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晋文公称霸 (上)(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城濮大战,晋国一举击败了楚军,楚国原本自齐桓公死后重新雄起的争霸之心,被再次的浇灭,灰溜溜的返回了南方。而中原诸侯一个新的霸主开始升起,晋国从此以后真正的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的主角,一代代的君臣,上演着一代代的故事。
无论春秋那个霸主的兴起和衰落,都无法与晋国相提并论,因为其他诸侯比的往往是君主,而晋国比的是臣子,是执政的班子,这样一来,晋国的整体优势就能完全的发挥出来,用集体的力量去兴霸,去复霸。当然,晋国的这种制度也并非尽善尽美,也正是这个臣强主弱的情况,晋国开始有了六卿,有了权臣,慢慢的发展下来,这也成为了敲响晋国丧钟的根源。
鲁僖公二十八年,四月初六,晋军饱餐楚国留下的战饭,狂欢三日后,开始离开楚营返回晋国。
气氛是快乐的。此时,周天子也知道了晋国大胜楚军的战况,一个新兴的诸侯霸主兴起了,这次可与上次齐国的兴起,略有不同,因为晋国可是周天子的正宗姬姓诸侯,真正的一家人。齐国是姜姓的诸侯,多少还是有点差别的。
因此,周天子周襄王要亲自到这里来劳军。这可是个大事情啊。上次,晋文公帮助周天子复位成功,这次周天子肯定会对晋国做出更多的奖励。
四月二十七日,晋军到达了衡雍,于是晋文公在践土为周天子建造了一座行宫,用以招待周天子的驾临慰问,按照当时的礼制,诸侯为觐见天子而建筑的临时性王宫,周方三百步大,有四个门。
()尊王攘夷的“践土之盟”
晋文公的喜事不光是周天子的亲**问。
自从齐桓公死后就投降楚国的郑国,原来早在“城濮之战”之前的三个月,就把自己郑国的军队全部交给楚国指挥了,成了彻底的伪军部队,但自从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失败后,郑国认识到晋国开始成长,已经成为了北方的新兴霸主国家,看来以后楚国是依靠不了了。
作为有“墙头草”作风的郑国,马上再次转变身姿,派遣人员向晋文公献媚,向晋国投降,并坚决表示要永远做晋国的弟,绝不反悔,真是一幅投降派的嘴脸。
因此,鉴于郑国反正,以及郑国与周王室的特殊关系,晋文公派遣了栾枝前往郑国与其会谈,商谈结束后,一起来到衡雍与晋文公汇合,并且正式的签订了两国盟约。
为了表彰郑国深明大义、及时反正的行为,晋文公决定让郑国的国君担任在践土觐见天子的司仪。也算是给足了郑文公面子,让郑国再次以中原大国的身份,再次的回到了中原诸侯的阵营中了。
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五月初十,周天子周襄王到达践土王宫,盛大的献捷仪式马上开始了。晋文公把“城濮之战”中的楚国战俘,恭敬的献给周天子,礼单如下:
驷马披甲的战车一百辆(光拉车的战马就四百匹);
步卒一千人。
郑国的国君郑文公,亲自担任司仪,因为此时的郑文公仍是周襄王的上卿宰相,相当于当年在周平王时期,郑国的郑武公担任周平王的上卿一样,于是参照采用“周平王接待当年晋文侯”的礼节,举行接收和祝贺仪式。
五月十二,周天子接收了晋文公的献礼后,马上设宴会招待晋文公,并且“命晋侯宥”。
左传记载:命晋侯宥。
这是什么意思?对此,后人的观点有不同的地方,大致有四种分歧。第一种,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法就是:周天子设宴招待晋侯,并且在周天子敬酒后,允许晋侯当场回敬周天子,这是巨大的荣誉表示。这个比较流行,而且现在的翻译大都以这个意思为准。
第二种意思是:周天子招待了晋侯后,因为晋侯的功劳很大,就在酒宴上当场又赏赐给晋侯一些财宝或礼物,用以辅佐酒宴的状态,是进一步的表示奖励,是物质加荣誉的表示。
第三种的法是,周天子在这场酒宴中,命令晋侯可以直接坐在周天子的右边,一同饮酒,这就是同榻而坐的意思,太亲近了,关系太好了,铁哥们的意思。
第四中的法是:在这次的招待宴会后,又给晋侯封赏加爵,是官职爵位上的奖励,不是物质上的奖励。
