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突然爆发的邲之战(下)(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春秋第一百二十六年)

A+A-

    此时我们回到两个定格的场面:,楚将潘党追击晋将魏琦后,魏琦射了一只鹿给潘党,潘党正准备下令追击——;2,楚军左广车右屈荡徒将晋将赵旆抓获,回到楚王面前交令——;3,晋军派出迎接二位将军的战车,尘土滚滚,飞驰而来,已经接近的魏琦和潘党位置——。

    这就是当时的静态画面。

    正准备接受鹿的楚将潘党,是站在车子上,而且是面对着晋军大营的方向,所以就率先看到了远方从晋军大营方向,飞驰而来的战车,尘土滚滚,已经分不清数量多少,规模的大。此时,潘党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晋军发动了进攻。

    于是,潘党带着自己的部下,开始玩命的向楚军大营撤退,干什么?报告啊!时迟,那是巧,拼命向楚营赶的潘党,正好又碰上了楚庄王带着左广卫队抓晋将赵旆。

    看到楚庄王,潘党连忙驾车跑到楚庄王车前,气喘吁吁的报告:

    “报告,大王,晋军发动进攻了!请大王下令拒敌——”。

    楚王一听,似乎一下子全明白了,心想,这个晋军真可恶了,原来早就做好了攻击楚军的准备了,刚才先后派了魏琦和赵旆来忽悠自己,就是烟雾弹,以导致自己疏忽大意,引诱自己出营后,再发动全力的进攻,一举擒获自己,这真是妙计啊。

    好了,既然晋军率先发动冲锋了,楚军也不能被动挨打。

    楚庄王当场下令,全部的楚军出营列阵,迎击晋军,展开生死决斗。

    你看,这场决战发生多么突然和巧合,这就是战争的魅力,往往双方想尽快发生战斗的时候,而决战的却总是在慢慢的进展,而双方想要进行斡旋的时候,却马上就会因为一次擦枪行动,发生走火,造成大决战的爆发,这就是“擦枪走火”吧。

    这次的“邲之战”,虽然双方都有决战的心里,但是还是两下担心,都不愿意率先主动的开战,谁知道双方因为一次“擦枪”而导致走火,一瞬间,就变成了两军的对阵。

    突然发生的两军对阵,比的是什么?

    比的是速度,准备和反应程度。

    楚军,反应非常迅速,权利开始反击。

    但是,晋军并没有真正的发动进攻,这几十辆战车就是一个接应的军事行动。因此,楚军的这个快速反应就变成了率先的突击,从想象中的被动,变成了实际上主动,球一下子,踢给了晋国。

    晋国,并不知道已经发生的这一切戏剧性的变化。

    因此,一开始就是被动的方面,面对楚军的进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因为晋军压根就没有想到战争会突然降临了。

    楚国令尹孙叔敖带着全部人马冲出大营,和楚庄王,以及潘党一通沟通后,孙叔敖振臂大呼:

    “楚国的勇士们,前进,宁可让我们楚军逼近晋军的大营作战,也不能让晋军逼近我们的大营作战,胜败在此一举,杀——”

    老头子的嗓子,都喊得岔音了。

    孙叔敖喊完了后,就对诧异的看着自己的楚庄王,嘿嘿一笑,:

    “诗经雅六月中“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意思就是:我军兵车十乘,先行冲锋扫荡。这就是要抢在敌人之前进攻,这就是先发制人。军志上也:先入有夺人之心。这就是要先逼近敌人的军营。”

    楚庄王听明白孙叔敖的意思了,看着已经开始冲锋的楚军,也就跟着扯着嗓子拼命的喊起来:冲啊——,杀——。

    楚军全军,此时像是上了发条的疯子,战车飞驰,士卒们拼命奔跑,冲向晋军。

    晋军刚才来迎接的魏琦的那十几辆战车,还没有吊过车头逃跑,就被楚军疯狂般的人浪给淹没了,晋军的大营一片混乱,看着远处滚滚的漫天尘烟,和疯狂的嚎叫声,晋军的精神开始动摇了,四处奔跑,不一会儿,晋军大营的营门就被冲垮了。

    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跑出大帐看着眼前的景象,也惊呆了,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这还是自己从军以来,第一的惊慌,他已经来不及发布命令了,一步就跨到中军大帐门前的军鼓面前,抄起鼓槌,就开始击鼓,并且拼命的大喊:

    “撤退,撤退——,率先渡过黄河的有赏——,咚——,咚——,撤退渡河有赏,咚——。”

    他身边的护卫们一看,还敲什么军鼓,跑吧,于是架着荀林父就往黄河边上跑。

    等到了黄河边一看。

    第一批,赵婴齐的部队已经渡过的黄河,渡船还没有回来,剩下的寥寥无几的渡船,军士们都争先恐后的攀爬,已经上船的兵士们,看见船舶就要被还没有上船的,而且已经在水里扒着船帮的士兵们,快要掀翻了。没办法,于是船上的士兵抽出腰刀向扒着船帮的士兵的上斩去,鲜血,和被砍断的指,到处乱飞,掉落在船中的断指,甚至用都能捧起来。

    晋军大帅荀林父嚎啕大哭,要想拔剑自刎,但是被亲兵们拥簇着爬上一艘被血水染红的渡船,摇过了对岸。

    其实,荀林父是真的慌了,不应该在这样一个局面下,下令渡河,而是应该拼命的组织敢死队,成阵死守。这样,很多的晋军还有一线生,只要是主帅不乱,晋军还有上军和下军的接应。退一步,中军被灭,也可以为上、下两军赢得撤退的时间,既然不能全身,断臂求生,也是一种不得以的方式。

    其实,楚军并没有完全吃掉拼死抵抗晋军的势力。

    但是,晋军中军一退,其他部队就没有斗志了,剩下的不是有组织的抵抗,而是落荒而逃,这样一来,楚军就是抓逃兵和抓俘虏的工作了,真是可惜啊,如果晋国当年的战神先轸、良帅赵衰还在的话,真能被活活的气死。

    此仗,楚军已经胜券在握。

    晋军的上军,就驻扎靠近在黄河的左边,听到命令开始向右移动,准备渡河。

    晋军的下军,没有动,可谓是不动如山,赵朔也算是一员名将。

    楚军的工尹官职的齐,带着楚军的右阵主力,排成方形的阵型,步步紧逼晋军的下军,战斗成焦着状态。此时,在后面观战的楚庄王,命令潘党带着自己流动作战的战车四十乘,和前来助战的附庸国的唐侯汇合在一起,集合成新的楚军左方阵,进攻并追击晋军的上军。

    郤克(上军副元帅)的儿子郤琦,此时对士会(上军主帅):

    元帅,需要抵御楚军吗?我带敢死队进攻!

    士会摇摇头,长叹一声,:

    “现在楚军的士气正旺,如果我们拼死抵抗,必然会引来楚军的全部攻击,这样一来,上军必然全军覆没,我们虽然能够获得抵抗的褒奖,可能不受惩罚,但是必然会死伤很多的士兵。

    唉——,不听我的话,现在这样了,不如我们收兵撤离,共同一起来分担这次兵败的责任吧!给士兵们留条生路。”

    于是,士会命令下的士兵步步为营,在事先埋伏好的七处伏兵的接应下,一步步的撤到黄河边。然后秩序井然的渡河,士会亲自带着亲兵,为上军的全军殿后,终于,使晋军上军全军撤退,没有失败,这是晋军在这场战斗中的唯一亮点。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