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退避三舍,晋文报恩(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2)退避三舍晋文公报恩
楚国令尹子玉带领的楚军与晋文公带领晋军面对面的碰到一起。
晋文公马上就命令晋军压住阵脚,看着黑压压的楚军列阵,晋文公紧皱着眉头,开始命令晋军有秩序的缓缓向后撤退,要知道,两军对阵后的撤退,是非要需要技术的,如果控制的不好,很有可能被敌人利用或者造成失控的局面,将撤退变成溃败。
所以,一般来,两军列阵后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不能随便撤退的。
晋文公下令撤退,让晋军的将领们感到十分无奈和不解,纷纷对晋文公:
“大王,我们为何撤退?
现在是国君你带领着我们的晋军,而楚军是楚国的令尹子玉带领,我们是君王领军,楚国是大臣领军,这就是级别不同。
即便是按照军礼,如果非要有一方撤军,也应该是大臣领军一方后撤,以回避君王。现在倒好,我们是君王回避大臣了,对于我们这些军人来是耻辱啊,我们感情上受不了,我们想浴血奋战,战死疆场。
再,楚国的军队已经出征很长时间了,劳军远征,士气已经没有了,我们是威武之师,胜仗连连,所以,为什么要撤退?”
晋文公微笑着不话。
身边的晋文公的舅舅子犯,非常明白自己这个外甥国君的意思,看着军官们一副焦急的样子,就哈哈大笑,对着军官们:
“晋国的勇士们,虽然你们的都有道理。但是,今天不一样——”
军官们一听就愣住了,纷纷住下七嘴八舌的嘴,安静的听着子犯的解释。
子犯:
“俗话,师直为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是出兵打仗,气直理壮的就能够士气高涨,如果理屈的,就会低声下四,没有的骨气。这并不是用出兵的时间长短所决定的,时间长短只是体力上的,而不是精神上的。
大家想想,我们晋君如果没有楚国当年的收留的恩惠,怎么会有今天?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初心,才是根本和德行,我们今天不仅要退,明天还要撤退,当年大王承诺楚王,只要是晋国和楚国军队碰面作战,我们晋军会“退避三舍”之后,再玩玩战斗的游戏。
今天退军三十里,明天三十里,后天三十里,三舍之后,开始决战。”
军官们纷纷的赞扬晋文公的德行,但是也有一些军官心里有些不以为然,打仗,毕竟是生死之事,不能为了一句承诺,而至士兵生命与不顾,胜利才是硬道理啊。
其实,子犯早就看到了这些军官的心理,看着晋文公沉着的样子,也终于咬住牙,没再去过多的解释什么,军事密要保守。
但是,私下里,子犯秘密派遣了通讯员,让宋国的军队、齐国、秦国的援军,马上驻扎到离此地九十里外的城濮地区,设立埋伏,整军待战,以逸待劳。
其实这才是,这场战斗的核心安排,晋文公当然不是傻瓜了,但是晋文公需要面子,而且更要里子,这样安排,面子上“退避三舍”,理所当然的占据了道德的高地。而里子上,预设阵地,让这个面子上的“退避三舍”上午行为,变成一种诱敌深入的方式。于是,面子也有了,里子也有了,完美无缺。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晋国的军官们,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就是军令,所以纷纷各自回营,传达了国君退兵的道理。士兵们很高兴,只要是不玩命,管他什么前进和撤退的,士兵的情绪是朴素的,所以,晋文公的命令得到了全体士兵的赞赏,晋军全营,似乎一下子,充满了慢慢的正能量,晋国行动也就变成了正义的,而楚国就是邪恶的了,是侵略者,是魔鬼。
晋军士气大振。
楚国令尹子玉也不好过,没想到晋国军队一见面就撤退了,而且晋文公派人送信来,光晋军要主动撤军,请楚军暂时不要攻击,慢慢的跟随即可。
这是什么意思?子玉也不知道重耳到底要干什么。
现在,一切都在迷雾中,晋军到底有没有埋伏,晋军的撤退完全打乱了子玉的军事部署,也只能跟着撤退的晋军缓缓的前进,子玉是三军的主帅,考虑更多的是楚军的安全,很担心晋军可能引诱自己,有埋伏。
明日一定要决战一场,不能让晋军再撤退了。
第二天,楚军和晋军再次的对阵,楚军刚刚布好军阵,准备与晋军厮杀,谁想到,晋军马上开始主动的缓慢撤退了,这真让子玉糊涂了,两军并未开战,为何晋军不战而退,于是便派了一员大将前往晋军撤退的军阵后面,喊话骂阵。
晋军殿后的阵门一开,晋文公的战车缓缓的开了出来。
子玉一看,马上驱车前往,与晋文公碰了个对面,子玉在战车上向晋文公拱施礼,并高升喊道:
“请晋君留步,我甲胄在身只能拱施礼,子玉奉楚王的命令,准备与晋军玩一场战斗的游戏,但是,晋军为何见面就退,这是第二次了,请大王明示。”
晋文公哈哈一笑。
“子玉啊,别来无恙,当年我在楚国的时候,感谢你的招待,你还是那个老样子,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能和楚国以及将军对阵玩军事游戏,也是我重耳的荣幸,不过,将军别急,明天我们还要退兵,请将军耐心跟着——”
子玉眉头一皱,连声问:“大王,这是为何?”
晋文公看着子玉继续:
“想当年,你们楚国对我有恩,我重耳是个有恩必报的人,我曾经对楚成王过,分以后,如果楚国和晋军确实因为不得以的原因对阵,我晋军一定要首先退避三舍,以感谢当年楚国的收留恩情,昨天是一舍,今天再退一舍,明天当然还有一舍,请子玉代表楚王笑纳。”
经晋文公一,子玉马上想起了当初的事情,确实有这个事情,当时为了重耳的这个话,子玉还建议楚王杀了重耳,被楚王好一顿的教育,今天终于兑现了。
不过在子玉心中暗暗好笑,这个重耳,这不是在故弄玄虚吗,什么“退避三舍”,打仗是要流血了,不是文邹邹的做样子,这样一来,你们的士兵士气怎么办,毕竟是撤退啊,但是看来今天是不能打仗了。
于是,子玉告别了晋君后就回营了,晋文公的这番话对子玉可能没有什么触动,但是对楚国的将士们却震动很大。
作为军人,虽然打仗是自己的职责,但是那都是必须要打得仗,今天的楚、晋交兵,本身就很勉强,楚君已经决定休战了,可是这个子玉却非要开战,这不是拿着楚军将士们的生命在开玩笑吗。
这场战争本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你再看看人家重耳,真是君子风度,承诺“退避三舍”,就是退三舍,真是君子风度。我们楚军如果仍咄咄逼人,形象仿佛一下子就变得“猥琐”了很多。看人家晋军将领的眼光,都自觉着低一等,还是劝阻令尹别打了,收兵回国吧!
子玉,虽然也有些气馁,但是毕竟在楚君面前吹了牛皮,面子上下不来,现在撤兵,太窝囊了。心想:不如等晋军退避完了,再象征性的打一仗,就回国算了。如此一来,晋文公的行为,甚至连楚军主帅的气势都给打掉落下来了。
所以,这个“退避三舍”的威力是很大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