到底哪一个为准,我也不知道,大家去研究吧。
反正,我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奖励的意思,很高的荣誉。
这次的践土之行,让周天子看到了晋文公,不但上次帮助自己复位成功,扶持周王朝。而且,这次打败了总是想威胁中原的楚国。就是打了胜仗,晋文公也不忘天子,积极的向周天子献捷,他又是自己的叔叔辈的同姓诸侯,是个可以依靠的人。晋文公这么多的优点,基本上全让周天子感受到了。
周襄王一激动,情绪就不固定了,当场就高兴的对晋文公进行了赏赐:
,允许晋文公向周天子用于与天子平等的礼节敬酒;
2,令卿士尹氏,和王子“虎”及内史叔兴父,以书面的形式,正式向所有的诸侯国发布公告,由晋文公担任周围诸侯的大哥,也就是诸侯的霸主,等于替代以前齐国齐桓公的位置。所以:正宗的“春秋五霸”,不是单凭自己厉害就可以成为霸主,还是要得到周天子认可的。因此这次分封,等于晋文公正式的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是堂而皇之的“诸侯之伯”,伯,就是大哥的意思,诸侯的大哥,就是春秋的霸主了。
因此,按照称霸的时间顺序来,晋国是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但是后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如果从实力上来,你就会慢慢的发现,晋国论实力应该是“春秋首霸”,齐国只能是屈居第二。不过,现在似乎习惯上起“春秋五霸”,都是先齐国。
3,赐给晋文公马车和礼服,红色的弓一张,一百只红色的箭,黑色的弓十张,黑色的箭一千枝,黑粟米酿造的甜酒一卣。
4,勇士三百人。
这真可谓是重礼啊,晋文公十分的激动和感谢,再三的拜谢推辞。
周襄王对晋文公:“叔叔啊,以后请你恭敬的服从天子的命令,好好的替我安抚四方的诸侯,惩治那些不听话的坏人吧!”
晋文公三次的推让,表示的谦虚,然后接受了周天子的策命,:“重耳感谢天子的信任,领受天子的命令。”
从此,晋文公带领的晋国,在齐桓公召开的“葵丘之盟”后的二十年,又召开了这次的“践土之盟”,也算是正式的接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个霸主。
于是,鲁僖公、晋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公、郑文公、卫叔武、莒子等各国首脑,分别代表着晋、鲁、齐、宋、蔡、郑、卫、莒诸侯国家,签订了以晋文公为首的第一届新的“联合国军事安全互助条约”,算是对晋国成为霸主的一种认可。
忙活完了这一系列的面见天子的工作后。
六月十六日,晋军渡过的黄河返回晋国境内,从黄河边上返回晋国的首都翼城,但是途中需要经过以前被灭掉的虞国,现在已经担任晋文公战车车右的舟之侨,就是当年看透了晋献公要“假途灭虢”的计策后,在劝阻虞国国君未果的情况下,全家移民到晋国的那个舟之侨。
舟之侨这次跟着晋文公出征,担任了君王的车右,胜利的返回了国内,很是高兴,于是在进军渡过黄河后,也没有向晋文公请假,就擅自悄悄的离开了军队,回当年的虞国故地去探望老乡故旧去了。其实,就是显摆一下自己的牛气,晋文公并不知道这个事情,第二天发现自己的戎右变成了士会,就不解的询问,才知道舟之侨擅自回老家探亲了,给国王当保镖,是不能随便更换的,这都是国王最信任的人,这个舟之侨,简直太放肆了。
六月三十日,晋文公回到了晋国首都,举行了向太庙献俘和仪式,犒赏有功的将士,征召诸侯,告诉自己的受到天子任命的情况。
上下一片欢腾。
已经赶回来来参加活动的舟之侨,自从回来后都没有得到任何的批评和处罚,心里还在一旁纳闷,也就若无其事的跟着参加这些活动了,谁想到,等活动进行到了一半,突然晋文公脸色一变,命令将舟之侨拿下。在太庙前,叙述了舟之侨擅离职守的违纪情况,当场斩首示众了。
晋文公威风八面,百姓信服。
践土之盟,为晋文公称霸,取得了政治上的基础。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