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晋文公称霸(下)(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2)楚令尹成得臣之死
再“城濮之战”失败的楚令尹子玉,也就是成得臣。
楚国虽然战败了,但是败的并不难看。
但在楚国就是这样,无论你是多大的职位,只要是战败了,主将一般都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比如:当年的楚文王被叛乱分子偷袭打了败仗,竟然连首都的城门都不让进,只有再咬牙继续出兵征伐黄国,取得胜利,才让回国。
国君都是这个待遇,更何况臣子了。
子玉虽然保全了楚国中军免受很大的损失,也没有全军覆没。但是,毕竟死了很多楚国士兵,打了败仗,这是很严重的罪过,在回去的路上子玉就生了自杀的心思。
楚成王很快得知了楚军失败的消息,很是生气,因为这个子玉太专断了,就是不听自己的劝告,非要攻打晋国,这次失败,死两人还好,关键是楚国三代君王努力的向中原发展的局面,被子玉的专行给破坏了,导致楚国的一夜回到解放前。
楚国的盟国郑国,再次的倒向了晋国和中原集团;
卫国和曹国,已经被晋国征服,并公开宣布自愿成为了晋国的弟;这一下子就是三个盟国的丢失,国际形势恶化。
这一切还可以通过努力再去争取,关键是这一仗让晋文公冒出头来了,这可是很棘的事情,北方再次形成集团对抗楚国。
晋文公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而且天子亲自昭告诸侯,晋国可以作为诸侯的大哥,带领诸侯保卫天子;于是,齐桓公死后所留下的空档,终于被晋国的重耳所填补了,中原诸侯又重新凝聚在晋国的周围,楚国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局面简直太糟糕了,都是子玉所造成的。
于是,楚成王派人对子玉:“你打了败仗,带领的申、息地区的子弟兵,他们大部分都战死了,如果你回来,你怎么向他们的父老乡亲交代?”
其实这就是一个信号,明白人都能听出来,子玉当然也能听出来,只不过被儿子和子西拉着,才没有当场抹脖子,儿子和子西对使者:
“请你回去禀报大王,子玉打了败仗后的当天就要自杀,是我们拼命的拉住他,我们对子玉:‘你对于楚王是有罪的,就这样的死了是不忠,你要等着面见楚王谢罪后,再等候大王对你的制裁命令。’所以,令尹才被迫的活到今天。
请大人回去给楚王好好的。”
晚上,子西和大心又是山珍,又是海味的,又是珠宝的招待使者,希望使者能够回去给美言几句,子西和大心就是用缓兵之计,等过一段时间后,楚军的愤恨减少了时候,再去做安抚工作,看看能不能保留子玉一条性命。
使者回去了,很是努力,楚成王可是个英明的君主,也没有什么,就是一言不发。
子玉带着楚军慢慢的向楚国返回,只要是有个问题,就马上的扎营休息,推延时间,就差“爬”着走了,甚至被乌龟都赶过了好几回。
拖拖拉拉走到了连榖,已经马上就要进入楚王驻扎的息地连城外面了,还是没有等到楚君的消息,子玉终于死心了,没有指望了,于是就抹脖子自杀了。
其实,是不是楚成王真的要逼迫子玉自杀?
其实,真不是这样,这次在征伐宋国的出征的时候,在路过楚国范邑的时,楚成王、子玉、子西三人一起喝完了酒后,就召来了范邑的女巫算上一卦,这个女巫据很厉害,江湖上属于一流的高序列,女巫掐指一算,:“你们三个人都将得不到好死的。”
这让三个乘着酒兴而来的人,顿时败兴而归,失望至极,但是也不敢对女巫什么,毕竟大王再厉害也是管理人间的,女巫可是通神的,楚国本身就有好巫的民风,因此楚成王就默默地记下了这件事情。
等到了“城濮之战”失败后,开始楚成王真的很生气,这个子玉也太狂妄了,不听自己的劝阻,非要领兵和晋国干上一仗。其实,楚王留给子玉那样一点兵马,意思就是无声的再次劝阻,但是子玉还是不明白,让他死了算了。
楚成王开始真的想让子玉死。
但是,这几天,楚成王心里就是放不下这个事情,因为“城濮之战”的失败后果太严重了,不是因为死了一点兵马,而是整个的政治局面失去了,作为令尹子玉虽然打了败仗,但是还需要他继续的为楚国出力,对抗政治局面所带来的变化。于是,一来二去,就想起了三人出兵时的那次算卦。
按照女巫的法,三人都不好死,如果第一个子玉就应验了,岂不是证明了女巫的算卦准确了,那么,是不是自己也就会真的不得好死,不行,一定了破解这个局面,楚王认为最好的破解方式就是让子玉死的善终。
想到这里,楚成王顿时一身冷汗,赶快派人前往子玉的军营中,带着自己的亲笔书写的“你不要自杀”的命令,去阻止子玉的自杀。
等使者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军营后,已经晚了。
子玉已经因没有等到楚王的任何消息,自杀了,没有得到好死,这真是太可惜了,但是没有办法。好在,副将子西忙着处理完子玉的后事安顿后,耽误了一点时间,等到自己要上吊自杀的时候,正好赶上使者的到来,看着子西刚挂上上吊绳子,还在折腾的样子,使者抽剑斩断了绳子,子西算保了一条性命。
等到子西带着亲兵们返回郢都的时候,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然后转道再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行走到了楚国首都的官船停靠的城市渚宫时,正好也碰上了楚成王在这里驻扎。
子西下船后,就碰到了楚成王在码上散步,子西就很害怕,连忙跪了下来,:
“罪臣感谢大王免我死罪,如果再有谗言的话,罪臣肯定难免一死,现在我自愿到治理败军之将的部门“司败”衙门去领死,请大王恩准。”
楚成王看着子西的样子,也很是可怜,因为这次失败和他的关系不大,所以就赦免了他,并让他当了掌管百工的工头,如有临时调用,也可以执掌兵事。按照楚成王的想法,既然子玉的不正常死法没有破解,那就破解一下子西的非正常死法,也是可以的,这样也许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楚成王的目的达到了吗,其实并没有,楚成王干预命运的做法,只不过是多延续了子西的几年生命而已,对于死亡的结局,并没有实质的改变。
命运,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因为——
第二个死的楚成王,是被自己的儿子商臣勒死了,甚至连临死前想吃一顿已经炖在锅里的熊掌的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得到好死的下场。
在楚成王死了以后,自己儿子楚穆王掌权的时候。
第三个死亡的子西,因为想叛变谋杀楚穆王,鲁文公十年五月被楚君杀死,也没有得到好死的下场。
因此,子玉、楚成王,子西,三个都印证了女巫的法,没得好死。似乎真的有股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三个人的命运。
楚国对待败军之将,就是这样残酷,所以也锻炼出了楚军旺盛的战斗力。
当楚国令尹子玉的死,传到了晋文公那里,真是一件好事。
晋文公非常的高兴,因为就目前来看,楚国能够反对晋国的就是子玉了。这次败仗,如果子玉不死,早晚是要报仇的,现在子玉死了,对楚国的主战派是很好的打击,晋国当然消除了个很大的隐患,于是重耳在酒席上:“子玉一死,再也没有人能够害我了”。
楚国任命蒍吕臣接任令尹,这个人胸无大志,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不会为老百姓的事情而用心的。
晋文公放心了,这次也露脸了。
子玉之死,为晋文公称霸,去掉了一个强敌的隐患。
(3)温地之会
前面已经了,大国强国就是愿意开会,“践土之盟”是专门给周天子献俘时搞的盟会,是胜利的一次大会,是在军事武力为前提下的一次大会。
为了稳固诸侯的同盟,讨伐那些不服晋国的诸侯国。
晋文公决定,在今年的冬天再搞一次盛大的会议,正好也把周天子约来一起打打猎,欢乐一下,其实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这些招数,都是跟着之前的郑庄公和齐桓公学会的。
周襄王和晋文公的感情也正在高潮期,于是很快乐应约前来,再次的相会。
冬天,周天子如约来到了温地。
温地,就是在鲁僖公二十五年期间,因为晋文公扶助周襄王平息王子带叛乱后,而得周天子封赏的六块土地中的一个,这里靠着周王朝的首都很近,当年也是周王室的采邑。因此,这里现在是晋国的地区,而且又靠近周朝首都很近。
所以,温地是接待周天子最佳的地区。
这次的聚会,晋文公率领着诸侯们一起朝见周天子,规模又是很大,很风光。后来的孔夫子:以臣子的身份来召集天子狩猎,不能作为惯例,这属于特殊情况,也是为了表彰晋文公的功劳,所以在春秋中只能这样的记载:天王在河阳狩猎。
春秋记载中指出地点,就是这里已经不是周天子的采邑之田了,是属于晋国的地方。
晋国、鲁国、齐国、宋国、蔡国、郑伯、陈国、莒国、邾国、秦国再次汇集到了一起,围绕着天子的狩猎行动,召开了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的会议,晋文公大出风头。
温之会的主要会议讨论的问题就是:
“如何在近期开展以晋国为首的讨伐不服从命令诸侯的问题”,其实就是要征服不服从召唤的诸侯国,矛头直接指向了微国家“许国”。
因为,在楚国之前的“反革命集团”中,郑国、曹国、卫国、蔡国、陈国都已经响应了联合国的号召,纷纷加入了中原诸侯联盟“联合国军事安全互助条约”组织,只剩下一个不长眼的许国,还没有动静,这不是找死,这是干什么?
其实,许国真的很冤枉,当年在鲁隐公时代里,许国被霸王郑庄公给灭国了,为此郑国的大将颍考叔还被自己人从背后射箭,掉下了城墙摔死。破城后,许国的国君逃跑了,郑国安排了许叔监国,又安排了郑国大臣监国,这就等于是许国实际上已经灭国了,幸亏,在郑庄公死后由于没有安排好继承人的事情,导致了郑昭公和郑厉公二人争位,郑国陷入了内乱,许国趁此会再次的复国成功。为了对抗身边的郑霸,许国只能依附于强国了,许国靠近楚国,所以就成为了楚国的铁杆弟。
许国这样的国家,夹在强国之间,非常辛苦,不敢轻易的发表意见,否则,然和一方动动指头,许国就会再次的灭亡。
温之盟会虽然很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就可以注意这次会议的以下细节问题——
,这次盟会,卫国并没有参加,而且上次“践土之盟”时,卫国参加的也不是国君,而是卫叔武,卫国肯定是出大事了,在这里没,我们将会在后面,这也是中国司法史上值得重视的一幕;
2,还有一个诸侯许国没有参加,所以,这次的重点就放在许国的身上;
3,曹国怎么办?因为晋国已经抓获了曹君。
既然晋文公当了霸主,就是江湖上的大哥,必须处理这些事情,否则怎么领导江湖,既然出现了上面的问题,我们也要一个个的去解决,还是按照顺序,先从卫国开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