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鲁三桓私分中军(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6年,春秋第一百八十七年)

A+A-

    鲁国“三桓”中的叔孙家族族长叔孙豹死了,这在鲁国绝对是一件大事,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齐国,他的二儿子仲壬,赶快从齐国赶回来了,他是之前被竖牛逼到齐国避难的,这次爸爸死了,仲壬从齐国回来,一则是奔丧,二则他是继哥哥之后的嫡长子了,有继承宗族族长的身份。

    而此时,竖牛已经拥立了昭子(叔孙昭子)为家族宗主,也就是穆子的另一个儿子,并且由自己来辅佐他。

    虽然,这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毕竟已成事实。

    可是与叔孙氏同为一宗的季孙氏宗族,觉着仲壬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打算拥立他继承叔孙氏家族的宗主地位,这对于竖牛来是个很大的隐患,于是他私下给叔孙氏家臣南遗以巨大的许诺,让其提出反对意见,以阻止让仲壬继任的活动。

    于是,在参与讨论立谁当族长的公开会议中,叔孙氏的家臣南遗却对季孙氏私下:

    “叔孙氏强大了,你们季孙氏不就弱了,叔孙氏家族乱了,你不要去管,这样不是也可以吗?”

    季孙氏马上明白了南遗的意思,其实叔孙氏家族乱了,不但对季孙氏有好处,就是对叔孙氏家族中掌大权的家臣来,也是好事,大家都有利益,就少话吧。

    果然,在得到了季孙氏的默许之后,仲壬失去了强大的后盾支持,自己竟然变成了叛乱者的身份,家臣南遗让下去帮助叔孙氏的竖牛,并且在叔孙氏的仓库大院里面,帮助竖牛带人堵住了仲壬,双方很快就动了,一团乱战,仲壬在战斗中被射中眼睛后死去了,这样一来,也不用讨论了,仲壬死了,一切都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了。此时,竖牛已经和南遗连起来了,一个是管家,控制着家族的财权,一个是家臣,控制着家族的兵权,还有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新“宗主”叔孙昭子摆在那里,这一切都不能再什么了。

    这也是由竖牛控制并了算的事情了,一切回归到了竖牛预先设想的道路上了。所以,竖牛非常的感谢南遗对他的帮助。

    这次事件处理完毕后,杀害仲壬的血还没有擦干。

    竖牛就直接奖励给家臣南遗三十座城邑,以作为他帮助自己的奖励,三十座城池啊!这是叔孙家族中的很大的财产,绝对是十分丰厚。

    这一切,都是鲁国叔孙氏家族内部的混乱,但是这个内部的混乱,已经开始影响鲁国政治势力的新布局了。

    季孙氏想趁着叔孙氏家族的这次内乱,削弱叔孙的势力,于是就提议撤销鲁国的中军。

    早在鲁襄公十一年期间,因为按照当时周天子掌六军,诸侯掌三军的规制,鲁国也效仿了齐国和晋国样子,将鲁军分为了上、中、下三军,并分别由季孙氏掌握上军,叔孙氏掌握中军,孟氏掌握下军,形成了三家掌握军权的形式。

    其中,季孙氏掌握的上军,势力最大,人员最多,赋税最盛,军力也最强盛,是绝对的老大,因为,季孙氏对自己掌握的上军采取征兵及征税的办法。

    军力居第二位的,才是中军的叔孙氏,他采取的是让自己管理采邑的所有壮丁做兵士;而最弱的就是孟氏下军,他是让自己采邑内的一半壮丁做兵士,老弱做自由兵士,所以,下军的军力最弱,基本上是跟着打酱油的角色。

    鲁国国君并不掌握鲁国的军事力量,但即便是这样,国君还是在自己的采邑拥有私家的部队,都混编在中军里面,因为国君出征,一般都是在中军里指挥,这就等于从政治上补偿了叔孙氏中军弱于上军的情况,也算是一个平衡吧,于是季孙氏和叔孙氏相互制约。

