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春秋时期的“化学战”( 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春秋第一百六十三年)

A+A-

    这一年,发生的“皋舟之战”中,楚军伐吴,为何晋国不来支援吴国了,不再发挥“三驾疲楚”的战术了,难道真的就是因为在“向地之盟”中,谴责吴国趁着楚国的国丧期间出兵,是不符合道理的这个原因吗?

    其实,这仅是很的一个原因罢了,所谓“春秋无义战”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征伐错了,从大局上来,吴国是晋国的绝对盟邦,受到了别人的征伐,总是应该救援的,但是晋国这次没有动静,到底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年,在楚国出兵前,晋国带领着诸侯和秦国干了一仗,而且打的也和楚国一样,明明是征伐人家,却搞了个无功而返,根本分不出身来支援吴国。

    这就是历史上称为“迁延之役”的窝囊战。

    先一下“迁延”的概念,这里的迁延并不是地名,而是一种行为的表现,根据上的定义,迁延大致有:、退却,后退。2、徘徊;停留不前貌。3、拖延。多指时间上的耽误。4、倘佯;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样子等四层意思。

    顾名思义,“迁延之役”就是指一场拖拖拉拉的战斗的意思。

    词语典故“马首是瞻”的起源,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年代的故事。

    前面已经了,在晋国第二次的疲楚之战中,秦国作为楚国的重要盟友直接派兵参战,而且在鲁襄公十一年十二月底,还从秦国出兵,在“栎地”地区,从背后攻击了晋国,并且大败晋师,晋国的主力部队当时都在中原征服郑国的战斗中,无法分身回救。

    有仇不报非君子,更何况是诸侯的大哥,不报此仇,好不好听。

    鲁襄公十三年,夏天,天气酷热,在晋国的召集下,那一大帮子的诸侯国们,一起跟着晋国征伐秦国,就是为了报复三年前的“栎地”秦国侵犯晋国的仇恨。当年,是晋国舍身前往中原主持工作,才受到了背后秦国的攻击,现在中原安定了,弟们自然要帮助大哥痛扁秦国了,一来一往,很公平。

    但是有个问题,诸侯国连年跟着晋国征战,也是厌战情绪很严重,整天的打来打去,搞的民不聊生,负担沉重,秦国又远在西北地区,中原的诸侯大部分在东海之滨或华东地区,因此路途遥远,抵触情绪就很大。

    晋悼公很是积极,早早就在秦国和晋国的边境等着大伙的到来,一起集合进军秦国,并且直接安排了晋国的六卿,分别率领诸侯各国的部队,指挥作战。

    等诸侯各国的部队冒着炎热,拼命的赶到了泾水河边的时候,发现晋国的军队并没有行动,一直在等着诸侯的军队到来,晋国和先到的诸侯们,一直驻扎在河边,河这边于是就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是象度假一样的在河边驻扎了十几天的东道主的晋国部队;另一方是风风火火冒着骄阳拼命长途跋涉陆续赶到的诸侯国部队。

    晋国和诸侯国的部队一见面,双方的就产生了很大意见,尤其是陆续赶来的诸侯国士兵们心里暗想,这是晋国在等着我们前来为他们卖命啊。

    双方有了情绪,积极性就不高。

    所以,各国的部队都在找着各种的理由,拖延着过河,实质上都不愿意过河。

    晋国的大臣叔向,走到了鲁国的军营中访问鲁军的带队主帅叔孙穆子(叔孙豹),是访问,看看有什么困难,其实就是督促鲁军别磨蹭了的意思,穆子当然心知肚明,但是话又不能从自己的嘴中挑明,否则会引起鲁军的怨恨,鲁军士兵们会:

    “别的国家军队不积极,就你叔孙豹厉害,就你叔孙豹是大头,让鲁军弟兄主动要求过河?”

    因此穆子就向叔向吟唱了一首诗: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来访的叔向一听,哈哈大笑,什么也没有,就离开的鲁军大营回去按照诗经里面的东西去准备了,什么东西?渡河用的船只啊!叔向是怎么知道穆子了渡河船只的事情呢?还是让我们看看这首诗经的意思就明白了:

    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

    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

    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

    船夫挥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虽然,这首诗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情诗,但是围绕的场景确是关于河的两岸,而且有关于渡河幽会的行动。渡河就是需要船啊,所以叔向马上听明白了叔孙豹的意思,所以在“春秋时代”,如果不能熟练的背诵诗经,绝对不能自己是有文化的人,也可能有很多的交往礼节上意思,你都听不懂。

    现在鲁国是在向晋国强调没有渡河的船舶。

    晋国赶快把渡河的船给准备好了,就了催促的借口,所以鲁国和莒国的部队只能率先渡过了泾水河。

    郑国的子蟜和卫国北宫括一看,就不好意思了,于是劝阻别的卫国、宋国、曹国、滕国、邾国之类的几个诸侯国:

    “我,哥几个,我们都是晋国的弟,既然听从了大哥晋国的意思前来征伐,却表现的三心二意的,不象人家鲁国和莒国,已经下了决心渡过了泾水一样,是很令人讨厌的了,也没法向我们的国家交代,咬咬牙,渡河吧——”

    诸侯们一听,道理都对,既然来了,就渡河吧。

    于是,诸侯们一起渡过了泾水河,并驻扎下来了,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

    当时的天气太热了,骄阳如刀,热风似火。

    好在诸侯部队驻扎的河边,能够保证水源,让士兵们疼快的饮水,偷空洗个澡也很惬意,但是自从过河后,诸侯部队却发现,最近平白无故的到连续死了好几个到河边乘凉的士兵,开始诸侯们没注意,后来死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而且还有很多的闹肚子,直接成了重病号,才引起诸侯的警觉。

    经过调查才发现,河水里面有毒。

    河水里面怎么会有毒呢?诸侯军队顺着河水流动的方向,逆流而上,进行全面侦查,就发现了有几个秦军在偷偷的向河内倾倒不明物质,抓回来一审讯,老虎凳一坐,辣椒水一灌,这几个负有特殊使命的秦军全招了,原来他们是在向河水里面投毒。

    这可能是古代记载的最早“化学战”的雏形吧。

    这让诸侯军队的将领们大吃一惊,还可以这个样子消灭敌军,秦国真是太聪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种作战的方式,但是目前已经没有办法了,河水中有毒了,也不能在耽误下去了,只能硬着头皮开战了。

    不过,秦军的这种特种作战的方式,流传了下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