚打完了五鹿战役,获得巨大胜利后,晋军的中军主帅郤毂生病死了。于是,晋文公就临阵任命先轸接任主帅位置,担任中军主帅。先轸本身应该是下军的副将,现在一下子就提拔成了中军的主帅,一下子连升二级,关键是晋文公看到了先轸的具有高尚的德行。
晋文公又让胥臣,补充了先轸升职后的下军副将的职位。
“五鹿”这一仗打的太漂亮了,旗开得胜。晋军的胜利让齐国也很高兴,本来齐国就因为卫国擅自灭掉邢国,而且积极撮合了莒国和鲁国的纠纷,建立“卫、鲁、莒”三国军事同盟的事情,而记恨卫国,现在晋国攻击卫国,是有利于齐国的好事。
去年,齐国为了报复卫、鲁、莒三国的同盟,首先入侵鲁国,准备敲打一下他们,但是最终在鲁国大夫展喜的忽悠下,齐孝公退兵回国了。但是,谁想到鲁国竟然派人到楚国求救兵,暗地里玩阴的,导致楚国带着一大帮的弟兄包围了宋国,还在齐国的“榖地”安排了公子雍的武装割据势力,让齐国陷入混乱,活活的把齐孝公给气死了,这是多么的无耻啊。
现在晋国接受宋国的求救,终于出兵了。而且剑指曹国和卫国,齐国简直是太痛快了。
于是,齐国国君马上派人联系晋国,两国首脑在卫国的“敛盂”,即现在河南濮阳县东南地区,进行会盟,北方两个大国,结成友好的战略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楚国,这太符合两国的国际利益了。
卫国受到晋国这一顿痛扁后,丢失了“五鹿”,眼看着晋国又和齐国结盟了,这样发展的局势不太好,一旦晋国和齐国结盟,卫国就是夹在这两国之间的“馅”了,东边是卫国,西边是晋国,这个形式太恶劣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卫国就又死气白咧的要求参加晋国和齐国的盟会。
晋文公当然不会同意了,好好的借道,你不答应,现在我攻下了你的“五鹿”,你看着我们的势力大了,又来结盟,肯定不行,这次的军事目的不是为了结盟,而是为了通过打击卫国和曹国,让楚国撤销对宋国的包围。
卫国碰了一鼻子灰,没有办法了,总是要找个大哥靠着。
于是,卫成公就想投降楚国,但是卫国的大臣和老百姓接受不了这个决定,卫国和齐国是具有良好传统的国家,而且卫国与宋国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作为诸侯之间的相互通婚是可以的,但是要投降依附于楚国,无论从哪个那个角度,都让卫国人接受不了。
所以,在卫成公提出这个“降楚”意见后,顿时被朝廷上下官员否定了,卫国人赶跑了卫成公,也想通过这个行动,来取悦于晋文公,以达到双方和解的目的。
卫成公离开了卫国的国都,跑到了卫国的“襄牛”地区暂时安身,等待时的变化。
目前,卫国的处境十分危险,晋国的军队占领了“五鹿”,如果继续进攻,估计不用等到晋国去攻打曹国,这样下去,卫国很快就完蛋了。卫国目前最具有军事实力的驻守军队司令,是鲁国的将领公子卖。以前,因为卫国军事实力不行,所以鲁国作为友好盟邦,也派了部分部队驻扎在卫国,驻扎支队的支队长,就是鲁国的公子卖。
鲁国一看卫国被晋国打了稀里哗啦,而且晋国和齐国建立的同盟关系,自己马上就要被孤立起来了,上次和齐国闹纠纷,就是因为与卫国和莒国的同盟协议,现在卫国直接快死了,鲁国也很危险。
况且,楚国的军队包围着宋国的首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有结果,楚国分兵救援卫国的部队又打了败仗,没有完成救助卫国的目的,怎么办?
