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奔赴战场的晋楚插曲 (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八年)

A+A-

    楚军出发了,路过楚国申地的时候,司马子反亲自代替楚共王顺便慰问一下退休的老干部申叔,看着浩浩荡荡的楚国大军,子反对申叔:“怎么样,老前辈,我们的队伍可以吧!这样的雄师参战,你给分析一下谁能战胜?”

    申叔摸着花白的胡子,微微的点着头,看着一对对路过的楚师,看看神态倨傲的大司马,笑着岔开了话题,:

    “德、刑、详、义、礼、信,都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战之器”也。

    详细的解释一下就是:

    德,是用来布撒恩惠的;刑,是用来纠正邪恶的;详,是用来祭祀神灵的;义,是用来获取正当利益的;礼,是用来顺以事实的;信,是用来保护万物的。

    老百姓生活富足,就会追求高尚的道德;用老百姓来办理对国家有利益的事情,就会有节制,事情就会非常顺利而且能够成功。这样一来,上下和睦,运转正常不会发生阻塞,无论追求什么,大家都是各自知道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故诗经,周颂,思文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意思就是: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

    因此,天神降下福泽,四季没有灾害,百姓生活富足,听从上级的指挥,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这就是战斗之所取胜的基本条件啊!”

    子反瞪着眼珠子,听着老爷子一阵文绉绉的理论,头有些发晕了,但是不好意思打断申叔的话,只好耐性的继续听下去,申叔最后:

    “现在的楚国对待老百姓的好坏,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待外面的诸侯国家,断绝了友好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楚国违反了自己的盟约誓言,把自己的盟誓的话都自己吃进肚子了,在这样应该大力开展农桑时节,发动战争,疲劳百姓,来达到自己的愿望。

    老百姓可怜啊,他们不能论述这些信义的含义,无论是怎样都能获得罪过。大家都这样了,谁还能在疆场上拼死命?”

    最后,申叔看着子反:

    “感谢司马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所以我才啰哩啰嗦的了一通废话,至于对不对,我老了,也分辨不清楚了,老弟啊,你自己去掂量一下吧!我年纪也大了,我们这次分别,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拜拜,司马大人。”

    一直跟着楚国先头部队向郑国进发的姚句耳,已经完成了郑国交给他请救兵的任务,也在旁边听了申叔的话,打心里佩服这个老头,心里也打起了嘀咕,于是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注意观察了楚军的状况,然后一路上率先归到郑国复命。

    郑国主持与楚国结盟的公子驷,兴冲冲的问姚句耳楚军的情况,姚句耳摇摇头对曰:

    “我看有点麻烦,我注意观察楚军,发现楚军行军非常快,尤其是路过险要的隘口和地区时候,队伍也不整顿,没有秩序,这是个大问题啊!俗话:速则失志,不整丧列。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

    意思就是:行军太快,就会形成疲劳之军,会丧失斗志;军队行军没有秩序,就会丧失部队应由的队列和队形;你想,楚军这样的问题,拿什么来和晋国的虎狼之师决战?恐怕楚军是靠不住的了,我们郑国还是早作一些打算吧。

    晋军的行动更迅速。

    五月,晋军迅速的渡过了黄河,斥候侦查报告,楚军也马上就要到达。

    这让晋军第二把范文子多少有些意外,没想到楚军的行动这样的迅速,原本晋国想先打败郑国,腾出来再对付楚国,但是现在郑国和楚国已经联,一起出兵逼进了晋军,这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变化。

    士粲用兵心,“稳”字当先,就向栾书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帅,我看我们还是趁着楚军未到,伪装逃跑,暂时脱离双方的接触,可以暂时的缓解两军猛烈的碰撞和激战。

    目前,想汇合中原所有的诸侯,以成为他们的大哥和霸主,并非是我们现在的力量能够办到的,还是把这个事业,留给有能力的后人吧,现在我们群臣能够坚定的团结在晋君的周围,辅佐他,这就已经很厉害了,足够可以了。”

    栾书很坚决的:“不行,革命未成功,同志需努力。”

    此时,作为主帅的栾武子决定还是对的,大军已经过河,处于了必战之势,已经没有了什么“战与不战”讨论意义了,没有坚决的信心,是兵家之大忌。因此——

    栾书:“不行,就是不行。”

    六月,晋军和楚军在“鄢陵”相遇了,战争马上就要拉开大幕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