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双面间谍楚太子的下场(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春秋第二百年)

A+A-

    一个愚忠的伍奢,一些不该的话,印证了楚平王心中的疑惑,这就惹恼了楚平王。

    因此,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在政治上,必要懂得迂回战术还是很重要的,你看看人家齐国的晏婴,也是个忠臣,话和很直接,但是他很懂“顺势而为”的道理,就留下了辅佐大王的美名。

    但是,伍奢不一样了,性子很直率,见到大王这样的直接问话,本身自己和太子心里面没有鬼,就开门见山,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回答了:

    “大王,你真糊涂啊,别听别人瞎忽悠了,我和太子怎么能够造反,我们都是大王的忠臣,大王已经错了一会了,就不要再错第二回了。”

    伍奢的意思是什么?

    楚平王当然听懂了,奥,原来你是在讽刺我强占了太子的媳妇,甚至连太子也认为是我错了。哈哈,连太子都是我楚平王生的,太子的好东西,我拿过来享用,这是给太子面子,看来,这样还不行,太子都认为是我错了。

    再了,我是打了个截胡,娶了太子的媳妇,有些好不好听。但是,这个事情可不是太子已经和媳妇结合了后,我再抢过来的,那就是淫乱。而我是在媳妇还没有和太子成亲前结合的,这有什么,这倒好,你们还拿这个事情来质问我,这肯定就是心里面有深刻的仇恨,有仇恨,就有反抗,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儿子,我有的是,大臣,我也不缺你这一个。

    所以,在和上级话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就是论事,不要含沙射影,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了,这样大家都没有面子,伍奢只能是个忠臣,不能算是能臣,他这样话,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太子。

    楚平王一恼之下,接着就把伍奢给逮捕了,并派人前往城父去杀掉太子。

    你,这个伍奢是不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以前的事就不要提了,伍奢可能以为自己是自己,太子是太子,今天是自己的意见,作为大臣来提出忠告的,可是在楚王的眼中,伍奢的意见,就是太子的意见,因为伍奢太子的老师。

    身份,决定一切。

    所以,当太子的出藩,在古代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平常在身边,还可以申辩一下,现在连申辩的会都没有了,而且太子在外面,总是不会让国君放心的,一个是现在的国君,一个是未来的储君,两个之间有矛盾,就是“石头脑瓜子”也能想出来结果吧。

    楚平王一道诏书,直接派遣管理城父军队的司马奋扬司令员,带兵前往太子处杀死太子。

    奋扬主管的城父的军事工作,当然明白太子军事的情况了,在任何没有军事准备的情况下,就准备造反,这不是鸡蛋放在板凳上,玩命吗,这肯定是个阴谋和诬陷。

    所以,奋扬偷偷的在大军出发之前,派人前往太子处,告诉太子:你已经是生命危险,快跑吧。

    然后,奋扬带着大军慢慢腾腾的出发了。

    三月,太子逃往了宋国避难。

    太子没有抓到,消息传到了楚都,楚平王让奋扬回军,奋扬没有完成任务,就让城父大夫酱紫捆绑起来,押着返回了楚都,一见到楚平王,楚平王就严厉的问奋扬:

    “话,出自我的口,进入你的耳,消息怎么走漏了,到底是谁告诉太子的?——”

    奋扬不紧不慢的回答:“报告,是我告诉太子的”。

    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一片安静,楚平王也没想到奋扬会这样回答,顿时也愣住了,大家都为奋扬捏了一把汗,这个傻子,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这不是找死吗。

    楚平王阴沉的问:“为什么?”

    奋扬此时满含着热泪:

    “当初,任命我为城父司马的时候,是君王下令让我侍奉太子,如同侍奉大王一样的忠心,我牢记大王的命令,因为有了之前最初的命令,就不忍心去执行后来与其相反的命令。

    所以,我就告诉太子了消息,他逃跑了,这是太子的事情,我到了以后也很后悔,但是已经发生了,来不及挽救了。”

    楚平王一听:

    “你既然这样了,还敢回来,究竟是为什么?”

