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楚伐郑,邲之战的导火索(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春秋第一百二十六年)
邲之战,是楚国和晋国自从“城濮之战”后的,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决战。
两国第一次的“城濮之战”,晋国集团获得胜利,从而导致楚国的势力,只能暂时从中原地区退出。晋文公带领的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任霸主,也让晋国在江湖上独领风骚几十年。
从此后,楚国便进入了蛰伏的时期,历经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三代国君的努力,终于在到了楚庄王的时候开始爆发。
历史就是这样的,往往都是此消彼长的状态。
而在晋国称霸的阶段里,晋文公的死亡、晋襄公、晋灵公,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形成逐渐衰落的局面,于是,楚国和晋国再一次对抗的时形成了,这就是:邲之战。这就是两强再次决斗胜负的重要时刻。
我们还是按照现代战争的规则,来开始介绍辉煌的“邲之战”的整个过程。
前面了,楚国和晋国争霸,就是围绕着对郑国来回征伐的拉锯战。
鲁宣公十一年,夏,楚庄王、陈侯、郑襄公在辰陵结盟。
冬,郑国虽然在辰陵与楚结盟,但是又暗地请求与晋国结盟,采取了两头讨好的策略。
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子围郑。
这次是楚庄王亲自带兵包围郑国,这个郑国实在是太让楚庄王头痛了,今天投降楚国,等楚国的部队还没有回到楚国,马上郑国又投降了晋国,当然郑国这里面的苦衷,楚庄王也是知道的,但是中原争霸,争取得就是郑国的倒向,这是第一个基础,没有了中原郑国这个基地,楚国的称霸,只能是一个梦想。因此,只要是郑国,有一天不坚决的站在楚国的身边,楚国就不停止征伐的步伐。
于是,这次楚庄王也是下了决心的,郑国一天不服,就不停止征伐,楚国这次出兵迅速,一下包围了郑国的首都十七天,密不透风,郑国破城就在这几日了。
郑国的君臣们真是害怕了,马上派出去人员到晋国发出求救的信息,但音讯皆无,论实力,郑国独力肯定是打不过楚国的,现在只不过在咬牙坚持罢了。
郑国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找巫师给占卜一卦看看吧,听听神是什么意思。
先问是不是可以和楚国求和,想再次投降楚国?
结果大师一阵子的乱摇头,又是烧乌龟壳,又是翻白眼,等等哼哈的很长时间,一看卦象,不吉利。
那怎么办,投降不吉利,难道拼死了就吉利?搞的郑国君臣都糊涂了,非要巫师给个吉利的主意,这哪是巫师啊,整个一个郑国的总参谋长,可是巫师真的没有这个水平,罢了,既然是算卦,还得从自己的转业角度出发。
于是,巫师,又是一阵子的忙活,睁开眼,看着愣珂珂望着自己的郑国君臣:“在郑国的太庙里面哭,是最吉利的,而且哭声越大,越吉利。”
郑国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于是就分头准备了,组织人马到太庙里面放声大哭,然后把郑国的战车围着太庙摆开,其他的堵塞巷子,一旦不测就开始巷战,城头上的守卫听到太庙哭声后,也必须跟着哭,全城哭,哭——
你还别,楚国真的退兵了。
为什么?吓得。
旁晚时分,郑国城内隐隐约约的传出一丝的哭声,不一会儿守城的将士也开始跟着哭,整个的郑国首都,都发出了渗人的哭声,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城内传来的哭声让楚军感到毛骨悚然,楚国是非常崇拜鬼神的,楚风好鬼,所以晚上整个郑国城都在哭,肯定很恐怖,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楚庄王也害怕中了什么埋伏,就当场宣布:撤兵三十里。
第二天,派斥候到郑国城下侦查,发现这十几天一来,已经被楚军攻塌陷的城墙,竟然在郑国军民连夜的奋战下,已经快修好了。
怎么回事儿?
