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鲁宣公时代的结束 (鲁宣公十八年 公元前591年,春秋第一百三十二年)
这年的夏天,楚国的杰出领导人楚庄王逝世了。这对于楚国真是个巨大的损失,一代霸主消亡了。
这年的冬天,鲁国的国君鲁宣公也去世了。
鲁国出现的新的国内政局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著名的“三桓之乱”的根源,从此而种下了。
鲁宣公在位的期间,三桓的势力开始逐渐的壮大,鲁国公室的权利开始萎缩,但是还不足以导致鲁君公室权利的丧失。
当年,鲁宣公的继位,是由现在把持朝政的大臣公孙归父的父亲襄仲所拥立的。当年,在上一个时代的鲁文公十八年(前609年),鲁文公的妃子敬赢与东门襄仲勾结,襄仲杀死了鲁文公的太子恶和公子视,而拥立的鲁宣公。
这就是为什么襄仲死后,他的儿子公子归父能够得到鲁宣公宠爱的原因。
他们家有对鲁宣公的再造之功。
公孙归父担心鲁国“三桓”势力继续扩大,而影响到鲁国公室的权利,于是就和鲁宣公一起秘密的商议,准备借助晋国的势力,一举除掉“三桓”的势力。于是,公孙归父在和鲁宣公研究好了计划后,就前往了晋国出访,其实就是准备实施清除“三桓”的计划。
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
就在公孙归父离开的鲁国前往晋国的时候,没想到,鲁国国君鲁宣公突然死亡了,这简直是死的太不是时候了,鲁国政坛上出现了国君空档现象,这就给“三桓”造成了一个会。
而公孙归父远离鲁国,无法发力。
三桓之一的季文子,在鲁国的朝堂上公开的:
“之前,襄仲让我们杀了鲁文公嫡子,而立庶子,并且因此失去大国支持,这些都是襄仲惹的祸,襄仲是目前在晋国出差的公孙归父的父亲。俗话,父债子偿,因此我们要为前国君报仇,杀死公孙归父”
季孙氏的这个法太可怕了,很多的鲁国大臣也很愤恨当时襄仲的做法,现在终于来了报应。此时,和襄仲交好的鲁国大臣臧宣叔发怒了,他:
“不能这样,当时我们不能治襄仲的罪过,现在他的后人又有什么罪过呢,如果你非常想掉他的后人,我来办理吧”
臧宣叔知道,季文子之所以要斩草除根,就是痛恨公孙归父要去掉“三桓”的仇恨。其实公孙归父在这个事情上没有错,目前的三桓势力就是在慢慢增长,国君也是非常担心的。
因此,臧宣叔不同意季文子杀掉公孙归父的想法,但是毕竟是大家都愤恨当年襄仲的做法,总是要有个了结的,所以他认为可以改成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将他们的家族驱逐出鲁国,就可以达到的惩罚他们家族的作用了。
不过,从此东门襄仲家族在鲁国的权利算是泡汤了。
于是,臧宣叔把东门氏的全族都给驱逐出了鲁国,而不是杀掉了东门氏的全族,这样一来,公孙归父的在鲁国的政治势力,一下子就被清除了,公孙归父带着高高的官职,出访晋国,回来的时候,将会是一无所有,而且还有生命之忧,当大官,是有很大风险的。
公孙归父当然不是傻瓜。
当公孙归父在返回鲁国到达了“笙地”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鲁国国内的这一系列变化,自己的族人全部都被驱逐了,自己回去,就是光棍一条,他心里感叹鲁宣公死的太不是时候了,但是一切已经不能改变了。
所以,他就在“笙地”建筑一个土台子,并且用帷幔圈了起来,摆上了鲁宣公的神主牌位,进行了一番的祭祀和汇报工作的程序,然后就将自己的职权和工作,向跟随出访的副进行了交接,算是向国君汇报了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
然后,就将自己的外衣脱掉一半,把左边穿着内衣的臂和肩膀袒露出来,这就是左袒,按照“春秋时期”的规矩,右袒是受刑罚的方式,所以不能右袒,而左袒。
如果是表述光着膀子左袒,就应该是“肉袒”,所以这里春秋只用了一个“袒”字。
然后,他又用麻绳重新拴住自己的头发,回到鲁宣公的牌位前,开始放声大哭了,这就是先交代工作,然后再进行哭丧,工作第一,感情第二。
就这个样子,连续的顿足了三次,才逃亡了齐国。
所以,春秋记载:“归父还自晋”,按理来,一个大臣逃亡了,不应该进行这样的记载,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归父不失礼节的意思。
从此,“三桓”开始登上了鲁国的政坛,把持朝政。
这一年,是结束一个时代的一年,也是重新孕育国际上风云突变的一年,现在,各国已经是:风起云涌,暗流涌动,历史的浪潮并没有因为俩位国君的死亡,而发生前进的变化,反而更加激烈和精彩,不过,诸侯的一切,又都在向着战争的边缘滑动。
一场场新的篇章又要解开,让我们去看看下一个“成公”时代的故事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