鲁国急眼了,为了表示对晋国的友好,鲁国竟然找了个借口,把驻扎在卫国的鲁国支队司令公子买给杀了,用自己将领的人头去取悦晋国,可见现在鲁国已经沦落为二流国的可怜相。
当然对楚国,鲁国可不敢杀公子买的真实意思,撒谎向楚国:驻扎在卫国的公子买,竟然擅自离开岗位,跑回了鲁国,为了严明军纪,所以就把公子买给正法了。
所以,很多历史的真相,完全是被虚构出来的,剩下的只不过是一纸笑谈而已。
晋国顺利的解决了卫国,占领了“五鹿”,造成卫成公逃亡,目的基本达到了,效果比预想的要好很多,晋文公的目光和仇恨还瞄在曹国身上。于是,开始进入曹国进行征伐。
俗话,曹国早就知道晋国的目的,当然也知道晋文公不会原谅曹君的,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死之战,决死之战。因此,有了这种决心,即便是国,也会同仇敌忾,这是敌方所要尽力避免的局面,但是重耳对曹国的仇恨,已经挡不住了。
曹国之战,注定就是一场血战。
果然,在晋军攻打曹国的城门的时候,曹军奋死抵抗,死了很多的晋国士兵,尸体堆满了城门洞子,还是没有攻下曹国都城,曹军竟然把晋军的尸体挂在城墙的垛子上,一排排的,十分惨烈。
晋文公看到这个场面,十分的担心。
晋文公正犯愁这样的消耗战,就听到周边赶马车的人议论纷纷:
“曹国人太狠了,竟然能这样对待我们战死的士兵,不如驻扎的曹国人的墓地上,挖他们的祖坟,看看到底是谁更狠。”在那个时代,“挖祖坟”是很恶毒的行为。
于是,晋文公也没有办法了,只好按照众人的意见,将晋军进驻到了曹国人的祖先墓地上周围。
曹国人一看,真的害怕了。
实话,晋国士兵死了,无非是尸体受到侮辱,但是我们曹国人,不但一定会战死,而且连祖先的灵魂都得不到安宁,这肯定不行,所以就连忙把晋国士兵的尸体收起来,用水擦洗干净,并装在棺材里面,恭敬的送到晋国的大营中。
晋军一看曹国人来送尸体了,城门大开,于是就趁着这个会,瞪着充满血丝的眼珠子,声嘶力竭的拼着命,杀进了曹国首都。
鲁僖公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晋军攻入了曹都,并将曹国的国君曹共公一举抓获。
当场在晋文公的主持下,晋军列举了曹君的罪状:,避贤扬恶,罪莫大焉;指责曹君未能任用曹国贤良的大臣僖负羁(就是当年听老婆的话,给流亡在曹国的重耳送美食和财宝的大臣);2,腐化堕落,极度奢靡;指着曹君仅是身边跟着乘车的佞臣,就有三百多人;3,性格变态,偷窥隐私,指责曹君当年偷看晋文公洗澡的事情。
然后,把曹君关押起来,等候处理。
僖负羁是当年对晋文公有恩的人,因此晋文公要报恩,要求晋军士兵不得擅自进入僖负羁的家中,赦免所有僖负羁的族人,这是报恩的表示。
谁知道晋军大将魏犨和颠颉(je)发火了,大声喊道:“我们这些拼死拼活有功劳的不去奖励,还去给什么僖负羁报恩!”于是,就放火烧了僖负羁的房屋,你,这个僖负羁多倒霉,还不如不报恩来,晋文公一报恩,竟然连房子都烧没了。
晋文公十分的震怒,一则,大将不听军令,以后难以节制;二则,君王报恩,利于统治道德的传播,而非单纯的报恩;三则,这样结果,容易让人诬陷晋君忘恩负义,真是太令人气愤了。
于是,晋文公就对魏犨和颠颉动了杀心。
正好听,魏犨胸部在这次攻曹的战斗中,为了保护晋文公而受了伤,心中还是有些爱惜这员大将的,便派人去假装慰劳魏犨,看看他的伤情,如果伤重不治,就借这次事件杀了他,反正都是个死,不如借他的头给自己立威。
魏犨知道自己惹了祸,听到晋文公派人来慰问自己,心里就犯了嘀咕,按理自己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烧了僖负羁的房屋,君王不来责骂也就罢了,反而来慰问自己,这不是个好事,摸着自己的伤胸,魏犨明白了里面的道理,就马上用纱布扎牢了自己的胸膛,咬着牙,接待了使者,并感谢使者:
“感谢大王对我的关心,我这不是好好的吗!”着就向前跳了几下,然后又倒着身子向后蹦了几下。
使者回去给晋文公了后,晋文公就饶恕了魏犨。
但是,命令人按照军法杀了颠颉,把他的头颅悬挂示众。撤销魏犨为晋文公战车车右职务,由舟之侨担任车右。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