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郑僖公意外死亡事件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 春秋第一百五十七年)
鲁襄公七年,冬十月,晋国的老臣韩献子韩厥告老退休了。
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任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稳健的政治家。
其长子韩无忌(韩穆子)当立为卿,韩无忌自称有疾,便将卿位让予其弟韩起。
韩起未有任何光辉建树,却高居上军佐一职,亦是韩厥之功,晋悼公感于韩无忌让贤之贤,授命韩无忌为首席公族大夫。韩氏的地位自此显赫。
前560年,经晋悼公默许,韩起谦让,赵武跃居为上军将,位居韩起之上。
前54年,士匄崩逝,赵武执政,韩起为副,共同维护晋国乃至天下和平。若韩厥尚在,视二子(赵武、韩起。赵武,韩厥视如己出)皆成大器,也当老怀为安了。
楚国趁着晋国的韩厥退休,晋国国内政治局面大换血的会,开始再次征伐陈国,而中原诸侯们开始研究救陈,并在当年的十二月,诸侯国在邾国召开了“关于如何对抗和拯救陈国”的会盟大会,可是会议上出了两件意外的事情。
一件是:陈国逃会了,悄悄的溜回了陈国;
另一件是:郑国的郑僖公在参加会议途中意外死亡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我们先第一件事情:陈国为什么要明目张胆的逃会。
因为,现在陈国也真是抗不了这个局面了,以前晋国和楚国争霸,总是围绕着郑国来回的拉锯,他们陈国置身于事外,没有太多的感受,现在自己却变成漩涡中心,陈国的国力远远不及郑国,此时才知道受“夹板气”的难处。于是,陈国从心里很是佩服郑国的耐力,陈国是玩不起了,不用打仗,就是整天的提心吊胆,对于他们这个国来,也是沉重的精神负担啊。于是,陈国就派了庆虎和庆寅一起,偷偷的跑到了楚国和楚国:
“我们让公子黄,公开以陈国外交大使的名义,前往楚国谈判,你们就直接将他扣留了,然后我们就让我们的国君离开会议回国,诸侯就没法开会研究救陈了”。
楚国当然同意了,于是,就拘留了前来谈判的陈国公子黄。
庆虎和庆寅马上派人到诸侯大会上,向正在参加会议的陈哀公汇报,其实也是让周围的诸侯知道:
坏事了,大王,楚国已经将我们派往楚国下战书的公子黄给扣留了,如果大王还不回来主持朝政,我们群臣不忍心陈国被楚国所灭亡,恐怕国内会有别的图谋,就顾不得你了,赶快归家。
陈哀公一听,有了正当理由,马上就跑回了陈国。
剩下了一群张口结舌的诸侯们,看着陈国一骑绝尘的背影,哑口无言,现在人家陈国都走了,我们还研究什么救助陈国的问题,这不是胡闹吗。
陈国,又归顺了楚国,诸侯也不能什么,原来陈国就是自动归顺到中原集团的,现在人家自动归顺回去,就不能什么了,这是人家自己的意愿,自由世界,愿意跟谁玩,就跟谁玩吗,这和楚国出兵征服陈国,有很大的不同,那样诸侯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可是现在就只能是张口结舌了。
陈国,逃会,重新侍楚,这是鲁襄公七年,诸侯大会的第一了意外事件。
还有一个意外事件是:郑国的国君意外死了。
郑国真是多灾多难的强国家。
鲁襄公二年,七月初九,郑成公去世,儿子髡顽继位,是为郑僖公;
五年后——
鲁襄公七年,十二月,郑僖公髡顽也意外死亡,其儿子郑简公继位,五岁。
郑僖公是怎么死的?
