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崤山设伏败秦兵 (鲁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627年 春秋第九十六年)
前面了,在晋文公灵柩离开绛城的时候,棺材里面发出了牛叫的声音,这被认为是死去的晋文公,在棺材里面发出了与秦军战斗的命令和号角。
这真是有些瞎扯的味道。
在晋国人的眼里,这是晋文公死后又发出战斗命令的声音,是伟大的声音,是神圣的声音,是冲锋的声音,更是战斗的号角。
有了这个“神迹”理论的基础后,晋国的大将们完全可以放开了脚。
自从晋惠公夷吾在与秦国的“韩原之战”中,被俘虏又放回晋国后,晋国的军人就认为这是个耻辱,三军上下开始卧薪尝胆的发展政策,提振经济,扩充军队。晋文公登基后,更是注重军事的发展,基本上就是春秋时期的“先军政策”的模范。
让我们再理顺一下晋国目前的军事势力发展过程——
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年,晋国曲沃宗代大宗,奉周天子命令,建立一军;
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年,晋献公命令建立上、下二军;部队扩充一倍。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命令建立上、中、下三军;
鲁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9年,晋文公命令在原来的三军基础上,再建立二个新军部队,合计五军。
晋国此时是“五军”的军事建制,比开始建军扩充了五倍,要知道当时周天子的最大军队规模是六军,目前周王室已经达不到这个规模了。按照现在的状态,也就是:晋国军队虽然控制在周王室规制最高的范围内,并没有超过天子的制度,但是已经是最强的一个军事强国了,也是所有诸侯中军事最强大的国家。
这就是晋文公死后留给晋国的家底。
所以,秦国的行为早就惹恼了晋国的上下将领,憋着一口气要教训一下秦国,晋国的战神大将先轸:
“现在秦穆公,已经不是以前的秦穆公了。
他老了,反而糊涂了,近来一再的违背盟约,是我们的大王善良,才避免了双方的征战,难道这是我们晋国害怕秦国吗?
现在,秦穆公又不听蹇叔的忠告和劝,这都是因为秦穆公的贪婪之心在作怪,让秦国的老百姓跟着遭罪,这就是上天帮助我们,既然是上天帮助我们,就是会,不可失,这样的敌人是不能放走的。
放走了敌人,必然会生出祸患,违背上天给我们的旨意,这也是不吉利的,你看我们逝去的大王也在给我们下这命令,所以,这次一定要进攻打击秦军,让他们接受教训,知道现在谁才是江湖上的老大。”
栾枝:
“这个事情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我们还没有报答之前秦国拥立我们大王的恩情,现在反而去攻打他们,会不会不好,这样是不是明我们心中,没有了已经死去的大王了。”
先轸:
“拉倒吧,你想想,既然我们和秦国是友好盟邦,现在我们国家有了丧事,而秦国并没有认真的为我们和大王哀伤,没有参与我们的丧礼,而是趁着我们的丧事,去攻打我们的同姓盟国,这个秦国实在是无礼,现在还讲什么恩惠。
大哥,要知道,一旦今天放走了敌人,就会给我们带来好几辈子的祸患,我们要为子孙后代打算,这才是不忘先君的遗命,生活就是向前走,不能老是往后看。”
刚刚继承爸爸君位的晋襄公,虽然还沉浸在父亲离去的悲痛中,但是也很想趁着这个会,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老是躺在爸爸的功劳簿上,既然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就要按照变化后的情况进行调整,于是就接受的先轸的意见,下令征伐秦国这只偷袭部队。
晋襄公身穿着染成黑色的丧服出征,由梁弘为他驾驶战车,莱驹当作晋襄公的车右。
这个仗怎么打?
根据秦军的行军路线,如果从滑国(现在河南偃师)返回秦国时,必须经过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即现在的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的隘道,古代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的发达,什么天上,地下,高速、火车等,古时就是易于通行的道路,所以根据自然界所形成的各个隘口,就是所谓军事重地和要地,当年的军事家重要的一课,就是背诵全国各地的重要隘口,现在是用不上了,因此我们还是要用古代的历史环境来复原这场战争。
因此,晋军知道了秦军的必经之路,就好办了。
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以逸待劳的办法,就是“打埋伏”。
利用东、西肴山的地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两下夹击秦军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崤山之战,其实应该称作“崤山伏击战”就更准确了,不过这样叫法,到底是有点抗日战争的味道,还是叫“崤山之战”才更具有中国历史的味道。
战略战术制定好了,晋军进入预设的埋伏阵地,等候着秦军的到来。
鲁僖公三十三年,夏天,四月十三日,天气十分的炎热。
秦国的军队排着长列,松松散散的进入崤山的隘道,为何松松散散?
因为,这次秦军虽然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长途武装奔袭大游行”活动,但是也并非没有收获。秦军顺便消灭了滑国,那个时候的战争形态就是“抢地,抢粮,抢女人”。滑国的土地,对于秦国来没有价值,因为这是在周王室和郑国边上的土地,也是晋国的邻居,而秦国远在西方。因此,所谓的灭国,也就是攻入滑国的首都,抢一遍物资罢了。胜利后的秦军,这次真是土财主的样子,装满车的各种物资财物战利品,还有美丽的河南美女,年轻的男子和孩,就跟在队伍行进中,拖拖拉拉。
这就是:很松散,很随意,也很悠闲的原因。
晋军元帅先轸计算了一下秦军到达东、西崤山的大概时间,就开始调兵遣将——
他令其子,率领一部分部队在左侧埋伏下来;让大将胥婴埋伏在右面;孤射埋伏在西面,并预先砍伐树林,堆积在路上,以阻断秦国人逃跑的路线。
然后,又命梁弘和菜驹引兵五千伏于东部,待秦兵进入伏击圏后,听到设伏军队的厮杀后,再从后纵兵追击。
晋军完全一副赶尽杀绝的安排。
部署停当,先轸同晋襄公率大军预备队,离崤山二十里处下营,静观战局,并根据战况进行必要驰援。
果然不出所料,秦军按先轸预计的时间,进入晋军的伏击地域。
三声信号枪。
晋军采取了卡头、断尾、斩腰的战术,将秦军截为数段,顿时秦军大乱,被一段段的分割、围困在“上天梯、堕马崖、绝命、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等险峻地段上。
此时,秦军欲进不能,欲退无路,老婆哭,孩子叫,虽有千军万马,却似“老鼠掉进抽箱中,两头受气”,根本无法逃脱。
整个秦军大队,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群,东窜西窜,没个定处。
秦军主帅孟明,赶快的命军士从左右两侧翻山越溪,寻找脱离的路径,无奈此地各制高点和大关口,皆控制在晋军中。
就这样,数万秦军被“包了饺子”,成了饺子馅。所有辎重都成了晋军的战利品,孟明、西乞、白乙丙三位秦军将帅当了晋军的俘虏。
崤山伏击战,晋军取得大胜。
晋襄公,继续穿着黑色的丧服,在战斗胜利后,马上回去继续给爸爸晋文公下葬。为了纪念这次重大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晋襄公穿着黑色的衣服作战雄姿,为了纪念晋襄公穿着黑色衣服安葬爸爸,从此以后,晋国就把穿着黑色衣服为亲人下葬,当成一种风俗。
黑色,在古时是非常尊贵的颜色。
慢慢的流传下来,黑色终于成为了中国的丧葬服饰之一了。
怎么样,观赏着打仗,还学习着文化,左传厉害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