    这就算是楚王给了奋扬一个台阶下,这个问题正好是奋扬表示衷心的时候,所以奋扬抬起头:

    “接受了大王的使命,而没有完成,已经是错了;接到大王的召唤,再不回来,就是再次的违反大王的命令,而且也是无处可逃的,所以我回来请求大王治罪。”

    楚灵王叹了一口气,看着这个忠贞的将领,:

    “你回去吧,还象以前一样的履行自己的职务吧。”

    这才是忠臣,一个聪明的忠臣,只自己的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君王感受到自己的中心,并且给大王一个饶恕自己的会,这样一来,双方都有台阶下。

    楚国太子建遭到了诬陷后,从城父逃跑了,前往宋国避难,想慢慢渡过这一段时间,等事态平静下来,再慢慢的辩解自己的衷心。没想到,太子运气真是太背了,太差了,逃亡的太子竟然又碰上了宋国的“华向之乱”,一个背井离乡的流亡太子,在这样的混乱的国家里面,很是危险。

    所以太子建没办法,只能又转而跑到了郑国。

    郑国人对太子建很好,非常的同情太子的境遇,但是郑国是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二流国家,避避难,还好。但是,如果想要帮助太子建,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郑国也怕得罪了楚君。

    所以,太子建一看在郑国似乎没有希望,就再次跑到了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自己。晋国和楚国虽然是死对头,但两国争斗了多少年,也是不分上下的局面,关键是围绕着晋楚争霸的中间国家郑国,此时还在楚国的阵营之中。因此,晋国就想借着这个会,能够把郑国给拉过来。

    楚国太子建的事件,就是一个这样的会,晋国想借助太子建,先收回郑国,然后再帮助太子回国,这就是一个帮助太子的前提条件。

    大国之间的交往,都是有条件的。

    楚国太子建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国之间博弈的一个棋子了,他太急于求成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现在已经是楚国的流亡人员,需要的是朋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不能以牺牲朋友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个原则,必然会引来杀身大祸的。

    为了争取一个较大朋友的合作,来牺牲另一个朋友的利益,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到后来,双方都会对你有意见的,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的局面。

    走投无路的太子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再次以流亡人员的身份返回了郑国。不过,上一次到郑国是流亡,这一次到郑国,却是带着颠覆的秘密任务来潜伏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郑国并不知道这里面的缘由,还以为是太子建在晋国没有得到招待,又返回来了,在他们眼里面,太子建仍是一个流亡的公子而已,所以,郑国还是象以前一样的对待太子建。

    但是,此时的太子建已经是身份变了,双重间谍的身份,等太子建在郑国落脚后,晋国就秘密派人前来与太子建联系,晋国的间谍在与太子建接头后,将商量好的攻打郑国的日期,太子建秘密接应的信息,准备带回晋国去,这一切似乎是神不知鬼不觉,可是,事情并不想他们想的那样的美好。

    意外出现了。

    晋国的联络人在回国的路上,突然碰上的郑国官府的衙役的盘查,衙役们一听,他是来找太子建的外国人,马上就扭送到郑国当地的官府了。

    为什么衙役们一听是找太子建的人,就扭送?

    因为,这个太子建住在郑国给他安排的封邑中,确实不像话,一点不像个流亡的人士,还是一副王室贵族公子哥的样子,在当地继续胡作非为,欺男霸女,导致郑国封邑里面的人,都很反感这个外国的流亡太子。于是就纷纷的上告郑国的官府,正好郑国官府派了衙役人员来核实这些事情,太巧了,正好就碰上这个晋国的秘密接头人。

    一场“老虎凳”下来,晋国的秘密联络人招供了,原原本本的将事情的经过供述出来,这让郑国的官员大吃一惊,事情儿大了,马上上报。

    太子建的罪行被揭露了。

    这还什么,人家郑国那样的诚心招待太子建,这个太子建竟然企图颠覆郑国,这太令人生气了,如果他还是堂堂的楚国太子,郑国也许只能声讨一下,将其驱逐出境罢了。

    但是现在他是一个流亡的逃犯,楚国要想杀死他,郑国又是楚国的附庸弟,既然你想死,那郑国就成全你。

    于是,郑国人就当场杀了这个太子建,而且将消息送到了楚国,名义上是为楚国除害了。当然,郑国还受到了楚国的表扬,这就是当间谍的下场。

    太子建的儿子“胜”,在郑国也住不下去了,就跟着逃亡到了吴国。吴国是楚国的死敌,不至于杀死他,这是唯一能够流亡的国家了。

    太惨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