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虎牢关 (鲁襄公二年,公元前571年,春秋第一百五十二年)

A+A-

    鲁襄公二年,公元前5年,秋天,七月,初九。

    郑国人民的领袖、楚国的铁杆粉丝、饱尝政治磨难的郑成公,因病逝世了。

    其实,在今年的上半年里面,郑成公的身体就一直不好,生命之火,奄奄一息。此时,郑国大臣子驷(公子騑)对郑成公提出了:

    郑国能否顺服晋国,让郑国的老百姓脱离被大国征伐的苦海。

    郑成公摇摇头,非常激动的:

    “子驷啊,楚君(楚共王)为了帮助我们郑国,在‘鄢陵之战’中,都损失了一只眼睛。

    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郑国所遭受的,也是为了我啊,如果因此而背叛了楚国,这岂不是等于丢弃了这些年来的努力和自己的盟约的誓言吗?

    这样一来,还有谁敢亲近我们?真正能够免于让我犯错误的,帮助的我的,其实就是你们这些我最痛爱的大臣们,其他的都是浮云,又何必去攀附什么晋老大呢。”

    你看看,这个郑成公是不是还有一些节操,为什么?

    关键的实质是,郑成公目前还把郑国当成“一盘菜”,其实郑国此时已经沦落到不是“一盘菜”了,是任人宰割的二流诸侯国而已,郑国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就容易犯很多观点上错误。

    郑成公就是这样,所以临死都抱着伦理道德不放。

    郑成公死了。

    子罕辅助新君当摄政,主持国事;子驷负责处理郑国的政务,类似现在的总理大臣;子国是军事首脑,大司马。此时,晋军聚集在上次入侵郑国和陈国的大本营“戚地”(河南的濮阳地区),虎视眈眈,已经准备入侵郑国了,这是巨大的军事威胁,现在郑国的国运不昌,又赶上国君死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于是,很多郑国的大臣提出顺服晋国的意见,谁想到,子驷很是坚决,因为他亲自听了郑成公的道德理论,很是感动,打消了当时自己主张的投降晋国的想法,发布命令:

    “郑国的国策没有变,虽然国君死了,但是我们仍按原定方针办理。”

    过去打仗,很守规矩,讲礼法。

    这就是“道”,就是束缚人们思想根深蒂固的行为规范。

    郑国再邪恶,人家国君死了,就不能去征伐,这就是规矩,周朝的规矩,春秋的规矩。

    哪像是现在人们那样的势利和功力,趁人之危,有时,这样的行为,甚至成了褒奖的智谋的用词,这在过去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会受到人们谴责的,也会因此失去民心的。比如:二年后的鲁襄公四年,陈国的国君也死了,当时征讨陈国的楚国也当场撤兵,就是这个道理,人家家里在办丧事,没有功夫和你打仗。

    可是,过去的行军打仗,也不像是现在,走就走,撤就撤,飞一飞,汽车一跑,就走了,当时的长途跋涉,一步步的丈量,天天要吃饭,要消耗,这是很大的经济负担,总不能来一趟,赶上人家国君死了,就回去,白白的耗费了银子,这是国家要问责的。

    所以,郑国暂时不能征伐了。

    这么多的中原诸侯聚集在“戚地”开会,叽叽喳喳的发表意见,有些乱哄哄的。最后还是鲁国的孟献子出了个主意,他一开口就操着山东腔:

    “我,各位兄弟们,既然不能和郑国打仗了,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请晋国大哥在‘虎牢关’,修筑一个军事要塞堡垒,随时的可以压迫郑国,给郑国长期形成压力,好不好。”

    晋国带队的主帅荀罃(yng)点头:

    “好,好主意。

    不过,修理这样一个军事要塞是要花钱的,我们晋国为了大家的利益,又修城堡,又派驻守部队,是不是大家也出出力,出点军费——”

    鲁国孟献子一听,连连点头:

    “众人分担火焰高,我们一起分担吧。”

    晋国知武子荀罃:

    “这样吧,上次在鄫地召开如何打击彭城的战役的军事盟会中,齐国就表示不参加军事行动,不派军事人员,这次我们的盟会,齐国还是没有派代表参加,那些滕国、薛国、邾国的齐国弟诸侯们也没有来,这就是齐国带的坏头,我们国君很是担心齐国的走向,现在不光是单纯的忧虑郑国了。”

    知武子看了孟献子一眼,斯条慢理的:

    “我们晋国总不能没有收获就收兵,这简直是太浪费了,既然孟老弟提到了修筑虎牢关的事情,也是一桩美事,但是我们晋国也很担心齐国,我看这样吧,我今天马上派人赶回晋国向国君汇报这些情况,也劳烦孟献子大人亲自到齐国一趟,这个情况,如果能够得到齐国的同意,一起出钱在虎牢关修筑城堡,我们就马上通知各位诸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起修筑虎牢关,这就算做的是你的功劳。”

    但是——,

    知武子沉吟了一下后,接着:

    “但是,如果齐国不答应一起筑城,那明齐国有了贰心,我们晋军正好也就不必回去了,和大伙一起,前往征伐齐国,这就是齐国的背叛。”

    你看看这个荀罃多么狡猾啊。

    虎牢关,当时是郑国通往洛邑地区的重要关口,横挡在郑国和周王室之间的要道上,以前是郑国的地盘,当时郑庄公的妈妈想把这个关隘封给儿子共叔段,被郑庄公严词拒绝了。后来随着郑国的衰落,这个地方不属于郑国所有了,根据当时晋国控制整个周王室的情况分析,此地方应该属于晋国的势力范围。

    因此,在虎牢关修筑城堡,退,可以拒敌于关外;进,可以破敌于敌境,真是兵家必争之地啊,后来,早东汉末年还上演了一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好戏。

    到了冬天,信息终于回来了。

    诸侯们再次的相聚在“戚地”,这次齐国、滕国、薛国、邾国都参加的大会,再次重审了上次会议的精神,并且表扬齐国积极参加国际事务的表现,大家就一起出钱,在虎牢关修筑了城堡关隘,这样一来,郑国感到了架在脖子上的威胁,于是也顾不得什么了,生存要紧,马上就和晋国媾和了。

    郑国,一下子成了晋国集团的成员了。

    这对于楚国来,应该是很大的事情,按照惯例,楚国应该马上做出反应,出兵征伐郑国,把这个刚刚的失去的弟,再从敌方阵营中拖回来。

    可是,楚国竟然一年没有动静,为什么?

    因为,楚国也趟上事儿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