因为,昨天晚上,郑国哭了半天,就发现楚军竟然悄悄的撤退了,于是相互庆祝,把巫师高高的抛了起来,佩服算卦的灵验,好在郑军还是有懂军事的人才,心里,管他什么令不灵验了,楚军已经退了,赶快抓紧时间修补城墙,万一楚军回来,就麻烦了,因此郑国军民连夜开始修补城墙,等到第二天楚军斥候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完工的阶段了。
楚庄王一听,又可气又可恨,狂叫一声:
“包围郑国,杀——”
于是,楚军又把郑国都城给包围起来了,郑国修好了城墙,又开始坚守起来了,如果郑国一直能够坚持下去,肯定能到晋国的援军,因为晋国的援军确实也在玩命的赶路,但是路程太远了,靠着双脚赶路,郑军只能慢慢的坚持。
此时,郑国内部出了问题,郑国的大臣石制一直想让公子鱼臣当国君,所以就偷偷的里应外合楚军,准备等楚国打下郑国后,一半分给楚国,剩下的一半给让公子鱼臣当国君,自己就当个一半郑国的上卿,也是极好的。
有了叛徒和内应就坏了,楚国终于在仨个月后,攻破了郑国的首都。
楚军咆哮着杀向郑国首都的中心十字大街,但是突然被一个意外的场景愣住了。
只见在十字大街中间,郑国的国君光着膀子,上身袒露,里面牵着一只羊,后面大臣跟着,一起站在那里等候楚庄王,楚庄王进来一看,头都大了,这又是要干什么?郑国的花花肠子真多,太有文化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又要上演之前的哭城之类的好戏吗。
楚庄王静静的等着好戏上演。
郑国国君一看楚国的老大来了,于是就坦然的光着膀子上前对楚庄王:
“我得不到上天的眷顾,没能好好的侍奉楚君,导致楚君生气发怒了,后果很严重,楚君你就来到了我们这个卑微的郑国,这都是我的过错,现在我哪能不对楚君的命令惟命是从呢!
大王,你就吧,让我去充实楚国沿着海滨地带的荒无人烟的地方,我就服从安排;如果让我到江南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我也服从命令;你就是我的大哥,我的亲爹,我服了。
当然,如果楚君想要灭亡郑国,也没有问题。
就是把郑国分成很多块,由楚王分封给其他的诸侯,也是没有问题的。
让郑国的男人做楚王的臣子,郑国的女人做楚国的姬妾,都没有问题,我都惟命是从。
不过,如果楚君真的原谅我,在施加恩惠给我们郑国,想想以前我们两国的友好历史,求以前的周天子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等先辈的赐福保佑(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而不灭掉我们郑国,那我们郑国就从此侍奉楚君,我们郑国就等同于楚国的一个县城一样,那就是楚王的巨大恩惠了,这虽然是我的愿望,但是并非就是我的强求,我大胆的向楚君明我的心迹,还是请楚君大王来做这个决定吧!”
一下子,郑国的国君给了楚庄王三条路选择:,发配流亡;2,灭掉分割;3,征服投降。
楚庄王快速的开始思考,第一、第二条等于吞并了郑国,但是其他诸侯国是什么意见?自己楚国有没有力量,单独应对所有的诸侯的反对?
关键是,目前楚国攻打郑国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晋国的援军近在咫尺,楚国根本没有时间消化郑国,一旦消化不了或者消化不彻底,楚国所面对的就是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军事压力,所以楚庄王盘算了好了自己的想法后,就问身边的大臣们的意见。
绝大部分的大臣的意见,就是不能答应郑君的要求,既然已经得到了郑国,就灭掉算了,我们楚国也不是没有灭掉过别的国家。
楚庄王微笑的摇了摇头:
“可是,这个郑国和我们所灭掉的那些杂七杂八的微国家是不同的,这次郑君能够光着膀子,不怕羞辱,来表示屈居在我们楚国之下,就是明他还有一定的信用,并且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郑国百姓的斗志,这是很厉害的一招,一旦我们灭了郑国,马上就要面对前来的晋军,在人家的地盘上进行决战,想得到胜利,恐怕很难。
郑国其实就是我们嘴边的一块肉,何必非要现在灭掉他,等着打败了晋国,又何必担忧郑国是独立还是县城呢,我决定再次退军三十里,允许郑国和我们签订和平条约,并拖着他们一起对抗晋国。”
郑国,再次的投入了楚国的怀抱。
晋国救援的军队并不知道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还在拼命的赶路前来救援郑国,于是晋军和楚军碰头了,决战开始,这就是这次“邲之战”的起因。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