    晋国强盛后,虽然其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的三军的制度,但是他还是不愿意让其他的诸侯国军力强大,因此对诸侯们的要求局限的三军的上限上。

    但是,为了打击那些拥有三军的诸侯,晋国要求他们和晋国一样,按照三军的规制赋税,与晋国一个标准的向周王室缴纳赋税,这是很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诸侯,自愿裁剪一军,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上交赋税,以此来鼓励诸侯们自动裁军,少交赋税,便于控制。其实这就是现在人读春秋需要了解的制度,否则,很多人单纯的从军事出发,认为多招募兵士,势力不久强大了吗,这就是片面的看待问题。

    为此——

    季孙氏执掌鲁国的军事,就曾经提出过要裁撤中军的想法,从表面上裁掉一个中军,符合周法要求,可以减少鲁国的赋税,暗地里,将裁撤的中军,进行改革再分配,这样并不减弱鲁军的实力,对外,鲁国组建二个军队,裁撤掉了中军,但是军事力量并不减弱,当然,这就需要中军叔孙氏做出一定的牺牲,但在各方面也给叔孙氏很多的优惠和条件。

    但在季孙氏与穆子商量时,当时穆子不是很同意,但是季孙氏坚持,穆子让季孙氏发誓一定要辅助鲁国,才勉强答应了这个建议,但是具体的改编方案需要慢慢研究,并没有实际的执行。

    现在,穆子死了,叔孙氏家族乱了。

    这就是一个很好会,俗话:家和万事兴,这次,叔孙氏家庭内乱,就被别人钻了空子,叔孙氏的势力再次的衰退。

    所以,这次穆子死了,季孙氏就再次提出将中军撤销,重新编组的建议,此时竖牛为了向季孙氏献媚,感谢在家族内乱是后,季孙氏的帮助,所以就:

    “我的爸爸穆子大人,早就想这样办了,请季孙氏看着办吧,我们叔孙氏没有意见。”

    有了叔孙氏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6年,春天,正月。

    三桓,在鲁国施氏的家里面,进行了研究裁撤鲁国中军的办法和方案。

    之后,在臧氏的家里面,正式签订了改编的方案:

    ,原来的中军,从对外的名义上裁撤掉,但是中军部队还是一分为三,由各家族平均分配,各领一只。

    2,鲁军对外变成两军制,即“左师和右师”,由季孙氏掌管左师,孟氏掌管右师。叔孙氏所分得的军队为“叔孙军”,属于私家军,费用同样计入国家费用之中。

    3,然后将原中军里面鲁君的私有部队,一分为四,季孙氏获得四分之二,叔孙氏和孟氏个获得四分之一。

    4,而且全部部队的军费,全部改成征兵制和税收制,并且将其中的一部分上交给国君,这就解脱了原来由三家各自出钱养兵和兵源的问题。

    至此,鲁国的鲁君权利基本上丧失殆尽,完全被“三桓”所掌握,其中季孙氏的获利最大,所以,别看一个的竖牛野种,不但给叔孙氏家族带来的灾难,而且给鲁国的王室也带来的灾难,这就是的螺丝钉,却能够起到改变军事权利的大作用的体现。

    季孙氏带头私分的中军后,就命令叔孙家的家宰杜洩,到穆子的坟上祭奠告知。

    季孙氏把写好的这些军队编制的文件交给了杜洩,让他在灵前宣读,而且要求这样:

    “穆子大人啊,你本来就要废除中军,现在已经按照你的遗愿完成了,特来告知你。”

    这他娘的太滑稽了,向一个死了的人通告,而且还把责任推到死人的身上,真是太优秀了,季孙氏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把责任推到已经死去的穆子身上,让鲁君把恩怨发泄到叔孙氏家族,很是阴险啊。

    杜洩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就:

    “穆子他老人家本来就不打算废除中军,所以在当年三分鲁军的时候,就让你发下了重誓。”

    于是接过了文件后就扔在了地上,然后放声大哭。

    之后,他就逃亡了。

    鲁国,从此之后,再无三军,而是左、右师。且三桓之中,季氏一家独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