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晋厉公之死 (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春秋第一百四九年)

A+A-

    三个月后。

    晋国的动乱似乎已经平息下来了。

    但是栾书和中行偃始终心惊胆颤,看到了晋厉公的段狠辣,感到自己也是朝不保夕,也是动了杀心,你不杀我,难道我就不能杀你,这真是应了长鱼矫的话:“大王,你不忍心,但是他人会对国君忍心吗?”。

    晋厉公等于一下子把栾氏和中行氏,两个大家族推到了一起,灭了“三郤”,又增加了“二强”的对,斩草没有除根。

    晋厉公看到事件已经平息,也放松了警惕性,贪玩的心情又升了起来,于是——

    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3年(晋厉公八年)闰十二月乙卯日,晋厉公到宠臣大夫匠骊氏在“翼地”的家中玩时,栾书、中行偃带领党徒袭击逮捕晋厉公,将他囚禁起来。

    同时逮捕了胥童,并当场杀掉。

    栾书和中行偃召唤韩献子韩厥一起决断这个事情,但是韩厥推辞:

    “用杀害君王,来求得自己的威风,这是我不能做的事情,对大王施展威风,这就是不仁啊,事情做成这个样子,就是不智,为了享受一种权利的利益,而得到一个恶名,这是我不应该做的。

    从前,我在赵氏家族门下做事,赵孟姬进谗言要求灭掉赵氏,我都没有发兵,古话:就是杀死一只老牛,都没有人敢出来主持牵头,更何况是一个国君啊,既然你们不能善待我们的国君,你们就自己干吧,那里还用的着我韩厥呢!”

    拜拜了,我很忙,在家里养病,就不参加了。

    中行偃就想接着讨伐韩厥。

    栾书叹了一口气:

    “算了吧,韩厥的很有道理,我们是被逼到这个份上了,人家韩厥并没有被逼到这个份上,而且的也很有道理,他很勇敢的退绝了我们的请求,这就是勇敢,顺礼和勇敢二者聚集在一身,就是无往不胜,难道我们还要征伐他吗,肯定不行,会犯众怒的。”

    所以,中行偃才放弃了征伐韩厥的想法。

    二个人又去请士匄(g),就是范文子的儿子,士士匄早就听事情的经过了,于是直接装病,不见任何外来的人员。

    鲁成公十八年,春天,正月初五(周历),栾书和中行偃派了程滑杀死了晋厉公。

    晋厉公被安葬在了翼地的东门外,只用了一辆马车随葬,根据当时的礼节,国君被杀害的,一般都是不能入葬到国君宗祠的墓地中,这是正常死亡,随葬的马车也是按照大夫级别进行的,明晋厉公是不得好死啊。

    (6)晋悼公登基

    晋厉公死了,需要新的继承人。

    目前,晋国唯一的继承人,就是远在周王室当人质,同时也是晋厉公的儿子“公子孙周”有这个资格。因为孙周的哥哥是个傻瓜,也就是:精神上有残疾,甚至分不清豆子和麦子的区别,这样的大傻子,肯定不能当国君,这就是天意啊。

    这时候,孙周才十四岁。

    晋国的大夫们只能迎接孙周回来当国君,别看这个孙周年龄,但是从在周王室长大,耳熏目染的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很是有思想,孙周很谦虚,对迎接他的大夫们:

    “我并没有真正相当晋国国君的意思,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看来,这既是上天的旨意了。

    不过,你们要求我回去当国君,只不是让我以国君的身份,来发布一些命令而已,真正治理国家的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大臣。如果,我当了国君后,你们不听从我的命令,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看这个孙周多吗会话,其实就是要权利。

    大臣们纷纷磕头,表示愿意听从新国君的命令,效忠君王后,孙周才接着:

    “今天我们把话明白,要是让我回去当国君,你们要恭敬的服从国君的命令,这样我回去才有意义,才能符合上天的真正的意思。”

    大臣们恭敬的:

    “这都是下臣们的意思,哪敢不听从命令啊!”

    正月十五日,孙周和大臣们在周王室进行了盟约后,才正式的进入了国都,成为晋国的新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悼公。

    正月二十六日,孙周在晋国的朝堂,接见了所有的晋国的大臣,并且当场就免除了爸爸晋厉公所任命了七个宠臣,初步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班子。

    二月初一,晋悼公正式的上位登基,办理了正式交接续,开始任命新的领导班子,大换血了。

    晋悼公是非常贤良的君王,晋国之后在他的领导下,开始合纵诸侯,终于成为了继晋文公霸业的再次复兴,再次成为春秋的诸侯霸主,历史上叫做:晋悼公复霸。

    其实“春秋时期”的霸主国家中,晋国才是真正的常青树。

    齐国和楚国都是因为出现了一个贤能的国君,而霸业中兴,随着先君的离世,后面的继任者都是在吃着前辈的老本,总的趋势是慢慢的衰落。

    只有晋国,在晋文公死后,虽然有过低潮的时候,但是总是能随着某一个阶段所出现的国君,而重新站在了诸侯的霸主地位上,这就给我们一个深思,到底是一个伟人决定国家的发展重要,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团体,决定国家的发展重要,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