根据左传鲁襄公七年传记中提到,当年郑僖公当太子的时候,曾经在鲁成公十六年和叔爷爷子罕到晋国出差的时候,对子罕无礼;后来又和子丰到楚国的出差的时候,又对子丰无礼;
等到郑僖公继位的那一年(鲁襄公三年),子丰准备向晋国控告他,并准备废黜他,被大哥子罕给劝住了;直到这一年在邾国盟会时候,是子驷担任郑僖公的参加盟会的助理,郑僖公又对子驷无礼,侍者劝谏,郑僖公不听,侍者继续劝谏,于是被郑僖公个杀死了,于是,子驷忍无可忍,便在半夜将郑僖公杀死在了前往盟会的途中。
然后以郑僖公突然心肌梗塞死亡为由,讣告所有的诸侯。
并且拥立了他的儿子郑简公。
那么郑僖公为何无礼,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历史没有进一步的记载,还是让我们从左转上找答案吧:
郑僖公髡顽,其实做过两次国君,只不过第一次时间太短了,当然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罢了,我们还记得当年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年,三月期间发生的事情了吗?那一年,晋国和楚国围绕着郑国的进行争霸,楚国和郑国暗通渠好,让晋国知道了,于是郑成公前往晋国解释,被晋君扣留在了晋国。为了对抗晋国无故扣留国君的行为,在晋国征伐郑国的时候,叔申提出了暂时假装拥立一个新的郑君,让晋国失去扣留郑成公的意义,而放回郑成公。
郑国的公子班趁拥立了公子繻(郑成公的弟弟)为君,企图生米做成熟饭,于是郑国人杀死了公子繻,拥立的郑成公的太子髡顽为国君,这就是郑僖公第一次的国君经历。
此时,正好晋国的晋景公生病,需要积德,于是在征伐郑国的晋军大帅栾书的建议下,接受了郑国子罕将郑襄公大庙中祭祀的钟,敬献给晋国的贵重礼物,以及让公子子驷到晋国作为人质的条件,将郑成公放回了郑国。
当年的十一月,郑成公回国,重新当上的郑国的国君。
郑僖公的短暂君王梦,算是玩了一场游戏,转眼就被爸爸收回去了。
在这场政治游戏中,起到很大作用的就是子罕和子驷。
没有子罕的运作送礼,没有子驷的舍身当人质,郑成公就不能回国,郑成公回不了国,太子髡顽就可以一直在国君的位置上坐下去。
正是由于子罕和子驷的努力,让太子髡顽在太子的位置上,又煎熬了十一年,直到鲁襄公三年郑成公死去,髡顽这个千年太子,终于熬成了婆。
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就能大致看出了,郑僖公为何对子罕和子驷很有意见,而这俩个人都是郑僖公爸爸辈上的老人,不是叔叔,就是叔太爷之类的,常年执掌着郑国的政权,自持有功于郑君,需要一些尊重和礼貌,也是可以理解的。
君位的承嗣,君权和相权的冲突,等等汇集到了一起,可能就出现“无礼”的法了。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在这样争斗中,死亡的是子罕和子驷,那么历史的记载恐怕就会记成是他们“无德,跋扈”等等之类的了。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至于,是如何无礼的,就不要去考证了,没有意思,无非都是个借口罢了。
郑僖公的意外死亡,让郑国的公子们都不干了,国君跟着子驷去开会,路上就“心肌梗塞”了,这太神奇了吧,听国君有脚气,没听心脏还不好,于是公子们就准备杀死子驷,子驷也不是吃干饭的,知道杀死了国君不会风平浪静的,于是就秘密的做好了准备。
鲁襄公八年的四月十二日,子驷找了个借口,一下子将郑国的宗室反对派的公子子狐、子熙、子侯、子丁消灭了。孙击、孙恶出逃得到了卫国。
郑国乱了。
前面的在邾国的盟会,本来是关于如何救陈和抗楚的,但是由于陈国的自愿逃会,等于是宣布了拒绝诸侯的好心的意思,加上郑国国君的意外死亡,会盟搞的灰溜溜的,没有什么大意思了,但是会议总是要有个结果,于是就向郑国下达了命令,让郑国去征伐那些不顺从中原诸侯集团的国家。
征伐谁?
当然是楚国的附庸蔡国,只要是打垮了蔡国,就是挖掉了楚国的一个眼珠子,迎面给楚共王插上一刀子。
郑国,就是归顺过来的走狗,用走狗,咬死家狗,很好的思路。
鲁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夏天,四月二十二日,郑国的子国、子耳接受晋国的命令,出兵攻打蔡国,并且一举俘获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e)。
郑国人很高兴,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但是子国的儿子子产不是很高兴,对子国:
“一个国如果没有文德,而是单纯强调武功,这就是最大的隐患,如果楚国人来讨伐我们,我们能不顺从吗?顺从楚国,晋国的军队必然回来征伐我们,这样一来,楚国和晋国轮番的攻伐我们郑国,从今以后四五年内,恐怕不会有安静和平的日子过了。”
子国非常生气儿子在这样的场合发表意见,便愤怒的呵斥自己的儿子:
“毛孩子,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发布的重大命令的权利,正卿有决定如何执行的职责,跟着走,别乱话,孩子谈这些言论,将会引来杀身大祸的,你哪懂这些,回去——”。
这个郑国的子产,就是很有明的郑国贤臣,春秋中能够和管仲、赵衰,甚至是孔子齐名的名臣,只不过现在他还是一个毛孩子罢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